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安徽省滁州二中高考語文模擬試卷(5月份)
發(fā)布:2024/12/25 22:0:3
一、現(xiàn)代文閱讀。(共36分)(一)論述類文本閱讀(本題共1小題,9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文化軟實力集中體現(xiàn)了一個國家基于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和生命力,以及由此產生的吸引力和影響力。古往今來,任何一個大國的發(fā)展進程,既是經濟總量、軍事力量等硬實力提高的進程,也是價值觀念、思想文化等軟實力提高的進程。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不僅關系我國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的定位,而且關系我國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力,關系“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xiàn)。
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要“形于中”而“發(fā)于外”,切實把我們自身的文化建設好。要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體制,加快構建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tǒng)一的體制機制,推動文化事業(yè)全面繁榮、文化產業(yè)快速發(fā)展,不斷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推動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重心下移、共建共享,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提高基本公共文化服務的覆蓋面和適用性,切實保障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大力推動文化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文化產業(yè)高質量發(fā)展,健全現(xiàn)代文化產業(yè)體系和市場體系,推動各類文化市場主體發(fā)展壯大,培育新型文化業(yè)態(tài)和文化消費模式,增強文化整體實力和競爭力。
講好中國故事,是樹立當代中國良好形象、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戰(zhàn)略任務。近年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國際社會對中國奇跡產生愈加濃厚的興趣,渴望破解中國成功的秘訣。同時,國際社會對我們的誤解也不少,一些西方媒體仍然在“唱衰”中國。在這樣復雜的形勢下,尤其需要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向世界展現(xiàn)一個真實的中國、立體的中國、全面的中國。
講好中國故事,是提高中華文化影響力的基本途徑。要宣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把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精神標識提煉出來、展示出來,把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具有當代價值、世界意義的文化精髓提煉出來、展示出來。傳播優(yōu)秀當代文化,著力推動反映當代中國發(fā)展進步的價值理念、文藝精品、文化成果走向海外,努力進入主流市場、影響主流人群。整合各類資源,推動內宣外宣一體發(fā)展,奏響交響樂、唱響大合唱,把中國故事講得愈來愈精彩,讓中國聲音愈來愈洪亮。
講好中國故事,要形成同我國綜合國力相適應的國際話語權。落后就要挨打,貧窮就要挨餓,失語就要挨罵。形象地講,長期以來,我們黨帶領人民就是要不斷解決“挨打”“挨餓”“挨罵”這三大問題。經過幾代人不懈奮斗,前兩個問題基本得到解決,但“挨罵”問題還沒有得到根本解決。
要下大氣力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完善國際傳播工作格局,提升中國話語的國際影響力,讓全世界都能聽到并聽清中國聲音。加強對外話語體系建設,創(chuàng)新對外話語表達方式,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疇新表述,增強文化傳播親和力,讓當代中國形象在世界不斷樹立和閃亮起來。
(節(jié)選自《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綱要》)
(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文化軟實力是一個國家價值觀念、思想文化的總稱,是基于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和生命力以及吸引力和影響力的集中體現(xiàn)。
B.國家文化軟實力關系到我國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的定位,決定我國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力,提高它才能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
C.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要“形于中”而“發(fā)于外”,這意味著既要切實把我們自身的文化建設好,又要大力推動文化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D.國際社會既渴望破解中國成功的秘訣,又對我們存在不少誤解,為了向世界展現(xiàn)一個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需要講好中國故事。
(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第一段以世界大國發(fā)展進程的特點為依據,分析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的必要性,為下文的論述打下基礎。
B.第三段運用對比論證為我們介紹了復雜的國際形勢,從而論證了講好中國故事是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戰(zhàn)略任務。
C.文章從樹立當代中國良好形象、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提高中華文化影響力等方面論述了講好中國故事的重要性。
D.提高中華文化影響力的基本途徑就是講好中國故事,涵蓋宣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傳播優(yōu)秀當代文化、整合各類文化資源等內容。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任何一個大國的發(fā)展進程,都應是包括經濟總量、軍事總量、價值觀念、思想文化等在內的綜合實力提高的進程。
B.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等做法有利于建設好我們自身的文化,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
C.我們“挨打”“挨餓”“挨罵”,所以長期處于落后、貧窮、失語的境地。目前我們“挨罵”的問題還未根本解決,源于國家發(fā)展的軟實力還沒有真正提高。
D.我國國際話語權尚不能和綜合國力相適應,需要在國際傳播的能力和工作格局、對外話語的體系建設和表達方式等方面加以提升。組卷:10難度:0.7
(二)實用類文本閱讀(本題共1小題,12分)
-
2.閱讀下面文字,完成各題。
材料一:
內卷化一詞源于美國人類學家吉爾茨寫的《農業(yè)內卷化--印度尼西亞的生態(tài)變化過程》。根據吉爾茨的定義,內卷化是指一種社會或文化模式在某一發(fā)展階段達到一種確定的形式后,便停滯不前或無法轉化為另一種高級模式的現(xiàn)象。吉爾茨使用這個概念,是要回答在印度尼西亞,人口眾多的爪哇島雪可王為何沒有像距離臨近的其他島嶼那樣,向資本和技術密集方向發(fā)展,而是不斷向勞動密集型方向發(fā)展。“內卷”要回答的是一個地區(qū)經濟模式為何沒有“進化”的問題。而這個詞在網絡上走紅是因為幾張名校學霸爭分奪秒學習的圖片,這些圖以及相關的“內卷”說法在高校學生中廣泛流傳,用來指在同樣的教育條件下,有些學生通過付出更多的時間和超出要求的努力來追求更高的分數,導致評價標準越來越高,使得其他學生陷入一種死循環(huán),比如別人學習了5個小時,那我就要學習6個小時,即使不一定會獲得更高的分數,可別人的努力還是會逼自己走入這個怪圈。內卷化其實是當今社會競爭壓力越來越大的表現(xiàn),人們意識到,不僅是學校,職場也有內卷化現(xiàn)象,看到別人加班,有的人倍感壓力,于是也加入加班的行列,去產出更多的工作量,即使不一定達到更高的“質”,但環(huán)境的壓力也會逼自己卷進圈子里。
(摘自《看天下》)材料二:
在中國網絡輿論中,內卷被用于解釋林林總總的現(xiàn)象,這種空泛化的使用,其實混淆了不同性質的現(xiàn)象與問題,也導致一些屬于經濟生產、政治、社會主導意識方面的問題,被簡化為個體或組織的心態(tài)問題。這種模糊的使用方式,不僅無助于理解和改變現(xiàn)實,反而混淆了不同現(xiàn)象,容易演變?yōu)橐环N本質論和宿命論,除了加劇社會焦慮感即所謂的內卷之外,并無其他益處。
因此我們應當區(qū)分被貼上內卷標簽的不同現(xiàn)象,其實質是什么。具體而言,有的內卷其實是邊際收益遞減效應的顯現(xiàn)。改革開放之初,當傳統(tǒng)的人為割裂市場、壓抑創(chuàng)造力的桎梏被打破之后,中國出現(xiàn)了一輪飛速增長,這其實是原有增長潛力的釋放。但在這一進程的能量逐漸耗盡后,靠發(fā)現(xiàn)新市場而賺快錢的模式已難以為繼,需要進入精耕細作和耐心培育新的增長點的階段。這時產出與投入的比率就開始下降,但這其實是普遍的邊際收益遞減現(xiàn)象,不值得為此而哀嘆彷徨。
(摘自劉波《空泛地談論內卷沒有意義》)材料三:
大家日常使用的“內卷”完全沒有在回望一種發(fā)展模式的停滯,而更多是在描述一種當下之“難”。大概是要說為了競爭,付出太多?;蚴钦f,沒有做真正有意義的事情,而是在不斷重復一些無意義的事情來應對競爭。它混合著一種無出路、被壓抑封閉之“內”的意味,與瘋狂拉扯、吸入其中的“卷”的意味。內卷在展示“競爭激烈”之外,還有非常明確的“無意義”“荒謬”“被困”的感覺。這就是我們現(xiàn)在從“內卷”這個詞上想要的東西--一種語言的釋放和發(fā)泄。這個詞將我們現(xiàn)在的所有感受總結為資源的稀缺、競爭的激烈、競爭中人的惡意和荒謬。這當然與最初的“內卷”已經有了幾乎完全相反的意義,最初導致“內卷”的原因恰恰是現(xiàn)狀不錯,模式仍可持續(xù);而現(xiàn)在已經成為了模式不可持續(xù),也沒有其他選擇的一種絕望。
(摘自李厚辰《誤用“內卷”時,我們扔掉了什么問題和視角?》)材料四:
內卷化可能是全世界也包括中國都會長期面臨的問題。要打破內卷的約束,需要永遠開放的態(tài)度,需要像喬布斯所說的“求知若饑,虛心若愚”,需要更多的嘗試、探索以及容錯,需要和外部世界更多的建設性互動,需要馬斯克式的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和熱忱,如此才能開創(chuàng)新局。美國杜克大學醫(yī)學院的一位教授在參加2020年騰訊科學WE大會時說,人類對于腦機未來的暢想是一種“巨大的快樂與敬畏”,這種情感可以與“500年前當葡萄牙的船員在危及生命的漫長旅行結束時,發(fā)現(xiàn)自己看到了新世界的燦爛沙灘時所產生的情感”相提并論。闖與創(chuàng),才能打破內卷?!耙环N文明之所以停滯不前,并不是因為進一步發(fā)展的各種可能性已被完全試盡,而是因為人們根據其現(xiàn)有的知識成功地控制了其所有的行動及其當下的情勢,以至于完全扼殺了促使新知識出現(xiàn)的機會。”內卷決不是我們的宿命。超越內卷,才是我們共同的使命。
(摘自秦朔《超越內卷,才是我們共同的使命》)(1)下列對材料中“內卷”的相關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根據吉爾茨對內卷化的定義,內卷化可理解為一種社會或文化模式在發(fā)展到一定階段后,出現(xiàn)不能進化也無漸進式增長階段的現(xiàn)象。
B.吉爾茨使用內卷這一概念,要回答的是一個地區(qū)經濟模式沒有“進化”的原因。
C.吉爾茨所說的“內卷”和現(xiàn)在網絡上被廣泛使用的“內卷”,它們的內涵其實已經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
D.內卷就是停滯與衰敗,有時候指邊際收益遞減效應的顯現(xiàn),有時候指混合著一種無出路、被壓抑封閉之“內”的意味,和瘋狂拉扯、吸入其中的“卷”的意味。
(2)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如今大家日常使用的“內卷”,其實是一種語言的釋放和發(fā)泄,是模式不可持續(xù)也沒有其他選擇的一種絕望。
B.我們應當區(qū)分被貼上內卷標簽的不同現(xiàn)象,盡管它們的本質是一樣,但外在的呈現(xiàn)方式是不一樣的。
C.對于“內卷”概念的模糊使用,不僅無助于理解和改變現(xiàn)實,反而混淆了不同現(xiàn)象,加劇了社會焦慮感,不可避免地演變?yōu)橐环N本質論和宿命論。
D.只要人們愿意更多地嘗試、探索、容錯、建設性互動,擁有非凡的想象力和熱忱,就能打破內卷。
(3)綜合以上材料,談談當代年輕人應該如何應對內卷現(xiàn)象。組卷:6難度:0.6
(三)文學類文本閱讀(本題共1小題,15分)
-
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長夜花事
李修文 每天晚上,我都要去一趟縣城郊外的蘋果林,采回一大束蘋果花,再將它們獻給劇組里扮演女主角的演員--幾天前,這名演員在這片蘋果林里拍夜戲,突然就喜歡上了蘋果花,便要求劇組每晚都給她送上一束。新晉的一線明星發(fā)了話,劇組自然不敢怠慢,趕緊找到蘋果林的主人,花了高價,每天去采花,這采花的差使,莫名其妙地落到我這個跟組的編劇頭上。
每天爬上粗石遍地的山坡,那滿目的蘋果花根本不能令我生出半點兒喜悅。相反,它們是仇敵:一朵朵的,無非呈喇叭狀,無非有五片花瓣,無非有尖長的萼片和一點點若隱若現(xiàn)的香氣。
和我一樣不喜歡蘋果花的還有一個人。因為我們夜夜都在蘋果林里相逢,終不免攀談起來,我由此知道這個如鬼魂一般的中年人,來自三十公里外的深山煤礦。他得了塵肺病,長年在山坡下的醫(yī)院治病,唯一的女兒卻在江蘇打工,為他掙來一年的醫(yī)藥費。
大多時候,我們兩個人各自在林子外的田埂上遠遠地相隔著,也不說話。蘋果花看久了,倒是也看得過去,我便沒話找話,勸他也去好好看看蘋果花。他卻對我說,是女兒聽說蘋果花開了,每天都打電話催著他前來散心,如果不是為了讓女兒放心一些,他打死也不會跑到這里來。
連日風狂雨驟,漸漸地,花期很短的蘋果花已經不能令女明星滿意。終有一日,女明星吩咐下來,不用再去采花了。接到電話通知時,我已置身于蘋果林,于大風之中,剛剛拼命采摘了最好的花。如釋重負之余,我望著滿園的蘋果樹,心底倒生出了幾分不舍。再看那個中年人,他似乎想對我說幾句道別的話,結果卻什么都沒說。
然而,就在第二天傍晚,風雨大作之時,旅館里,我的房門突然“咚咚”響起來。我去開門,卻一眼看見那個中年人。他一把攥緊了我的手,要我無論如何都幫幫他。
原來,就在當天早晨,他在外打工的女兒回來了。她路上受了風寒,發(fā)著高燒,硬撐著回來,竟暈倒在他的床邊。還好他女兒很快就輸了液,并無大礙。只是,她在昏迷時,嘴里一直都喊著:“蘋果花,蘋果花……”他知道,女兒最喜歡花,無論如何,他都要給女兒采一束蘋果花回來。可是,昨晚風雨太大,短短一夜工夫,滿樹滿樹的花竟然一朵也沒剩下。
他打聽了半個縣城才找到我的住處,為的是問問我,昨晚采回的那一大束蘋果花,能不能賣給他。我只好告訴他,那束花早已在女明星的房間。頓時,他的眼神黯淡了下來。
“怎么辦呢?”他自語著,轉過身去,慢慢朝電梯門走去。就在剎那間,我下定了決心。我追上前告訴他,今晚女明星在拍夜戲,我們可以去把那一大束蘋果花偷出來。他低頭沉吟半晌,對我說:“萬一被人發(fā)現(xiàn),你的工作就丟了,我無論如何都不能害了你這個萍水相逢的好兄弟?!闭f完,他推開我,奔逃著消失在走廊盡頭。
偏巧在這時,透過樓梯口的窗戶,我看見停車場里,幾朵蘋果花,連枝帶葉,正在風中和雨水里沉浮輾轉。有那么幾朵,被風驅使之后,竟然朝我飛奔而來。我認得它們--它們都是我親手從蘋果林里采來的。停車場西側有一個半人高的垃圾桶,那些蘋果花,應該是被丟棄在那里,而后又被大風卷了出來。
我來到垃圾桶旁邊,迎面便聞到一股香氣:經過大風的洗禮,蘋果花的香氣不僅沒有被壓制,反倒像一個義士般不管不顧起來。再看那一大束花,雖說一身在骯臟之地,卻好似黑暗里的孤兒,好好地端坐著,等待著最后的搭救。我手忙腳亂,將它們全部抱在懷中……
還等什么呢?我解開外套遮住那束花,鉆進了雨幕。跑過一條店鋪都早早關了門的小街,我看見了那個中年人。他冷得全身都在哆嗦,正站在一家已經停業(yè)的花店門前。
我掏出花來塞進他懷里。他抱著花,慌亂地打量了我一遍,眼神里卻突然增添了諸多的篤定。他定定地看了我一小會兒,突然給我敬了一個禮。
我被嚇了一跳,不知該如何是好。終于,漫長的敬禮結束了,他的臉上也奇異地多出幾絲紅暈。我指著花,催促他趕緊回去。他不再多話,轉身朝著醫(yī)院的方向跑去了。
看著他奔跑,剎那間,我竟然覺得,一個真正的人,而不是鬼魂,已經從他的身體里掙脫了出來。我知道,這煥然一新的面貌和他懷里的蘋果花有關,但是,那更是因為巨大的信任。我也想和他一樣,去感受巨大的信任,于是,站在花店的門口,我遲遲沒有離去,而是打量起周遭的一切。我對自己說,要相信,相信小花店,相信小店鋪,相信行道樹,說不定,它們全都是被大風吹過的蘋果樹,蘋果樹上開滿了蘋果花,那些蘋果花,全都知道自己是誰。它們是受過的苦,是可能的收成,是一畝三分地上的求法僧。
(選自《收獲》2019年第5期,有刪改)(1)下列對本文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開篇交代為女明星采蘋果花這件事的由來,從“突然”“不敢怠慢”“莫名其妙”等詞語中可以體會到,“我”對于這位女明星心懷反感。
B.文章善用比喻、擬人手法,如寫風雨中的蘋果花“像一個義士般不管不顧起來”“好似黑暗里的孤兒,好好地端坐著,等待著最后的搭救”。
C.文章內容上注意前后呼應,如前面寫中年人“如鬼魂一般”,后面則寫“一個真正的人,而不是鬼魂,已經從他的身體里掙脫了出來”。
D.文章最后一段是全文的點睛之筆,主要通過生動的景物描寫、細膩的心理描寫和形象化的議論抒情表達“我”的感受,并揭示文章主旨。
(2)畫線部分表現(xiàn)了“他”怎樣的心理變化?請結合上下文簡要分析。
(3)文章圍繞“蘋果花”布局謀篇,有哪些好處?組卷:23難度:0.7
(二)語言文字運用Ⅱ。(11分)
-
8.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你是否注意過,蝙蝠飛行中經常會撞上窗玻璃。這件事細想一下是有點蹊蹺的:鳥類撞到玻璃上是可以理解的,因為① ,它們可能把透明的玻璃當作空無一物的窟窿了。但蝙蝠呢,它們靠的可不是視覺,② 。玻璃透不透明跟超聲波有何關系?其實,玻璃的透明程度跟超聲波確實沒有任何關系,但玻璃的另一性質卻跟超聲波大有干系,③ 。讓蝙蝠碰壁的原因正是這個。
我們在生活中都有經驗:在黑暗中,當你拿手電筒朝鏡子以一定的傾斜度照射時,除非你跟鏡子靠得很近,否則是不容易在鏡中看到亮光的。因為光的反射遵循“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反射定律,而鏡子是光滑表面,光以一定的角度入射,只能從一定的方向反射出來,而你的眼睛不定恰好處于這個方向上,就看不到反射的光。但假如你照射的是一面粗糙的墻壁,那就不一樣了。在這種情況下,光會從各個角度反射出來,總有一些會進入你的視野。這就是光學上,鏡面反射與漫反射的區(qū)別。超聲波雖是一種性質與光波截然不同的波,但在反射的問題上,遵循與光波同樣的規(guī)律。
我們知道,蝙蝠是靠嘴巴發(fā)出超聲波,然后通過耳朵接收回聲來定位的。它發(fā)出的超聲波,像手電的光束一樣,有一定的方向性。超聲波遇到像玻璃那樣的光滑表面,反射波也會集中在某個固定的方向。如果蝙蝠不處于這個方向,它們就很難聽到回聲。沒收到回聲,它們就誤以為前方空無一物,于是一頭撞了過去。
(1)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2個字。
(2)請根據第二、三自然段的主要內容,用一段話歸納蝙蝠撞上玻璃的原因。要求使用包含因果關系的句子,表達簡潔流暢,不超過65個字。組卷:11引用:11難度:0.6
四、作文(60分)
-
9.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我們常被一種精神鼓舞,那就是中國精神。在半個世紀前的新中國的塞罕壩上,有這樣一群朝氣蓬勃的年輕人,他們本可以選擇在大城市繼續(xù)上大學深造,卻逆向行走,來到了人跡罕至、自然氣候惡劣的塞罕壩,喊出了“要把沙漠變綠洲”的驚天誓言。今天,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持續(xù)戰(zhàn)斗的日子里,我們都為援助武漢的醫(yī)護工作者而淚目?!皩幙捎L死,絕不退后生”,他們是中國的逆行者?;赝腥A民族的奮斗歷程,每個年代都有逆行者,我們今天的歲月靜好,正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
要求:綜合材料內容與含意,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組卷:4引用:1難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