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1-2022學年廣東省深圳市龍華中學高一(上)第一次月考地理試卷

發(fā)布:2024/9/19 0:0:8

一、單項選擇題:本題共25題,每題2分,共50分。在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 1.晴朗的夜晚,我們用肉眼觀察下列各種天體的感覺,敘述正確的是( ?。?br />①星光閃爍的恒星
    ②相對星空背景有明顯移動的行星
    ③一閃即逝的彗星
    ④輪廓模糊的流星

    組卷:6引用:1難度:0.5
  • 2.下列有關天體的敘述,正確的是( ?。?/h2>

    組卷:34引用:2難度:0.7
  • 3.讀天體系統(tǒng)示意圖,完成5~7題。

    圖示共包含幾級天體系統(tǒng)( ?。?/h2>

    組卷:3引用:0難度:0.70
  • 4.讀天體系統(tǒng)示意圖(如圖),完成3~4題。

    目前,人類發(fā)射的探測器可以降落火星,表明人造天體已經(jīng)離開( ?。?/h2>

    組卷:1引用:0難度:0.70
  • 5.人民日報2016年8月12日報道,我國預計在“十三五”規(guī)劃的末年,即2020年左右發(fā)射一顆火星探測火星,讀地球和火星資料對照表,完成下列問題.
    與日平均距離(百萬千米) 質(zhì)量 體積 大氣密度 大氣主要成分 表面均溫(℃) 自轉(zhuǎn)周期 公轉(zhuǎn)周期
    地球 149.6 1.00 1.000 1.00 N2、O2 22 23時56分 1年
    火星 227.9 0.11 0.150 0.01 CO2 -23 24時37分 1.9年

    火星表面的均溫低于地球表面,主要原因是(  )

    組卷:0引用:0難度:0.90
  • 6.讀地球和火星資料對照表,據(jù)此完成下列3~4題。
     與日平均距離(百萬平米)  質(zhì)量  體積 大氣密度  大氣主要成分  表面均溫(℃)  自轉(zhuǎn)周期  公轉(zhuǎn)周期
     地球  149.6  1.00  1.00  1.00  N2、O2  22 23h56min  1年
     火星  227.9  0.11  0.15  0.01  CO2 -23  24h37min  1.9年

    地球有大氣層存在,其主要原因是( ?。?/h2>

    組卷:2引用:0難度:0.70
  • 7.關于太陽輻射及其對地球的影響,說法正確的是(  )
    ①太陽輻射的能量來源于太陽內(nèi)部的核裂變反應
    ②太陽輻射是地球大氣運動、水循環(huán)的主要動力
    ③太陽輻射能是促進地球上水、大氣、地殼、生物活動的主要動力
    ④太陽輻射能是目前人類日常生活和生產(chǎn)所用的主要能源

    組卷:3引用:1難度:0.7

二、綜合題:本題共3題,滿分50分。

  • 27.讀我國部分地區(qū)年太陽輻射總量分布圖,完成下面小題。

    (1)下列四個城市中,年太陽輻射總量最豐富的是
     
    。
    A.蘭州
    B.北京
    C.上海
    D.福州
    (2)蘭州緯度比廣州要高,但年太陽輻射總量比廣州豐富,簡要分析原因。
    (3)“蜀犬吠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成都和重慶所在地區(qū)太陽能資源貧乏,請簡要分析其成因。

    組卷:0引用:3難度:0.5
  • 2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地處青藏高原和黃土高原交匯地帶的和政縣是遠古時代各種古脊椎動物繁衍生息的樂園,孕育了今天彌足珍貴的古脊椎動物化石群。據(jù)了解,1000萬年前的古脊椎動物化石,是研究青藏高原隆升歷史及古環(huán)境、古氣候的重要物質(zhì)依據(jù)和信息源?!笨吹竭@個消息,某中學地理小組的同學特別感興趣,決定利用暑假前去實地考察研究一番,在地理老師的指導下,他們給這次考察命了名,并做了大量物質(zhì)、知識上的準備工作。結合相關材料,他們繪制了一幅古生物化石地表分布示意圖(如圖)。

    (1)他們應給這次考察命名為:
     
    與地質(zhì)年代、自然地理環(huán)境的關系。
    (2)按成因分類,該地區(qū)的地下巖層多屬于
     
    巖,判斷理由是
     
    ;按地質(zhì)年代,該區(qū)域最老的巖層至少形成于
     
    代。
    (3)三葉蟲生活時期該地應為
     
    (海洋/陸地)環(huán)境;恐龍繁盛時期該地應為
     
    環(huán)境(海洋/陸地),此時的植被主要為
     
    。
    (4)根據(jù)實地考察,他們得到考察結論:地理環(huán)境經(jīng)歷了由
     
    (海洋/陸地)環(huán)境向
     
    (海洋/陸地)環(huán)境的演變,這是因為地殼經(jīng)歷了
     
    (抬升/下降/水平)運動。

    組卷:0引用:2難度:0.5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