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人教部編版必修上冊《第16課 登泰山記》2021年同步練習卷(3)

發(fā)布:2024/12/27 12:30:3

一、解答題(共4小題,滿分36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近十五年來,中國傳統(tǒng)村落銳減近92萬個,并正以每天1.6個的速度持續(xù)遞減。12月10日發(fā)布的《中國傳統(tǒng)村落藍皮書》列出傳統(tǒng)村落保護的五大挑戰(zhàn),包括相關法律法規(guī)不完善、過度商業(yè)開發(fā)、“空心村”現(xiàn)象等。
          有人說,中國人往上數(shù)三代,多數(shù)來自農村,來自泥土。即使人在城市,也經常會遐想“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的恬淡意境。然而現(xiàn)實中,為了保護古村落,卻往往不得不與時間賽跑。有的村子年久失修;有的村民翻新住房,拆掉祖屋抹去壁畫;有的全村外出務工,留下老人兒童;有的地方把古村落當“搖錢樹”,隨意搭建破壞古貌……正如著名作家馮驥才所感嘆的那樣:“每座古村落都是一部厚重的書,不能沒等我們去認真翻閱,就讓這些古村落在城鎮(zhèn)化的大潮中消失不見?!?br/>      對于發(fā)源于農耕文化的中華文明,村落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從《漢書》所言“或久無害,稍筑室宅,遂成聚落”的自然萌生,到社會學家林耀華在《金翼》里所言“別忘了把種子埋進土里”的樸素信仰,村落承載著中華文明的物質基礎、文化屬性。在《鄉(xiāng)土中國》中,費孝通寫道:“從基層上看去,中國社會是鄉(xiāng)土性的?!痹谶@里,“鄉(xiāng)土”并不是一個貶義的概念,而是千百年來農業(yè)社會發(fā)展特點的集大成。即使是今天,城鎮(zhèn)化成為通往現(xiàn)代化的必由之路,當高樓大廈伸向天際之時,也離不開從歷史文脈中吸納地氣。因而,保護村落、振興鄉(xiāng)村,就成了追索“從哪里來”的方式,也成為標記“向何處去”的注腳。
          城鄉(xiāng)關系、人與自然關系的重構,需要順勢而為、水到渠成。這就意味著保護古村落,不僅要關注建筑風貌上的歲月留痕,更要聚焦村莊中人們的生活質量。貴州黎平銅關侗寨被稱為“時光邊緣的古村落”,當?shù)囟弊迦司幼〉母蓹谑矫窬佑兄?00多年歷史。然而,在納入國家保護試點后,有的村民卻因木房子容易起火,不愿再建民族特色的木居。這啟示我們,保護要見物,更要見人。村民固然是村落保護的第一責任人,但同時也要讓他們成為村落保護的受益者。只有傳統(tǒng)村落更加宜居,人們在這里生活質量更好,對村落的保護才有更堅實的基礎。
    “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xiāng)愁。”這是“城里人”和“村里人”共同的生活愿景,也是城鎮(zhèn)化的目標所在。對許多一輩子種田勞作的村民來說,村子就是他們的家;對擁擠在鋼筋混凝土森林中的人們而言,鄉(xiāng)村又何嘗不是精神的歸宿?村落不可能也不應該一成不變,只是,這樣的變化不應是衰敗,而應是成長。惟其如此,才能守護好我們的鄉(xiāng)愁,留住我們的根。
    (摘編自盛玉雷《守護好鄉(xiāng)愁才能留住根》)
    (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生活在城市,會經常遐想鄉(xiāng)村的恬淡意境,其重要原因是多數(shù)人的根在鄉(xiāng)村。
    B.在推進城鎮(zhèn)化的同時,保護村落,有助于我們解決“從哪里來”“向何處去”的問題。
    C.只有村落不斷變化成長,我們才可以更好地守護我們的鄉(xiāng)愁,留住我們的根。
    D.保護古村落,不是要關注實體建筑,而是要關注村民生活,使其成為受益者。
    (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從現(xiàn)實中古村落銳減現(xiàn)象寫起,提出聚焦村民生活質量保護古村落的建議。
    B.作者圍繞“守護好村落,才能守護好鄉(xiāng)愁留住根”的論點,分析了原因及做法。
    C.第三段通過引用《漢書》中的名言,點明了中華千百年來農業(yè)社會發(fā)展的特點。
    D.銅關侗寨的事例從反面印證了保護古村落見物更要見人,保護的基礎才更堅實。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近些年來傳統(tǒng)村落數(shù)量銳減,其中最主要的緣由是過度商業(yè)開發(fā)和相關法律法規(guī)不完善。
    B.馮驥才的感嘆恰恰反映出作家對城鎮(zhèn)化大潮來勢兇猛、古村落保護時間緊迫的擔憂。
    C.村落承載著中華文明的物質基礎和文化屬性,即使在城鎮(zhèn)化的今天它也有重要意義。
    D.美麗鄉(xiāng)村之所以成為城市人的精神歸宿,是因為中國人往上數(shù)三代,多數(shù)來自鄉(xiāng)村。

    組卷:19引用:8難度:0.9

一、解答題(共4小題,滿分36分)

  • 3.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
    西 閣 夜
    杜 甫
    恍惚寒山暮,逶迤白霧昏。
    山虛風落石,樓靜月侵門。
    擊柝可憐子,無衣何處村。
    時危關百慮,盜賊爾猶存。
    [注]①766年,詩人移居夔州,初寓山中客堂,秋后,離西閣。該詩寫于移居西閣時。②擊柝,敲梆子巡夜?!兑住罚骸爸亻T擊柝,以待暴客?!雹邸对?秦風?無衣》:“豈曰無衣?與子同袍?!?br />(1)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
     

    A.首聯(lián)描繪江上初夜景色,頷聯(lián)描繪山上夜中見聞,動靜結合,景色相映成趣。
    B.前兩聯(lián)“暮”“昏”著眼時間,“風”“月”著眼景物,內容富有層次感。
    C.詩歌善用修辭,如“白霧昏”“風落石”采用了比擬手法,使景物描寫形象生動。
    D.詩歌尾聯(lián)直抒胸臆,安史之亂雖已結束,詩人卻關注紛亂時局,擔心百姓。
    (2)頷聯(lián)和頸聯(lián)在抒情手法上有何不同?請結合詩歌內容簡要說明。

    組卷:22引用:18難度:0.6
  • 4.在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
          讀書的目的僅僅是為了記住書中的內容嗎?答案是否定的。 ①
     
    。記憶型閱讀是我們缺乏想象力的根源之一,因為它容易導致盲從書本知識,從而失去質疑精神。批判型閱讀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閱讀,它不追求 ②
     
    ,而主張激發(fā)想象力和靈感,帶著自己的思考,讓自己變得更有思想。能通過閱讀提出有價值的質疑,③
     
    ,通過分析根源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這在泛閱讀日益普遍的時候更顯得難能可貴。

    組卷:150引用:131難度:0.8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