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貴州省貴陽市白云區(qū)興農(nóng)中學高一(下)期中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4/5/11 8:0:9
一、現(xiàn)代文閱讀(18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Ⅰ(本題共1小題,6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題目。
材料一:先秦諸子百家中,儒、道、墨、法、陰陽、名六家屬第一流的大學派。漢以后,法、陰陽、名三家,其基本思想為儒、道所吸收,不再成為獨立學派;墨家中絕;唯有儒、道兩家長期共存,互相競爭,互相吸收,形成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一條縱貫始終的基本發(fā)展線索。
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多元成分中,儒家和道家是主要的兩極,形成鮮明的對立和有效的互補。兩者由于處處相反,因而能夠相輔相成,給予整個中國傳統(tǒng)文化以深刻的影響。
儒家的人生觀,以成就道德人格和救世事業(yè)為價值取向,內(nèi)以修身,充實仁德,外以濟民,治國平天下,這便是內(nèi)圣外王之道。其人生態(tài)度是積極進取的,對社會現(xiàn)實強烈關切并有著歷史使命感,以天下為己任,對同類和他人有不可自已的同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不與濁俗同流合污,在生命與理想發(fā)生不可兼得的矛盾時,寧可殺身成仁,舍生取義,以成就自己的道德人生。道家的人生觀,以超越世俗人際關系網(wǎng)的羈絆,獲得個人內(nèi)心平靜自在為價值取向,既反對心為形役,逐外物而不反,又不關心社會事業(yè)的奮斗成功,只要各自順任自然之性而不相擾,必然自為而相因,成就和諧寧靜的社會。其人生態(tài)度消極自保,以免禍全生為最低目標,以各安其性命為最高目標?;螂[于山林,或陷于朗市,有明顯的出世傾向。儒家的出類拔萃者為志士仁人,道家的典型人物為清修隱者。
儒道兩家的氣象不同,大儒的氣象似乎可以用“剛健中正”四字表示,就是道德高尚、仁慈親和、彬彬有禮、忠貞弘毅、情理俱得、從容中道、和而不同、以權(quán)行經(jīng)等等,凡事皆能觀研深究,以求合理、合時、合情,可謂為曲踐乎仁義,足以代表儒家的態(tài)度。古者有儒風、儒士、儒雅、儒吏、儒將等稱謂,皆寓道德學問有根底、風度溫文爾雅之意。道家高士的氣象似可用“涵虛脫俗”四字表示,就是內(nèi)斂不露、少私寡欲、清靜自守、質(zhì)樸無華、超然自得、高舉遠蹈、留戀山水等,富于詩意,富于山林隱逸和瀟灑超脫的風味。我們也發(fā)現(xiàn)注重歸真返璞,羨慕赤子般的天真或天機,保持人的真性情,厭惡人世的繁文縟節(jié)、權(quán)詐智巧,是老莊的特色。古者有道人、道真、道眼、道貌、道學等稱謂,皆寓不同凡俗,領悟至道、風度超脫之意。儒家是忠良的氣質(zhì)與風度,道家是院士的氣質(zhì)與風度。
(摘編自《儒家與道家人生氣象》) 材料二:儒、道兩家主張雖多有不同,各有偏重,但在力主“和”與“和諧”這一點上卻是完全一致的。儒家講“和合”“保合”“中和”“太和”,孔子講“合而不同”。道家也講“致中和,守靜篤”“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和則生萬物等等。儒家學說和道家思想都是開放性的,不是封閉的思想體系,它們隨著歷史的前進而不斷地豐富和發(fā)展。漢代,佛教從印度傳入中國,起初,確曾因我國囿于“夷夏之辨”一度顯得孑立。但經(jīng)過一番與儒、道的碰撞、辯駁、演變、磨合,外來的佛教漸漸中國化,到了隋唐,就逐漸實現(xiàn)了儒、道與佛的融和,三教合一,共同形成了中國恢宏獨特的傳統(tǒng)文化。這也是世界各國思想歷史上未有先例的一大“典型”。之所以能達到這一點,關鍵在于儒家學說和道家思想這兩個中華原創(chuàng)文化,具有博大的包容性,是堅強的“胃”,能把域外文化,如佛教,消化吸收為中國化的佛教。所以,史學大師陳寅恪早就指出:中國傳統(tǒng)文化之精髓是“道家的真精神,新儒家的舊途徑”。故此,我們認為“國學”的根基是儒道互補,缺一不可,而那種把“國學”只看作孔孟創(chuàng)立的儒家學說一家獨踞的認識,是有重大偏頗的。缺了老子創(chuàng)立的道家思想的補充,儒家難撐國學這臺戲,儒、道兩家,還要加上佛教三足鼎立才能站穩(wěn)立牢。
(摘編自韓秉方《儒道互補--國學之根基》) 材料三:在努力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今天,為了更好地傳承發(fā)展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需要對傳統(tǒng)文化進行創(chuàng)造性轉(zhuǎn)化和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如何進行創(chuàng)造性轉(zhuǎn)化和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深入挖掘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價值追求是一條重要途徑,有助于克服在傳承發(fā)展傳統(tǒng)文化中容易出現(xiàn)的形式化傾向。
歷史悠久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在殷周之際出現(xiàn)了重要的人文轉(zhuǎn)向,即由神本向人本轉(zhuǎn)向,以及人道主義思潮出現(xiàn)。這為儒、墨、道、法等諸子百家提供了最直接的思想來源,也規(guī)定了此后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主要走向。在博大精深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儒、道兩家最具代表性,儒家致力于以仁為核心、仁禮相輔互動的理論構(gòu)建。與儒家講仁愛形成對照的是,道家更強調(diào)道法自然,認為文明的發(fā)展要注意克服虛偽性和工具化的傾向。道家身國同構(gòu)、經(jīng)國理身的理念,表現(xiàn)出其根本價值取向是向往真正符合人性的和諧社會與美好人生。由此,儒、道兩家雖然對社會和人生的理想形成了不同的致思路向,但在擁有共同價值追求的基礎上可以相融互補。在魏晉玄學那里,通過名教與自然之辨,二者實現(xiàn)了辯證的統(tǒng)一,為容納和吸收外來的佛教準備了思想文化條件。
(摘編自洪修平《挖掘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價值追求》)(1)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儒、道長期共存,形成縱貫中國傳統(tǒng)文化始終的思想流派,是因為其在發(fā)展進程中,互相競爭,互相吸收。
B.法、陰陽、名三家后來滅絕,是因其基本思想被儒、道吸收,而他們本身卻不吸收儒、道思想。
C.儒、道兩家主張雖然各有偏重,多有不同,但是都講“合而不同”,都講和則生萬物。
D.殷周之際出現(xiàn)的人文轉(zhuǎn)向和人道主義決定了后世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主要走向。
(2)根據(jù)原文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儒家的人生態(tài)度是積極的,它關注社會現(xiàn)實;而道家則不同,以各安其性命為最高目標。
B.如果中華原創(chuàng)文化缺少包容性,不能讓佛教中國化,就可能沒有儒、道、佛合一。
C.我們一般習慣于把孔孟創(chuàng)立的儒家學說稱為“國學”,其實,這是有重大偏頗的。
D.材料三第一段運用設問提出論點,指出復興中國夢需要挖掘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價值追求。
(3)材料一中說儒道兩家“處處相反”,以下不屬于其“處處相反”依據(jù)的一項是
A.儒家的人生觀是在生命與理想發(fā)生不可兼得的矛盾時,寧可殺身成仁,舍生取義,以成就自己的道德人生;道家的人生觀是以免禍全生為最低目標,以各安其性命為最高目標。
B.儒家的出類拔萃者為志士仁人,是忠良的氣質(zhì)與風度;道家的典型人物為清修隱者,是院士的氣質(zhì)與風度。
C.儒家崇尚仁慈親和、彬彬有禮、從容中道,主張凡事要合理、合時、合情;道家崇尚質(zhì)樸無華、超然自得、少私寡欲,主張保持人的真性情,厭惡人世的繁文縟節(jié)、權(quán)詐智巧。
D.儒家致力于構(gòu)建以仁為核心、仁禮相輔互動的理論體系;道家更強調(diào)道法自然,認為文明的發(fā)展要注意克服虛偽性和工具化的傾向。組卷:8引用:5難度:0.7
(二)現(xiàn)代文閱讀(本題共1小題,12分)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后母的三巴掌
從6歲至今,跟后母一起生活了30年,烙在我骨血里磨不掉的是后母印在我屁股上的三巴掌。
第一巴掌是我8歲那年夏天,我同伙伴從賣甜瓜的老頭兒筐里偷了一只甜瓜,跑回家躲在街門后頭吃。
“哪來的?”后母看出不對勁兒了。
“偷的?!蔽疫€覺得挺得意,挺能耐。
“啪!”后母二話沒說,把我拽過去照準屁股就是一巴掌,又響又干脆。疼得我腿肚兒直轉(zhuǎn)筋,咧開嘴半天沒哭出音來。
“做賊!與老鼠一個祖宗!恨死人!把瓜扔了!不許吃!給,給老頭兒送錢去!”后母那嚴酷的表情是我從沒見過的,我怕極了,不敢哭,接過兩毛錢扔了瓜咧著嘴給賣瓜的送錢去。
從此,別人多稀罕的東西都沒動過我的心。
第二巴掌是我10歲那年。
要過年了,父親交給后母一沓錢說:“準備過年,再給二小買幾袋奶粉,別光喝炒面糊糊了。”
二小是我剛出生的弟弟,后母沒奶水,老喂他炒面糊糊。
我看見后母將錢壓在席底下。
“阿巧”,前鄰居二奶奶一大清早叫開我家門,喘著粗氣在院子里跟后母說話,“章媳婦要生孩子生不出來得送醫(yī)院,你手頭有錢不?”
“有?!蔽衣犚姾竽钢徽f了一個字便往屋里跑。我趕緊把席底下的錢換了地方。
“嗯?”后母揭開席一怔?!芭d許是他爹又換了地方了,你先送人上醫(yī)院,我去找他爹,隨后給你送去,200塊整?!?br /> 二奶奶小跑走了。我神秘兮兮地把錢給后母看:“過年呢,不借給她?!?br /> 后母二話沒說,一把把我從被窩里薅出來,照準屁股“啪”就是一巴掌,疼得我直蹦高,她卻奪過錢跑出去了。
“小孩子家家的,不學理性,誰還能沒個病災的,等自己陷在坑里就找不著道兒了?!?br /> 后母回來后并不哄我,還瞪著眼訓我。
父親知道了,說“該把屁股打碎”。
從此,“幫”字在我的理解里有了深刻而特殊的含義。
第三巴掌是我14歲那年。
我考上了縣里的重點初中,但吃住自理家里負擔不了。
“我不上了,幫娘喂豬吧。借人求人多難?!蔽页燥垥r說。
后母二話沒說,把我揪起來照準屁股“啪”就是一巴掌。疼得直鉆心,但我沒哭,因為我稍懂人事了,知道聽后母巴掌后的教訓才重要。
“一指頭年紀,還沒見事就先低頭!抬起來!不念書,大了能中屁用!我去求人借,還用你費心!再有這想法眼睛摳出來喂豬!”
我哭了,不是因為屁股疼,而是在我理解后母一片心血之后感動得哭了。我在內(nèi)心發(fā)誓:“等我會寫文章時,一定先寫后母?!?br />(1)下列對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恰當?shù)囊豁検?
A.文章以“后母的三巴掌”為線索,表現(xiàn)了后母對“我”的無限的愛。
B.文章塑造人物時運用了多種描寫方法,其中運用最多的是心理描寫。
C.“腿肚兒直轉(zhuǎn)筋”“直蹦高”“直鉆心”等詞語描繪出“我”挨打后的痛苦感受,表明了后母給“我”的教訓之深刻。
D.文中后母對“我”的教育方法雖然嚴厲,但“我”并沒有埋怨她,依然理解并感激她。
(2)簡要概括引出“后母的三巴掌”的三件事,以及三巴掌分別帶給“我”的深刻教益。
(3)簡析文中“后母”的性格特征。組卷:7引用:11難度:0.5
二、古代詩文閱讀(31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1小題,17分)
-
3.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
冬,晉文公卒。庚辰,將殯于曲沃。出絳,柩有聲如牛。卜偃使大夫拜,曰:“君命大事:將有西師過軼我,擊之,必大捷焉?!?br /> 杞子自鄭使告于秦,曰:“鄭人使我掌其北門之管,若潛師以來,國可得也?!蹦鹿L諸蹇叔,叔曰:“勞師以襲遠,非所聞也。師勞力竭,遠主備之,無乃不可乎?師之所為,鄭必知之。勤而無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誰不知?”公辭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師于東門之外。
秦師過周北門,左右免胄而下,超乘者三百乘。及滑,鄭商人弦高將市
于周,遇之,以乘韋先,牛十二,犒師,曰:“寡君聞吾子將步師出于敝邑,敢犒從者?!毕腋呤瑰岣嬗卩?。鄭穆公使視客館,則束載、厲兵、秣馬矣。使皇武子辭焉,杞子奔齊,逢孫、楊孫奔宋。
孟明曰:“鄭有備矣,不可冀也。攻之不克,圍之不繼,吾其還也?!睖缁€。
晉原軫曰:“秦違蹇叔,而以貪勤民,天奉我也。奉不可失,敵不可縱??v敵,患生;違天,不祥。必伐秦師!”欒枝曰:“未報秦施,而伐其師,其為死君乎?”先軫曰:秦不哀吾喪而伐吾同姓秦則無禮何施之為吾聞之一日縱敵數(shù)世之患也謀及子孫可謂死君乎遂發(fā)命,遽興姜戎。敗秦師于崤,獲百里孟明視、西乞術、白乙丙以歸。
文嬴請三帥,曰:“彼實構(gòu)吾二君,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厭,君何辱討焉?使歸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若何?”公許之。
先軫朝,問秦囚。公曰:“夫人請之,吾舍之矣。”先軫怒曰:“武夫力而拘諸原,婦人暫而免諸國。墮軍實而長寇仇,亡無日矣。”不顧而唾。公使陽處父追之,及諸河,則在舟中矣。
秦伯素服郊次,鄉(xiāng)師而哭,曰:“孤違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不替孟明。曰:“孤之過也,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br />(節(jié)選自《左傳?秦晉崤之戰(zhàn)》)(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秦不哀吾喪/而伐吾同姓/秦則無禮/何施之為/吾聞之一日縱敵/數(shù)世之患也/謀及子孫可謂死君乎/
B.秦不哀吾喪/而伐吾同姓/秦則無禮/何施之為/吾聞之/一日縱敵/數(shù)世之患也謀及子孫可謂死君乎/
C.秦不哀吾喪/而伐吾同姓/秦則無禮/何施之為/吾聞之/一日縱敵數(shù)世/之患也謀及子孫/可謂死君乎/
D.秦不哀吾喪/而伐吾同姓/秦則無禮/何施之為/吾聞之/一日縱敵/數(shù)世之患也/謀及子孫/可謂死君乎/
(2)下列對文中加橫線的詞語及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卒,古人對死的稱謂。《禮記》中記載,天子死曰“崩”,諸侯死曰“卒”,大夫死曰“薨”,士曰“不祿”,庶人曰“死”。
B.“左右免胄而下”與“兇年不免于死亡”(《齊桓晉文之事》)兩句中的“免”字含義不同。
C.超乘,跳躍上車,以示勇武。古時軍隊經(jīng)過天子的都門,應卸甲束兵,下車步行,以示恭敬。文中指秦軍輕狂無禮。
D.寡君,臣子對別國謙稱本國國君。文中即指弦高為穩(wěn)住秦國軍隊,以“寡君”“敝邑”的謙卑態(tài)度,爭取報信時間。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晉文公顯靈,極具神秘色彩,既是作者借卜者之言預先提示事件的結(jié)果,也是為了說明晉人對未來的戰(zhàn)爭有所了解和分析。
B.針對秦軍伐鄭,蹇叔雖委婉含蓄,卻一針見血,從襲遠力竭、鄭國有備等方面進行分析,但并未改變穆公出兵的意愿。
C.晉文公的夫人文嬴請求將俘虜放回,由秦君處理。對于母親的請求,晉襄公思忖再三后同意了,這一舉動使原軫十分憤怒。
D.對于是否攻打秦國,晉國內(nèi)部產(chǎn)生分歧,最終原軫占據(jù)上風,晉軍在崤地打敗秦軍,俘獲秦軍主帥,蹇叔的話得到了印證。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勞師以襲遠,非所聞也。師勞力竭,遠主備之,無乃不可乎?
②彼實構(gòu)吾二君,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厭,君何辱討焉?
(5)選文刻畫出了蹇叔、弦高、原軫怎樣的形象特點?請簡要概括。組卷:13引用:7難度:0.6
-
8.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①在穿越了一條條寬闊馬路,躲過來來往往的車輛以及① 的人群,準備走進那座高樓大廈的時候,卻忽然被不知藏在什么地方的孤獨感襲擊。于是,我飛離城市,開始找尋那些遺失在遠處的疼痛或者溫柔,來到那個只有十幾戶人家的小山村。
②轉(zhuǎn)過一道山梁,又穿過一道峽谷,眼前② 。那是一種驚詫!仿佛一下子掉進了一幅最濃艷的油畫里。一朵秋陽,斜掛山腰,被染紅的山風成了最隨心的畫家。一筆畫山,山披燦爛,一筆描水,水放金光,一筆潑在山溝里,溝里成了五彩的天堂。
③撥開路邊密密麻麻鮮嫩的細葉,下面,竟藏有一彎清溪。屏氣凝神,閉目細聽,一股山泉之清涼,潺潺之清音,朗朗之清虹,剎那間沁過心田,直達肺腑,更是說不出的爽朗。尋著水聲一路走來,水卻似多羞的少女般猶抱琵琶半遮面,一會被濃陰掩翠,一會兒環(huán)佩叮當,一會兒彎成一枚碧玉,一會兒又不知躲藏到哪里去了。細著那水寧靜之極,無波無痕,柔潤如美玉。那是誰家女兒懸掛于頸間的玉璞?押著唐韻,攜著漢風,一點點的走近,走近,將心清涼成一片溫潤的水域。
④這真是“人間仙境”,是在塵世苦苦尋求而不得的心靈的棲息地。
(1)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合適的成語。
(2)第③自然段中畫波浪線的文字描寫了寧靜的清溪,請結(jié)合材料簡析其表達效果。組卷:1引用:2難度:0.5
四、寫作(40分)
-
9.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我被這個故事迷住了。對于一個孩子來說,這是很神秘的。他未完成的工作是什么?他桌上論文的內(nèi)容是什么?什么問題可能會如此難以解決而又非常重要,值得如此偉大的科學家把他的有生之年花費在這種研究之中?由于好奇,我就決定學習我能學到的關于愛因斯坦的一切,包括他的未完成的理論。我記得,我花了好多時間靜靜閱讀我能找到的關于這個偉人和他的理論的每一本書。這種記憶到現(xiàn)在仍然溫暖如春。我讀完我們當?shù)貓D書館的書之后,就開始在全市搜尋圖書館和書店,急切地查找有關線索。不久我就知道這個故事比任何的神秘謀殺故事都更加激動人心,也比我曾想象的任何事情都重要。我決定要對這一秘密刨根究底,縱然為此而必須成為一名理論物理學家也在所不辭。
上述材料是課文《一名物理學家的教育歷程》中加來道雄陳述自己能夠成為物理學家的原因的內(nèi)容,對我們頗具啟示意義。請結(jié)合材料寫一篇文章,體現(xiàn)你的感悟與思考。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組卷:7引用:5難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