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0-2021學年江西省宜春市高二(上)期末歷史試卷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選擇題(本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

  • 1.韓非子認為,“宰相必起于州郡,猛將必發(fā)于卒伍”。他認為君主應當選拔經(jīng)過實踐鍛煉的有能力的人擔任官吏,取代那些世襲的貴族,主張對奴隸主貴族要“散其黨、奪其輔”。這些思想( ?。?/h2>

    組卷:0引用:1難度:0.6
  • 2.關于中國畫,現(xiàn)代畫家潘天壽先生說過:“水墨畫,能濃淡得體,黑白相用,干濕相成,則百彩駢臻,雖無色,勝于有色矣。無色在其中,勝于青黃朱紫矣?!毕铝兄鲝埮c該創(chuàng)作精神相符的是( ?。?/h2>

    組卷:0引用:2難度:0.8
  • 3.董仲舒在革新了的儒學中設計了“以人隨君,以君隨天”的政治結構,將“君”置于“天”之下“民”之上的位置。這種設計(  )

    組卷:0引用:1難度:0.5
  • 4.漢武帝時期一婦女改嫁,有官員認為“夫死未葬,法無許改”,董仲舒則根據(jù)《春秋》之義,指出“大死無男,有更嫁之道”。最終司法部門判該婦女無罪。據(jù)此可知( ?。?/h2>

    組卷:0引用:1難度:0.6
  • 5.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國文化結構更新主要表現(xiàn)為三個方面:主導文化從儒學式微轉變?yōu)槿?、釋、道三教并立;胡漢兩種異質(zhì)文化從沖突漸到兼容;地域文化從中原一脈發(fā)展成南北分明。這主要說明魏晉南北朝時期(  )

    組卷:1引用:5難度:0.6
  • 6.近代學者辜鴻銘認為:宋代儒學是推崇真正的孔子學說的學派,“同歐洲相比,漢代儒學相當于古羅馬的舊教,而宋代儒學則類似新教”。據(jù)此看法,宋代儒學同歐洲新教都( ?。?/h2>

    組卷:3引用:4難度:0.7
  • 7.程朱理學提出“存天理、滅人欲”,強調(diào)社會個體對綱常倫理的絕對遵守;王守仁提出“良知即是心,心就是理”,將個體意識與天理合一,肯定了個體自我的利益與價值。以上變化本質(zhì)上反映了( ?。?/h2>

    組卷:20引用:33難度:0.6
  • 8.有學者指出:傳統(tǒng)上被定位為負面性存在的“人欲”、“私”在坐標軸上出現(xiàn)了由負到正的180度的“坐標轉位”,轉而成了正面的被肯定的存在。明清時期出現(xiàn)的這種變化,著實令人吃驚,故而稱之為“劇變”。據(jù)此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br />
    作者 相關表述
    李贄 穿衣吃飯即是人倫物理。
    黃宗羲 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
    王夫之 人欲之大公,即天理之至正,

    組卷:19引用:13難度:0.5
  • 9.古希臘雕塑各個時期表現(xiàn)手法各有特色,經(jīng)過了從“僵直的站立”到“放松的右腿”再到“自由運動的身體”進而走向了“弄姿作態(tài)”的藝術呈現(xiàn)方式。材料主要反映了古希臘( ?。?/h2>

    組卷:1引用:3難度:0.6

二.非選擇題(本題共3小題,共50分)

  • 27.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歷代民生主張
    孔子 “節(jié)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孟子 “制(保護)民之產(chǎn)”“取于民有制(節(jié)制)”
    “若民,則無恒產(chǎn),因無恒心。茍無恒心,放辟邪侈,無不為已”
    柳宗元 “吏為民役”
    康有為 “去人之私產(chǎn)”“凡農(nóng)工商之業(yè),比歸于公”“凡百舉動皆有機器”
    孫中山 “當改良社會經(jīng)濟組織,核定天下地價。其現(xiàn)有之地價仍歸原主所有,其革命后社會改良進步之增價,則歸于國家,為國民所共享”使私有資本制度不能操縱國民之生計,此則節(jié)制資本之要旨也”
    毛澤東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一切依靠群眾,對人民負責,始終代表人民的利益
    鄧小平 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社會主義的根本目標是消滅貧困,消除兩極分化,實現(xiàn)共同富裕
    (1)根據(jù)材料概括古代民生思想的主要內(nèi)容。
    (2)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康有為、孫中山民生思想的特點并說明其形成的原因。
    (3)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各舉一例體現(xiàn)毛澤東和鄧小平民生思想的實踐活動,并歸納影響民生觀的因素。

    組卷:0引用:1難度:0.5
  • 2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儒家文化之所以就夠源遠流長,延續(xù)至今,不僅是因為儒家文化的信奉者們不斷為它添磚加瓦。拾柴加火,同時也是因為它作為民族文化,蘊含了那個歷史時期人們所具有也是人們所能夠接受的人文精神,特別是儒家文化中關于人的修身立命之說,如“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三人行,必有我?guī)煛保约坝嘘P“仁父禮智信”等說法,都是做人之來,是人類文明發(fā)展的精神財富,但也必須看到,儒家文化在本質(zhì)上是維護和強化封建統(tǒng)治的御用文化和官場文化,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儒家文化的保守思想,抑制了中國人民創(chuàng)新思維的本質(zhì)靈性。
    --摘編自盧希悅《文化力量與國運興衰--中國古代科技發(fā)展前興后衰的歷史之謎》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中國古代史的相關史實,圍繞“文化力量與國運興衰”自擬論題,并對所擬論題進行簡要闡述,(要求:寫明所擬論題,闡述須有史實依據(jù)。)

    組卷:9引用:8難度:0.5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