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3-2024學年浙江省寧波市北侖中學高二(上)期中歷史試卷

發(fā)布:2024/10/17 12:0:2

一、選擇題I(本大題共16小題,每小題2分,共32分。)

  • 1.學者鞏紹英曾這樣描述中國古代中央行政中樞制度:“……這樣一層一層地像剝筍一樣,無非是‘人主之狎近幸而憎尊望者逼己’……盡量把權力保持在皇帝自己手里”。關于這一制度的演變,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h2>

    組卷:8引用:6難度:0.6
  • 2.《左傳》載晉國鑄刑鼎,仲尼聞之,曰:“晉其亡乎!失其度矣……貴賤不愆(注:違背),所謂度也……貴賤無序,何以為國?”這段材料可用于佐證先秦時期(  )
    ①已出現(xiàn)金屬冶煉技術
    ②各諸侯國已有成文法
    ③禮崩樂壞的社會狀況
    ④德治與法治思想之爭

    組卷:1引用:3難度:0.7
  • 3.《宋史》記載:“宋之立國,元氣在臺諫?!焙笫缹W者評說:臺諫“權勢氣力,乃與宰相等。蓋當時所用諫官、御史,必取天下第一流。非學術才行兼?zhèn)?,為一世所高者,莫在此位”。材料反映了宋代( ?。?/h2>

    組卷:7引用:4難度:0.5
  • 4.秦漢以來中國與外部世界交往不斷擴大,下列史實按時序先后排列正確的是(  )
    ①倭奴國奉貢朝賀,使人自稱大夫,倭國之極南界也。光武賜以印綬。
    ②隆慶改元,福建巡撫都御史涂澤民請開海禁,準販東西二洋。
    ③公姓井,字真成,銜命遠邦,馳騁上國。開元廿二年正月,終于官弟。
    ④至桓帝延熹九年,大秦王安敦遣使自日南徼外獻象牙、犀角、玳瑁,始乃一通焉。

    組卷:1引用:6難度:0.7
  • 5.唐代中期,隨著封建經濟的發(fā)展,官僚、貴族、地主、商人都瘋狂兼并土地。在人口大量流散、田畝轉換、貧富分化很大的情況下,唐王朝既失去了征收賦稅的土地,又失去了交納賦稅的人丁,必須以一種新的賦稅制度來代替。這種新的賦稅制度(  )

    組卷:35引用:44難度:0.7
  • 6.讀圖。下列有關明朝邊疆少數(shù)民族的史實正確的是(  )
    菁優(yōu)網(wǎng)

    組卷:2引用:3難度:0.6
  • 7.《永樂大典?湖州府》“役法”中記載:“編制小黃冊,每百家畫為一圖,內推丁力田糧近上者十名為里長,余十名為甲首,每歲輪流。里長一名,管甲首十名;甲首一名,管人戶九名。催辦稅糧,以十年一周。其數(shù)分見各縣?!痹摬牧喜荒芊从承↑S冊( ?。?/h2>

    組卷:6引用:3難度:0.5
  • 8.中華民國建立后,國民黨、進步黨等政黨紛紛登場。國民黨罵進步黨為“官僚黨”,喋喋不休;進步黨罵國民黨為“暴民黨”,沒完沒了。兩黨議員在國會開會時經常大打出手,國會大廳成了黨人斗毆的場所。這體現(xiàn)了民國初年( ?。?/h2>

    組卷:1引用:16難度:0.5

三、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23題19分,第24題19分,第25題12分,共50分)

  • 24.從古至今,民生一直都是國家及社會最為關注的問題之一,基層的人民群眾及其所需所想關乎國家穩(wěn)定與社會發(fā)展。根據(jù)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漢興七十余年之間,國家無事,非遇水旱之災,民則人給家足,都鄙廩庾皆滿,而府庫余貨財。京師之錢累巨萬,貫朽而不可校。太倉之粟陳陳相因,充溢露積于外,至腐敗不可食。若至力農畜,工虞商賈,為權利以成富,大者傾郡,中者傾縣,下者傾鄉(xiāng)里者,不可勝數(shù)。
    ——摘自司馬遷《史記》材料二:文化和文學的重心下移,跟教育的普及有關……農村下層民眾的孩子,學習基礎普及的文化知識,主要靠的是分布于鄉(xiāng)里村落的鄉(xiāng)先生。有些科舉落第者回歸鄉(xiāng)里,參與著不少村學、家塾,這些民間私學分布的時間、空間及其教學層次和靈活度,顯然不是官辦的州縣學校以及書院所能比擬的?,F(xiàn)在說到啟蒙教育的課本,都會說“三、百、千”,也就是《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千字文》是最早的,南朝時候就有了?!栋偌倚铡肥潜彼吻捌谠诮阋粠У膮窃脚f地出現(xiàn)的?!度纸洝穭t出現(xiàn)更晚,一般認為是南宋后期王應麟編的,明代以后又有改動。這樣的民間教育,啟蒙式教學,滲透到平民階層,奠定了中國文化近千年來廣大而深厚的基礎。
    ——摘編自鄧小南《憂患與繁榮:宋代歷史再認識》材料三:五千年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孕育了極其豐富的社會保障思想和內涵,“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國以民為本,社稷亦為民而立”、“家中有糧,心里不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隨著歷史的不斷演進,這些思想也進一步發(fā)展演進,為我國古代的社會保障事業(yè)建設提供了充分的理論指導……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民生建設。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堅持和完善統(tǒng)籌城鄉(xiāng)的民生保障制度,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必須健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yī)、老有所養(yǎng)、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國家基本公共服務制度體系……”當代社會保障制度的建設,就是為了給需要保障的人民帶去及時的幫助和溫暖,提高其生活質量和增強其幸福感。
    ——摘編自《我國古代社會保障思想及其現(xiàn)實啟發(fā)》(1)根據(jù)材料一,結合所學分析漢初興七十余年的原因。并舉例說明西漢統(tǒng)治者如何應對富者“大者傾郡,中者傾縣,下者傾鄉(xiāng)里者”的現(xiàn)象。
    (2)根據(jù)材料二,指出宋代基層教育的普及方式。結合所學,從基層教化的角度分析宋代文化下移對儒學的影響。
    (3)根據(jù)材料三,概括指出中國古代社會保障事業(yè)的指導理論。結合所學,簡述黨和國家不斷完善社會保障制度的意義。

    組卷:1引用:1難度:0.5
  • 25.國際秩序是指在一定世界格局基礎上形成的國際行為規(guī)則和相應的保障機制,通常包括國際規(guī)則、國際協(xié)議、國際慣例和國際組織等。以下是國際秩序發(fā)展史上重要事件的節(jié)選。
    材料:1648年《威斯特伐利亞條約》簽訂,形成了威斯特伐利亞體系,確立了國際關系中的國家領土、主權與獨立等原則,開創(chuàng)了用國際會議和通過談判達成協(xié)議的形式解決國際爭端、結束國際戰(zhàn)爭的先例。
    1651年,英國頒布了多項《航海條例》保護本國貿易。為了迫使荷蘭接受《航海條例》,英國發(fā)動了一系列對荷蘭的戰(zhàn)爭。
    1842年,中英兩國簽訂《南京條約》,條約侵犯了中國的領土主權和關稅主權。
    1914年7月28日,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宣戰(zhàn),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
    1928年8月,美、法等國簽訂了《非戰(zhàn)公約》,宣布締約各國在相互關系中廢棄以戰(zhàn)爭作為實行國家政策的工具,和平解決國際爭端。
    1945年6月,50個國家的代表簽署了《聯(lián)合國憲章》,確立了和平解決國際爭端和制裁侵略的機制,集體安全體制進一步完善。
    1947年,23個國家簽訂《關稅與貿易總協(xié)定》,在該協(xié)定的框架下,各締約國通過談判,削減關稅和其他貿易壁壘,取消國際貿易中的歧視待遇,促進了國際貿易的發(fā)展。
    1970年,25屆聯(lián)大通過的《關于各國依聯(lián)合國憲章建立友好關系及合作的國際法原則宣言》中明確把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包括在內。
    從材料中提取兩條或兩條以上的信息,圍繞“國際秩序”自擬題目,運用所學知識加以論述。(要求:觀點明確,持論有據(jù),邏輯清晰。)

    組卷:20引用:7難度:0.6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用版本:5.0.6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