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2-2023學年河北省邯鄲市冀南新區(qū)育華實驗學校高二(上)期中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現(xiàn)代文閱讀(共4題,16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文本一
    套不住的手
    趙樹理
          白云崗公社大磨嶺大隊有個教練組,任務是教初參加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人學技術,兩個做活質(zhì)量最高的老農(nóng)民當教師,陳秉正兼任組長,王新春兼任副組長。組員是流動的,經(jīng)常分配在各小隊。
          組長陳秉正已經(jīng)是七十六歲的老人了,按一般慣例,這樣大歲數(shù)的人本來早就該不參加主要勞動,可是這老頭身體特別強健,在年輕時候一個人可以抵一個半人做活;如今雖說老了,一般青年小伙子還有點比不上他。他教人做活,不但要求規(guī)格,而且要教架勢。因為規(guī)則太多,徒弟們記著這樣忘了那樣,有時候腰太直了,有時候步子亂了,有時候下鋤沒有計劃……陳秉正老人不住口地提醒著這一個,招呼著那一個,也常常隨時打斷他們的工作重新示范。
          徒弟們練架勢練得累了,老組長陳秉正便讓他們休息一陣子。自己就招呼梯田下邊溝岸上教徒弟們種田地的副組長王新春過來閑談一會。陳秉正一見王新春就伸出手來和他握手,王新春卻常是縮回手去躲開。王新春比陳秉正小十來歲,和陳很友好,就是怕和他握手,因為被他握住就像被鉗子夾住那樣疼。
          陳秉正的手確實和一般人不同:手掌好像四方的,指頭粗而短,而且每一根指頭都展不直,里外都是繭皮,圓圈的指頭肚兒都像半個蠶繭上安了個指甲,整個看來真像用樹枝做成的小耙子。王新春對周圍的青年人說:“沒有那兩只手,咱們現(xiàn)在種的這塊地恐怕還是荒坡哩!這些地都是他老哥和咱們現(xiàn)在的大隊長父子倆一攫頭一攫頭剜開、一條堰一條堰壘起來的?!?br />      一次,有個年輕人練架勢練得不耐煩了,說:“怨不得我們學不會,誰讓我們沒有長那樣一雙手哩!”陳秉正一本正經(jīng)地說:“是叫你們學成我這手,不是叫你們長成我這手!不是開山,我這手也長不成這樣;不過上輩人把山都開了,以后又要機械化了,你們的手也用不著再長成這樣了!”
          陳老人雖然不希望別人的手長成那樣,可是他對他自己已經(jīng)長成那樣的一雙手,仍然覺著是足以自豪的。土改以后,陳秉正老漢家里的收入也豐裕起來了。兒孫們?yōu)榱吮Wo老人那雙勞苦功高的手,給他買了一雙毛線手套,他接過來一看說:“這雙手可還沒有享過這個福!”向手上試著套了一套,巴掌不夠?qū)?,指頭也太細、太長,勉強套上去,把巴掌那一部分撐成方的了,指頭的部分下半截都撐粗了一點,上半截卻都還有個空尖兒。兒子陳滿紅說:“慢慢用著就合適了!”老人帶好了握了握、伸了伸說:“還好!”說罷,脫下來交給滿紅媳婦說:“暫且給我放過去吧!”兒媳婦也說:“爹!你就帶上走吧!到地里手不冷?”老人說:“戴上它搬石頭不利落!”說著就放下走了。
          以后別的活兒又陸續(xù)接上來——鍘干草、出羊圈、窖蘿卜、捶玉米……哪一種活兒也不好戴著手套做,老人也就忘了自己還有一雙手套。
          一天,白云崗有個物資交流會。滿紅媳婦勸老人說:“現(xiàn)在這些雜活計又不用您教多少技術,您還是休息一天去逛逛吧!”老人答應了。老人換了一件新棉襖,用新腰帶束住腰。滿紅媳婦說:“這回可帶上您的手套吧!”說著把手套給他拿出來,他帶上走了。
          他走到白云崗,逛了半條街,剛走過公社門口,看見山貨部新運來一車桑杈,售貨員忙著正往車下搬。這東西在這地方已經(jīng)二年不見了,不論哪個隊原有的都不夠用。他以為機會不可錯過。轉(zhuǎn)眼工夫,就來了十來個人,每人拿著一柄看;見買杈的越來越多,他把手套卸下來往懷里一裝,胡亂搶到手五柄,其余的就叫別人拿完了。他付了錢,把杈捆起來扛上,就返回原路走出白云崗村。一出了村,他覺人也不擠了、路也寬敞了,這才伸手到懷里摸他的手套。他摸了半天只有一只;放下籃子和桑杈,解開腰帶抖搜了一下,也仍然不見那一只。他知道一定是丟在山貨部里了。他想:“丟就丟了吧!拿上它也沒有多少戴它的時候!”可是走了不幾步,就又想到“孩子們好心好意給買上了,丟了連找也不找一趟,未免對不起他們”,這才又扭回頭來重新返回白云崗物資交流大會上的山貨部來。幸而售貨員早已給他拾起來放在賬桌上,見他來找就還了他。
          隔了好久,陳秉正老人又被評選為本年的勞動模范,要到縣里去出席勞模大會。他除換上新棉襖和新腰帶外,又把他的手套帶上。
          會議一共開三天半,老人又是聽報告、又是準備發(fā)言,和大家一樣忙個不了,直到第四天上午聽罷了縣委的總結報告,才算了結了一宗事。下午吃過午飯,人們差不多都想上街逛逛,老人束上腰帶,戴上手套,也走出了房間。他住的招待所因為剛剛裝修完,院子還來不及清理。院里有兩截剩余木料礙著路,他總覺著不太順當。他想:“把它轉(zhuǎn)過一邊不就好走了嗎?”他把手套卸下來放在階臺上,就來動手轉(zhuǎn)木料。等到把院子都清理完了,才發(fā)現(xiàn)手套又丟了?!八懔耍徽宜?!這手套對我也沒多大用處!”老人干脆放棄了。后來還是招待所的員工幫他找到,洗干凈還給了他。
          第二天他回到家,換過衣服之后便把手套還給兒媳婦說:“這副手套還給你們吧!我這雙手是戴不住手套的!”
    文本二
          我也曾寫過一些篇小說,都不怎么出色。每逢讀到趙樹理同志的小說,我總得到一些啟發(fā),學到一些竅門兒。最近,看到他的一篇新作——《套不住的手》,滿心歡喜,情不自禁地想寫出點個人的體會。
          作品文字極為樸素嚴整,相當細致地描寫了不少農(nóng)村勞動的經(jīng)驗,這些經(jīng)驗非久住農(nóng)村而又熱愛耕作的人不會寫出。不過,假若不拿一雙手套貫串起來,恐怕就顯著瑣碎一些。這雙手套把零散的事情聯(lián)綴起來,有起有落,頗為巧妙。事情本來不相干,而設法用一條線穿上,就顯出些藝術的手段。我看得出:樹理同志知道多少關于老農(nóng)陳秉正的事,假若他高興,他可以寫一大本《老農(nóng)陳秉正傳》??墒牵挥墒痔讓懙嚼先说氖?。有了這雙手,我們也就看見陳老人的最可愛的性格與品質(zhì)。這也就夠了,既不需要手套,也無須寫一本傳記。不過是一雙手啊,可是創(chuàng)造世界的不是別的,而的的確確是仗著這么一雙手。這篇作品不是小題大作,而是大題小作,篇幅不長,而意義很大。
    (摘編自老舍《讀<套不住的手>》,有刪改)
    (1)下列對材料一相關內(nèi)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通過對一個飽經(jīng)滄桑老農(nóng)民手的真切描繪,刻畫出一位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技術、思想覺悟都很高的農(nóng)民形象。
    B.小說的語言既質(zhì)樸平易又生動幽默,如“真像用樹枝做成的小耙子”,口語化很明顯,達到了通俗化和藝術化高度統(tǒng)一。
    C.小說情節(jié)可分為兩個部分,先集中刻畫陳秉正“手”的故事,再集中講述“手套”的故事,后者是對前者的延伸。
    D.小說通過對像陳秉正這樣的勞動人民的贊美,謳歌了他們熱愛勞動的優(yōu)秀品質(zhì),間接批判了當時社會上一些歧視勞動的現(xiàn)象。
    (2)下列與文本有關的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趙樹理在創(chuàng)作上特別注重從農(nóng)村生活和勞作中選取題材,語言生動活潑又通俗易懂,具有獨特的藝術韻味,體現(xiàn)了他一貫的寫作風格。
    B.老舍認為,作品抓住了人物的典型特征,對陳秉正老人的手進行特寫,以小見大,比《老農(nóng)陳秉正傳》的藝術效果要好。
    C.《套不住的手》構思巧妙,老舍贊其以“手套”串聯(lián)情節(jié),故事有起有落,讓人意識到:這是一雙普通農(nóng)民的手,也是一雙不平凡的手。
    D.標題“套不住的手”,讓讀者對這雙手產(chǎn)生“為何套不住”的思考,引發(fā)了讀者的閱讀興趣。
    (3)趙樹理是如何刻畫陳秉正這一人物形象的,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
    (4)老舍讀趙樹理的小說,總能“學到一些竅門兒”。請結合材料一,分析作者在謀篇布局上的“竅門兒”。

    組卷:62引用:35難度:0.5

二、古代詩文閱讀(48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1小題,17分)

  • 2.閱讀下列文字,回答下列各題。
    (甲)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為楚懷王左徒。博聞強志,明于治亂,嫻于辭令。入則與王圖議國事,以出號令;出則接遇賓客,應對諸侯。王甚任之。
          ……
          長子頃襄王立,以其弟子蘭為令尹。楚人既咎子蘭以勸懷王入秦而不反也。屈平既嫉之,雖放流,眷顧楚國,系心懷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興國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然終無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見懷王之終不悟也。人君無愚、智、賢、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為,舉賢以自佐。然亡國破家相隨屬,而圣君治國累世而不見者,其所謂忠者不忠,而所謂賢者不賢也。懷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內(nèi)惑于鄭袖,外欺于張儀,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蘭,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禍也。
          令尹子蘭聞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頃襄王。頃襄王怒而遷之。
          屈原至于江濱,被發(fā)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欽?何故而至此?”屈原曰:“舉世混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是以見放。”漁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滯于物,而能與世推移。舉世混濁,何不隨其流而揚其波?眾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酶?何故懷瑾握瑜,而自令見放為?”屈原曰:“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誰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寧赴常流而葬乎江魚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溫蠖乎?”乃作《懷沙》之賦。……于是懷石,遂自投汨羅以死。
    (節(jié)選自《史記?屈原賈生列傳》,有刪改)(乙)
          陸秀夫字君實,楚州鹽城人。生三歲,其父徒家鎮(zhèn)江。稍長,從其鄉(xiāng)人孟先生學,孟之徒恒百余,獨指秀夫曰:“此非凡兒也。”景定元年,登進士第。李庭芝鎮(zhèn)淮南,聞其名,辟至幕中。
          秀夫才思清麗,一時文人少能及之。性沉靜,不茍求人知,每僚吏至閣,賓主交歡,秀夫獨斂焉無一語?;驎r宴集府中,坐尊俎間,矜莊終日,未嘗少有希合。至察其事,皆治,庭芝益器之,雖改官不使去己,就暮三遷至主管機宜文字。咸淳十年,庭芝制置淮東,擢參議官。德佑元年,邊事急,諸僚屬多亡者,惟秀夫數(shù)人不去。庭芝上其名,除司農(nóng)寺丞,累擢至宗正少卿兼權起居舍人。
          二王走溫州,秀夫與蘇劉義追從之,使人召陳宜中、張世杰等,皆至,遂相與立益王于福州。進端明殿學士、簽書樞密院事。宜中以秀夫久在兵間,知軍務,每事咨訪始行,秀夫亦悉心贊之,無不自盡。旋與宜中議不合,宜中使言者劾罷之。張世杰讓宜中曰:“此如何時,動以臺諫論人?”宜中皇恐,亟召秀夫還。
          時君臣播越海濱,庶事疏略,楊太妃垂簾,與群臣語猶自稱奴。每時節(jié)朝會,秀夫儼然正立,如冶朝,或時在行中,凄然泣下,以朝衣拭淚,衣盡浥,左右無不悲動者。屬井澳風,王以驚疾阻,群臣皆欲散去。秀夫曰:“度宗皇帝一子尚在將焉置之古人有以一旅一成中興者今百官有司皆具士卒數(shù)萬天若未欲絕宋此豈不可為國邪”乃與眾共立衛(wèi)王,以秀夫為左丞相,與世杰共秉政。時世杰駐兵壓山,秀夫外籌軍旅,內(nèi)調(diào)工役,凡有所述作,又盡出其手。
          至元十六年二月,壓山破,秀夫走衛(wèi)王舟,而世杰、劉義各斷維去,秀夫度不可脫,乃杖劍驅(qū)妻子入海,即負王赴海死,年四十四。
    (節(jié)選自《宋史?陸秀夫傳》,有刪改)【注】①主管機宜文字:官職名,掌機密文件。②井澳,今廣東省中山市南海中島嶼。
    (1)下列對文中加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度宗皇帝一子尚在/將焉置之/古人有以一旅一成中興者/今百官有司皆具/士卒數(shù)萬/天若未欲絕宋/此豈不可為國邪/
    B.度宗皇帝一子尚在/將焉置之/古人有以一旅一成中興者/今百官有司/皆具士卒數(shù)萬/天若未欲絕宋/此豈不可為國邪/
    C.度宗皇帝一子尚在/將焉置之/古人有以一旅/一成中興者/今百官有司皆具/士卒數(shù)萬/天若未欲絕宋/此豈不可為國邪/
    D.度宗皇帝一子尚在/將焉置之/古人有以一旅/一成中興者/今百官有司/皆具士卒數(shù)萬/天若未欲絕宋/此豈不可為國邪/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三閭大夫,戰(zhàn)國時楚國特設的官職,主持宗廟祭祀之事,兼管貴族屈、景、昭三大氏子弟教育的閑差事。
    B.漁父,文中是指打魚的男子,“漁父”在中國古代文化中含有特定意義,常指抱有“持守其真”、還歸自然主張的隱居者。
    C.進士,中國古代科舉制度中,通過最后一級中央政府朝廷考試者,為進士,即古代科舉省試及第者的稱呼。
    D.笏,古時候文武大臣朝見君王時所持的手板,以記錄君命或旨意,亦可以將對君王上奏的話記在笏板上,以防止遺忘。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屈原和陸秀夫皆是忠貞愛國之士:屈原雖被放流,仍眷顧楚國,系心懷王;陸秀夫取勝無望,深覺辜負了王之重托,便赴海而死,向王明忠。
    B.屈原能力出眾,遭小人陷害而被貶官,最后不愿與世推移而投江明志;陸秀夫才干突出,雖遇伯樂賞識,但偏逢末世,最后兵敗而赴海殉國。
    C.甲文文學性濃厚,運用對偶、對比、比喻等修辭手法,增強了語言的表達效果;乙文語言平實、敘述簡潔,更注重史學性。
    D.甲乙兩文均精心裁切,詳略得當:甲文概述上官大夫詆毀屈原,詳寫屈原與漁父的對話;乙文略寫陸秀夫追隨二王到溫州的過程,詳寫朝會時的景。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人君無愚、智、賢、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為,舉賢以自佐。
    ②至察其事,皆治,庭芝益器之,雖改官不使去己,就幕三遷至主管機宜文字。

    組卷:2引用:2難度:0.6

(二)文言文閱讀(本題共1小題,17分)

  • 3.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高儉,字士廉,敏惠有度量,狀貌若畫,觀書一見輒誦,敏于占對。隋司隸大夫薛道衡、起居舍人崔祖浚皆宿臣顯重,與為忘年友,繇是有名。斛斯政奔高麗,坐與善,貶為珠鳶主簿,以母老不可居瘴癘地,乃留妻鮮于奉養(yǎng)而行。會世大亂,京師阻絕,交趾太守丘和暑司法書佐。時欽州俚帥寧長真以兵侵交趾,和懼,欲出迎,士廉曰:“長真兵雖多,縣軍遠客,勢不得久,城中勝兵尚可戰(zhàn),奈何受制于人?”和因命為行軍司馬,逆擊破之。進益州大都督府長史。蜀人畏鬼而惡疾,雖父母病皆委去,望舍投餌哺之,昆弟不相假財。士廉為設條教,辯告督勵,風俗翕然為變。又引諸生講授經(jīng)藝,學校復興。秦時李冰導汶江水灌田,瀕水者項千金,民相侵冒。士廉附故渠,廝引旁出,以廣溉道,人以富饒。入為吏部尚書,進封許國公。雅負裁鑒,又詳氏譜,所署州,人地無不當者。帝伐高麗,皇太子監(jiān)國駐定州,又攝太傅,同掌機務。太子令曰:“寡人資公訓道,而比聽政,據(jù)案對公,情所未安,所司宜別設按奉太傅。”士廉固辭。還至并州,有疾,帝即所舍問之。貞觀二十一年疾甚,帝幸其第,為流涕,卒年七十一。又欲臨吊,房玄齡以帝餌金石,諫不宜近喪。帝曰:“朕有舊故姻戚之重,君臣之分,卿置勿言?!奔磸臄?shù)百騎出。長孫無忌伏馬前,陳士廉遺言,乞不臨喪,帝猶不許,無忌至流涕,乃還入東苑,南向哭。詔贈司徒、并州都督,謚曰文獻,陪葬昭陵。士廉進止詳華凡有獻納搢紳皆屬以且奏議未嘗不焚稿家人無見者少識太宗非常人以所出女歸之是為文德皇后及遺令。墓不得它藏,惟置衣一襲與平生所好書示先王典訓可用終始者。
    (節(jié)選自《新唐書》)      層原既絀。其后秦欲伐齊,齊與楚從親,惠王患之。乃令張儀佯去秦,厚幣委質(zhì)事楚,曰:“秦甚憎齊,齊與楚從親,楚誠能絕齊,秦愿獻商、於之地六百里?!?bdo class="mathjye-underline">楚懷王貪而信張儀,遂絕齊,使使如奏受地。張儀詐之曰:“儀與王約六里,不聞六百里?!背古?,歸告懷王。懷王怒,大興師伐秦。秦發(fā)兵擊之,大破楚師于丹、浙,斬首八萬,虜楚將屈臼,遂取楚之漢中地。其后,諸侯共擊楚,大破之,殺其將唐眜。時秦昭王與楚,欲與懷王會。懷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國,不可信,不如毋行。”懷王稚子子蘭勸王行:“奈何絕秦歡!”懷王卒行。
    (節(jié)選自《屈原列傳》)(1)下列對文中加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士廉進止詳華/凡有獻納搢紳/皆屬以目/奏議未嘗不焚稿/家人無見者少識/太宗非常人/以所出女歸之/是為文德皇后/
    B.士廉進止詳華/凡有獻納/搢紳皆屬以目/奏議未嘗不焚稿/家人無見者少識/太宗非常人/以所出女歸之/是為文德皇后/
    C.士廉進止詳華/凡有獻納/搢紳皆屬以目/奏議未嘗不焚稿/家人無見者/少識太宗非常人/以所出女歸之/是為文德皇后/
    D.士廉進止詳華/凡有獻納搢紳/皆屬以目/奏議未嘗不焚稿/家人無見者/少識太宗非常人/以所出女歸之/是為文德皇后/
    (2)下列對文中加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諸生,古代經(jīng)考試錄取而進入中央、府、州、縣各級學校,包括太學學習的生員。
    B.經(jīng)藝,儒家經(jīng)書的統(tǒng)稱,與《師說》“六藝經(jīng)傳皆通習之”中“經(jīng)傳”意義相同。
    C.從親,指的是秦國和楚國兩國合縱相親,“從”同“縱”,合縱,就是聯(lián)合抗秦。
    D.婚,本義是女子出嫁到男人家。古時女子出嫁要在黃昏時候進行,以此諧音而出。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高儉少有才學,聲名顯赫。他年少時過目成誦,敏于對答:一些位高勢重之臣與他結為忘年之交,他因此聲名顯揚。
    B.高儉善斷形勢,臨危不亂。寧長真入侵,他認為敵兵雖多,但孤軍深入,勢難持久,不足為懼,最終果然擊敗了敵軍。
    C.高儉理政有方,措施得力。他帶領諸生講授經(jīng)藝,復興教育,易風移俗;他沿著舊渠新開土地,擴寬渠道,當?shù)匕傩找虼耸芤妗?br />D.高儉為君解難,深得器重。太宗討伐高麗時,他暫代太傅,與太子一同掌管機要事務;他病重期間,太宗親臨探望并為之流淚。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雖父母病皆委去,望舍投餌哺之,昆弟不相假財。
    ②楚懷王貪而信張儀,遂絕齊,使使如秦受地。

    組卷:2引用:3難度:0.5

(三)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1小題,9分)

  • 4.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列各題。
    望薊門
    祖詠
    燕臺一望客心驚,茄鼓喧喧漢將營。
    萬里寒光生積雪,三邊曙色動危旌。
    沙場烽火連胡月,海畔云山擁薊城。
    少小雖非投筆吏,論功還欲請長纓。
    【注】燕臺:原為戰(zhàn)國時燕昭王所筑的黃金臺。薊城:唐朝的邊疆重鎮(zhèn)。投筆吏:指漢人班超,曾投筆從戎,終以功封侯。請長纓:指漢代終軍曾自向漢武帝請求:“愿受長纓,必羈南越王而致之闕下?!?br />(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lián)先寫詩人登臨燕臺,卻著一“驚”字,道出他這個遠道而來的客子初至邊塞的獨特感受。
    B.詩人看見積雪閃著寒光,曙色中旌旗飄揚,這肅穆的景象暗示軍營氣勢的莊嚴、軍容的嚴整。
    C.頸聯(lián)前句寫前方烽火連天,表現(xiàn)出征戰(zhàn)的激烈;后句寫薊城背山靠海,可見此地是險要的關塞
    D.尾聯(lián)用典,詩人表明自己不想學投筆從戎的班超,只想做敢請長纓去縛南越王的終軍。
    (2)有人說詩眼是“望”,也有人說是“驚”,你贊同哪種觀點?請結合全詩簡要說明。

    組卷:5引用:2難度:0.6

(四)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5分)

  • 5.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列傳》中運用對比手法,從文辭和內(nèi)涵角度對屈原創(chuàng)作進行評價的句子是“
     
     
    ”。
    (2)《屈原列傳》高度評價《離騷》的寫作內(nèi)容,認為得到完整體現(xiàn)的人文道德與國家治理的兩句話是:
     
    ,
     

    (3)在《屈原列傳》中,“
     
    ”一句用蟬來比喻,表明屈原遠離世俗污濁的高潔品質(zhì)。

    組卷:98引用:3難度:0.3

(二)語言文字運用(共3題,10分)

  • 14.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真正有真情實感的創(chuàng)作都是從生活中來的。在當今時代,一些寫實主義油畫家獲取圖像極為便捷,( ?。@樣創(chuàng)作的作品就會變得程式化、冷漠化,難以打動人心。黑格爾認為,形式只是內(nèi)容的容器。有才能的藝術家要走進生活,親近人民,創(chuàng)作出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感人作品。
          文藝工作者要承擔培根鑄魂、守正創(chuàng)新的時代責任。幾千年前,這種責任就已經(jīng)被我們的先輩意識到了,并提出了文以載道和文質(zhì)兼優(yōu)的格局與審美。如今,廣大文藝工作者要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旗幟,用鮮明的作品形象告訴人們什么是應該肯定和贊揚的,什么是必須否定和批判的,使人們樹立和堅持正確的歷史觀、國家觀、文化觀。
    (1)下列填入文中括號內(nèi)的語句,銜接最恰當?shù)囊豁検?
     

    A.藝術的根沒有扎在自然與生活的這塊沃土上,丟掉了到自然中去觀察、到生活中去體驗、到人民中去感悟的環(huán)節(jié)
    B.沒有將藝術的根扎在自然與生活的這塊沃土上,丟掉了到自然中去觀察、到生活中去體驗、到人民中去感悟的環(huán)節(jié)
    C.藝術的根沒有扎在自然與生活的這塊沃土上,到自然中去觀察、到生活中去體驗、到人民中去感悟的環(huán)節(jié)被丟掉了
    D.沒有將藝術的根扎在自然與生活的這塊沃土上,到自然中去觀察、到生活中去體驗、到人民中去感悟的環(huán)節(jié)被丟掉了
    (2)下列各項中,和畫波浪線的句子使用的修辭手法相同的一項是
     

    A.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B.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C.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D.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3)文中畫橫線的語句有語病,請修改。

    組卷:13引用:11難度:0.7

四、寫作(共60分)

  • 15.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袁隆平將畢生精力致力于雜交水稻技術的研究、應用與推廣,發(fā)明“三系法”料型雜交水稻,成功研究出“兩系法”雜交水稻,創(chuàng)建了超級雜交稻技術體系,為解決全人類的吃飯問題而不懈追求。
          樊錦詩北京大學畢業(yè)后,她懷抱著研究、保護祖國文化遺產(chǎn)的夢想,千里迢迢來到敦煌莫高窟,這一待就是50余年,被人們譽為“敦煌的女兒”。
          黃文秀北京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畢業(yè)后,她決定回到家鄉(xiāng)支援建設,2018年擔任廣西百色市樂業(yè)縣百坭村駐村第一書記;2019年6月因公殉職,犧牲在脫貧攻堅的崗位上,年僅30歲2021年被授予“全國脫貧攻堅楷?!狈Q號。
          他們是共和國建設者的代表,他們是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先鋒力量。正因為像他們一樣的建設者們積極投身于各自領域,才能推動著中國這艘巨輪揚帆遠航。
          請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和含意,聯(lián)想所學過“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論語》)的經(jīng)典名句,聯(lián)系生活實際,寫一篇文章,表達你的感悟。
          要求:自擬標題,自選角度,確定立意;不得套作,不得抄襲;不少于800字。

    組卷:1引用:3難度:0.5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