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人教部編版必修上冊《第10課 師說》2022年同步練習卷(6)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文言小題

  • 1.《師說》文言句式。
    (1)判斷句
    ①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
     
    ”表判斷
    ②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表判斷
    (2)被動句
    ③不拘于時
     
    ”表被動
    (3)狀語后置句
    ④恥學于師
    正常語序為“
     

    ⑤師不必賢于弟子
    正常語序為“
     

    (4)賓語前置句
    ⑥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
    正常語序為“
     

    (5)固定句式
    ⑦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是固定短語,意思是“
     

    ⑧是故圣亦圣,愚亦愚
     
    ”是固定短語,意思是“
     

    組卷:10引用:3難度:0.9
  • 2.一詞多義。
    (1)道
    ①所以傳受業(yè)解惑也
     

    ②得者多助
     

    ③策之不以其
     

    ④不足為外人
     

    ⑤會天大雨,不通
     

    (2)師
    ①古之學者必有
     

    ②巫醫(yī)樂百工之人
     

    ③吾道也
     

    ④或焉,或不焉
     

    ⑤孔子郯子
     

    ⑥前事之不忘,后事之
     

    ⑦十年春,齊伐我
     

    (3)傳
    ①所以道受業(yè)解惑也
     

    ②師道之不也久矣
     

    ③六藝經(jīng)皆通習之
     

    ④朔氣金柝
     

    (4)惑
    ①所以傳道受業(yè)解
     

    ②則恥師焉,
     

    (5)則
    ①于其身也,恥師焉
     

    ②三人行,必有我?guī)?
     

    ③此岳陽樓之大觀也
     

    ④欲速不達
     

    (6)于
    ①師不必賢弟子
     

    ②而恥學
     

    ③其皆出此乎
     

    其身也,則恥師焉
     

    (7)其
    聞道也固先乎吾
     

    ②愛子,擇師而教之
     

    皆出于此乎
     

    為惑也,終不解矣
     

    (8)乎
    ①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
     

    ②君子博學而日參省
     

    組卷:15引用:4難度:0.4

  • 3.課內(nèi)文言文翻譯。
    (1)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
    (2)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
    (3)六藝經(jīng)傳皆通習之,不拘于時,學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說》以貽之。
    (4)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5)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

    組卷:9引用:3難度:0.6
  • 4.通讀《師說》全文,看看這篇文章是為誰而作,因何而作。

    組卷:1引用:3難度:0.3

四、語言表達

  • 13.下面是關(guān)于教師指導方式與學生反應(yīng)的一項研究,研究人員就“指導態(tài)度和敵對情緒的關(guān)系”問題的調(diào)查結(jié)果如圖所示。
    【注】M型相當于慈祥、親切的教師,P型相當于嚴格要求的教師,PM型相當于教學熱心又嚴格要求的教師,Pm型相當于近乎放任自流的教師。請就上圖情況用兩句話作出結(jié)論。
    菁優(yōu)網(wǎng)

    組卷:22引用:9難度:0.7
  • 14.下面是一副對聯(lián),請根據(jù)上聯(lián)內(nèi)容將下聯(lián)補寫完整。要求下聯(lián)含有“師說”二字。
          上聯(lián):讀書務(wù)必發(fā)奮用功,莫要別人勸學;下聯(lián):
     
    。

    組卷:2引用:4難度:0.5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yīng)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yīng)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wù)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quán),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