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八年級下冊《第10課 芙蕖》2018年同步練習卷(2)
發(fā)布:2025/1/2 11:30:3
一、填空題
-
1.補充下列成語中空缺的字。
東施 名 組卷:0引用:1難度:0.8
一、填空題
-
4.李漁與周敦頤贊荷有什么不同?
組卷:2引用:1難度:0.8 -
5.閱讀下列文段,回答問題。
別樣的荷花
李中國 讀7月4日《茶亭》專欄刊出的《夏日賞荷》一文,引發(fā)筆者一份愛蓮情結。因為我的故鄉(xiāng)山東濟南就是一處“四面荷花三面柳”(清人劉鳳誥詠濟南句)的賞荷妙在。依托“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地理環(huán)境,片片綠荷支支紅菡渲染、點綴著夏與秋兩季風光。
但對荷花的賞讀,筆者卻不敢茍同古今諸多愛蓮者那樣主觀地、形而上地把荷花當成冰清玉潔的“高人”化身,或強加某種精神象征歌之詠之,而更看中作為植物的它固有之物性,本身之內(nèi)涵,冀望由此讀出一類不見于文人墨客眼中的別樣荷花。
比如,宋代周敦頤之《愛蓮說》譽蓮為孤高直傲潔身自好的花中君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币晃辉跐洗竺骱佼€水面上植藕為生的蓮農(nóng)聽了就發(fā)笑:“要是沒有淤泥,荷花又開在哪里呢?要是荷花靠著淤泥的滋養(yǎng)才有了這份漂亮,那又何來染不染呢?”
而現(xiàn)代文人按照那位蓮農(nóng)的啟示一路想下去,也會替荷花進行新的思想拔高:向天開放的花朵正如人類精神的崇高取向,植根腳下的淤泥,以獲取無盡滋養(yǎng),則是崇高精神得以弘揚光大的豐厚基礎。這一提醒讓世人縮短了與荷花的距離,不再遠而敬之敬而遠之,也頓生幾許對淤泥的愛戴。
細思之誠如是。
筆者查閱多種蓮藕種植資料,并請教一些植物學家,竊以為這一觀點如能得到專家認定和科學支撐,盡可由此打造荷花的時代形象。卻另有發(fā)現(xiàn):
比如,從這一在國內(nèi)種植面積超過10萬公頃的水生大型植物的習性看,其生命和美麗并不主要得益于“淤泥”的滋養(yǎng),而是得“天”獨厚的產(chǎn)物,即夏季的高溫和充足的光照---依賴那鋪滿水面的碧綠之葉盾“光合作用”提供的有機物滋養(yǎng)。而花瓣的細胞里飽含著的艷麗色素,用詩的語言說,是對陽光的擁抱與積淀!
那池塘底的“淤泥”,算是荷花不幸也不甘的出生地了。
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的種植技術更把蓮的生長置于一條立體混作的食物鏈上。讓它的美麗和生命與天上地下的浮游物、水生族、有機屑、日光能、營養(yǎng)鹽、碳酸氣,共養(yǎng)互利,相依為命。于其說蓮花以不“染”為好,勿寧說是互“益”更佳了。可見蓮花荷葉蓬勃上揚的姿態(tài),不惟 張揚精神的向度,更是豐富生命的博取。
而這種博取的意義,需到秋意漸濃,荷花捧出豐實的蓮房,人們又從深深的淤泥中發(fā)現(xiàn)它滋育的豐美藕瓜,且自身開始枯死腐爛時,才被深刻地讀懂,讓人從雨打殘荷的淅瀝聲中聽到一種奉獻精神的洋溢。如此形象,豈周氏“出淤泥而不染”---旨在潔身自好、獨善其身者,或凌波仙子之類可比!
于此,徜徉夏日的湖畔,注目“接天蓮葉無窮碧”,或“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之際,你一定會讀到一朵朵別樣紅艷的荷花。
(2002年08月13日《人民日報海外版》)(1)荷花一般象征什么?本文作者讀出了荷花的哪些“別樣”之處?
(2)請比較《愛蓮說》《芙蕖》和本文在表達方式上有什么差別。
(3)讀了本文,你有什么感想?組卷:2引用:1難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