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3年河南省新鄉(xiāng)市高考語文三模試卷

發(fā)布:2024/7/3 8:0:9

一、現代文閱讀(36分)(一)論述類文本閱讀(本題共1小題,9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家文化是一種植根于世代傳承的家庭、家族文化,是體現我們民族特質和精神風貌的文化,基本構成包括家訓(家教)、家風、家禮、家德、家學和家史文化等,錢氏世家文化也是這些家文化元素的統(tǒng)一體。
          錢氏家訓文化。傳統(tǒng)家訓,整體看是父祖長輩對子孫修身處世、齊家睦族等的教育指導和行為規(guī)約,是居家生活的家庭教科書,是中華民族價值觀念和道德傳承的重要載體。據檢索,錢氏世家各個支脈的家譜中,多有家訓族規(guī),其中三篇家訓是其典型代表。一是該家族始祖吳越王錢繆的《武肅王八訓》(以下簡稱《八訓》),這是該家族最早的家訓。家訓總結了當時不少大族家教、家風不良致使破家、亡家的教訓,告誡子孫睦親齊家、嫁娶之道,教誨他們仁和處世、尊祖敬宗、恪守家風。二是《武肅王遺訓》以下簡稱《遺訓》),該家訓是錢繆臨終前對子孫的囑托,與《八訓》有些重復。錢繆在介紹自己從軍理政50余年經歷后,告誡子孫體國恤民,“莫愛財無厭征收,毋圖安樂逸豫,毋恃勢力而作威,毋得罪于群臣百姓”?!哆z訓》將維護國家統(tǒng)一,使百姓免受干戈之苦的諄諄囑托,民為邦本的意識和濃濃的家國情懷融入家訓之中,這在帝王家訓中別具特色,為其孫錢弘依納土歸宋、實現民族統(tǒng)一大業(yè)做出了貢獻。三是廣德錢氏前清舉人錢文選輯錄的《錢氏家訓》?!跺X氏家訓》由錢文選在繼承家訓的基礎上,總結錢氏各族家庭教育實踐經驗,采輯歷代先賢治家教子處世的格言警語,修訂而成,保留了《八訓》和《遺訓》的基本教化理念,辭約義豐,概括全面,語句精練優(yōu)美。這篇家訓分為個人篇、家庭篇、社會篇和國家篇,流傳甚廣,是留給錢氏家族子孫的重要精神遺產,成為錢氏后人的人生指南。
          錢氏家德文化。家德文化主要以道德規(guī)范、行為準則等調適家庭成員之間的倫理關系,維護家族的穩(wěn)定和發(fā)展。家庭道德的教化和踐行,像潤物細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家庭成員的行為。從武肅王的家訓中,可見其家德文化優(yōu)良?!栋擞枴妨信e了江西鐘氏養(yǎng)子不訓、亡敗其家,幽州劉氏兄弟自相魚肉,構訟破家、子孫皆絕的沉痛教訓,告誡子孫“兄弟如手足”“兄弟相同,上下和睦”。錢文選輯《錢氏家訓》之“家庭”篇更強調“內外門閭整潔,尊卑次序謹嚴。父母伯叔孝敬歡愉。她埋弟兄和睦友愛”。該家族《猴山錢氏宗譜》中“治家”條也有云,“處家之道,當恩義兼至”“兄弟乃一體所分,全要休戚相關”,等等。這種家德文化對子孫的成人成才起著重要作用。
          錢氏家風文化。家風,是一個家族或家庭世代繁衍生息過程中形成的風氣、風尚、風范。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家風好,就能家道興盛、和順美滿;家風差,難免殃及子孫,貽害社會?!绷己眉绎L一旦形成,就能使家人耳濡目染,成為一種強大的精神力量,約束和激勵子弟在家庭生活中繼承父祖的優(yōu)良品德和傳統(tǒng)。錢氏世家尤其重視家風培育。武肅王《八訓》和《遺訓》中都強調,“紹續(xù)家風、宣明禮教,子孫若有不忠、不孝、不仁、不義,便是壞我家風,須當鳴鼓而攻”。
          錢氏家禮文化。這里所說的“家禮”有別于家德規(guī)范的家庭禮儀,即狹義的家禮。以禮相待,以儀寓教是家禮文化的宗旨。家庭禮儀的教化熏陶對家庭生活秩序維系、家庭成員關系調適以及子弟品德培育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錢氏家禮教育除了在宗族學堂、義學和祠堂進行,還利用嫁娶、生子、祝壽、祭祀、聚會、升遷、求學等重要活動載體和禮儀規(guī)程來實施教育,尤其注重長輩以身示范的教育和引導。
    (摘編自陳延斌《吳越錢氏世家文化及其時代價值》)(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錢氏家訓》繼承了《武肅王八訓》和《武肅王遺訓》的基本教化理念,是錢氏后人的重要精神遺產。
    B.家德文化主要以道德規(guī)范、行為準則等來調適,家庭道德的教化和踐行,要靠個人自覺,家族不會干涉。
    C.錢氏世家重視家風培育,《武肅王八訓》和《武肅王遺訓》都規(guī)定,破壞家風的人必須受到家法處罰而身體遭受攻擊。
    D.錢氏家禮教育注重長輩的示范作用,講究在宗族學堂、祠堂等正規(guī)場合進行,主要利用家族集體大事來實施。
    (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采用了總一分結構,先總說錢氏世家文化,接著分說錢氏家訓文化、錢氏家德文化、錢氏家風文化和錢氏家禮文化。
    B.文章列舉《武肅王八訓》《武肅王遺訓》《錢氏家訓》三篇家訓,闡述了錢氏各個支脈的家譜中多有家訓族規(guī)。
    C.文章引用《武肅王八訓》《錢氏家訓》中的“家庭“篇和《埃山錢氏宗譜》中的“治家”條論證了錢氏家德文化的優(yōu)良。
    D.文章在論述錢氏家風文化時,運用了對比論證,將錢氏良好家風所帶來的好處與子孫不忠、不孝、不仁、不義的危害進行了對比。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家文化即家庭、家族文化,植根于世代傳承,是中華民族特質和精神風貌的重要載體。
    B.《武肅王遺訓》具有家國情懷,告誡子孫要維護國家統(tǒng)一、使百姓免受戰(zhàn)爭之苦。
    C.《錢氏家訓》強調家庭、家族內的尊卑有序和恩義友愛,認為兄弟關系是最重要的。
    D.家禮文化以以禮相待、以儀寓教為宗旨,這里的家禮不同于家德規(guī)范的狹義家禮。

    組卷:13難度:0.5

(二)實用類文本閱讀(本題共1小題,12分)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材料一:
          以下是“薛定諤的貓”的實驗描述;把一只貓放進一個封閉的盒子里,然后把這個盒子連接到一個裝置,其中包含一個原子核和毒氣設施。設想這個原子核有50%的可能性發(fā)生衰變。衰變時發(fā)射出一個粒子,這個粒子將會觸發(fā)毒氣設施,從而殺死這只貓。根據量子力學的原理,未進行觀察時,這個原子核處于已衰變和未衰變的疊加態(tài),因此,那只可憐的貓就應該相應地處于“死”和“活”的疊加態(tài)。非死非活,半死不活,狀態(tài)不確定,直到有人打開盒子觀測它。

          實驗中的貓,可類比于微觀世界的電子(或原子)。在量子理論中,電子可以不處于一個固定的狀態(tài)(上或下),而是同時處于兩種狀態(tài)的疊加(上和下)。如果把疊加態(tài)的概念用于貓的話,那就是說,處于疊加態(tài)的貓是半死不活的。
          量子理論認為:如果沒有揭開蓋子進行觀察,薛定諤的貓的狀態(tài)是“死”與“活”的疊加。此貓將永遠處于同時是死又是活的疊加態(tài),這與我們的日常經驗嚴重相違。一只貓,要么死,要么活,怎么可能不死不活、半死半活呢?別小看這個聽起來似乎荒謬的物理思想實驗,它不僅在物理學方面極具意義,在哲學方面也引發(fā)了很多思考。
          薛定諤的本意,是要用“薛定諤的貓”這個實驗的荒謬結果來嘲笑哥本哈根學派,嘲笑其對量子力學和薛定諤方程引進的“波函數”概念的概率解釋,但實際上,這個假想實驗使薛定諤站到了自己奠基的理論的對立面上,難怪有物理學家調侃:“薛定諤不懂薛定諤方程!”
    (摘編自《著名的薛定諤的貓》)材料二:
          愛因斯坦在當時一直是量子力學的反對者,他把這種聯系稱作“鬼魅的超距作用”。在他看來,要是量子力學理論允許這種現象存在,那可真是太離譜了,要么需要修正現有的理論,要么量子力學就是錯的。(用物理的語言來說,量子力學的理論“不完備”)
          為了反駁,他跟另外兩個物理學家鮑里斯?波多爾斯基和納森?羅森寫了篇論文,提出了一個原理。這個原理假設,任何空間上相互影響的速度都不應該超過光速,而量子糾纏這種超距作用違背了這一原理,說明量子力學是不完備的。這就是大名鼎鼎的EPR佯謬。
          29年后,一位叫作貝爾的物理學家橫空出世。他提出了一個不等式,如果能證明這個不等式在量子世界中成立,那么愛因斯坦就是對的,量子力學是不完備的;如果不成立,那么量子力學就取得了勝利。這個不等式后來被人們稱作貝爾不等式。
          輪到諾貝爾獎得主們登場了。
          首先登場的是約翰?克勞澤,他建造了一個精巧的儀器,能夠同時發(fā)出兩個相互糾纏的光子,最后通過實驗得出了一個明顯違背貝爾不等式的結果。
          然而,克勞澤的這個實驗卻被發(fā)現存在一個特殊的實驗漏洞,并不具有說服力。還好,當時還是博士生的阿蘭?阿斯佩在克勞澤的基礎上改進了實驗裝置,修復漏洞后,發(fā)現實驗結果并沒有改變:貝爾不等式在量子世界不成立!
          在此之后,無數物理學家為完善這一實驗結果繼續(xù)努力,安東?塞林格就是其中的重要一員,他帶領的團隊最終彌補了隨機性等漏洞,給出了量子力學違背貝爾不等式的決定性證明。
          塞林格的貢獻不止于用實驗驗證了貝爾不等式,他還發(fā)現糾纏的量子態(tài)具有存儲、傳輸和處理信息的潛力,將量子糾纏從理論推向了應用。
    (摘編自《這篇諾獎物理學獎解讀,小學五年級也能看懂》)材料三:
          量子技術的一個重要目標是實現長距離的量子糾纏,一個技術途徑是用光纖,但是光有衰減,所以需要中繼。借助衛(wèi)星,光衰減很小。中國的潘建偉團隊用2016年發(fā)射的墨子號衛(wèi)星實現了這個方案的設想。他們實現了1203公里距離的量子糾纏,而且觀察到了貝爾不等式的違反,后來,又與塞林格組合作,將糾纏光子對分配到中國與奧地利兩地。
          另一個途徑是所謂的量子中繼器,基于糾纏交換,通過多個節(jié)點,實現長程糾纏。除了有效的糾纏交換,還需要好的量子存儲,因為在一方的多次糾纏交換過程中,另一方必須保持量子態(tài)不變。這些技術結合起來,可以促使全球量子網絡的建立。
          1991年,Artur Ekert提出一種基于量子糾纏態(tài)的量子密鑰分配方案的設想。通過檢驗貝爾不等式是否違反,可以發(fā)現通道是否安全可靠。2006年,塞林格組以144公里的距離,實現了這個方案的設想。2022年,3個組用沒有漏洞的貝爾測試,實現了這個方案的設想。
          多個粒子的量子糾纏則是實現量子計算的基礎,而且也是理解多體量子態(tài)的重要概念。
          量子糾纏成為有力工具,為量子技術新紀元打下基礎,是所謂的第二次量子革命的基礎。作為實驗工作,這次諾貝爾獎獲獎工作為這些發(fā)展打下了基礎,為第二次量子革命奠基。
    (摘編自施郁《為第二次量子革命奠基的量子糾纏實驗》)(1)下列有關“薛定諤的貓”實驗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在打開盒子進行觀測前,封閉的盒子里的貓?zhí)幱诜撬婪腔睢⒂炙烙只畹牟淮_定狀態(tài)。
    B.薛定諤的貓“死”“活”疊加的狀態(tài),源于原子核處于已衰變和未衰變的疊加態(tài)。
    C.薛定諤用數據驗證實驗設想,最終得出看似荒謬的結論,與我們的日常經驗嚴重相違。
    D.薛定諤的本意是嘲笑哥本哈根學派,結果讓自己站到了自己奠基的理論的對立面上。
    (2)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愛因斯坦反對量子力學,他認為量子糾纏超距作用違背了任何空間上相互影響的速度都不應該超過光速的原理。
    B克勞澤和阿斯佩兩人從不同角度證明了貝爾不等式的違反,塞林格則給出了量子力學違背貝爾不等式的決定性證明。
    C.潘建偉團隊利用墨子號衛(wèi)星實現了1203公里距離的量子糾纏,而且觀察到了量子世界中貝爾不等式的違反現象。
    D.2006年,塞林格組以144公里的距離,實現了Artur Ekert提出的一種基于量子糾纏態(tài)的量子密鑰分配方案的設想。
    (3)量子理論及其技術的發(fā)展對我們在科技研發(fā)上有哪些啟示?請根據上述材料簡要說明。

    組卷:5引用:5難度:0.5

(三)文學類文本閱讀(本題共1小題,15分)

  • 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文本一:
    補天
    魯迅
          粉紅的天空中,曲曲折折的漂著許多條石綠色的浮云,天邊的血紅的云彩里有一個光芒四射的太陽,如流動的金球包在荒古的熔巖中。地上都嫩綠了,便是不很換葉的松柏也顯得格外的嬌嫩。桃紅和青白色的斗大的雜花,在眼前還分明,到遠處可就成為斑斕的煙靄了。
          轟!!!
          在這天崩地塌的聲音中,女媧猛然醒來,同時也就向東南方直溜下去了。伊伸了腳想踏住,然而什么也踹不到,連忙一舒臂揪住了山峰,這才沒有再向下滑的形勢。
          但伊又覺得水和沙石都從背后向伊頭上和身邊滾潑過去了,略一回頭,便灌了一口和兩耳朵的水,伊趕緊低了頭,又只見地面不住的動搖。遍地是瀑布般的流水;大概是海里罷,有幾處更站起很尖的波浪來??墒墙K于大平靜了,大波不過高如從前的山,像是陸地的處所便露出棱棱的石骨。
          伊正向海上看,只見幾座山奔流過來,一面又在波浪堆里打旋子。伊恐怕那些山碰了自己的腳,便伸手將他們撮住,望那山坳里,還伏著許多未曾見過的東西。伊將手一縮,拉近山來仔細的看,好容易才省悟到這便是自己先前所做的小東西,只是怪模怪樣的已經都用什么包了身子,有幾個還在臉的下半截長著雪白的毛毛了。
    “上真救命……”一個臉的下半截長著白毛的昂了頭,一面嘔吐,一面斷斷續(xù)續(xù)的說,“救命……臣等……是學仙的。誰料壞劫到來,天地分崩了……現在幸而……遇到上真……請救蟻命……并賜仙……仙藥……”他于是將頭一起一落的做出異樣的舉動。伊都茫然,只得又說,“什么?”他們中的許多也都開口了,一樣的是一面嘔吐,一面“上真上真”的只是嚷,接著又都做出異樣的舉動。伊無法可想的向四處看,便看見有一隊巨鰲正在海面上游玩,伊不由的喜出望外了,立刻將那些山都擱在他們的脊梁上,囑咐道,“給我駝到平穩(wěn)點的地方去罷!”巨鰲們似乎點一點頭,成群結隊的駝遠了。
          伊噓一口氣,心地較為輕松了,再轉過眼光來看自己的身邊,流水已經退得不少,處處也露出廣闊的土石,伊又仰了臉去看天。天上一條大裂紋,非常深,也非常闊。伊站起來,用指甲去一彈,一點不清脆,竟和破碗的聲音相差無幾了。伊皺著眉心,向四面察看一番,又想了一會,便擰去頭發(fā)里的水,分開了搭在左右肩膀上,打起精神來向各處拔蘆柴:伊已經打定了“修補起來再說”的主意了。
          伊從此日日夜夜堆蘆柴,柴堆高多少,伊也就瘦多少,蘆柴堆到裂口,伊才去尋青石頭。當初本想用和天一色的純青石的,然而地上沒有這么多,大山又舍不得用,有時到熱鬧處所去尋些零碎。伊于是只好攙些白石,再不夠,便湊上些紅黃的和灰黑的,后來總算將就的填滿了裂口,止要一點火,一熔化,事情便完成,然而伊也累得眼花耳響,支持不住了。
          這時昆侖山上的古森林的大火還沒有熄,西邊的天際都通紅。伊向西一瞟,決計從那里拿過一株帶火的大樹來點蘆柴積?;厥直銖幕饦淞掷锍槌鲆恢隉拇髽鋪?,要向蘆柴堆上去點火。
          伊就去點上火,而且不止一地方。
          火勢并不旺,那蘆柴是沒有干透的,但居然也烘烘的響,很久很久,終于伸出無數火焰的舌頭來,一伸一縮的向上舔,又很久,便合成火焰的重臺花,又成了火焰的柱,赫赫的壓倒了昆侖山上的紅光。大風忽地起來,火柱旋轉著發(fā)吼,青的和雜色的石塊都一色通紅了,飴糖似的流布在裂縫中間,像一條不滅的閃電。
          風和火勢卷得伊的頭發(fā)都四散而且旋轉,汗水如瀑布一般奔流,大光焰烘托了伊的身軀,使宇宙間現出最后的肉紅色。
          火柱逐漸上升了,只留下一堆蘆柴灰。伊待到天上一色青碧的時候,才伸手去一摸,指面上卻覺得還很有些參差。
          養(yǎng)回了力氣,再來罷……伊自己想。
          伊于是彎腰去捧蘆灰了,一捧一捧的填在地上的大水里,蘆灰還未冷透,蒸得水漸漸的沸涌,灰水潑滿了伊的周身。大風又不肯停,夾著灰撲來,使伊成了灰土的顏色。
    “吁……”伊吐出最后的呼吸來。
          天邊的血紅的云彩里有一個光芒四射的太陽,如流動的金球包在荒古的熔巖中。這時候,伊的以自己用盡了自己一切的軀殼,便在這中間躺倒,而且不再呼吸了。
          有一日,天氣很寒冷,卻聽到一點喧囂,那是禁軍終于殺到了,他們左邊一柄黃斧頭,右邊一柄黑斧頭,后面一柄極大極古的大纛,躲躲閃閃的攻到女媧死尸的旁邊,卻并不見有什么動靜。他們就在死尸的肚皮上扎了寨,因為這一處最膏腴,他們檢選這些事是很伶俐的。然而他們卻突然變了口風,說惟有他們是女媧的嫡派。
    一九二二年十一月
    (有刪改)
    [注]①傳說“共工與顓頊爭為帝,怒而觸不周之山”而“天崩地塌”。②禁軍,顓頊的部隊,他們與共工爭戰(zhàn)而取得了勝利,卻導致了“天崩地塌”,最終女媧補天,力竭而死。③大纛(dào),古代軍隊里的大旗。
    文本二:《補天》選自魯迅的《故事新編》《補天》的成功首先在于魯迅運用浪漫主義的多種表現手法,塑造了一位前所未有的具有非凡的創(chuàng)造精神和犧牲精神的“東方圣母”的女媧形象。
          女媧時代是一個原始、洪荒的時代,但是一個生機盎然的世界,擁有令人向往的凈土。魯迅面對當時軍閥混戰(zhàn)的社會現實,“新”編“故”事,不是為了發(fā)思古之幽情,魯迅的創(chuàng)作旨在借古諷今和借古抒懷。
    (摘編自中國作家網)(1)下列對文本一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粉紅的天空”光芒四射的太陽”“地上都嫩綠了”“桃紅和青白色的斗大的雜花”等,描繪了一個生機盎然的世界。
    B.女媧“望那山坳里,還伏著許多未曾見過的東西”,她將山拉近來一看,好不容易才省悟到這是自己先前所做的小東西。
    C.“給我駝到平穩(wěn)點的地方去罷!”“養(yǎng)回了力氣,再來罷”,文章多處運用語言描寫,恰到好處地塑造了女媧的形象。
    D.女媧不再呼吸了。禁軍舉著大旗,攻到女媧的旁邊,他們在女媧的肚皮上扎寨,后來他們還說只有他們才是女媧的嫡派。
    (2)魯迅是如何塑造女媧的形象的?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
    (3)魯迅“新”編“故”事,創(chuàng)作《補天》。文本二評論說“魯迅的創(chuàng)作旨在借古諷今和借古抒懷”,請結合兩則文本談談你對這一評論的理解。

    組卷:8難度:0.5

(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1小題,13分)

  • 8.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故鄉(xiāng)的老宅倚山而居,門對南山,山上層層疊疊的梯田,好像一幅水墨畫勾勒的粗線條。老宅的光陰緩慢,不知何時,喜歡上聽雨,秋風細雨是絲絲涼意,雨聲即心聲。聽到的是雨聲,①_______,②_______。詩詞里的秋雨是多情的,有了靈魂,多了愁意,澆淋一段愁腸?!拔嗤└婕氂?,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李清照在亂世中顛沛流離,孤寂清冷。干旱的黃土地,等待一場雨的澆灌,想那黃土下小麥的種子,在歡快地吮吸雨露。屋內爐火的暖意,隔卻秋雨的微涼。院中晚開的芍藥,一朵花鮮亮,在風雨中搖曳多情的裙擺。大黃在墻角下蜷縮,棄拉著耳朵,時而悠閑看雨,時而閉目小憩。秋雨中的村莊比平常多了幾分靜,村莊里的雨多情而舒緩。十月,我與老宅的一場秋雨邂逅,多出幾分難得的閑適與愜意。“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眲⒂礤a心中的秋意昂揚,富有詩情。
    (1)文中畫波浪線處改為:故鄉(xiāng)的老宅靠著山,對著南山,山上有大片的梯田,遠看只能見到線條。從語義上看二者基本相同,為什么原文表達效果更好?請簡要分析。
    (2)請仿照“聽到的是雨聲”,在文中橫線處補寫兩個句子,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0個字。
    (3)文中先后引用李清照和劉禹錫的詩詞,作者的心情有怎樣的變化?請根據原文簡要分析。

    組卷:9引用:3難度:0.5

四、寫作(60分)

  • 9.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清代畫家鄭板橋把畫竹過程分為“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三個階段。“眼中之竹”指藝術家進行藝術體驗的過程,“胸中之竹”指藝術家進行藝術構思的過程,“手中之竹”指藝術家進行藝術表現的過程。
          不僅藝術創(chuàng)作,學習、工作、生活也要經歷這樣的過程。我們所能感知的事物猶如“眼中之竹”,我們在感知事物之后形成的認知則是“胸中之竹”,我們的各種表達就是“手中之竹”。
          以上材料對我們具有啟示意義。請結合材料寫一篇文章,體現你的感悟與思考。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組卷:2引用:2難度:0.5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