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2-2023學年河北省承德二中高二(下)第三次月考歷史試卷(6月份)

發(fā)布:2024/7/21 8:0:9

一、單選題(本大題共25小題,共75.0分)

  • 1.中國傳統(tǒng)文化源遠流長,每個時代都有相應的思想潮流,下列關于傳統(tǒng)文化說法錯誤的是(  )
    組卷:1引用:3難度:0.7
  • 2.19世紀70年代發(fā)現的史詩《吉爾伽美什》代表了古巴比倫文學的最高成就,它比《荷馬史詩》還要早1000年左右。關于《吉爾伽美什》,下列表述正確的是( ?。?br />①反映了兩河流域居民的集體智慧
    ②是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史詩
    ③是一部內容豐富的神話匯
    ④在兩河流域和世界文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組卷:3引用:2難度:0.5
  • 3.《十二銅表法》第九表第三款規(guī)定,被正式任命的獄官或仲裁員在執(zhí)行職務期間收受賄賂的,處以死刑;第八表第十二款規(guī)定夜間行竊,如當場被殺,視為合法。這說明《十二銅表法》( ?。?/div>
    組卷:22引用:7難度:0.6
  • 4.“下南洋”與“闖關東”“走西口”并稱為近代中國的三次移民潮。英國海峽殖民地總督瑞天咸曾說:“馬來諸邦之維持,專賴錫礦之稅入……錫礦之工作者,首推華僑。彼等之才能與勞力,造就今日之馬來半島。”由此可知,“下南洋”( ?。?/div>
    組卷:10引用:20難度:0.6
  • 5.如表為1740-1800年間,英國的工業(yè)產值及出口額的相關數據,據此可知(  )
    時間 英國工業(yè)產值 出口額
    1740年 2420萬英鎊 630萬英鎊
    1770年 3690萬英鎊 1120萬英鎊
    1800年 6820萬英鎊 2350萬英鎊
    組卷:18難度:0.7
  • 菁優(yōu)網6.如圖為殖民擴張和收縮的兩個長周期示意圖(1500﹣1975年),其中兩次殖民收縮期出現的共同原因是(  )
    組卷:0難度:0.5
  • 7.有學者寫道:“亞歷山大將戰(zhàn)爭時期的所有偏見全部拋開,在戰(zhàn)爭勝利后并沒有強迫波斯人接復希臘的風俗,而是允許他們保留自己的習俗,這樣波斯人就避免了一場移風易俗的風波。亞歷山大保留的不僅僅是被征服民族的風俗,還有當地的法律,有時候甚至是原來的國王和總督也會被重新任命,坐上原來的位置。馬其頓人負責統(tǒng)領軍隊,而當地人來做行省總督。”這說明亞歷山 大帝國統(tǒng)治( ?。?/div>
    組卷:2引用:3難度:0.6
  • 8.在獨立之初,雖然美國組建了邦聯政府,但并未賦予它作為一個國家政府所應有的權力;1787年聯邦憲法也通過分權制衡、列舉政府權力等方式,對聯邦政府作了全方位約束,導致這一歷史狀況的主要因素是(  )
    組卷:16難度:0.6
  • 9.據記載,從公元前447年起,伯里克利大規(guī)模修建雅典衛(wèi)城,同時,先后興建帕特農神廟、雅典衛(wèi)城正門、赫準斯托斯神廟以及附屬于這些建筑的各種塑像、浮雕等精美絕倫、千古不朽的造型藝術杰作。伯里克利這些舉措的主要目的是( ?。?/div>
    組卷:12引用:5難度:0.6

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1小題,共13分)

  • 26.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國先秦時期的人口數量因統(tǒng)計資料缺乏而難得其詳;到漢代,最高達到6千萬左右;魏晉南北朝時期因長期戰(zhàn)亂而下降一半左右;唐代鼎盛時期,最高達到8千萬左右;北宋末期(12世紀初),首次突破1億大關。在古代,人口的增長和繁多,固然是自然條件優(yōu)越的結果,主要的還是整體生產力、特別是糧食生產發(fā)展的結果。除了人口數量,還要看勞動者文化教育素質。宋代通過科舉等各種考試(包括“特奏名”恩賜等)而獲得功名的人共有11萬左右,目前可考者有4萬多人。而參加各級考試的人數要多出幾百倍。農民的識字率和文化素質也因此大大提高。岳飛雖然出身佃農,卻從小就有機會練習弓槍、讀書識字,成年后表現出不同凡響的武將才能。從河北省石家莊市鹿泉區(qū)發(fā)現的處摩崖石刻來看,山區(qū)牧羊人也有能識字寫字者。南方農村的文化教育水平高于北方。如福建路建州“耕且讀者十家而五六”,邵武軍“所至村落皆聚徒教授”。
    ——摘編自姜錫東《宋代生產力發(fā)展水平》材料二 宋代農業(yè)生產力發(fā)展的局限性,從長時段對比來看,主要表現為:農業(yè)技術還屬于古代經驗型,這個時期農業(yè)技術的發(fā)展進步,是廣大農民長期的生產實踐、親自體驗、外在觀察、經驗積累的結果。農具小型化趨勢,宋代中原內地的牛馬牧養(yǎng)業(yè)明顯萎縮倒退。特別是耕牛的短缺,導致黃河和長江流域都普遍存在畜力不足問題。畜力不足,就只能依靠人力。而人力不可能牽引、推動大型農具,人們只能竭力發(fā)展改進小型農具。黃河中下游農業(yè)生產力發(fā)展緩慢甚至局部萎縮,學者漆俠的論文已論述宋代生產力發(fā)展不平衡及其所導致的生產關系和社會形態(tài)的巨大差異,這里再補充如下:由于戰(zhàn)亂和水災等,原來處于領先地位的黃河中下游地區(qū),在唐末五代宋金時期發(fā)展遲緩,開封市以南許多地區(qū)甚至長期荒蕪。糧食生產供不應求、南糧北運問題,成為長期制約北方生存與發(fā)展的一大難題。
    ——摘編自姜錫東《宋代生產力發(fā)展水平》(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宋代生產力提高的表現,并分析其原因。
    (2)根據材料二,概括宋代農業(yè)生產力發(fā)展的局限性。
    組卷:2引用:4難度:0.5

三、開放性試題(本大題共1小題,共12.0分)

  • 2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明清時期(1368-1840),專制集權空前強化,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更趨穩(wěn)固,現代中國的版圖已逐漸定型,經濟、文化、對外關系都有新的發(fā)展。這一時期,世界形勢發(fā)生了巨大變化,而在中國,由于傳統(tǒng)經濟結構和專制體制的束縛,生產力的發(fā)展日益受到阻礙。統(tǒng)治者故步自封,拒絕擴大對外交往,進一步扼殺了中國跟上世界潮流的機會。而到16世紀中葉的明朝開始發(fā)生變化,我國社會已經處于社會轉型的而到16世紀中葉的明朝開始發(fā)生變化,我國社會已經處于社會轉型的重要時期,出現了社會轉型的許多特征。但開啟于晚明的社會轉型運動,主要由于封建制度的腐朽,自然經濟的落后性及傳統(tǒng)思想的僵化和文化專制,直到1840年也未完成向近代工業(yè)社會的轉型。
    --摘編自百度和《中外歷史綱要》根據材料并結合中國古代史所學知識,圍繞“社會轉型”自行擬定一個具體的論題,并就所擬論題進行簡要闡述。(要求:明確寫出所擬論題,闡述須有史實依據,表述清晰。)
    組卷:43引用:10難度:0.3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 | 應用版本:5.0.6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