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編版必修下冊《第16課 阿房宮賦 六國論》2021年同步練習卷(3)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基礎達標(28分,選擇題每小題3分)
-
1.對下列各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組卷:84引用:3難度:0.9 -
2.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組卷:134引用:8難度:0.9
一、基礎達標(28分,選擇題每小題3分)
-
7.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嗟乎!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
(2)茍以天下之大,下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國下矣。組卷:8引用:2難度:0.7
二、閱讀拓展(20分)
-
8.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
燕將錄
杜牧 譚忠者,絳人也。忠豪健喜兵,燕①牧劉濟與二千人,障白狼口。元和五年,中黃門②出禁兵伐趙,魏牧田季安曰:“趙誠虜,魏亦虜矣,計為之何?”其徒言曰:“愿借騎五千以除君憂。”季安大呼曰:“壯夫哉!兵決出。”
忠其時為燕使魏,知其謀,乃入謂季安曰:“某之謀,是引天下之兵也。何者?往年王師算不失一,是相臣之謀。今王師越魏伐趙,不使耆臣宿將而專付中臣,不輸天下之甲而多出禁甲,君知誰為之謀?此乃天子自為之謀,欲將夸服于臣下也。今若師未叩趙,而先碎于魏,是上之謀反不如下,且能不恥于天下乎!既恥且怒,于是仗猛將,練精兵,畢力再舉涉河。鑒前之敗必不越魏而伐趙校罪輕重必不先趙而后魏是上不上下不下當魏而來也。”季安曰:“然則若之何?”忠曰:“王師入魏,君厚犒之。于是悉甲壓境,號曰伐趙,則可陰遺趙人書曰:‘魏若伐趙,則河北義士謂魏賣友;魏若與趙,則河南忠臣謂魏反君。賣友反君之名,魏不忍受。執(zhí)事若能遺魏一城,魏得持之奏捷天子,以為符信。此乃使魏北得以奉趙,西得以為臣。于趙為角尖之耗,于魏獲不世之利,執(zhí)事豈能無意于趙乎?’”季安遂用忠之謀,與趙陰計,得其堂陽。
忠歸燕,謀欲激燕伐趙,會劉濟合諸將曰:“天子知我怨趙,今命我伐之,趙亦必大備我。伐與不伐孰利?”忠疾對曰:“天子終不使我伐趙,趙亦不備燕。”因使人視趙,果不備燕。后一日,詔果來,曰:“燕南有趙,北有胡。燕其為予謹護北疆,勿使予復掛胡憂,而得專心于趙。”劉濟乃曰:“信如子斷矣,何以知之?”忠曰:“潞牧盧從史外親燕,內(nèi)實忌之;外絕趙,內(nèi)實與之。此為趙畫曰:燕以趙為障,雖怨趙,必不殘趙,必不為備,一且示趙不敢抗燕,二且使燕獲疑天子。趙人既不備燕,潞人則走告于天子,曰:燕厚怨趙,今無見伐而不備燕,是燕反與趙也。此所以知天子終不使君伐趙,趙亦必不備燕?!眲唬骸敖駝t奈何?”忠曰:“燕孕怨,天下無不知,今天子伐趙,君坐全燕之甲,一人未濟易水。是燕貯忠義之心,卒染私趙之口,不見德于趙人,惡聲徒嘈嘈於天下耳。唯君熟思之。”濟乃自將七萬人南伐趙。
(選自《樊川文集》,有刪改)【注】①燕:和下文的趙、魏、潞均指當時割據(jù)一方的藩鎮(zhèn),燕牧、魏牧、潞牧分別指所在藩鎮(zhèn)的節(jié)度使。②中黃門:此處指宦官。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鑒前之敗/必不越魏/而伐趙校罪輕重/必不先趙而后魏/是上不上/下不下/當魏而來也
B.鑒前之敗/必不越魏而伐趙/校罪輕重/必不先趙而后魏/是上不上/下不下/當魏而來也
C.鑒前之敗/必不越魏而伐趙/校罪輕重/必不先趙而后魏是/上不上/下不下/當魏而來也
D.鑒前之敗/必不越魏/而伐趙校罪輕重/必不先趙而后魏是/上不上/下不下/當魏而來也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禁兵,也叫禁軍,是封建王朝保衛(wèi)君王的直屬精銳部隊,駐扎在王宮四周。
B.中臣,德行中等的臣子。《荀子?大略》:“下臣事君以貨,中臣事君以身,上臣事君以人?!?br />C.執(zhí)事,指管事的人。不直接稱對方,而稱執(zhí)事,表示尊敬對方,可譯為“您”。
D.符信,符節(jié)印章等信物的統(tǒng)稱,是通信的信物,即通行的憑證,有符有節(jié)。
(3)下列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本文是杜牧為燕鎮(zhèn)部將譚忠寫的一篇傳記,文章從一個側(cè)面反映了唐王朝藩鎮(zhèn)割據(jù)嚴重,藩鎮(zhèn)之間、藩鎮(zhèn)與朝廷之間爭戰(zhàn)不休的社會現(xiàn)實。
B.譚忠回到燕鎮(zhèn)后,想讓劉濟出兵討伐趙鎮(zhèn)。他分析說,皇上要討伐趙鎮(zhèn),而燕鎮(zhèn)不出兵協(xié)助的話,會讓心懷忠義的燕鎮(zhèn)背上偏袒趙鎮(zhèn)的惡名。
C.朝廷從全國各地征調(diào)軍隊越過魏鎮(zhèn)去攻打趙鎮(zhèn),魏鎮(zhèn)節(jié)度使田季安想趁機起兵攔擊朝廷軍隊,譚忠認為此舉不妥,并提出兩全之策幫助魏鎮(zhèn)擺脫危機。
D.面對錯綜復雜的形勢,譚忠始終注意維護與朝廷的關系。作者對譚忠的言行雖然沒有做出直接評價,但行文中還是透露出對他的肯定之意。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執(zhí)事若能遺魏一城,魏得持之奏捷天子,以為符信。此乃使魏北得以奉趙,西得以為臣。
②燕其為予謹護北疆,勿使予復掛胡憂,而得專心于趙。
(5)杜牧身處晚唐衰世,《阿房宮賦》一文充滿了對國家前途的憂慮,而本文為譚忠立傳,是如何體現(xiàn)這種對國事的關心的?組卷:14引用:11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