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18-2019學年廣東省深圳市耀華實驗學校國際班高一(下)開學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4/11/29 21:0:2

一、現(xiàn)代文閱讀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碎片化閱讀”是一種“反閱讀”
          所謂碎片化閱讀,一般指的是在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人們通過微博、微信等網(wǎng)絡平臺攝入碎片化的信息,這種通過手機等智能終端進行的不完整的、斷斷續(xù)續(xù)的閱讀模式被稱為碎片化閱讀。
          對于碎片化閱讀的利弊,存在很大爭議。反對者或者說擔憂者認為,碎片化閱讀的壞處包括無法形成完整有邏輯的知識體系、弱化思考能力、摒棄深度閱讀、容易遺忘、易受情緒牽制、喪失閱讀的文化意義等;而贊賞者或者說支持者認為碎片化閱讀的好處是快捷、方便、高效、門檻低、信息量大、增加閱讀和學習的興趣、形成與他人的共同話題、娛樂時尚。
          從某種角度講,碎片化閱讀的所謂“好處”其實恰恰是其弊端所在?;蛘哒f,對碎片化閱讀的不同態(tài)度,恰恰源自對碎片化閱讀諸特征的不同角度的解讀。
          首先,和深度閱讀相比,碎片化閱讀削弱了閱讀的自主性。在精神產(chǎn)品極度匱乏的年代,求知欲旺盛的人們往往是饑不擇食,有什么讀什么;但是在今天所謂“信息爆炸”的時代,人們面對互聯(lián)網(wǎng)和智能終端上的海量信息,又陷入一種選擇的焦慮。比如贊同碎片化閱讀的一種意見就認為這可以“形成與他人的共同話題”,其實這恰恰是閱讀缺乏個性和自主性的一種表現(xiàn)--不知道讀什么,那就大家讀什么我讀什么。正因其“信息量大”的特點,所以大量的時間其實耗費在信息的篩選上,而碎片化閱讀其實在這樣的篩選過程中已經(jīng)完成了--點開不同標題的過程,其實就是閱讀的過程,這不是時間的有效利用,而是時間的有效浪費,它讓碎片化的時間變成碎片化的人生。
          所以第二,碎片化閱讀又是一種沒有超越性的閱讀。閱讀是對現(xiàn)實生存處境的一種提升而不是迎合,但是碎片化閱讀恰恰不能使人超越生存,而是迎合生存甚至陷入生存。在緊張的工作之余,在極端有限的時間里,在沒有任何閱讀計劃的前提下,人們更愿意抱著休閑消遣的態(tài)度,以“娛樂時尚”為目的,選擇那些輕松有趣的文字,排斥有深度有挑戰(zhàn)性的燒腦文章。有人說,碎片化閱讀讓某些不讀書的人開始讀書--在某種層面這確乎是事實,尤其是微信有一個特點,就是它使得很多原來從不讀書甚至從不看報的人都開始一種“閱讀”,但是這是怎樣的一種閱讀呢?眾多庸俗化的心靈雞湯、無數(shù)偽科學乃至反科學的“健康知識”,大量多年前就已經(jīng)被揭露的謠言……這樣的閱讀不但不會提升人生境界,反倒恰恰固化了原有的偏見和謬誤;它不但沒有讓瑣碎卑微的人生得到絲毫反省和超越,反倒使其獲得了一種“知識”“觀念”層面的肯定--這樣的閱讀不是醒酒湯,而是麻醉劑。
          從而歸根到底,第三,如果一個人的閱讀只有碎片化閱讀,那么與真正的深度閱讀相比,碎片化閱讀就成為一種“反閱讀”--它使人誤以為自己利用了碎片化的時間,其實是陷入了一種更體面、更坦然的浪費時間的方式;它使人誤以為自己在閱讀,其實是在做著一件與真正的閱讀應該達到的目的完全相反的事情。
          怎么在碎片化的時間里,不陷入碎片化的閱讀呢?北宋先賢歐陽修夫子自道,平生讀書寫作有“三上”:枕上、馬上、廁上。這對于今人如何使用碎片化的時間,是一個很好的啟發(fā),那就是做閱讀和時間的主人,用完整系統(tǒng)持久的閱讀,連綴起時間的碎片--試一試利用瑣碎的時間讀完一部經(jīng)典,而不是在微信朋友圈里點贊。
    (1)下列關(guān)于“碎片化閱讀”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碎片化閱讀,一般是指在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人們通過微博、微信等網(wǎng)絡平臺攝入碎片化信息的閱讀方式。
    B.碎片化閱讀,是指通過手機等智能終端進行的不完整的、斷斷續(xù)續(xù)的閱讀模式。
    C.碎片化閱讀,不能使人超越生存,而是迎合生存甚至陷入生存,是一種沒有超越性的閱讀。
    D.碎片化閱讀快捷、方便、高效、門檻低、信息量大,和深度閱讀相比,碎片化閱讀增強了閱讀的自主性。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如果一個人的閱讀只有碎片化閱讀,那么與真正的深度閱讀相比,碎片化閱讀就成為一種“反閱讀”。
    B.碎片化閱讀可以“形成與他人的共同話題”的觀點,恰恰是閱讀缺乏個性和自主性的一種表現(xiàn)。
    C.碎片化閱讀的好處是使得很多原來從不讀書甚至從不看報的人都開始一種“閱讀”。
    D.在今天所謂“信息爆炸”的時代,人們面對互聯(lián)網(wǎng)和智能終端上的海量信息,陷入了一種選擇的焦慮。
    (3)根據(jù)原文內(nèi)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在互聯(lián)網(wǎng)和智能終端上點標題式的閱讀,不是時間的有效利用,而是時間的有效浪費,它讓碎片化的時間變成碎片化的人生。
    B.閱讀網(wǎng)上眾多的心靈雞湯、無數(shù)的“健康知識”,大量的謠言,不但不會提升人生境界,反倒恰恰固化了原有的偏見和謬誤。
    C.在緊張的工作之余,人們更愿意抱著休閑消遣的態(tài)度,以“娛樂時尚”為目的,說明碎片化閱讀還是很有市場的。
    D.要想在碎片化的時間里,不陷入碎片化的閱讀,就要做閱讀和時間的主人,用完整系統(tǒng)持久的閱讀,連綴起時間的碎片。

    組卷:5引用:1難度:0.8

二、文言文閱讀

  • 2.(一)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秦將王翦破趙,虜趙王,盡收其地,進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懼,乃請荊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則雖欲長侍足下,豈可得哉?”荊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謁之。今行而無信,則秦未可親也。夫今樊將軍,秦王購之千斤,邑萬家。誠能得樊將軍首,與燕督亢之地圖獻秦王,秦王必說見臣,臣乃得有以報太子?!碧釉唬骸胺畬④娨愿F困來歸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傷長者之意,愿足下更慮之!”
          荊軻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見樊於期,曰:“秦之遇將軍,可謂深矣。父母宗族,皆為戮沒。今聞購樊將軍之首,金千斤,邑萬家,將奈何?”樊將軍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顧計不知所出耳!”軻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國之患,報將軍之仇者,何如?”於期乃前曰:“為之奈何?”荊軻曰:“愿得將軍之首以獻秦,秦王必喜而善見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則將軍之仇報,而燕國見陵之恥除矣。將軍豈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進曰:“此臣之日夜切齒拊心也,乃今得聞教!”遂自刎。
    太子聞之,馳往,伏尸而哭,極哀。既已,不可奈何,乃遂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于是太子預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趙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藥淬之以試人血濡縷人無不立死者。乃為裝遣荊軻。
          燕國有勇士秦武陽,年十二,殺人,人不敢與忤視。乃令秦武陽為副。
          荊軻有所待,欲與俱,其人居遠未來,而為留待。
          頃之未發(fā),太子遲之。疑其有改悔,乃復請之曰:“日以盡矣,荊卿豈無意哉?丹請先遣秦武陽!”荊軻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豎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測之強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與俱。今太子遲之,請辭決矣!”遂發(fā)。
          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取道。高漸離擊筑,荊軻和而歌,為變徵之聲,士皆垂淚涕泣。又前而為歌曰:“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復為慷慨羽聲,士皆瞋目,發(fā)盡上指冠。于是荊軻遂就車而去,終已不顧。
    (節(jié)選自《荊軻刺秦王》)
    (1)下列對文中畫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于是太子預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趙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藥淬之/以試人/血濡縷/人無不立死者
    B.于是太子預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趙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藥淬之/以試人血/濡縷人/無不立死者
    C.于是太子預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趙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藥淬之/以試人血/濡縷人/無不立死者
    D.于是太子預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趙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藥淬之/以試人/血濡縷/人無不立死者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足下,敬辭。古代下稱上或同輩相稱都可用足下。
    B.金,先秦甚至秦漢時期,白銀還沒有成為貨幣,“金”就是銅。
    C.祖,臨行時祭祖先,引申為餞行和送別。
    D.變徵,古時音樂分宮、商、角、徵、羽、變宮、變徵七音,變徵是徵音的變調(diào),聲調(diào)悲涼。
    (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樊於期因為家境貧困受到太子丹的接濟,所以當太子丹希望得到樊將軍的首級來獻給秦國,以便完成刺秦計劃時,樊於期毫不猶豫地答應了。
    B.荊軻對樊於期說,刺秦王的目的是“解燕國之患”,“報將軍之仇”,除“燕國見陵之恥”,表現(xiàn)了荊軻為國分憂的思想品質(zhì)。
    C.過了一陣還沒動身,太子嫌荊軻走晚了,懷疑他有改變初衷和后悔的念頭,就又請求他早點動身,這一情節(jié)表現(xiàn)了太子丹生性多疑的性格特點。
    D.易水訣別的場面,作者通過“士皆垂淚涕泣”“士皆瞋目,發(fā)盡上指冠”等細節(jié)描寫,渲染了凄涼悲愴的氛圍和同仇敵愾的氣勢。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誠能得樊將軍首,與燕督亢之地圖獻秦王,秦王必說見臣,臣乃得有以報太子。
    譯文:
     

    ②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則將軍之仇報,而燕國見陵之恥除矣。
    譯文:
     

    組卷:4引用:8難度:0.6

三、古代詩歌閱讀

  • 3.古代詩歌閱讀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列各題。
    金陵酒肆留別
    李 白
    風吹柳花滿店香,吳姬壓酒喚客嘗。
    金陵子弟來相送,欲行不行各盡觴。
    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
    注釋:①【壓酒】壓酒糟取出酒汁,即新釀的美酒。②【欲行】要走者,指詩人自己。③【不行】不走者,指金陵子弟。
    (1)這首詩前四句描寫了一幅怎樣的畫面?有什么作用?請簡要賞析。
    (2)《四溟詩話》評此詩說:“妙在結(jié)語?!苯Y(jié)尾兩句妙在哪里?請簡要分析。

    組卷:9引用:2難度:0.7

六、語言文字運用

  • 8.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的語句,銜接最恰當?shù)囊唤M是( ?。?br/>      有時,人們把學校簡單地看做是一種工具,靠它來把最大量的知識傳授給成長中的一代。                     。                     。                       。                        。                                      。
    ①這種看法是不正確的。
    ②它應當發(fā)展青年人中那些有益于公共福利的品質(zhì)和才能
    ③因為一個由沒有個人獨創(chuàng)性和個人志愿的規(guī)格統(tǒng)一的個人所組成的社會,將是一個沒有發(fā)展可能的不幸的社會
    ④相反地,學校的目標應當是培養(yǎng)有獨立行動和獨立思考的個人,不過他們要把為社會服務看做是自己人生的最高目的
    ⑤知識是死的,而學校卻要為活人服務
    ⑥但這并不是意味著個性應當消滅,個人只變成像一只蜜蜂或螞蟻那樣,僅僅是社會的一種工具。

    組卷:7引用:3難度:0.6

七、作文

  • 9.閱讀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作文。
    有人說:“每個人出生的時候都是原創(chuàng),可悲的是很多人漸漸都成了盜版?!?br />要求:請結(jié)合現(xiàn)實生活,自選角度,自定立意,文體明確,自擬標題,不少于800字。

    組卷:9引用:7難度:0.5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quán),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