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3-2024學年山東省青島市萊西市高一(上)期中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4/10/12 4:0:3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Ⅰ(本題共1小題,19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
          材料一:
          那些很容易被銘記的詩作,大都是有韻律的。以現(xiàn)當代詩為例,那些廣為流傳的“名句”,其實大都在使用重復、對稱這些最基本的韻律原則,比如:“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云彩”“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銘”。還有一些名句的韻律方式則近似于古典詩歌的韻律原則,比如海子那句廣為人知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不僅有疊韻,而且講究平仄,詩句讀起來抑揚頓挫,與傳統(tǒng)的律詩的聲響非常相似,無怪乎這個詩句甚至成了很多房地產(chǎn)廣告的標語。但不容否認的事實是,這種講究重復、對稱等韻律原則的寫法在當代中國詩歌創(chuàng)作中并不受歡迎,很多詩人避之唯恐不及,當代詩歌的可銘記性因此而不強。
          從社會與文化的角度來看,這些韻律原則的興起與流行往往與一個文化共同體的集體認知密切相關,或者說,它們本身就是集體記憶的化身。古典詩歌的創(chuàng)作與閱讀群體——“士”,即知識者與官僚群體——天然就是這樣一個同質(zhì)性的文化群體,所以在他們之中逐漸形成一些公共的韻律規(guī)則是沒有太大問題的。但是,現(xiàn)代中國的社會機構(gòu)和教育制度都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不僅知識分子一定程度上被邊緣化,而且詩歌本身也被邊緣化,過去詩人與讀者之間那種同質(zhì)性的文化群體已不復存在,詩歌寫作在很大程度上變成了一種私人性、個人化的寫作行為,這導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公共性的詩歌成規(guī)的消失。
          在不同文化中,韻律都有兩個基本作用:一是便于溝通,二是便于記憶。而“溝通”不僅僅是一個“雅俗共賞”的問題,也涉及詩人與詩人、詩人與讀者之間如何建立一個公共的渠道,以便于在這個渠道中磨練某些精妙的技藝,傳達種種微妙的體驗的問題。韻律的重心與其說是關于“如何寫/評價一首好詩”,不如說是關于詩人與讀者、詩人與詩人之間是如何“交流”。
          無論古今,有韻律或者韻律感強的作品從來不意味著它們就是杰作(反之亦然),韻律更多是關于詩歌給讀者傳達的東西究竟在哪些方面是公共性的或者可以共享的,它在不同的詩人之間也建立了一個可以相互比較和傳承的共同通道。這個問題對于當代中國詩歌而言或許更為迫切,因為“韻”之離散的背后是詩歌“交流”的公共渠道的消失,這是自由詩面臨的最本質(zhì)的文體問題,而可誦讀性與可記憶性的削弱只是這個大趨勢的兩個表征。
    (摘編自李章斌《“韻”之離散:關于當代中國詩歌韻律的一種觀察》)
          材料二:
          中國當代詩效法國外詩歌的更多。因國外詩歌注重詩本身的存在而大多無韻,無韻也漸漸成了中國當代詩的主流,《詩刊》《星星》等詩歌雜志幾乎看不到有韻的詩歌,這個態(tài)勢還會長久發(fā)展下去。
          當代詩人,覺得再寫有韻的東西,簡直是一老土。當下的中國社會,是一個相對個體化、多元化的社會,過去那種大一統(tǒng)的世界意識與言說形態(tài)已然崩散,與此幾乎同時崩散的是語言中的“韻”(韻律意識和韻律密度)。當代詩人多少有著一種反抗公共規(guī)則(包括韻律規(guī)則)的“集體無意識”,所以像“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銘”這樣整齊對稱的詩句,他們不愿意去寫,也不推崇。在他們看來,詩歌重要的不是視覺上的整飭和聽覺上的旋律感、節(jié)奏感,決定詩之能否為詩的重要依據(jù)是詩歌對生命深層世界提示和呈現(xiàn)的能量之強弱。他們在寫作時不僅不太傾向于取悅大眾讀者,甚至連一般的知識群體也不怎么顧及。這也導致傳統(tǒng)的閱讀者,尤其受傳統(tǒng)詩歌影響較深的閱讀者越來越郁悶,對新詩深感不適,甚至不屑一顧了。在他們眼里,形式產(chǎn)生內(nèi)容,李白、杜甫、白居易、蘇軾、李清照等詩詞大家,不也是在五言、七律、七絕和詞牌的限制中成就了大名嗎?
          當代詩歌雖無韻,但還有頓。所謂棄韻而就頓,“頓”就是詩的節(jié)奏感,有“行頓”和“句頓”,有“勻頓”和“變頓”,有“大頓”和“小頓”,有“跨行”與“斷行”,追求的也還是詩的一種旋律美。文藝理論家朱光潛就認為“節(jié)奏是一切藝術的靈魂”。詩的本質(zhì)是顯示而非說教。艾青說:“假如是詩,無論用什么形式寫出來都是詩;假如不是詩,無論用什么形式寫出來都不是詩?!痹娭疅o韻,告訴我們原來詩還可以這樣寫,詩還可以寫得不像詩。近些年,主張口語入詩的“第三代詩”反傳統(tǒng)、反意象、反崇高、反理想、反假激情,甚至詩歌形式也反其道而行,加劇了詩歌形式的混亂,純美流暢的詩歌很難再見到了,可是我們反傳統(tǒng),反的應該是那些因襲的礙于發(fā)展的東西,絕不是偏激地反對一切。
    (摘編自王霽良《對當代詩無韻的一點看法》)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廣為流傳的詩句多使用便于記憶的韻律,但中國當代詩歌創(chuàng)作卻排斥這種寫法,這導致當代詩可銘記性不強。
    B.詩歌韻律的重心不是如何寫好詩,而是向讀者直接傳達公共性或可共享的東西,在創(chuàng)作者間建立比較和傳承的通道。
    C.無韻詩在國外詩歌中較為多見,也普遍存在于中國當代詩歌雜志中,受傳統(tǒng)詩歌影響較深的讀者對此不適應。
    D.詩歌無韻化并非意味著完全放棄形式,朱光潛認為,所謂棄韻就頓,體現(xiàn)的是在形式上對旋律美的追求。
    (2)根據(jù)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成為名句,表明了詩歌作品要成為杰作就必須運用韻律。
    B.可誦讀性和可記憶性的削弱,不是中國當代詩歌最需關注的,因為這只是詩歌“交流”公共渠道消失的表象。
    C.當代詩人在寫作時不太傾向于取悅讀者,是詩歌寫作很大程度上變成一種私人化、個體化行為的主要原因,這直接導致了詩歌成規(guī)的消失。
    D.根據(jù)艾青的觀點——詩歌的形式應具有自由性,“第三代詩”反傳統(tǒng)、主張口語入詩的做法值得推廣。
    (3)下列各項中,不能支持“當代詩歌被邊緣化”觀點的一項是
     

    A.每年歲末,詩社舉辦的年度詩會,參與者稀少,詩歌寫作交流日益呈現(xiàn)“圈子化”傾向。
    B.結(jié)合了聲音和視覺藝術的現(xiàn)代數(shù)字媒介,幾乎顛覆了傳統(tǒng)的媒介,近年來詩歌刊物銳減。
    C.“兼職詩人”現(xiàn)象較為普遍,詩人往往同時又是官員、教授、商人、歌手、報刊編輯等。
    D.學校課本內(nèi)當代詩歌很少,專門研究當代文學的教授們,對90年代以來的詩歌了解不多。
    (4)材料二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請簡要分析。
    (5)根據(jù)上述材料,概括當代中國詩歌缺少韻律的成因。

    組卷:7引用:3難度:0.5

?(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1小題,16分)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
    大關丁
    馮驥才
          丁家原本是浙江紹興的一個旺族,燕王掃北來到天津,祖上在北城外南運河邊弄到一個肥差——鈔關的主事。丁家掌管這鈔關在城北,人稱“大關丁”。他家的大少爺丁伯鈺也非比常人,他玩有玩的絕門,吃有吃的特色。
          就說吃。他不愛吃全聚樓的高麗銀魚,不愛吃天豐園的銀沙紫蟹,不愛吃廣東館、寧波館、京飯莊和紫竹林洋菜館所有的名菜。丁大少爺口味個別,他頂愛吃一樣,這東西吃不膩吃不夠,卻并不金貴,也不稀罕,街頭巷尾到處見,就是——糖堆。
          人笑他“富人窮嘴”,他不在乎。坐著膠皮車穿過估衣街時,只要看到街口有小販賣糖堆,立時叫停了車,打發(fā)車夫去買一根,坐在車上,大口“咔哧咔哧”嚼起來。這模樣城北的人全都見過。一次,一位京城闊少問丁大少:“這糖堆在我們京城叫作糖葫蘆。老佛爺也愛吃糖葫蘆,你可知道?”丁大少搖頭。京城闊少神氣起來,笑道:“老佛爺吃的糖葫蘆是仙品,與你們這兒街頭貨色可是一天一地了?!彪S后他順口又說了一句,“現(xiàn)在京城鼓樓前九龍齋飯莊掌勺的王老五,在御膳房里干過,據(jù)說就給老佛爺蘸過糖葫蘆?!?br />      等京城闊少一走,丁大少馬上派兩個能人,帶許多銀子,跑到京城把這退了役卻正缺錢的御膳房的廚師請到了天津。這王老五人矮,微胖,小手,小腳,小鼻子,小耳朵,其貌不揚,也不好說話,可是身上透著一點威嚴。若不是出身名門,抑或身懷絕技,身上絕沒有這般神氣。待他到丁家院子當中,先支起火爐,架上鐵鍋,鋪好石板和案板,隨后把從京城帶來的兩個大包袱打開,將各種見所未見的干活的家伙,還有花花綠綠、奇香異味的食材,有章有法地鋪開擺開。這陣勢,明四周圍觀的男仆女婢全都看傻了眼。丁大少咧開笑嘴,他家當院成了御膳房!
          他頭次見糖堆還能做得這么晶亮悅眼,五彩斑斕,玲瓏剔透,好似一串串小花燈。他叫人把蘸好的糖堆送到家中各房,自己挑了新奇俏皮的一串,張口一咬,立時覺得自己已經(jīng)是老佛爺了。從此,他只要想吃老佛爺?shù)奶呛J,就用車把王老五從京城拉來。有一次他還在家擺上一桌糖堆宴,把城中一些吃過見過的大人物全請來。一席過后,便將明里暗里笑話他吃糖堆的臭嘴們?nèi)铝?。要說天津衛(wèi)會吃加上會玩的,大關丁的丁大少頂了天。
          天底下無論壞事好事不會總在一個人身上,這叫物極必反。庚子年間,天降大禍,朝廷內(nèi)亂,跟著是聚在紫竹林里的八國聯(lián)軍血洗了天津老城。大關丁家富得惹眼,便被聯(lián)軍抄得精光,此后他家的搖錢樹——鈔關也不叫干了。一下子,他從天上掉在了地上。聯(lián)軍屠城后不久,天就涼下來。大關丁只剩幾間沒燒毀的破屋子,他一家好幾口,饑腸餓肚,睡覺沒被,沒東西可賣。
          一天,他在估衣街上看見一個賣山里紅的老鄉(xiāng),腦筋一動。他口袋只有幾個銅子兒,便買了三五十個山里紅,又去雜貨店買了一小包糖,回家后切果、剔核、熬糖稀,然后從堆在墻角的葦簾中抽出幾根葦稈,剝?nèi)ジ善ぃ冻霭锥?,截斷削尖,穿果蘸糖,拿到街上一賣,都說好吃,頃刻賣光。他攥著錢又去買山里紅、買糖、做糖堆,這么來來去去,跑來跑去,快斷絕了的一口氣就這么一點點緩過來了。
          兩個月后,大關丁居然有模有樣站在估衣街江西會館對面一條胡同口賣糖堆了??礃幼铀袔讉€錢了。天氣涼,他居然穿上了一件二大棉襖,頭戴無檐氈帽,腳下蹬兔皮里子的一雙氈靴。一根裹著厚厚一圈稻草的木桿上,插滿紅通通的糖堆。估衣街上平日總有幾個賣糖堆的,可人嘴挑好的,很快都認大關丁的了。大關丁的糖堆果大,足實透亮,糖裹得又厚又勻,松脫不粘牙;吃他一串,賽別人兩串。
          快到年底,丁大少手頭闊綽些,開始在糖堆上玩起花活,夾豆餡的,裹黑白芝麻的,鑲上各種干鮮雜果的,愈做愈好愈奇愈精,天津人吃了多少年的糖堆,還沒吃過大關丁這些花樣翻新的糖堆。這就奇了,他不過一個玩玩鬧鬧的少爺,哪來的這種能耐?誰也沒想到,不過是當年御廚王老五在他家當院做糖堆時,他在一邊拿眼看到的。他那時候并無心偷藝,王老五對這好吃的闊少爺也全無戒心。大少爺好奇便問,王老五有問必答。能人對自己的能耐向來守口如瓶,所以王老五在京城沒有知音。到了天津衛(wèi)大少爺這兒,百無禁忌,愈說愈得意,可就把一生的訣竅全說給了大少爺。大少爺拿糖堆當命,這些話聽了自然全都記住。
          這一來,大關丁又站了起來。
          于是,估衣街上天天能見到他。他富裕起來后,衣裝也更像樣。小瓜皮帽是用俄國的材料定做的,褂子褲子干干凈凈。他面有紅暈,眸子發(fā)光。每到一個小胡同口,必朝胡同里邊喊一聲:“堆兒——”
          他人高腹圓,嗓門粗,中氣足。一聲可以直貫胡同深處。
          天津再沒人貶他,反而佩服這人。人要闊得起,也得窮得起。闊不糟錢,窮就掙錢。能闊也能窮,世間自稱雄。
    (選自《俗世奇人》,有刪改)(1)下列對小說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每到一個小胡同,必朝胡同里邊喊一聲:堆兒——”表現(xiàn)大關丁窮不失志,活得坦蕩明白,靠自己手藝吃飯不丟臉。
    B.“回家后切果、剔核、熬糖稀,然后從堆在墻角的葦簾中抽出幾根葦稈……頃刻賣光”體現(xiàn)了大關丁做糖堆技藝精湛。
    C.大關丁家在八國聯(lián)軍血洗天津時被抄掠一空,主要原因是大關丁在生活上過于講究,奢靡名聲在外。
    D.小說用大關丁衣服和賣糖堆場景的變化,映照了他從“天上掉到地上”到“又站起來了”的過程。
    (2)下列對小說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采用多種手法來刻畫人物形象,從外貌、神態(tài)、動作等方面塑造了大丁關這一人物。
    B.小說寫王老五到丁府做糖堆的情節(jié),為后文寫大關丁落魄時自己做糖堆做了鋪墊,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
    C.小說用大關丁的視角敘述故事,寫出了其日常生活變化的真實情狀,使人物形象更加鮮明。
    D.小說句式富有變化,有短句和整句,運用“特色”“頂了天”等天津方言,體現(xiàn)了作者的寫作特色。
    (3)有評論家稱,馮驥才深受評書、相聲等曲藝形式的影響,在敘述故事時插入了簡短的評說,如文中畫線句子,請分析其作用。
    (4)《大關丁》收錄在小說集《俗世奇人》中,大關丁的“奇”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請結(jié)合文本簡要分析。

    組卷:7引用:3難度:0.5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1小題,20分)

  • 3.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文段一:
          元和十年,予左遷九江郡司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聞舟中夜彈琵琶者,聽其音,錚錚然有京都聲。問其人,本長安倡女,嘗學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長色衰,委身為賈人婦。遂命酒,使快彈數(shù)曲。曲罷憫然。自敘少小時歡樂事,今漂淪憔悴,轉(zhuǎn)徙于江湖間。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覺有遷謫意。因為長句,歌以贈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白居易《琵琶行?序》)文段二:
          白居易,樂天,幼聰慧絕人,襟懷宏放。年十五六時,袖文一編,投著作郎顧況。況能文,后進文章無可意者。覽居易文,不覺迎門禮遇。貞元十四年,始以進士就試,禮部侍郎高郢擢升甲科,吏部判入等,授秘書省校書郎。元和元年四月,憲宗策試制舉人,應才識兼茂明于體用科,策入第四等,授周至縣尉、集賢校理。居易文辭富艷,尤精于詩筆。自讎校至結(jié)綬畿句,所著歌詩數(shù)十百篇,皆意存諷賦,箴時之病,補政之缺,而士君子多之,而往往流聞禁中。章武皇帝納諫思理,渴聞讜言,二年十一月,召入翰林為學士,三年五月,拜左拾遺,居易自以逢好文之主非次拔擢欲以生平所貯仰酬恩造拜命之日獻疏言事居易與河南元稹相善,同年登制舉,交情隆厚。稹自監(jiān)察御史為江陵府士曹掾,輸林學士李絳、崔群上前面論稹無罪,居易累疏切諫。疏入不報。六年四月,丁母陳夫人之喪,退居下邽。九年冬,入朝。授太子左贊善大夫。十年七月。盜殺宰相武元衡,居易首上疏論其冤,急請捕賊以雪國恥。宰相以宮官非諫職,不當先諫官言事。會有素惡居易者,掎摭居易。執(zhí)政方惡其言事,奏貶為江表刺史。詔出,中書舍人王涯上疏論之,言居易所犯狀跡,不宜治郡,追詔授江州司馬。
    (節(jié)選自《舊唐書?白居易傳》)(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居易自以逢/好文之主非次拔擢/欲以生平所貯/仰酬恩造/拜命之日/獻疏言事/
    B.居易自以逢好文之主/非次拔擢/欲以生平所貯/仰酬恩造/拜命之日/獻疏言事/
    C.居易自以逢/好文之主非次拔擢/欲以生平/所貯仰酬恩造/拜命之日/獻疏言事/
    D.居易自以逢好文之主/非次拔擢/欲以生平/所貯仰酬恩造/拜命之日/獻疏言事/
    (2)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元和,唐憲宗年號。年號是封建王朝用來紀年的一種名號,漢武帝首創(chuàng)。
    B.字,即表字。古人有名有字,字常用于自稱,稱呼別人時,以名表示禮貌。
    C.謫,指貶官降職,文一“左遷”與文二“貶為江表刺史”中的“貶”均有此意。
    D.丁母喪是指遭逢母親喪事。舊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喪,謂之“丁憂”。?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段一交代了《琵琶行》故事發(fā)生的時間、地點和人物,概述了琵琶女的身世。
    B.白居易自幼聰明過人,十五六歲時創(chuàng)作的文章就得到了當時著名文士顧況的贊許。
    C.白居易與元稹交好,元稹被貶時他多次上疏極力勸諫,奏疏呈上卻沒有得到回復。
    D.宰相武元衡被刺殺,白居易上疏請求抓捕刺客,卻因越權(quán)進諫而被貶為江州司馬。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嘗學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長色衰,委身為賈人婦。
    ②翰林學士李絳、崔群上前面論稹無罪,居易累疏切諫。疏入不報。
    (5)白居易為什么能得到章武皇帝的重用,請結(jié)合文段二簡要概括。

    組卷:4引用:2難度:0.5

?(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2小題,8分)

  • 8.下面文段有四處語病,請指出其序號并做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
          ①不久前,中國廣告協(xié)會實施并發(fā)布《網(wǎng)絡直播營銷行為規(guī)范》。②營造良好市場環(huán)境、促進網(wǎng)絡直播營銷業(yè)態(tài)健康發(fā)展,提供了制度保障。③直播營銷某種意義上是信任營銷,④呵護信任至關重要。⑤在很多直播營銷中,之所以出現(xiàn)“秒光”現(xiàn)象的原因,⑥一個重要原因是消費者對主播的信任。⑦而這種信任的建立非一日之功,⑧是長期培訓的結(jié)果。

    組卷:34引用:17難度:0.7

四、寫作(60分)

  • 9.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破曉的微光劃破黑夜,讓我們看到希望;螢火蟲的微光匯成星河,讓我們看到力量。再微小的光也是光,你的生命是否也曾被一束微光照亮?
          請結(jié)合材料寫一篇文章,體現(xiàn)你的思考和感悟。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組卷:3引用:1難度:0.5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quán),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