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2-2023學年廣東省陽江市陽春市七年級(下)期末歷史試卷

發(fā)布:2024/6/19 8:0:9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2分,共6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 1.“北通涿郡之漁商,南運江都之轉輸,其為利也博(豐厚)哉?!边@反映出隋朝開鑿的大運河( ?。?/h2>

    組卷:25引用:13難度:0.6
  • 2.國家統(tǒng)一是中國歷史發(fā)展的主流。公元6世紀80年代,中國重歸統(tǒng)一時的皇帝是( ?。?/h2>

    組卷:46引用:31難度:0.9
  • 3.唐朝對陶瓷業(yè)有“南青北白”之說,其著名的產(chǎn)地各是( ?。?/h2>

    組卷:11引用:18難度:0.9
  • 4.“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边@首詩描寫的是什么時候的盛況?( ?。?/h2>

    組卷:69引用:57難度:0.9
  • 5.讀下面的唐都長安圖。下列描述符合唐都長安情況的是( ?。?img alt="菁優(yōu)網(wǎng)" src="https://img.jyeoo.net/quiz/images/201608/121/99326a1c.png"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組卷:90引用:9難度:0.5
  • 6.“如紡車,以細竹為之,車骨之末,縛以竹筒,旋轉時低則舀水,高則瀉水”,材料所述的農(nóng)業(yè)工具是( ?。?/h2>

    組卷:7引用:7難度:0.7
  • 7.王明特別喜歡歷史,他想通過唐詩來研究唐朝由盛而衰的這段歷史,請你給他推薦一個最佳人選(  )

    組卷:9引用:8難度:0.9
  • 8.雄偉壯觀的布達拉宮始建于公元7世紀,是吐蕃贊普松贊干布為遠嫁西藏的唐朝公主而建。這位密切了唐蕃關系、受到漢藏兩族人民尊敬的唐朝公主是( ?。?/h2>

    組卷:121引用:76難度:0.9
  • 9.下列有關五代十國的說法,正確的是( ?。?/h2>

    組卷:201引用:9難度:0.7
  • 10.有學者認為,安史之亂后,唐帝國在與藩鎮(zhèn)的博弈之中,通過不斷地學習與調整,重新樹立起它對藩鎮(zhèn)的權威與控制力。因此唐政權在亂后重新生存了下來。作者意在說明(  )

    組卷:54引用:2難度:0.3
  • 11.據(jù)史載,宋代以前經(jīng)常有武將出任宰相。北宋宰相共有71人,其中64人為進士出身,一人出身武臣:南宋共有宰相62人,其中51人出身科舉,一人出身武臣。這反映了宋代(  )

    組卷:107引用:8難度:0.8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小題14分,第32小題12分,第33小題14分,共40分。

  • 32.隋朝、唐朝、宋朝、元朝是我國封建社會的重要時期。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中國古代史大事記(部分)
    時間 事件(史實)
    隋文帝時期 統(tǒng)一全國;加強中央集權
    隋煬帝時期 科舉制正式確立
    唐太宗時期 完善三省六部制;進士科逐漸成為最重要的科目;玄奘西行
    武則天時期 創(chuàng)立殿試制度
    唐玄宗時期 安史之亂;藩鎮(zhèn)割據(jù)鑒真東渡
    五代十國時期 政權更迭與分立
    北宋時期 重文輕武,增加科舉取士名額,提高進士地位
    兩宋時期 出現(xiàn)“蘇湖熟,天下足”或“蘇常熟,天下足”的諺語
    元朝 設立行省制度
    ——摘編自《義務教育教科書中國歷史》(七年級下冊)(1)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科舉制正式確立的標志。
    (2)選擇材料中至少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事件,提煉一個觀點,并結合所學知識加以論述。(要求:參考示例,觀點明確,史論結合,條理清楚,結構完整)
    【示例】
    觀點:中外文化交流促進了世界文化的發(fā)展。
    事件:玄奘西行;鑒真東渡。
    論述:唐貞觀初年,為求取佛法,玄奘西行天竺,研習佛法,10多年后攜帶大量佛經(jīng)回到長安,此后主持譯經(jīng)工作,據(jù)他的口述由弟子記錄成書的《大唐西域記》,記載了玄奘游歷過的各國風情,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貴文獻。為弘揚佛法,唐玄宗時,鑒真6次東渡,終達日本,他在日本傳授佛經(jīng),還傳播中國的醫(yī)藥、文學、書法等,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結論:中外文化交流為文化的繁榮提供了條件,促進了世界文化的發(fā)展。

    組卷:18引用:1難度:0.3
  • 33.閱讀下列史料,回答問題。
    史料一  清朝前期我國人口統(tǒng)計簡表
    年代 全國人口統(tǒng)計數(shù)
    順治十八年(1661年) 1920萬人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 1939萬人
    雍正二年(1724年) 15000萬人
    乾隆三十四年(1766年) 31000萬人
    史料二  清朝前期我國人均耕地面積統(tǒng)計簡表
    年代 全國人均耕地面積
    順治十八年(1661年) 6.88畝
    康熙六十年(1721年) 8.26畝
    雍正十二年(1734年) 7.50畝
    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 2.45畝
    史料三  清朝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直隸永定河邊蓄水防洪的淀泊“水退一尺,則占耕地一尺”,“每遇潦漲,水無所容,甚至漫溢為患”。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黃河“河灘地畝,盡皆耕種麥苗,并多居民村落……筑圍打壩,填塞日多”。
    (1)依據(jù)史料一,說明清朝前期我國人口數(shù)量變化的趨勢,并結合當時政治、經(jīng)濟等方面因素,簡要分析出現(xiàn)這一趨勢的原因。
    (2)依據(jù)史料三,說明乾隆時期出現(xiàn)的突出的社會現(xiàn)象。依據(jù)史料一、二,簡要分析出現(xiàn)這一社會現(xiàn)象的原因。
    (3)從上述史料所反映的歷史現(xiàn)象中,你能得出什么認識?

    組卷:24引用:3難度:0.3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