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湖南省婁底市漣源二中高二(上)期中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現(xiàn)代文閱讀(25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本題共1小題,13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
材料一:
今天,微博已經成為一個發(fā)表意見的重要途徑。作為一種被廣為應用的交際工具,微博有與眾不同的發(fā)表意見的方式。有人注意到,一些在生活中很溫和的朋友,一旦上微博,言辭就變得非常激烈,不像是理性說理的言論,由此,微博形成了一個有特色的言論空間。
微博是一種字數(shù)非常有限的傳媒方式,往往不足以負載說理需要的充分信息。人們可以用微博發(fā)表結論性的斷言、口號、警句格言等“罐頭思維”式的言論,但無法用它來進行好的說理。
人們在簡單、現(xiàn)成的語言中找到了方便的解答,久而久之,很容易養(yǎng)成一種習慣,接受一些可以免除他們思考之勞的簡明論斷。這就是罐頭思維。罐頭思維表現(xiàn)為“一群人采用一句話”和“聽見別人說就跟著說”等行為,它讓人思想懶惰,先是不肯仔細思考,最終完全喪失了仔細思考的能力。
理性的說理需要足夠的文字。說理是由三個必要部分——結論、理由和保證組成?!罢f理”與“非說理”的區(qū)別在于說理有結論,并有理由,而非說理則只有結論。在說理的主張和理由之間,還需要有一個可靠的中介保證,又稱“假設”,如果這個假設不可靠,那么,再好的理由也不能充分證明結論的合理。
往往是在需要思考一個說理陳述是否可靠時,我們才特別注意那個被省略掉的假設。例如,一個人說尼克松是一位好總統(tǒng)(結論),因為他擅長外交事務(理由)。這是一個說理的陳述,但并不可靠。單憑這個理由,結論是站不住腳的,這是因為,在理由與結論中那個被省去的假設(“一個擅長外交的總統(tǒng)一定是好總統(tǒng)”)是有問題的(“片面”)。
說理需要理性、邏輯、認真地對待論證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這是為了能夠說服與自己看法和主張不同的他人。以廣大的而不是專門讀者為對象的報刊,是最適合于說理的大眾媒體。微博則主要是在朋友、熟人,或朋友的朋友,熟人的熟人中傳播,具有同聲相求的性質。人們發(fā)現(xiàn),微博常常裹挾大批的粉絲,其實就是一種同相求的效應。在這些群體里,三言兩語,說說心情,發(fā)發(fā)感慨,曬曬心情,是用不著太說明理由的?!胺钦f理”并不是微博的錯,因為微博本來就不是為說理而創(chuàng)建的。
微博拄往使用感情色彩鮮明,富有修辭特色的“痛快”語言,這是因為微博信息需要借助強烈的情緒感染才能得以傳播,結果更是不斷強化、激勵已經在起作用的情緒。富有感染力的話語給人一種雄辯的感覺,似乎能夠提高說服力。然而,在這種說服中,需要把說理與感染力做一個區(qū)分。有感染力不代表就是好的說理。
(選自徐賁《微博為什么不是好的說理形式》,有刪改)材料二:
對我的《微博是好的說理形式嗎》曾憲皓先生寫了《來論微博正是好的說理形式》的討論文章。微博是為人們運用的傳播媒介,公共說理也是人們很關心的話題,討論微博與說理的關系,目的不是要爭一個誰是誰非的最終結論,而是要加深對問題的了解,因此,我愿意就曾先生文中提到的幾個關于說理和微博的問題再作一點討論。
首先便是什么是公共說理的“理”。此“理”指的是一個由“理由”來充分支持的“結論”,在這二者之間還需要有一個可靠的,可稱為“假設”的中介保證。這當然不是唯一可以稱作“理”的理。牧師布道說的是理,老百姓心目中的天道是理,發(fā)展是硬道理堅持的是理,但這些都不是公共說理的那個理。這些“理”與公共說理的“理”的區(qū)別在于,它們的結論是靠“信仰”支撐的,不需要說出理由。
曾文說,“貢獻出結論,不代表推演缺位”這話是對的,但是,在公共說理中,那個不缺位的推演不能只是發(fā)生在說話者的頭腦里,而必須說給公眾聽。放在一個人頭腦里的推演是否可靠,是否符合邏輯,是否合理,不說出來,別人又如何檢驗呢?說理不僅要說出“什么”,而且還要解釋“為什么”。
曾文說,“不認‘結論’和‘理解’,照此思維,禪宗是虛妄,頓悟不存在,口號皆扯淡”。這話恰恰犯了一個公共說理的錯誤——拉開話題,因為徐文討論的是“說理”,不是禪宗,不是頓悟,也不是口號。公共說理不是對人類其他思維和表達方式的否定。提倡公共說理,不是說別的什么都是“胡鬧”或“扯淡”。禪宗、頓悟,呼口號有它們自己的作用,但不在討論說理的范圍之內。
曾文認為,在說理時“以偏概全”不是什么大問題,“統(tǒng)計學上的以偏概全,不排斥這段話在精神上抓住癥結,不排斥它的正確。恰恰是它抽出了現(xiàn)象中的‘理’,人們才認同它,轉發(fā)它”。以偏概全不是統(tǒng)計學意義上的謬誤,而是一種有社會危害的思維方式,叫作“草率概括”,說理要求避免草率概括,那是因為許多的成見或偏見都是因草率概括造成的。成見或偏見就是在握有充分證據(jù)之前,便先有了確定的意見和看法。
其實,在說理中,要“抽出現(xiàn)象中的‘理’”,有比草率概括更好的辦法,那就是用“限定詞”。圖爾敏的說理論證稱之為“模態(tài)限定”,也就是在陳述主張的時候,添加“往往”“可能”“也許”“基本上”“在很大程度上”等限定語。這不僅僅是為說理留余地,更是一種話語倫理的基本教養(yǎng)。
這當然不是說夸張就不好,而是說,夸張在說理中會削弱說話者的可信度。許多在文學修辭中常用的手法或風格在說理中恰恰是應該避免的,因為說理不是文學。
說微博不適用于說理不是貶低微博,這就像說水壺不適用于煮飯不是要貶低水壺一樣。曾文說,“微博可以加圖片、視頻、長微博,實在不行還能用文章鏈接嘛”,但這正說明,微博所起的畢竟只是引介與索引的作用,它本身并不是在說理。亞里士多德曾指出一種邏輯錯誤,“5是2加3,因此5既是奇數(shù),又是偶數(shù)”,所以,微博只是許多媒介中的一種,不能因為它與別的媒介可以結合使用,它就變成了一種無所不能、什么都是的媒介。
(選自徐賁《再談“微博”與“說理”》,有刪改)(1)下列對材料一中的“罐頭思維”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人們在簡單現(xiàn)成的語言中找到方便的解答可能導致“罐頭思維”。
B.“罐頭思維”使得人們習慣接受可以免除思考之勞的論斷。
C.“罐頭思維”就是“一群人采用一句話”聽見別人說就跟著說等行為。
D.“罐頭思維”讓人們從懶于仔細思考到喪失仔細思考的能力。
(2)下列關于文章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微博往往使用感情色彩鮮明、富有修辭特色的“痛快”語言,富有感染力的話語給人一種雄辯的感覺,能夠提高說服力。
B.對微博到底適不適合說理的討論,是一個理性的討論,并不是在貶低微博,而是加深對問題的了解。
C.微博常常裹挾大批的粉絲,其實就是一種同聲相求的效應。在同聲相求的群體里,人們往往更能夠交互信息,促進思維發(fā)展,更有助于理解和分析事物本質。
D.微博是廣為人們運用的傳播媒介,富有感染力,會使人們的思維方式發(fā)生非理性的轉變。
(3)根據(jù)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材料一第五段用尼克松的例子是說明,一個說理陳述是否可靠,可以通過還原理由與結論之間的假設,并檢驗這個假設是否成立來驗證。
B.材料二采用駁論的方式,先指出曾文的觀點,然后駁斥每個觀點的錯誤之處,從而肯定自己觀點的合理之處。
C.徐賁先生認為,說理不僅要有結論,還要有理由,且要避免因成見或偏見產生草率概括的錯誤。
D.曾文以微博可以加圖片、視頻等反駁徐賁的微博字數(shù)有限,不足以負載說理需要的充分信息這一觀點。
(4)材料二最后一段運用了哪些論證方法?有什么作用?組卷:0引用:1難度:0.5
(二)現(xiàn)代文閱讀(本題共1小題,12分)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
回家
馬蘭蓮 火車像一條長龍,穿行在連綿不斷的山脈中,雪花零零散散地從天空飄落下來,像飛,像蟬翼,清澈潔凈,晶瑩剔透。
肖錦云坐在靠窗的座位,懷里抱著一個大大的包裹。她表情淡漠,甚至有些木然,她的眼睛里流出一種奇妙的神色,說不上是喜悅還是憂傷。她一動不動,靜靜地坐著,像一尊雕塑。
她的對面坐著一對年輕夫妻,好像剛結婚不久,女人依偎在男人的懷里,甜甜地睡著了。從她嘴角露出的微笑,足以證明,她正做著美夢。男人一手摟著女人,一手拿著手機,拇指不停地在手機屏幕上滑動著,女人動了一下,蓋在身上的衣服掉了下去。男人放下手機,撿起衣服蓋在女人的身上。
肖錦云看著他們,臉上呈現(xiàn)出一種復雜的表情,說不出是羨慕還是嫉妒,男人抬起頭,剛好與她的目光相撞,便問道:“大姐,你去哪?”
肖錦云顯然沒想到男人會跟她搭訕,怔了一下,淡淡地說:“回家?!蹦腥诉€想說話,肖錦卻把目光移向了窗外。
火車轉過一個彎兒,“嗚嗚”地鳴叫著,鉆進一個隧道里,鬧哄哄的車廂里安靜了許多。肖錦云的腦子里開始翻江倒海了……
六年前一個飄雪的日子,肖錦云接到男朋友打來的電話,籌備了大半年的婚事又要推后。這已經是第三次了。肖錦云知道男朋友的工作性質特殊,她決定自己去南方把婚事辦了。下了半個月的雪絲毫沒有停下來的意思,肖錦云被兩家的父母送上了南下的火車……
“嗚——”火車發(fā)出一聲長鳴,咣當咣當?shù)嘏艹鏊淼溃饷娴难┧坪跤行┐罅?,山坡上、樹枝上落滿了白茸茸的雪花。
女人醒了。她揉了揉眼睛,驚喜地叫道:“老公,雪下得好大,雪花真美。”男人輕描淡寫地說:“這算什么,老家的雪比這漂亮多了?!迸巳銎饗蓙?,摟著男人的脖子說:“老公,我想吃鴨脖?!?br />“你就是個饞貓?!蹦腥藦谋嘲锬贸鲆粋€袋子,又拿出兩瓶冰紅茶。女人像餓狼撲食一樣自顧自地吃起來。
男人抬頭看了看肖錦云,試探著問:“大姐,你喝點兒水吧?!毙ゅ\云搖搖頭說:“謝謝,我不渴。”
“喝點兒吧,坐了幾個小時了。”男人把水硬塞給肖錦云。
肖錦云推辭不過,只好接住。她沒有打開瓶子,只是悵然地望著窗外。
女人吃了幾口,好像要吐的樣子,男人急忙拍著她的后背問:“老婆,怎么了?是不是吃得太猛了?”
女人喝了口水,嬌嗔地說:“傻瓜,你要當?shù)?。?br />“真的?!”男人高興得有些忘乎所以,一下子緊緊地抱住女人。
肖錦云聽著他們的輕聲私語,閉上了眼睛。
男人緊握著女人的手,溫柔地說:“你說,咱兒子長得像誰?取什么名呢?”女人說:“我生的,當然像我,姓也得跟我的。”男人不服氣地說:“憑什么?孩子都跟爸爸的姓?!?br />“既然跟爸爸的姓,那爸爸怎么不生呢?”女人一副蠻不講理的樣子。男人氣呼呼地說:“真是不可理喻?!毙煽趦籂幊惩?,都噘著嘴,相互不理睬。肖錦云聽他們吵完了,問道:“剛結婚吧?”男人說:“是的,結婚半年?!?br /> 媳婦還是個孩子,挺任性的。肖錦云看著女人。男人笑了笑,問道:“大姐,你怎么一個人?”
肖錦云長長地嘆了口氣說:“我跟先生一起來的。我先生是一名緝毒警察,常年奔走在邊境線上,我們結婚六年,先生第一次回家。這次回來,就不走了,可以好好地陪我了?!?br /> 男人好奇地問:“那你先生呢?”
肖錦云指著懷里的包裹說:“在這里。他太累了,睡著了?!蹦腥说纱笱劬φ乜粗ゅ\云半天:“大姐,對不起?!毙ゅ\云微微一笑說:“沒什么。”
“老公”女人緊緊地抓住男人的胳膊,眼眶里溢滿了淚水。男人把她攬進懷里。
火車進了一個小站,緩緩地停下了。肖錦云說:“我到站了?!毙ゅ\云抱著包下了車。
不遠處,兩位老人等在風雪中。
(1)下列對小說思想內容的分析與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肖錦云眼睛里流出一種不知喜憂的奇妙神色,臉上呈現(xiàn)出不知羨慕還是嫉妒的復雜表情,是因為丈夫的犧牲讓她感到生活無助,人生茫然。
B.列車上的年輕夫妻,生活中雖有小小的爭吵,更多的卻是寵溺與關愛、溫馨與甜蜜,從他們身上可以看到生活的幸福和美好。
C.“女人緊緊地抓住男人的胳膊,眼眶里溢滿了淚水?!边@里既寫出女人深切感受到肖錦云內心無法言說的痛苦,也暗含著她對自己幸福生活的重新認知。
D.“回家”一詞意蘊豐富,既指肖錦云帶著犧牲的丈夫回家,也暗示警察的犧牲換來了無數(shù)人能夠回到溫馨的家庭,擁有幸福的生活。
(2)下列對小說藝術特點的理解與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采用第三人稱,對發(fā)生在火車上的故事進行敘述,細致地展現(xiàn)兩對夫妻的生活經歷,塑造了個性鮮明的典型人物。
B.肖錦云一家是英勇犧牲的緝毒警察家庭的一個縮影,小說以小見大,突出主題,引發(fā)讀者對現(xiàn)實生活的思考。
C.小說運用語言、心理、動作等描寫手法,塑造了一個單純、率性、善良、內心充滿幸福的新婚女子形象。
D.小說尾段敘寫了兩位老人在風雪中等待兒子回家的情景,既呼應了題目,又增強了小說的悲涼色彩。
(3)你認為小說的主人公是誰?為什么?組卷:1引用:1難度:0.5
二、古代詩文閱讀(44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1小題,27分)
-
3.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 子貢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濟眾,何如?可謂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堯舜其猶病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
(《雍也》三十)(乙)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運之掌上。所以謂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見孺子將入于井,皆有怵惕惻隱之心;非所以內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譽于鄉(xiāng)黨朋友也,非惡其聲而然也。由是觀之……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擴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達。茍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茍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br />(節(jié)選自《孟子》)
(丙) 為學者日益,為道者日損,損之又損,以至于無為,無為而無以為。取天下也,恒無事;及其有事也,不足以取天下。
(節(jié)選自帛書《老子》)(?。?br /> 文王觀于臧,見一丈夫釣,而其釣莫釣。非持其釣有釣者也,常釣也。文王欲舉而授之政,而恐大臣父兄之弗安也;欲終而釋之,而不忍百姓之無天也。于是旦而屬之大夫曰:“昔者寡人夢見良人,黑色而髯,乘駁馬而偏朱蹄,號曰:‘寓而政于臧丈人,庶幾乎民有瘳乎!’”諸大夫蹴然曰:“先君王也?!蔽耐踉唬骸叭粍t卜之。”諸大夫曰:“先君之命,王其無它,又何卜焉。”遂迎臧丈人而授之政。典法無更,偏令無出。三年,文王觀于國,則列士壞植散群,長官者不成德,斔斛不敢入于四境。列士壞植散群,則尚同也;長官者不成德,則同務也。文王于是焉以為大師,北面而問曰:“政可以及天下乎?”臧丈人昧然而不應,泛然而辭,朝令而夜循,終身無聞。
(節(jié)選自《莊子》)(1)下列文句中,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堯舜其猶病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
B.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堯舜其猶病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
C.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堯舜其猶病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
D.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堯舜其猶病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
(2)下列句子中加點虛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如有博施于民 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 B.文王欲舉而授之政 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 C.可謂仁之方也 若火之始燃,泉之始達 D.又何卜焉 就有道而正焉
A.“及其有事也”與“不足以事父母”(《孟子》)兩句中的“事”含義相同。
B.“非惡其聲而然也”與“交相惡則亂”(《兼愛》)兩句中的“惡”含義不同。
C.“為道者日損”與“道芷陽間行”(《鴻門宴》)兩句中的“道”含義相同。
D.“無是非之心,非人也”與“人之有是四端也”(《孟子》)兩句中的“是”含義不同。
(4)下列各句與例文句式相同的一項是
文王于是焉以為大師
A.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B.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亂
C.剖之以為瓢
D.死而不亡者壽
(5)對以下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四海,指天下。海內、六合、八荒、宇內等詞語也可用來指天下。
B.《禮記》,是五經之一。“三禮”指:《小戴禮記》《周禮》《儀禮》。
C.《孟子》,是四書之一,“四書”之名始于北宋,朱熹將《大學》從《禮記》中抽取出來,為《大學》《中庸》做章句,為《論語》《孟子》做集注,把它們編在一起做《四書章句集注》。
D.“大學”,在古代的含義有兩種:“博學”之態(tài);與“小學”相對的“大人之學”。
(6)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非所以內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譽于鄉(xiāng)黨朋友也,非惡其聲而然也。
②文王欲舉而授之政,而恐大臣父兄之弗安也。
(7)在治理國家的問題上,儒家和道家主張各有不同,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組卷:1引用:3難度:0.5
三、語言文字運用(21分)
-
9.補寫句子,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0個字。
經??吹矫襟w呼吁獻血,讓人感覺血液似乎一直不夠用。其實,血液是需要定期采集的,這是因為組卷:6引用:4難度:0.5
四、寫作(60分)
-
10.閱讀下面的材料,說說可以從哪些角度構思作文。
一個年輕人要去遠方,途中,遇一條惡狗擋道。年輕人并不與它對峙,而是繞道而行。
一個路人見了,對年輕人說,一條狗都讓你怕了,又怎么去遠方呢?年輕人說,他不是怕狗,而是不想與狗糾纏。
路人說,在通往遠方的途中,會遇到許許多多像“惡狗擋道”一樣的障礙,你不去一一戰(zhàn)勝它們,那怎么能到達遠方呢?
年輕人回答說,正因為通往遠方的途中有許許多多障礙,所以,才要有選擇地避開它們。如果一遇障礙,就非要去掃平它,反而誤了行程,有時,避開障礙,繞道而行,不失為一條更有效的捷徑。
路人搖搖頭,笑了笑,轉身而去。組卷:2引用:2難度: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