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八年級下冊《第5課 大自然的語言》2022年同步練習卷(5)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積累運用
-
1.閱讀下面一段話,完成后面題目。
立春過后,大地漸漸從沉睡中蘇醒過來。冰雪róng化,草木萌發(fā),各種花次第開放。再過兩個月,燕子翩然歸來。不久,布谷鳥也來了。于是轉入炎熱的夏季,這是植物孕育果實的時期。到了秋天,果實成熟,植物的葉子漸漸變黃,在秋風中簌簌地落下來。北雁南飛,活躍在田間草際的昆蟲也都銷聲nì跡。到處呈現一片衰草連天的景象,準備迎接風雪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溫帶和亞熱帶區(qū)域里,年年如似,周而復始。
(1)根據拼音寫出漢字。
冰雪róng
銷聲nì
(2)給加點字注音。
翩然
衰草連天
(3)選段中有兩個錯別字,請找出來并改正。組卷:67引用:3難度:0.5 -
2.指出下列句子運用的說明方法。
(1)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緯度的內陸,冬天溫和,春天反而寒冷。
(2)杏花開了,就好像大自然在傳語要趕快耕地。
(3)物候學記錄植物的生長榮枯,動物的養(yǎng)育往來,如桃花開、燕子來等自然現象,從而了解隨著時節(jié)推移的氣候變化和這種變化對動植物的影響。
(4)如在早春三四月間,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開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開花只比北京早10天。組卷:58引用:4難度:0.5 -
3.對下列語句中加點詞語的含義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h2>
組卷:79引用:1難度:0.7
二、閱讀理解
-
9.閱讀下文,回答以下各題。
同樣的緯度,我國為何更冷? ①現在的冬天越來越暖和了,但與世界上同緯度的地區(qū)比較起來,我國的冬天仍然是最寒冷的。
②冬季,東北地區(qū)平均氣溫低至-20℃,其中最冷的地區(qū),非漠河莫屬。英國西海岸利物浦和我國漠河緯度基本相同,可是利物浦即使在冬季,每天清晨最低氣溫大都在0℃以上,港口也終年不凍,跟我國杭州、長沙溫度相似,而漠河同時期氣溫竟然低至-30.9℃!
③緯度越高,太陽高度角越小,所以濕度越低。莫斯科位于北緯55度到56度,1月平均氣溫為-9.3℃,而我國沈陽位于北緯41度48分,緯度比莫斯科低得多,1月平均氣溫卻是-11.5℃。
④北方地區(qū)是如此,那么南方地區(qū)呢?古巴首都哈瓦那與我國廣州市的緯度相似,而且兩地都是冬季不下雪、四季常開花。但哈瓦那基本全年都是夏天,最強寒潮來臨時也都還有9℃。而廣州1月平均氣溫比哈瓦那低了8℃左右,且還有2.8天的有霜期,最低氣溫可以下降到0℃。
⑤以此看來,我國冬季確實比世界同緯度上其他國家要寒冷。
⑥事實上,在同樣的緯度上,世界各地的溫度往往不盡相同。把全球緯圈上各點的溫度加以平均,叫作緯圈平均溫度。冬季,我國東北地區(qū)的溫度比緯圈平均溫度大約要低14℃~18℃;黃河中下游偏低10℃~14℃;長江以南偏低8℃;就連華南沿海地區(qū)也偏低5℃左右。
⑦處在同樣的緯度范圍內,為何我國的冬季溫度比較低呢?
⑧這一“禍首”就是頻頻南下的寒潮。冷空氣最早大都來自北冰洋,然后經過西伯利亞得到加強。西伯利亞高原不但緯度高,而且海拔高,地處大陸內部,獲得熱量少,散熱快,成為北半球寒冷中心。這里的盆地地形使氣流不通暢,湍流交換弱,冬季,地面散熱快,又處于周圍山坡的環(huán)繞之中,冷氣流沿著山坡下沉至盆地底部,使盆地底部更加寒冷。在高空西北氣流的引導下,寒潮就會大爆發(fā),并不斷積累入侵我國。
⑨寒潮來臨時究竟有多強,對我國影響有多大呢?以上海為例,百年來曾經有兩次大的寒潮來襲。第一次是1908年的4月,24日氣溫還高達31.6℃,人們紛紛身著短袖出行,第二天,經過冷空氣的“洗禮”,氣溫居然下降到7.7℃。后來,溫度降至6℃,在短短的兩天中,人們經歷了從夏季到冬季的轉換。
⑩第二次是1961年1月,21日氣溫為19.9℃,傍晚冷空氣來襲,第二天氣溫降到10.1℃,第三天寒潮勢頭強勁,最低溫降至-2.1℃,24日早晨,氣溫再創(chuàng)新低,達到-10.6℃。寒潮來臨往往引發(fā)多種嚴重的氣象災害??梢哉f它對工農業(yè)生產和百姓日常生活的影響很大,對農業(yè)、牧業(yè)、交通、電力甚至人們的健康都有一定影響。
(1)請用一句話概括文章說明的主要內容。
(2)文章第②段運用的說明方法是
(3)下面句子中加點詞語能否刪去?請說明理由。
冬季,我國東北地區(qū)的溫度比緯圈平均溫度大約要低14℃~18℃。
(4)選文主要運用的說明順序是
A.時間
B.空間
C.邏輯組卷:117難度:0.6 -
10.閱讀下面短文,完成下列各題。
臺風的功與過 ①臺風是發(fā)生在熱帶或副熱帶洋面上急速旋轉的熱帶氣旋,它像在流動江河中前進的渦旋一樣,一邊繞自己的中心急速旋轉,一邊隨周圍大氣向前移動。由于臺風帶來的狂風和暴雨常常會造成人類重大的生命或財產損失,因此,人們提起臺風總是望而生畏。然而多數人并不了解,如果沒有臺風,人類可能會遇到巨大的生存危機??陀^地說,臺風有過亦有功,而且臺風的功甚至大于過。我國東南沿海地區(qū)民間流傳的“臺風來了怕臺風,臺風不來想臺風”,正是對臺風的客觀評價。
②盛夏時節(jié),我國由于受副熱帶高壓控制,常嚴重干旱,造成大片農作物干枯,這時人們會盼望臺風帶來降水。臺風降水是我國東南沿海地區(qū)夏季降水的主要來源,根據統(tǒng)計,這些地方每年7月-9月有59%-76%的降水是臺風帶來的;而包括我國在內的東南亞各國和美國,臺風降雨量占這些地區(qū)總降雨量的?以上,對改善上述地區(qū)的淡水供應和生態(tài)環(huán)境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未來,由于受氣候變化的影響,自然降水將越來越少,而臺風帶來的暴雨性降水和豐富的風能資源量所占比重將增大。
③臺風可調節(jié)地球溫度,維持全球熱量平衡。臺風最高時速可達200千米以上,巨大能量的流動在直接給人類造成災難的同時,也使地球保持著熱量平衡。眾所周知,靠近赤道的熱帶、亞熱帶地區(qū)受日照時間最長,氣候也最為炎熱。臺風發(fā)展和維持的主要能量來源是水汽凝結釋放出的潛熱能,其水汽主要來自低緯度的熱帶洋面;隨著臺風從熱帶向中高緯度地區(qū)的移行,由其攜帶的大量熱量和水汽即從熱帶輸送至中高緯度地區(qū),它給酷暑難熬的人們帶來了清涼。如果沒有臺風,就會造成熱帶地區(qū)的氣候更加炎熱,寒帶地區(qū)則正好相反。
④臺風一方面通過緩解高溫酷暑,節(jié)約了因防暑降溫支出的生活用水和用電量,緩解了電力的緊張程度;另一方面也使大、中、小型水庫蓄滿水,使水力發(fā)電機組正常運轉,從而節(jié)約了大量原煤;而且臺風登陸時陸地下墊面會迅速削弱其風速,因此風害也被大大減輕,甚至不再成害而可以被人們用于風力發(fā)電。
⑤臺風過后海洋表面溫度明顯下降,其原因是臺風中心的低氣壓、近海面的巨大風力和強烈的氣流旋轉迫使海浪劇烈運動、海水上翻。由于海水上翻,海洋底部的浮游生物和營養(yǎng)物質會被卷上來,魚餌增多,自然有利于魚群生長。
⑥除了上面提到的這些益處外,臺風的氣壓會引發(fā)地面上無法察覺的“慢地震”,使地殼中的能量逐漸釋放,避免產生大型地震。慢地震是以數小時到一兩天的時間,用溫和的斷層滑動方式,釋放地底能量,與一般地震在數秒、數分鐘間產生劇烈的震動方式完全不同。2009年6月,英國《自然》雜志上刊發(fā)了我國臺灣地區(qū)一個研究團隊的論文,該文首次將地震與臺風這兩種不同的自然災害聯系起來,表明臺風與慢地震具有相關性,且臺風發(fā)生其實有助于減輕地震帶來的損害。文中數據表明,每年侵襲臺灣的臺風在地震活動上扮演了壓力閥的角色,會引發(fā)長時間而緩慢釋放能量的慢地震,這或許反而讓臺灣免于受到可能造成摧毀性災難的大地震的侵襲。
(選自《百科知識》,有刪改)
(1)下列說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海浪的劇烈運動、海水的上翻都是由臺風中心的低氣壓、近海面的巨大風力和強烈的氣流旋轉所造成的。
B.慢地震是一種用溫和的斷層滑動方式來逐漸釋放地底能量的地震,有助于減少臺風給人類帶來的生命財產損失。
C.我國臺灣地區(qū)免受可能造成摧毀性災難的大地震的侵襲,是因為每年侵襲臺灣的臺風在地震活動上扮演了壓力閥的角色。
D.臺風的出現有助于人類節(jié)約大量的煤炭資源,又能對人類的農業(yè)、漁業(yè)等方面產生有益的影響。如果沒有臺風,人類可能會遇到巨大的生存危機。
(2)根據文章內容,說說臺風有哪些“功”
(3)下面句子中加點的詞語能否去掉?為什么?
臺風發(fā)展和維持的主要能量來源是水汽凝結釋放出的潛熱能,其水汽主要來自低緯度的熱帶洋面。
(4)下面的句子運用了哪種說明方法?運用這種說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臺風是發(fā)生在熱帶或副熱帶洋面上急速旋轉的熱帶氣旋,它像在流動江河中前進的渦旋一樣,一邊繞自己的中心急速旋轉,一邊隨周圍大氣向前移動。
(5)請從文中找出一句能概括本文主旨的話,并簡述由此引發(fā)的思考。組卷:179引用:10難度: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