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人教部編版中外歷史綱要(下)《8.18 冷戰(zhàn)與國際格局的演變》2021年同步練習卷(19)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選擇題(共14小題)

  • 1.1991年,《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寫道:“蘇聯(lián)曾經是有用的敵人。美國相信,不僅要和蘇聯(lián)的軍事力量競賽,還要和蘇聯(lián)的成就競賽……沒有蘇聯(lián)的空間計劃,美國人就不可能登上月球……”材料旨在說明( ?。?/h2>

    組卷:19引用:5難度:0.7
  • 2.有學者指出“二戰(zhàn)后以美蘇為兩極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續(xù),代表著戰(zhàn)后力量均勢的出現(xiàn)和保持……但是它又因國際力量對比的不斷變化而受到撼動,并且已受到逐步壯大起來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戰(zhàn)?!毕铝羞x項中關于兩極格局“受到撼動”和“挑戰(zhàn)”的因素,理解不正確的是( ?。?/h2>

    組卷:11引用:6難度:0.7
  • 3.美國國際關系理論大師肯尼思?華爾茲指出,冷戰(zhàn)期間,“從利害關系的大小和斗爭的力量來看,意識形態(tài)在美蘇外交政策中都從屬于利益,這兩國的行為與其說是像救世主領導人的行為,不如說是傳統(tǒng)大國的行為”。 材料反映出美蘇冷戰(zhàn)( ?。?/h2>

    組卷:11引用:16難度:0.5
  • 4.20世紀80年代初,美國提出并著手實施“戰(zhàn)略防御計劃”,企圖拖垮蘇聯(lián)。1985 年以后,美蘇關系逐漸走向緩和,其前提是蘇聯(lián)( ?。?/h2>

    組卷:33引用:7難度:0.6
  • 5.1948年11月,在外界普遍不看好的情況下,杜魯門最終竟以壓倒性的優(yōu)勢擊敗了杜威,創(chuàng)造了總統(tǒng)大選歷史上最令人吃驚的逆轉。此時的杜魯門( ?。?/h2>

    組卷:2引用:4難度:0.7

一、選擇題(共14小題)

  • 14.二戰(zhàn)后初期,美國人心中的全球責任意味著拯救饑餓和重建世界經濟,通過與蘇聯(lián)的合作和改造德、日以確保持久的和平。但從20世紀40年代末開始,美國將其全球責任界定為在全世界范圍內領導“自由世界”,遏制共產主義。這一變化表明(  )

    組卷:15引用:22難度:0.7

二、解答題(共1小題)

  • 15.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萬隆會議喚醒了亞非人民的“亞非意識”。亞非國家對當時美蘇兩大軍事集團對立危及世界和平的狀況十分擔憂。在萬隆會議上,亞非領導人闡述了亞非國家團結合作可以平衡大國力量,進而維護世界和平的思想。這一思想成為不結盟運動的理論基礎,萬隆會議也成為不結盟運動的起源。萬隆會議的第二年,埃及、印度和南斯拉夫三國正式提出了不結盟的主張。1961年,上述三國加上印度尼西亞發(fā)起召開了首次不結盟國家首腦會議,成為國際關系中一支異軍突起的力量。
    --曲星《萬隆會議的精神遺產》材料二:改革開放前,中國的多邊外交活動主要集中在政治領域。20世紀80年代以來的中國多邊外交取得了歷史性突破。中國在加強同聯(lián)合國的關系的同時,與全球性國際組織如WTO和地區(qū)性組織和會議如歐盟、東盟、APEC等加強了聯(lián)系,對第三世界的一些組織如不結盟運動、非盟、阿盟給予了積極的支持,還加入了一系列國際多邊條約機制。中國多邊外交的內容涉及政治、安全、軍事、經濟、文化、社會等各個領域。
    --覃輝銀《關于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多邊外交的思考》(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不結盟運動興起的背景。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改革開放前后中國外交活動的變化;結合材料一和所學知識,說明中國多邊外交與不結盟運動的相同點。

    組卷:18引用:10難度:0.1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