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17-2018學年北京市101中學高二(下)期中地理試卷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選擇題(共49小題,每小題1分,滿分60分)

  • 1.下列現象屬于自然災害的是( ?。?/h2>

    組卷:7引用:2難度:0.7
  • 2.衡量災情大小的標準是(  )

    組卷:45引用:6難度:0.5
  • 3.某一自然災害的災情指標有受災面積、成災面積、絕收面積、減產面積、經濟損失等。該自然災害可能是( ?。?br />①干旱  ②洪澇  ③地震  ④風暴潮

    組卷:19引用:6難度:0.8
  • 4.在自然災害強度相同情況下,災害危害程度存在地域差異,災害程度最高的地域是( ?。?br />①經濟發(fā)達的地區(qū)
    ②經濟落后的地區(qū)
    ③防災抗災能力強的地區(qū)
    ④防災抗災能力弱的地區(qū)

    組卷:7難度:0.7
  • 5.如圖表示幾種自然災害的持續(xù)時間(如圖),圖中①②③④四種災害分別是( ?。?br />

    組卷:44引用:4難度:0.5
  • 6.圖中四省區(qū)中,緯度最高、位置最偏東的是( ?。?br />

    組卷:3引用:2難度:0.5
  • 7.如圖表示我國四個省級行政區(qū),下列對圖中省份的說法正確的是( ?。?br />①甲乙兩省均位于第二級階梯
    ②丙丁兩省均位于同一溫度帶
    ③甲乙兩省以山地為界
    ④丙丁兩省以河流為界

    組卷:4難度:0.5
  • 8.每逢新春佳節(jié),家家戶戶在門上貼福字。如圖四個福字將各省的地域文化特色融入了福字的設計中。它們代表的省級行政區(qū)依次是( ?。?br />

    組卷:66難度:0.8
  • 9.西北地區(qū)總體人口稀少,但局部地區(qū)人口分布較集中,此類地區(qū)大多( ?。?/h2>

    組卷:12難度:0.9
  • 10.如圖為“我國四條重要的山脈位置示意圖”,回答10~11題。

    圖中既是省區(qū)分界線,又是我國地勢階梯分界線的山脈是( ?。?/h2>

    組卷:1引用:0難度:0.50
  • 11.如圖為“我國四條重要的山脈位置示意圖”,回答10~11題。

    下列關于圖中山脈及其兩側地理事物的說法,正確的是( ?。?/h2>

    組卷:1引用:0難度:0.60
  • 12.如圖為沿東經89°的地形剖面圖。讀圖回答12~13題。

    圖示地區(qū)中( ?。?/h2>

    組卷:1引用:0難度:0.50
  • 13.如圖為沿東經89°的地形剖面圖。讀圖回答12~13題。

    圖示沿線地區(qū)自北向南( ?。?/h2>

    組卷:1引用:0難度:0.70
  • 14.世界上絕大多數動植物都能在我國找到適合生長的地方,是因為( ?。?/h2>

    組卷:51難度:0.6
  • 15.亞歷山大來中國旅游,在十幾天內沒有登高就感受到了一年四季的變化,他來中國最有可能的月份是( ?。?/h2>

    組卷:3難度:0.7
  • 16.讀如圖“我國部分省區(qū)七月平均氣溫等溫線分布圖”,影響圖中28℃等溫線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br />①太陽輻射
    ②海陸位置
    ③地形因素
    ④鋒面雨帶

    組卷:7難度:0.7
  • 17.讀如圖“四城市年降水量和月平均氣溫的變化”,可以判斷我國東部自南向北( ?。?br />

    組卷:6引用:1難度:0.7

二、綜合題(共40分)

  • 63.讀我國部分省區(qū)及長江部分河段圖(如圖),完成下列各題。
    (1)圖中字母代表的水電站中,年發(fā)電量最大的是
     
    (填字母序號)
    (2)C水電站所在的省級行政區(qū)的簡稱是
     
    。
    (3)長江水能蘊藏量近2.68億千瓦,占全國的40%,相當于美國、加拿大、日本三國水能蘊藏量的總和。長江流域可開發(fā)的水力資源總裝機容量近2億千瓦,占全國的50%以上。試從長江流域的自然環(huán)境和長江水系、水文特點的角度,分析長江水能資源豐富的原因。

    組卷:2引用:1難度:0.7
  • 64.根據我國某省區(qū)的相關材料(如圖),完成下列各題。
    (1)描述所示省級行政區(qū)的地形特點。
    (2)該省甲河以南的氣候類型為
     
    ,甲河以北的耕地類型為
     
    。
    (3)分析甲河洪澇災害嚴重的自然原因。

    組卷:0引用:1難度:0.7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