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學年河南省開封市高一(下)期末生物試卷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2分,共60分。每小題的四個選項中都只有一個是正確的。錯選、多選或不選均不得分。請務必用2B鉛筆將答案涂在答題卡上,否則無效。
-
1.下列有關(guān)豌豆作為雜交實驗材料特點的敘述,錯誤的是( ?。?/h2>
A.豌豆是異花受粉植物 B.自花傳粉避免外來花粉干擾 C.豌豆成熟后豆粒留在豆莢中 D.豌豆具有多個穩(wěn)定且便于區(qū)分的性狀 組卷:1引用:2難度:0.6 -
2.下列有關(guān)遺傳基本概念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A.相對性狀指同一種生物的同一種性狀的不同表現(xiàn)類型,如棉花的細絨與長絨 B.性狀分離指在雜種后代中出現(xiàn)不同基因型個體的現(xiàn)象 C.等位基因指位于同源染色體同一位置上控制相對性狀的基因 D.表現(xiàn)型是指生物個體表現(xiàn)出來的性狀,基因型相同,表現(xiàn)型一定相同 組卷:79引用:28難度:0.7 -
3.能確定豌豆株高顯隱性關(guān)系的雜交實驗是( ?。?/h2>
A.高莖×高莖→高莖 B.矮莖×矮莖→矮莖 C.高莖×高莖→301株高莖+101株矮莖 D.高莖×矮莖→107株高莖+98株矮莖 組卷:15引用:2難度:0.8 -
4.基因型為Aa的豌豆自交過程中產(chǎn)生的配子情況如下,正確的是( ?。?/h2>
A.雌配子:雄配子=1:1 B.雌配子:雄配子=1:4 C.AA:aa=1:1 D.A:a=1:1 組卷:7引用:17難度:0.7 -
5.黃色圓粒豌豆(YyRr)自交,自交后代中,雜合子的基因型共有( ?。?/h2>
A.3種 B.4種 C.5種 D.6種 組卷:40引用:4難度:0.8 -
6.孟德爾遺傳規(guī)律不適用于下列哪種生物的遺傳( ?。?/h2>
A.南瓜 B.黑山羊 C.五花金魚 D.肺炎鏈球菌 組卷:12引用:4難度:0.8 -
7.若某哺乳動物的10個初級卵母細胞和5個初級精母細胞都能正常分裂且在最大限度內(nèi)受精,則最多能形成受精卵的數(shù)目是( ?。?/h2>
A.5 B.10 C.15 D.20 組卷:30引用:4難度:0.8 -
8.同種生物前后代的染色體數(shù)目是相同的,對此起決定作用的過程是( )
A.有絲分裂 B.有絲分裂和受精作用 C.減數(shù)分裂 D.減數(shù)分裂和受精作用 組卷:78引用:34難度:0.7 -
9.下列關(guān)于基因和染色體的關(guān)系的敘述,錯誤的是( ?。?/h2>
A.基因在染色體上呈線性排列 B.染色體是基因的主要載體 C.染色體就是由基因組成的 D.一條染色體上有多個基因 組卷:105引用:193難度:0.9 -
10.基因和染色體的行為存在平行關(guān)系。下列相關(guān)表述,錯誤的是( ?。?/h2>
A.同源染色體分離時,等位基因也隨之分離 B.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使所有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組合 C.復制的兩個基因隨染色單體分開而分開 D.非同源染色體數(shù)量越多,非等位基因組合的種類也越多 組卷:51引用:32難度:0.7 -
11.果蠅的灰身基因(B)對黑身基因(b)為顯性,位于常染色體上;紅眼基因(W)對白眼基因(w)為顯性,位于X染色體上。一只純合黑身紅眼雌蠅與一只純合灰身白眼雄蠅雜交得F1再自由交配得F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h2>
A.F2中會產(chǎn)生白眼雌蠅 B.F1中無論雌雄都是灰身紅眼 C.F2中雌蠅的紅眼基因都來自F1的父方 D.F1中雌蠅都是灰身紅眼,雄蠅都是灰身白眼 組卷:14引用:1難度:0.6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小題,共40分。請用黑色簽字筆把答案填在答題卡指定區(qū)域內(nèi),否則無效。
-
33.2019年9月17日,袁隆平被授予“共和國勛章”,以表彰他在雜交水稻研究領域作出的杰出貢獻。請根據(jù)所學知識,回答有關(guān)問題。
(1)雜交育種應用了
(2)水稻進行有性生殖形成配子的過程中,產(chǎn)生基因重新組合的途徑有兩條,分別是
(3)在對水稻進行誘變育種過程中,通過誘變獲得的新性狀一般不能穩(wěn)定遺傳,原因是
(4)過去的50年里,通過雜交育種已經(jīng)大幅度提高了水稻的產(chǎn)量。然而雜交育種最近幾年也遇到了瓶頸,多倍體化則成為水稻育種的另一條思路。欲以二倍體水稻幼苗為實驗材料培育獲得四倍體水稻種子,請簡要寫出一種思路:組卷:10引用:2難度:0.6 -
34.隨著抗生素的人均用量增多,細菌耐藥率也逐年提高。為宣傳濫用抗生素的危害提供科研證據(jù),微生物社團開展了如下“抗生素對細菌選擇作用”的實驗,請回答有關(guān)問題。
取少量大腸桿菌的培養(yǎng)液,均勻涂在培養(yǎng)皿內(nèi)的培養(yǎng)基上,再放上4片含有鏈霉素(抗生素)的圓形濾紙,而后在無菌適宜條件培養(yǎng)12~16h,濾紙片周圍出現(xiàn)抑制大腸桿菌生長的環(huán)圈(簡稱抑菌圈,如圖)。測量并記錄抑菌圖的直徑并取平均值,記為n1。再從抑菌圈邊緣的菌落上挑取細菌,重復上述步驟,培養(yǎng)至第五代。測量并記錄每一代抑菌圈直徑的平均值(n2:n5)。由實驗數(shù)據(jù)可以推測出:大腸桿菌對鏈霉素的抗藥性逐代增強。
(1)根據(jù)抑菌圈大小可判定藥物抑菌效果,抑菌圈越小,抑菌作用越
(2)大腸桿菌對鏈霉素的抗藥性變異來源于
(3)人類不斷研發(fā)新的抗生素,致病細菌對新藥的耐藥性也在不斷提高,甚至出現(xiàn)了無藥可治的“超級病菌”。請用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觀點簡析“超級病菌”出現(xiàn)的主要原因
(4)微生物社團的同學想進一步探究防止“超級病菌”出現(xiàn)的方法,就從上述實驗中的第五代抑菌圈邊緣挑取大腸桿菌進行接種,調(diào)換含有慶大霉素(另一種抗生素)的濾紙片,重復培養(yǎng)5代;又在抑菌圈邊緣重新挑取大腸桿菌培養(yǎng),恢復使用鏈霉素濾紙片,測得抑菌圈直徑平均值為n11(>n5)。據(jù)此實驗數(shù)據(jù)推測:防止“超級病菌”出現(xiàn)的思路是組卷:12引用:3難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