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學(xué)年云南省玉溪市江川二中高二(下)月考語文試卷(6月份)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現(xiàn)代文閱讀(14分)(一)論述類文本閱讀(本題共1小題,6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古詩十九首》被劉勰譽為“五言之冠冕”。關(guān)于這組詩歌的主題,古人曾有許多議論。時至今日,就《古詩十九首》的主題來說,學(xué)界仍有不同見解。筆者認為,《古詩十九首》作為一組詩歌,文本內(nèi)部應(yīng)當具有一定的共通性,其中貫穿的精神主旨可視為主題所在。而貫穿于整組詩歌的就是對人生的感喟與思索,人生乃其根本的關(guān)心所在。筆者嘗試從三個方面來闡述這一觀點。
第一個層面,文士在詩中表達了他們對人生真相的洞察。《古詩十九首》實際上是在談?wù)撊松耐纯?。整組詩的開篇就是“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別離”,漢代士人為了追求功名,經(jīng)常要游學(xué)、仕宦,由此導(dǎo)致的與親人的分別往往達數(shù)年甚至更久。因生死而造成的別離非人力所能及,但被迫與相愛的人分離則是人生莫大的無奈。這組詩對別離之情有生動的描繪和展現(xiàn),充滿了濃濃的感傷,感情基調(diào)低沉哀婉。《古詩十九首》的低沉哀婉基調(diào)實際上緣于漢末士人濃烈的生命意識,他們慨嘆時光的倉促與生命的易逝,流露出對人生短暫的悲嘆。這一點從很多漢樂府詩歌中也可見到?!豆旁娛攀住返淖髡邔θ松兄T多比喻,如“遠行客”“飆塵”“朝露”等,他們還以“澗中石”“金石”來作比,突出人生短暫。這種濃郁的悲哀也影響了后世的詩歌,如“三曹”的詩歌中也有對這種心態(tài)的抒寫和表現(xiàn)。
第二個層面,《古詩十九首》表現(xiàn)了文士認清人生真相后產(chǎn)生的幻滅感。正如詩中所寫:“人生忽如寄,壽無金石固。萬歲更相送,圣賢莫能度。服食求神仙,多為藥所誤?!比松虝?,如白駒過隙,圣賢亦不能例外。洞察了修仙長生為虛妄后,他們愈發(fā)想要去把握和享受現(xiàn)實人生。及時行樂是他們的一致選擇。白晝短暫,尚有黑夜可以利用,故而要秉燭夜游。他們對生活充滿了熱望,對享受人生抱有極大熱忱。這種幻滅感促使他們要求突破儒家名教的“清規(guī)戒律”。
第三個層面,文士在人生幻滅之后還要追尋樸素的人生。因為意識到了人生的有限和虛無,他們不再執(zhí)著于遙不可及的不朽,轉(zhuǎn)而去追求現(xiàn)實的人生?,F(xiàn)實人生中安寧而平淡的日常,成為了他們向往的心靈歸宿。他們反復(fù)歌詠“愿為雙鴻鵲,奮翅起高飛”“愿得常巧笑,攜手同車歸”“思為雙飛燕,銜泥巢君屋”。舉案齊眉、長相廝守成為了文士最樸素、真摯的愿望。正因為這樣,他們對別離尤為敏感,也對其進行了反復(fù)書寫:“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上言長相思,下言久別離”。離別的相思令人倍感痛苦,甚至催人衰老,正如詩中所寫的“思君令人老”。從《古詩十九首》開始,中國文學(xué)中的離別書寫始終充斥著悲傷的情緒,同時,離別也成為古代文學(xué)中的一個重要主題。
總之,《古詩十九首》所歌詠的主題始終圍繞著人生,這正是它充滿永恒魅力的原因所在。
(摘編自文晨曦《<古詩十九首>的人生主題》)
(1)下列關(guān)于原文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古人對于《古詩十九首》的主題有很多議論,時至今日,學(xué)界依然存有不同看法。
B.《古詩十九首》籠罩著低沉情緒,反映出漢末士人感傷自身壯志難酬的普遍心態(tài)。
C.離別導(dǎo)致相思,相思使人痛苦,而安寧平淡的日常生活才是古代文士真摯的愿望。
D.本文作者認為,對人生的感喟與思索貫穿于《古詩十九首》中,應(yīng)是其主題所在。
(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guān)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開篇提出總觀點,然后將總觀點分成三個層面來論證《古詩十九首》的主題。
B.文章大量引用《古詩十九首》中詩句,論據(jù)充分翔實,論證觀點有力,讓人信服。
C.文章多用比喻論證,如用“飆塵”“朝露”“金石”等作比來說明人生短暫,形象具體。
D.文章采用總分總結(jié)構(gòu),首尾照應(yīng),中間三層環(huán)環(huán)相扣,論證逐層遞進,脈絡(luò)清晰。
(3)根據(jù)原文內(nèi)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作者認為,《古詩十九首》充滿永恒魅力的原因,就在于它的主題始終圍繞著人生,人生是其根本的關(guān)心所在。
B.漢代士人為了追求功名,經(jīng)常要游學(xué)仕宦,長時間與相愛的人分離,甚至與親人生死兩隔,這是人生莫大的無奈。
C.漢末文人認清人生真相后產(chǎn)生的幻滅感使他們渴求突破儒家名教的“清規(guī)戒律”,選擇及時行樂,享受現(xiàn)實人生。
D.《古詩十九首》反復(fù)書寫離別,對離別的悲傷情緒的體悟和抒發(fā),對中國古代文學(xué)產(chǎn)生了持久而深遠的影響。組卷:6引用:6難度:0.6
(二)文學(xué)類文本閱讀(本題共1小題,8分)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
裝臺(節(jié)選)
陳彥
瞿團沒想到,《人面桃花》劇組這次進京演出遇到的麻煩事,會是這么多。
為了節(jié)省開支,劇團訂的是老舊賓館,沒有中央空調(diào)。天氣太熱,一些演員害怕嗓子出問題,瞿團就把男女主角安排在了條件比較好的賓館。演戲這行當,玩的就是演員的嗓子,演員一旦鬧情緒沒了嗓子,再好的戲都能演砸了。他當了這么多年團長,覺得最硬的道理,就是要把演員哄好,所以他也落了許多外號,“瞿缺鈣”“磕頭蟲”“老媽子”什么的。隨他們說啥,該讓的還得讓,該哄的還得哄。你不把演員當神敬,你就哭都沒眼淚。
男女主角安頓好了,幾位次主演也鬧起了情緒,瞿團就讓人也一樣安排了。
演員安頓好了,樂隊的意見又來了,司鼓的、拉板胡的、拉第一小提琴的,都要求換房,理由也都很充分。哪一個爺,不伺候到位都不行。
總算把一切都安排完了,誰知導(dǎo)演老靳打來電話說:“老瞿,你快回來吧,你的兩尊神,我伺候不起了?!?br /> 原來一對男女主演,為戲份的輕重,已經(jīng)鬧得不可開交了。
這個矛盾,其實在《人面桃花》初次排練時就已經(jīng)存在了。按常理,這個戲男主崔護自然是第一主角,但編劇給女主桃花寫的戲卻更飽滿一些,說將來戲立起來了,看誰戲份重誰就排第一。戲排著排著矛盾就捂不住了,更有那好事之徒,一時煽惑演崔護的,一時又煽惑演桃花的。雖然男女主演都沒好明說,但心病是害下了。
這次進京調(diào)演,有人說主角排名是天大的事,一般一本戲就給一個主演獎,你排在第二,就吃老鼻子虧了。兩人都很看重這個獎,矛盾終于這時候爆發(fā)了。
瞿團回到賓館時,靳導(dǎo)正在收拾東西。她說這事沒法干了,名利已經(jīng)把世道人心熏黑完了,她準備回家賣羊肉泡饃去,跟藝術(shù)徹底拜拜了。
瞿團笑著說:“靳導(dǎo),你先休息,準備明早過戲就行了,這事我來處理?!闭f完就去找兩個主演談話。
演崔護的,強烈要求把桃花的唱詞先刪掉八句,他說那八句戲詞繞得他無法表演,老忘臺詞。其實,桃花那八句戲詞,正是全劇最精彩的地方,桃花每唱一句,都會贏得滿堂彩,自然讓演崔護的很不舒服。另外,他還強烈要求導(dǎo)演,必須把過去刪了的他那十二句戲詞全部恢復(fù),要不然他就堅決不干了。他正掛著吊瓶,嗓子也確實在發(fā)炎。
而演桃花的,也在房里打吊瓶,說喉嚨都化膿了。她堅持,必須把她排在第一主演位置,因為她戲份重,全劇三百八十二句唱詞,她一人就唱了一百三十四句,而崔護才唱了一百一十六句。瞿團說這個戲是因崔護的四句詩引發(fā),不把崔護排在第一,恐怕不合適??伤龔娬{(diào),戲叫《人面桃花》,不叫《人面崔護》啊,桃花都出現(xiàn)在劇名里了,還不是第一主演?
瞿團氣得把手指關(guān)節(jié)都扳得咯吧直響,但他忍住了,還是談,還是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扇嗡Υ猴L滿面,咋細致入微,兩人都堅持著自己的要價,死不退讓。
終于,瞿團平生第一次發(fā)了大脾氣,把賓館的一個茶杯都摔了:“今天,我瞿養(yǎng)正把態(tài)度挑明了,作為一團之長,我的決定是:一、詞,一字不動;二、唱,一句不加不減;三、戲,一切維持原貌;四、明早十點半準時過戲,誰都不許遲到;五、明晚七點半演出,必須保質(zhì)保量。當然,你們要鬧,就大膽鬧去,有本事還可以到天安門鬧去,但利害,我得給你們講清楚了。耽誤演出給國家造成的損失,你們必須一分不少地賠償。我還會嚴厲處分你們,直至除名。還爭獎呢,我要讓你們的飯碗都徹底砸了!我瞿養(yǎng)正絕對說到做到,你們看著辦吧!”
第二天上午,十點半已過,兩尊神還沒來,所有人都拿眼睛盯著瞿團,看他今天這戲咋朝下唱哩。昨晚他發(fā)飆的事,半夜就傳遍全團了,有人在微信上說:老瞿這回一來首都就先補鈣了,硬著呢。
瞿團一再要求自己要保持鎮(zhèn)定,但心里還是有點慌亂。他的頭發(fā),幾年前就花白了,今天更是白得不見一點青絲了。有人感嘆說,老瞿真的老了。
時間已指向十點五十五分。就在他快要絕望的時候,那兩尊神來了!他倆從不同的門進來,頭都揚得很高,誰也不看,就獨自坐下了。
雖然遲到了,但來了就好。瞿團心里突然對兩個娃產(chǎn)生了一種發(fā)燙的感情,甚至都想哭。兩個娃娃,畢竟是來了,啥叫顧全大局?這就叫顧全大局。演崔護的,剛過而立之年,演桃花的,也才二十七八歲,天天被人捧著,多少偉人都能昏了頭,何況這兩個唱戲唱紅了的娃娃!這些年,他們也的確出力了,有人嫉恨,有人造謠,有人使絆子,當主演的不易,他做團長的比誰心里都清楚。對于特殊人才如果不包容,不善待,大小有個事就一棍子打死,連小角色也成長不起來,更別說藝術(shù)大師了。他們鬧了,但終究來了,說明他們做人做事,還是有尺度有底線的。娃們只要來了,那老瞿就還是他們的“老媽子”,他不怕別人說他缺鈣。
過戲剛開始,他就悄悄吩咐辦公室:“中午弄些稀飯,再弄點清淡一些的菜,蒸兩份雞蛋糕,稍嫩一點,給兩個娃端到后臺去,他們都還打著吊瓶哩。”
(有刪改)
(1)下列對小說相關(guān)內(nèi)容和藝術(shù)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瞿團長率領(lǐng)《人面桃花》劇組進京演出,需要處理很多麻煩事,其中既有資金和人員待遇問題,也有演員之間爭名奪利的問題。
B.在對于戲份輕重的爭執(zhí)中,男女主角都提出了自己的理由,相比之下,女主角的理由有根有據(jù),甚至還有具體數(shù)字,更加讓人信服一些。
C.雖然文中對于靳導(dǎo)著墨不多,但是仍可以看出她是一個性情坦率耿直、脾氣比較急躁、不愿放棄自己做人原則的人,形象非常鮮明。
D.小說綜合運用多種表現(xiàn)手法來塑造瞿團長這一人物形象,其中既有大段的語言描寫和心理描寫,也有寥寥幾筆但很傳神的細節(jié)刻畫。
(2)小說中先后寫到瞿團長“缺鈣”“補鈣”,分別指的是什么?
(3)《人面桃花》的男女主角到場后會不會認真過戲?請結(jié)合全文內(nèi)容,作出你的推斷并說明理由。組卷:5引用:3難度:0.5
二、整本書閱讀(本題共2小題,8分)
-
3.《鄉(xiāng)土中國》中善于運用“比較研究”的方法。請結(jié)合具體內(nèi)容分析《鄉(xiāng)土中國》比較研究的特點及效果。
組卷:15引用:3難度:0.6
四、語言文字運用(本題共1小題,10分)
-
8.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畫中要有戲,百觀才不膩?!卑殡S清代戲曲文化的繁榮發(fā)展,戲曲藝術(shù)成為大眾文化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傳統(tǒng)年畫中亦隨之出現(xiàn)了大量以戲曲劇目為題材的作品,因一個獨立劇目叫“出”,故這類年畫被稱為“戲出年畫”。戲出年畫著力表現(xiàn)戲臺上的角色形象及劇目情節(jié)。民間畫師多為戲迷,經(jīng)常會親臨現(xiàn)場觀戲描摹,( ?。?。
戲出年畫在形式上分為兩種。一種畫面承襲傳統(tǒng)故事年畫,山石樹木、亭臺樓閣等背景刻畫寫實,但人物都是戲裝扮相,勾畫臉譜,動作舉止夸張如演戲;另一種則完全照搬戲曲舞臺的表演形式,背景道具跟戲曲舞臺的布景道具一樣簡單,以桌、椅擺法交代故事發(fā)生的不同地點和環(huán)境,人物持馬鞭指代騎馬,執(zhí)槳則示意乘船,如此等等,刻意減少畫面背景,著重突出人物的表情和動作。在各地的年畫中,要屬天津楊柳青的戲出畫樣最為豐富而精彩,內(nèi)容都是當時人們耳熟能詳的經(jīng)典劇目。戲出年畫是由戲曲與版畫兩種藝術(shù)形式的有機結(jié)合,在感知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的同時,帶給人們視覺享受,是值得傳承的珍貴文化遺產(chǎn)。
(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膩”屬于形聲字,“貳”表示其意義范疇。
B.此處如果刪去“被”字不影響語意表達。
C.“角色”與“角逐”中的“角”讀音不同。
D.“耳熟能詳”可以用“耳濡目染”替代。
(2)下列填入文中括號內(nèi)的語句,銜接最恰當?shù)囊豁検?!--BA-->
A.畫面上往往能定格戲臺上最精彩的一幕,畫中人物扮相、功架與舞臺上幾無二致
B.往往將戲臺上最精彩的一幕定格于畫面上,畫中人物扮相、功架與舞臺上幾無二致
C.往往將戲臺上最精彩的一幕定格于畫面上,劇中人物扮相、功架與畫中幾無二致
D.畫面上往往能定格戲臺上最精彩的一幕,劇中人物扮相、功架與畫中幾無二致
(3)文中畫橫線的語句有語病,請修改。
(4)為傳播中國傳統(tǒng)文化,鐘華同學(xué)想在百度百科中創(chuàng)建“戲出年畫”詞條,請結(jié)合文段內(nèi)容,幫他列出該詞條的三個必備要點。要求:①語言簡練;②每個要點不超過15字。
(5)請運用文段中的有效信息點評如圖這幅年畫。要求:①觀點明確;②準確連貫;③不超過100字。組卷:41引用:8難度:0.6
五、寫作(50分)
-
9.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有一首名詩寫道:“林子里有兩條路,我選擇了行人稀少的那一條,它改變了我的一生。”
他本是錦衣玉食的富家少爺,家里有“鴉飛不過的田產(chǎn)”,卻在國難當頭之際拋家舍業(yè),選擇走上了救國救民的道路。他說:“為了我們子子孫孫爭得幸福的生活,就是獻出了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彼信砼龋瑺奚?929年。
他幼年受盡磨難,成年后被派往蘇聯(lián)學(xué)習(xí)機械,由于國家核動力專業(yè)急需人才,他服從祖國需要選擇改行,硬是在一窮二白的情況下搞成了核潛艇,被譽為“中國核潛艇之父”。他叫彭士祿,彭湃烈士之子,去世于2021年。
一百多年時光,兩代人的選擇,改變了他們自己,也改變了很多很多。
讀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樣的感悟和思考?請就此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組卷:27引用:24難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