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粵版八年級上冊《4.5 水循環(huán)與水資源》2018年同步練習卷(1)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選擇題
-
1.水是生命之源,下列關于水的描述正確的是( ?。?/h2>
組卷:188引用:5難度:0.9 -
2.熬制糖水的時間越長,糖水的味道會越甜。這是由于加熱的過程中,糖水里的水發(fā)生了下列哪種物態(tài)變化,使糖水中的水分不斷減少( ?。?/h2>
組卷:208引用:7難度:0.9 -
3.下面是小芳同學列舉的一些物態(tài)變化的實例,其中錯誤的說法是( ?。?/h2>
組卷:107引用:9難度:0.9 -
4.我國是嚴重缺水的國家,水資源人均占有量是世界平均值的25%,是世界上人均水資源最貧乏的國家之一。了解地球的水循環(huán)知識,提高節(jié)水意識,培養(yǎng)良好的用水習慣,是我們每個公民的義務和責任。關于地球的水循環(huán),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h2>
組卷:1709引用:43難度:0.9 -
5.某研究性學習課題小組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了“水的體積隨溫度變化”的研究,得到如圖的圖象,當水的溫度從2℃降低至8℃的過程中水的密度( )
組卷:34引用:3難度:0.7 -
6.水能結冰,并能融化成水,水能在太陽照射下變成水蒸氣,這說明( ?。?/h2>
組卷:84引用:4難度:0.9 -
7.下列自然現(xiàn)象的形成過程中,屬于凝華的是( ?。?/h2>
組卷:598引用:17難度:0.9 -
8.地球上的水在不斷地循環(huán)著,經歷上升、在空中凝結和下降三個過程,從地面升空時主要發(fā)生的物態(tài)變化是( ?。?/h2>
組卷:221引用:3難度:0.9
四、綜合題
-
23.大自然中的水循環(huán)
如圖是大自然中水循環(huán)現(xiàn)象的示意圖。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層中的水不斷蒸發(fā)變成水蒸氣。當含有很多水蒸氣的空氣升入高空時,水蒸氣的溫度降低凝成小水滴或凝成小冰晶,這就是云。在一定條件下,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來越大,就會下落。在下落過程中,小冰晶又變成小水滴,與原來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這就形成了雨。
(1)請在括號內寫出相應引文涉及的物態(tài)變化名稱:“水蒸氣的溫度降低凝成小水滴 ()或凝成小冰晶”()、“小冰晶又變成小水滴”()。
(2)上面涉及的三種物態(tài)變化中,屬于放熱的是:。
(3)在干旱地區(qū)可通過人工降雨的方法向天取水:把干冰(固態(tài)二氧化碳)撒到云層中,干冰一旦進入云層,就很快成氣體,(填物態(tài)變化名稱)并從周圍大量的熱,使云層溫度降低導致降雨。
(4)我國屬于缺水國家,節(jié)約用水應從我做起,請你寫出日常生活中的一項節(jié)水措施。。組卷:217引用:6難度:0.5 -
24.地球擁有的總水量約為1.4×1018噸。其中,含鹽的海水約為1.32×1018噸。由于鹽份的問題,海水不能被陸地上的生命直接作為水源來利用。陸地上的淡水來自天上。海水在陽光下蒸發(fā)變成水蒸氣,把鹽留在了海里,而淡水蒸發(fā)到天上,水蒸氣遇冷液化成小水滴或凝華成小冰晶,也有的小水滴凝固成了小冰晶,它們共同形成了云。云被風吹到陸地的上空,在一定條件下,這些水滴和冰晶降落到大地上。如此,陸地上的江河、湖泊、濕地才得以形成。它們是陸地生命的淡水源。由于陸地上的淡水也會因日曬而減少,或通過江河流回大海,地球可供陸地生命使用的淡水量不到地球總水量的千分之三,因此陸地上的淡水資源量是很緊缺的。圖1是我國節(jié)水標志,圖2是每年“世界水日”宣傳主題。
請你認真閱讀,回答下列問題:
(1)海水(填“能”、“不能”)被陸地上的生命間接作為水源來利用。
(2)海水在陽光下變成水蒸氣,把鹽留在了海里,而淡水蒸發(fā)到天上,水蒸氣遇冷成小水滴或成小冰晶,也有的小水滴凝固成了小冰晶,它們共同形成了云。
(3)請你就節(jié)水和減少水污染各提出一條合理化建議。組卷:150引用:4難度: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