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2-2023學年山東省日照市五蓮縣七年級(下)期末歷史試卷

發(fā)布:2024/6/13 8:0:9

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50分。每小題后所列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 1.據史料記載,594年,“關中大旱,人饑”,“賦出天下,而江南居十九”。從605年開始,大運河陸續(xù)開鑿。由此可知,隋朝開鑿大運河的動機之一是(  )

    組卷:16引用:3難度:0.5
  • 2.含嘉倉是隋朝在洛陽修建的最大的國家糧庫。經考古發(fā)掘,遺址面積40萬平方米,有數百個糧窖。倉窖口徑最大的達18米,最深的達12米。隋文帝末年,國家儲備的物資和糧食可以供應全國五六十年。這反映了隋朝
    (  )
    菁優(yōu)網

    組卷:81引用:5難度:0.8
  • 3.隋唐時期,科舉制度下的考生可以自由報考,而且“取士不問家世”“一切以程文為去留”。材料主要體現出科舉制的特點是(  )

    組卷:544引用:109難度:0.8
  • 4.中華民族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民族。中國歷史上,燦若群星的英雄輝映著祖國的天空。他們中有:臥薪嘗膽的勾踐;徙木立信的商鞅;勇開新路的張騫;精忠報國的岳飛;一代天驕成吉思汗……下列英雄人物按出生先后排序正確的是:( ?。?br/>①岳飛     ②戚繼光     ③文天祥     ④鄭成功

    組卷:42難度:0.7
  • 5.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出土于陜西西安,記載了大秦(東羅馬帝國)景教(基督教聶斯托利派)的教義、禮儀,以及景教傳教士在唐朝傳播景教的重要史實。這一文物可以體現唐朝(  )
    菁優(yōu)網

    組卷:25難度:0.7
  • 6.詩歌是現實生活的反映。杜甫在“接縷垂芳餌,連筒灌小園”的詩句中描述的工具是(  )

    組卷:513引用:104難度:0.5
  • 7.某學習小組要開展“民族交往”的項目式主題學習活動,下列地圖可以用作他們學習素材的是(  )
    菁優(yōu)網

    組卷:12引用:1難度:0.7
  • 8.如圖是754年和760年全國人口統(tǒng)計表,這一人口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br />菁優(yōu)網

    組卷:24引用:3難度:0.7
  • 9.中國古代歷史發(fā)展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如圖中①②兩朝所處的時代特征是(  )菁優(yōu)網

    組卷:37引用:13難度:0.6

二、非選擇題(共50分。第26題18分;第27題16分;第28題16分。)

  • 27.中外交往:
    材料一:遣唐使者示意圖
    菁優(yōu)網
    ——依據王永平《中國文化通史隋唐五代卷》繪制(1)依據材料一,概括唐朝中外交往的特點。結合所學,分析出現這些特點的原因。
    材料二:唐前期的對外交通由京城出發(fā),經河西、西域向印度、西亞、歐洲的西向為主,宋朝則是從沿海廣州、泉州等地出發(fā),向西亞、南亞、北非,但重點是向以南海周圍東南亞為主的轉變。
    中國傳統(tǒng)對域外輸出的產品,以絲織品為主,宋朝輸出產品開始向瓷、陶器、銅錢為主轉變。宋朝陶瓷暢銷于東南亞,在我國陶瓷輸入東南亞之前,東南亞許多地區(qū)的人民缺乏生活用器,多用樹葉充當食具。
    唐朝為顯示富強,遠播聲威,對前來“朝貢”的外國貢使一般都給予豐厚的“賞賜”。宋時,經濟貿易政策和活動大多只為單純經濟利益,海上常有龐大船隊與東亞、東南亞或更遠的國家進行貿易,改變了宋朝以前由阿拉伯商人主導印度洋之中國航線的局面。
    ——摘編自李華瑞《中唐以后至宋朝海路交通的轉型》
    (2)閱讀材料,比較唐宋時期對外交往的變化。
    出發(fā)城市
     
     
    主要輸出產品
     
     
    經濟貿易特點
     
     
    材料三:意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在忽必烈時代通過絲綢之路來到中國,在元朝生活了17年,馬可?波羅回國后講述他在中國的經歷,形成《馬可?波羅行紀》一書。以下是書中的相關記載:
    應知有不少道路從此汗八里城(即元大都)首途,通達不少州郡。此道通某州,彼道通別州……如從汗八里城首途,經行其所取之道時,行二十五哩,使臣即見有一驛,其名曰站……此種驛站中備馬,每站有多至四百匹者。有若干站僅備二百匹,視各站之需要而為增減。
    應知汗八里城內外人戶繁多,有若干城門即有若干附郭,郭中所居者,有各地來往之外國人,或來入貢方物,或來售貨宮中。所以城內外皆有華屋巨室,而數眾之顯貴邸舍,尚未計焉。
    ——[法]沙海昂注、馮承鈞譯《馬可?波羅行紀》(3)依據材料三,結合所學,提取《馬可?波羅行紀》描述的元朝的歷史信息。你如何看待馬可?波羅在中外交往中所起的歷史作用?

    組卷:15引用:2難度:0.3
  • 28.科技的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是社會生產力發(fā)展的重要標志,是推動文明演進的重要力量。
    材料一:①漢武帝時將“二十四節(jié)氣”納入《太初歷》作為指導農事的歷法補充。
    ②中國的火藥和火器傳入歐洲后,對歐洲的武器制造和作戰(zhàn)方式產生巨大影響,推動歐洲社會的變革。
    ③沈括在《夢溪筆談》中記載,活字印刷術“若止印三二本,未為簡易;若印數十百千本,則極為神速”。
    (1)從材料一中找出能說明下列觀點的內容。
    天文歷法指導農業(yè)生產:
     

    科學技術促進文化發(fā)展:
     

    中國古代的科技影響世界:
     

    材料二:
    舟師識地理,夜則觀星,晝則觀日,陰晦則觀指南針。
    ——朱彧(北宋)《萍洲可談》
    渺茫無際,天水一色,舟舶往來,唯以指南針為則,晝夜守視唯謹,毫厘之差,生死系矣。
    ——趙汝適(南宋)《諸蕃志》
    (2)依據材料二,說出指南針使用情況的變化。結合所學,說一說指南針發(fā)明與推廣的歷史意義。
    材料三:明代科學巨著
    著作 內容及成就
    A 這部著作52卷,約190萬字,共收錄1892種藥物,比前人所記載的增加370多種,藥方11000多個,比前人所錄藥方增加4倍,對所記載的藥物作出了新的清晰而合理的分類,對中國兩千余年的本草知識和經驗進行了系統(tǒng)的總結。
    B 全書共18卷,敘述衣食方面的生產技術和經驗,包括糧食作物栽培、谷物脫粒加工、紡織染色等;著錄各種日用手工業(yè)品的生產技術和經驗,包括制磚瓦、陶瓷、鐵器等產品等……;還力圖從一般生產現象中發(fā)現規(guī)律,總結科學理論。高度總結和介紹了歷代的生產經驗與技術。
    C 這部著作全書60卷,約50萬字,分為農本、田制、農事、水利、農器、蠶桑、種植、牧養(yǎng)、制造、荒政等12項。大部分內容是對古代和當時農書的轉錄和摘編,約有6萬字是自己的研究成果。
    (3)從以下著作中選取正確內容填入材料三相應的位置。(填序號)依據材料三,概括三部著作內容上的共同點。
    ①《天工開物》②《農政全書》③《本草綱目》
    材料四:科技發(fā)明統(tǒng)計表(部分)
    年代 科技發(fā)明(件) 中國 世界其他國家
    (件) (百分比) (件) (百分比)
    公元1-400年 45 28 62% 17 38%
    公元401-1000年 45 32 71% 13 29%
    公元1001-1500年 67 38 57% 29 43%
    公元1501-1840年 472 19 4% 453 96%
    ——摘編自《自然科學大事年表》(1975年版)
    (4)依據材料四,分析1500年前后中國古代科技發(fā)明世界地位的變化。并結合所學分析發(fā)生這一變化的原因。

    組卷:10引用:3難度:0.3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