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四川省廣安二中高考語文三模試卷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現代文閱讀(36分)(一)論述類文本閱讀(本題共1小題,9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從宏觀看,中西哲學的最大差別之一就在于對待天人關系的態(tài)度,其他一切差別都是由此衍化而來。西方哲學在天人關系上主張?zhí)烊硕?、主客對立,中國哲學在天人關系上則主張生生不息、天人合一。
那么,天是什么?所謂天,在中國思想史上,它的含義有一個演化過程。人類文明早期,人們認識水平有限,對大自然懷有畏懼之心,認為天就是上帝,就是天命。到了周朝,天的神秘性有所弱化。天的含義,從命運之天、主宰之天、宗教之天到義理之天再到自然之天,經歷了一個演進的過程??鬃诱f:“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老子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边@里所說的“天”,已經沒有什么神秘含義,就是指外在于我們的自然界。
既然天是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而客觀存在的,那么,它與人類之間究竟是一種什么樣的關系?是先有自然界,還是先有人類?老子認為,宇宙演進的模式就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人來源于大自然,是大自然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大自然造化的產物。人不能游離于自然之外,更不能凌駕于自然之上,天、地、人之間并不是各自獨立、相互對立的系統(tǒng),而是彼此之間有著不可分割的內在聯系,是一氣貫通的,它們同處于一個充滿生機的生命洪流之中,人與天是相通的,不可分離的。
在人與大自然究竟孰先孰后問題上,中國哲學與西方哲學的觀點可謂有異曲同工之妙。西方哲學不否認人來源于大自然,人是自然發(fā)展的產物,但在人類對待自然界的態(tài)度上以及人類在自然界中居于一種怎樣的位置上,中西哲學之間有了分歧。西方哲學主張自然界是沒有生命的客觀存在,人是萬物的尺度,人類是自然界的主宰,人類的目的就是征服自然、戰(zhàn)勝自然,這是典型的人類中心主義觀點,是西方哲學天人二分思維方式必然導致的結果。而中國哲學則不然,一開始就把認知思考的視角放在了天人關系上,天人關系的落腳點是人,而不是天,是推天道以盡人事,最終要落實到人事上,也就是荀子說的“善言天者必有征于人”。
中國哲學為什么如此關注“天人合一”問題?這就要從中國的社會結構中尋找答案。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以血緣關系為紐帶,以農立國的農業(yè)國家,要從事農業(yè)生產,首先就要了解自然時令的變化規(guī)律?!懊褚允碁樘臁?,了解自然時令和季節(jié)的變化規(guī)律是非常重要的,勤勞智慧的先民們很早就對與農業(yè)生產相關的天文歷法、農業(yè)知識、中醫(yī)知識、數學知識有了充分的認識。所以,中國古代的天文學、農學、醫(yī)學和數學非常發(fā)達。在河南安陽出土的殷墟甲骨文中,就已經有了豐富的天文現象的記載,我們現在仍在使用的二十四節(jié)氣,就與天文歷法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
正是由于中國社會的這一以農立國的基本特征,歷朝歷代的思想家們都重視探討天與人之間的關系。孟子說:“盡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則知天矣?!比送ㄟ^反觀內求,就能夠認識天,孟子的這個天人合一思想對后世影響很大。比如北京的故宮,其核心建筑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以及皇家園林“頤和園”,還有天壇、地壇、日壇、月壇等,其建筑風格都反映了天人合一、天人和諧的思想理念,其精髓就是“天地人和”。
(摘編自王杰《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在中國思想史上,“天”的含義有一個動態(tài)的變化過程,表現為“神秘性”的消失。
B.在人與大自然究竟孰先孰后這一哲學問題上,中國和西方國家都認為人來源于大自然。
C.中國關注“天人合一”問題的首要原因在于了解自然時令的變化規(guī)律,以便農業(yè)生產。
D.天人合一思想的精髓就是“天地人和”,后世的建筑風格鮮明地體現了這一思想理念。
(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以中西方對待天人關系態(tài)度的差異開篇,既引出本文的話題,也吸引讀者興趣。
B.文章多次運用引用論證,目的是論證中國古人重視探討“天人合一”思想的緣由。
C.文章第四段論述“人類對待自然界的態(tài)度”,把東西方的哲學觀點作了對比論證。
D.文章的論述脈絡清晰,主要按照“提問—釋疑”的形式展開,邏輯脈絡較為清晰。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在探究“天”與“人”的關系立場上,西方哲學重視“生”,中國哲學重視“分”。
B.中國古人認為,萬事萬物都有其固有的規(guī)律,所以我們只能“盡人事,聽天命”。
C.中國古人對“天”認知是一個動態(tài)的變化過程,始終秉承著樸素的唯物主義觀。
D.“天人合一”思想體系下的哲學、科學、生產等是貫通的,彼此不分離的。組卷:6引用:6難度:0.6
(二)實用類文本閱讀(本題共1小題,12分)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讓體育為人類的和諧共生服務一直是現代奧林匹克運動發(fā)起人顧拜旦的理想,他在1912年斯德哥爾摩奧運會上發(fā)表的《體育頌》,結尾就謳歌:“啊,體育,你就是和平!你在各民族間建立愉快的聯系。”顧拜旦還重視體育對于塑造人格的作用,他在1908年倫敦奧運會期間的一次招待會上發(fā)表講話說:“傳播這些格言,是為了造就更健壯的人類——從而使人類更加嚴謹審慎而又勇敢高貴?!?br /> 熟悉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人,一定能體會到顧拜且的思想與儒家教化觀念的一致之處。儒家教育理念的核心就是培養(yǎng)君子人格及人的社會責任感。
孔子以“六藝”教人,這六藝包括禮、樂、射、御、書、數。其中與現代體育運動最具關聯性的是“射”與“御”。相比于“御”,傳統(tǒng)儒家對于“射”的討論更為豐富復雜,一方面是因為“射禮”在禮儀活動中的地位更為重要;另一方面,“射禮”體現了許多為儒家所肯定的道德品質,從而成為人格培育的重要途徑。
在許多禮儀活動中,“射禮”都擔負著重要的功能,比如《禮記?內則》中說,國君之子出生之后,作為禮官的弓箭手要用桑木做的弓和六支蓬草做的箭,射向天、地、四方,以示因君之子志向遠大。還有在鄉(xiāng)人聚餐的時候,也會有“射鄉(xiāng)”之禮,來表達對鄉(xiāng)黨的情誼,“射鄉(xiāng)食飧,所以正交接也”(《禮記?樂記》)。
但“射禮”在儒家禮樂活動中之所以重要,還在于其所承載的儒家道德理念。
首先是“勇”,早期的人類文明都十分強調“勇敢”的德行,孔子將“智”“仁”“勇”視為“天長之達德”,這跟早期人類嚴酷的生存環(huán)境有一定關系。聘射之禮體現的是人的勇敢精神,在和平時期,這些“勇敢強有力者”主要用之于禮儀,而當戰(zhàn)亂時期,則要上陣作戰(zhàn),“用之于戰(zhàn)勝則無敵,期之于禮義則順治。外無敵,內順治,此之謂盛德”(《禮記?聘義)》)。
“射”就其儀式本身,就能展現一個君子的德行,其挺直的身體形態(tài)和內心的專注,都是君子之儀表和內心狀態(tài)的寫照。《禮記?射義》甚至將“射禮”的過程譽之為“仁之道”,因為仁者必先正己,而射禮也要求射者先正諸己,然后才開始發(fā)射。
然而,射禮與顧拜且所倡導的奧林匹克精神最為接近的,是對于“競爭”和“謙讓”關系的描述。我們先來看《論語?八佾》中的一句話,“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卑凑罩祆湓凇端臅戮浼ⅰ分械慕忉?,大射之禮,競賽雙方要三作揖然后才開始比賽,朱子的意思是,君子向來并不與人爭,若要有所爭,那一定是參與射箭比賽。但比賽中,他一定會表現出從容謙遜的態(tài)度,而不是采取不當的手段去贏得勝利。
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體育界一直提倡“友誼第一,比賽第二”,就是將體育運動作為增進人類共存共享理念的橋梁。從“乒乓外交”到2008年北京奧運會,體育比賽既是增進人們健康的手段,也是增進世界各國互相理解的橋梁,這背后既有中國擁抱世界的胸懷,也體現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謙遜包容的精神。2022年,我們在歡迎世界各國運動員來參與比賽的時候,也會將奧運會作為展現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和高尚體育精神的舞臺。射禮所體現的公平競爭、克已禮讓的態(tài)度,正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與現代體育精神相結合的最佳體現。
(摘編自高富貴、干春松《傳統(tǒng)文化與奧運精神的融合——以“射禮”為例》)
材料二:
顧拜旦的現代奧林匹克意識是近代以來西方文明形成和發(fā)展的重要成果,是現代西方體育理念的集中反映和邏輯升華。顧拜旦通過復興奧林匹克運動的艱難探索,邏輯地繼承了古希臘的奧林匹克精神,形成了他的現代奧林匹克意識。其主要內容可以概括為:
第一,奧林匹克運動是滿足人性需要和社會需要的強大力量。顧拜旦認為人天生有兩種本能:一種是“攻擊性”,它通常表現在人的爭強好勝中,其極端表現就是戰(zhàn)爭:另一種是“活動欲”,它通常表現在人參加各種體育活動和競技比賽中。奧林匹克運動是實現人的這兩種本性的載體。第二,奧林匹克運動是由理性支配的對世人實施教育的社會進步行為。顧拜旦強調奧林匹克運動作為展現人性的載體,為人們創(chuàng)造了自由、平等、競爭的良好環(huán)境,這種環(huán)境和氛圍的價值取向就是對世人實施博大的教育。第三,奧林匹克運動貫穿著統(tǒng)一人們思想和信仰的宗教精神。顧拜旦倡導的宗教精神集中表現在現代奧運會的主儀式上。1913 年顧拜旦設計出了現代奧運會的旗幟,旗幟以白色為底色,意思是所有國家都毫不例外地參加比賽。1936年柏林奧運會正式確定了點燃圣火的儀式,絢麗的火焰和隆重的氛圍折射出了顧拜旦所孕育的“團結、友誼、和平、進步”的思想之光。第四,奧林匹克運動通過人與人的“契約關系”而形成了公共意志。公共意志表達著人們平等、公平競爭的意向,造就著健康完美的人格。這突出地體現在顧拜旦提出的兩句名言上:一是“更快、更高、更強”,這充分體現了奧林匹克運動所蘊含的人的自我解放和自我完善的奮斗精神;二是“參加比取勝更重要”,這揭示了奧林匹克精神“主要的不是已經獲勝,而是進行戰(zhàn)斗”。
奧林匹克運動在今天不僅僅是場全世界范圍內人與人之間的競技會,它也是國家之間交往的一個平臺,其宗旨是崇尚和平、反對戰(zhàn)爭,不受政治的干擾。
(摘編自翟國范、張林學《從西方文明中的體育理念看顧拜且的奧林匹克精神》)(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六藝”中的“射”與“御”,與現代體育運動是相關聯的,但“射”比“御”更為重要,更能體現儒家道德品質。
B.在中國古代,射禮在禮儀活動中往往擔負著重要的功能,比如可以用它表明遠大志向,表達對鄉(xiāng)黨的情誼等。
C.“射”提倡正當競爭,其所反映出的競爭與謙讓的關系,與顧拜旦所倡導的奧林匹克精神有相通之處。
D.人天生具有“活動欲”和“攻擊性”,奧運會恰好能實現人的這兩種本性,能夠滿足人性與社會的需要。
(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不論是中國現代體育精神,還是顧拜旦的現代奧林匹克意識,都分別繼承了其體育傳統(tǒng)蘊含的精神,是東西方文明發(fā)展的成果。
B.顧拜旦重視體育為人類服務及體育對人格塑造的作用,這與他強調奧林匹克運動中“契約關系”與奮斗精神的目的是一致的。
C.顧拜旦認為奧林匹克運動為人們創(chuàng)造了自由、平等、競爭的良好環(huán)境,能夠對世人實施博大的教育,可以作為解放人性的載體。
D.奧運會不僅是全世界運動員之間的競技會,也是國與國之間交往的平臺和手段,“友誼第一、比賽第二”成為國際社會的共識。
(3)2022年中國將要舉辦的冬奧會的主題是“純潔的冰雪,激情的約會”,試分析中國舉辦的冬奧會的主題體現了怎樣的奧運精神。組卷:2引用:1難度:0.6
(三)文學類文本閱讀(本題共1小題,15分)
-
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旗手
劉建超
爺爺悄悄地回到村里時,已經是半夜了。
鬼子封鎖了村子,不許村民外出,怕給山里的游擊隊送衣送糧。
幾個給游擊隊送糧的村民,被鬼子抓住,被吊死在村口的兩棵大槐樹下。
村子里陰森森的,死一般寂靜,連狗都不敢叫了。
爺爺端著一碗涼水,大口嚼著菜糠窩窩說,根據上級指示,組建了豫西抗日游擊支隊,我要做一面旗子,以后集中力量打擊小日本鬼子。
奶奶看看家徒四壁的屋子說,哪有可以做旗子的布料啊。
爺爺撓著頭,環(huán)顧了一下,指著炕上的被子說,被面,妮子,就用這個被面做旗子吧,圖樣我都帶來了。
奶奶趕緊把被子抱在懷里,搖搖頭。這紅色的絲綢被面,是奶奶的嫁妝。是奶奶的姑父千辛萬苦從杭州討回來的,路上曾遇到土匪,還差點兒搭上性命,家里也就剩下這一條被子了。
爺爺摟著奶奶的肩膀,說,妮子,我知道你舍不得。我保證,等打走了日本鬼子,我給你買十條比這還好看的被面,十條,妮子,你信不信?
奶奶看著爺爺堅毅的眼神和自信的神態(tài),相信了。
那晚,爺爺用被子把窗戶遮擋住,奶奶在昏暗的油燈下,一針一線地縫制著旗子。爺爺興奮地給奶奶規(guī)劃著趕走小日本鬼子以后的幸福生活,奶奶就在爺爺規(guī)劃的美好藍圖中,做好了這面旗子。
天已擦亮,鬼子和白狗子隨時都可能來搜查。爺爺身輕如燕,爬上了院子里的槐樹,把做好的旗子藏在了樹上的喜鵲窩里。
等到傍晚,爺爺懷里揣著旗子,悄悄地從后山走了??蛇€是被鬼子的暗哨發(fā)現了。十幾個鬼子、白狗子開槍掃射,窮追不舍。
爺爺身上多處負傷,跑到老鷹嘴,已無路可走,下面就是萬丈懸崖。面對步步逼近的敵人,爺爺咬著牙毫不猶豫縱身跳下山崖。
等爺爺醒來時,已經是后半夜了,是濃密的樹枝掛住了他。
月亮很圓很亮,山風很野很涼。傷痕遍體的爺爺,艱難地挪動著,走不動就爬,終于把浸漬著鮮血的旗子送到了游擊隊。
爺爺成為游擊隊中的一名旗手。
遼沈戰(zhàn)役,爺爺所在部隊的任務是攻城。
團長問爺爺,準備好了嗎?
爺爺說,報告團長,準備好了,沖鋒號一響,我保證把紅旗插上城頭,人在,旗在!
信號彈升起,沖鋒號吹響。尖刀隊、突擊隊、爆破組、云梯組戰(zhàn)士們魚躍而出,沖鋒向前,吶喊聲、槍炮聲響成一片,火光沖天,硝煙彌漫。
城墻上的敵軍居高臨下,密集的火力封鎖了戰(zhàn)士們前進的道路。爆破組把城墻炸開了豁口,云梯組架上了梯子,沖鋒號再次響起。
爺爺握著旗桿沖上了城頭,側面的暗堡里射來子彈,前面的幾名戰(zhàn)士倒下了。爺爺也手臂負傷,他轉身把紅旗貼在城墻上,用胸膛緊緊壓住旗桿,高喊著,沖??!后面的幾名戰(zhàn)士都撲在爺爺的身上,護住了紅旗。
那場戰(zhàn)役,爺爺的部隊被授予“英雄團”的稱號。
爺爺是在抗美援朝的上甘嶺戰(zhàn)役中犧牲的。
爺爺奔赴朝鮮戰(zhàn)場時已經是營長,那時奶奶已經懷了身孕。
爺爺對奶奶說,不管生男孩還是女孩,都叫他抗美!
爺爺和戰(zhàn)友們打光了子彈,拼彎了刺刀,砸光了石頭,硬是沒有讓美國鬼子爬上山頭。
爺爺留給奶奶的最后一句話是,對不起妮子,我還欠你十條被面。
父親是在南疆的戰(zhàn)場上,接過了“英雄團”的旗子。
老山的總攻即將開始,父親帶領的突擊隊卻遇到了敵軍布下的地雷陣。排雷,時間已經來不及了。
父親說,我們用雙腳蹚也要為大部隊蹚出一條通道。共產黨員站出來!突擊隊全體人員都站了出來。
如同接力一般,戰(zhàn)士們吶喊著祖國萬歲、爸爸媽媽再見,舉著軍旗沖向雷區(qū)。
前面的戰(zhàn)士倒下,后面的戰(zhàn)士接過軍旗繼續(xù)向前沖擊。
父親被炸飛了一條腿,失去了雙眼,被炸成篩子般的“英雄團”旗子依然牢牢地攥在父親血跡斑斑的手中。
今天,我站在受閱部隊的方陣中。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70周年的大閱兵,我是一名光榮的軍旗手。
爺爺,父親,我們走來了,你們聽到我們鏗鏘有力、排山倒海般的腳步聲了嗎?
藍天下,我手中的軍旗格外鮮紅!
(原載于《北方文學》2021年第7-8期)
(1)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前四段突出鬼子封鎖村子的嚴密,鬼子的兇惡殘暴,渲染了環(huán)境的陰森恐怖,更襯托出爺爺為了做旗子而勇敢無畏的精神。
B.爺爺讓奶奶用紅色被面做旗子,奶奶因為被面是絲綢織的,太珍貴,舍不得,爺爺許諾等抗戰(zhàn)勝利還她十條被面,奶奶才答應。
C.小說寫了一家三代皆為旗手的故事,實為表現革命精神代代相傳的旨意,倒數第二段用“腳步聲”顯示傳承旗幟精神的堅定決心
D.全文按時間的順序來記敘故事,跨越了三個時代,但用旗子一以貫之,主題集中而突出;敘事有條不紊,語言簡潔有力。
(2)小說中,奶奶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作用?
(3)本小說對爺爺和父親的故事敘述詳略鮮明,請簡要說明并分析這樣寫的好處。組卷:5引用:2難度:0.6
(二)語言文字運用I(本題共1小題,11分)
-
8.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發(fā)生病毒性傳染病時,科學家們的首要任務之一就是①
科學家需要跟蹤病毒在所有這些動物之間的傳播路徑。他們借助譜系圖來完成這項工作。但疾病爆發(fā)之初,不是只有一個人生病,這使得定位零號病人變得更加困難。
(1)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2個字。
(2)簡述定位零號病人困難的原因。使用包含因果關系的句子,表達簡潔流暢,不超過65個字。組卷:3引用:7難度:0.7
四、寫作(60分)
-
9.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比起“天才”的頭銜,冬奧會冠軍谷愛凌更適合“全才”稱號。除了滑雪,她還熱衷于籃球、足球、橄欖球等球類運動,發(fā)表過全英文短篇科幻小說,是學校欽定的音樂劇女主角。比常人起點高的她,卻比常人更自律、更努力。在谷愛凌看來,學習也是她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每個節(jié)假日,當小伙伴還在偷懶時候,她總是在去參加訓練的路上。為了給第24屆北京冬奧會留出充足的備戰(zhàn)時間,谷愛凌將高中后兩年的課程縮成一年讀完,她對此信心滿滿:“其實還好,把需要做的事情一個個列出來去做就好,我不認為這是實現不了的任務?!?br /> 讀了上述材料,你有怎樣的感受?寫一篇文章,體現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組卷:20引用:7難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