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1-2022學年安徽省宣城市七年級(下)期中生物試卷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單選題(每題2分,共計50分)

  • 1.在我們手臂上能看到的“青筋”是一些血管,這些血管不具備的特點是( ?。?/h2>

    組卷:12引用:6難度:0.7
  • 2.如圖是心臟、血管示意圖,其中“→”表示血流方向。若血液從心臟出發(fā),再次回到心臟,所經(jīng)過路線最合理的是(  )

    組卷:221引用:16難度:0.5
  • 3.醫(yī)生化驗病人的血液時,將病人的血液樣本涂抹在潔凈的載玻片上制成標本。該玻片標本稱為( ?。?/h2>

    組卷:114引用:59難度:0.7
  • 4.一同學患了重感冒,持續(xù)發(fā)燒近一周,體重明顯下降。據(jù)此分析他體內有機物消耗量最大的是( ?。?/h2>

    組卷:22引用:24難度:0.9
  • 5.人在感冒時,常常會感到鼻塞、呼吸不暢,主要原因是( ?。?/h2>

    組卷:27引用:9難度:0.6
  • 6.在血細胞中,體形由大到小的依次是( ?。?/h2>

    組卷:2引用:6難度:0.9
  • 7.口腔、咽、食道、胃、腸、肛門及肝、胰、唾液腺等都屬于( ?。?/h2>

    組卷:12引用:3難度:0.7
  • 8.下列屬于化學性消化的是(  )

    組卷:12引用:8難度:0.5
  • 9.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組卷:173引用:3難度:0.5

二、填空題(每空2分,共50分)

  • 28.請根據(jù)圖和文字資料回答下列問題。
    小東同學參加了北京自然博物館的科學實踐活動,博物館里有豐富的標本和模型,十分吸引人。同學們一起參觀了《走進人體》主題展覽,在“人體呼吸”的展區(qū),小東看到了以下內容,請根據(jù)資料回答下列問題。
    氣體成分 A (%) B?。?)
    氮氣 78 78
    氧氣 16 21
    二氧化碳 4 0.03
    1.1 0.07
    其他氣體 0.9 0.9
    (1)胸廓的變化與呼吸的關系密切,圖2所示的外界氣體按照c方向進入肺泡時,圖1中[③]
     
    (填名稱)應處于
     
    狀態(tài)。
    (2)人體吸入的氣體最終到達肺泡,肺泡的數(shù)量非常多,且根據(jù)圖2所示,肺泡壁很薄,由
     
    層扁平上皮細胞構成,這樣有利于進行
     

    (3)當我們剛下水游泳時,如果水漫過胸部,會感覺呼吸有些吃力,這是因為水的壓迫使胸廓無法順利
     
    (選項:擴張/回縮),導致肺內氣壓
     
    ,氣體不易進入。當我們吃飯時說笑,容易嗆著,引起咳嗽,這是因為
     
    是食物和氣體的共同通道。
    (4)上表是比較了人體呼出的氣體與空氣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數(shù)據(jù),A組數(shù)據(jù)表示的是人體
     
    (選項:吸入/呼出)的氣體。
    (5)王鋒--河南省南陽市方城縣廣陽鎮(zhèn)古城村人。他義無反顧地三次沖入火場救人的事跡感動了許多人。當火災發(fā)生時,會產(chǎn)生一氧化碳,被人吸入后,會在肺泡處通過
     
    作用進入到毛細血管的血液中,從而造成“一氧化碳中毒”。所以無論自救還是他救,都要先用濕毛巾捂住口鼻。以對空氣中的煙霧起到過濾作用,減少毒氣入口。逃離現(xiàn)場后,氣管、支氣管內壁的纖毛能向咽喉方向不停擺動,把外來的塵粒等和黏液一起送到咽部,形成
     
    。

    組卷:32引用:3難度:0.4
  • 29.如圖中圖甲和圖乙為模擬膈肌運動的示意圖,圖丙為人體呼吸過程的示意圖,請據(jù)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甲中B和D所模擬的器官名稱分別是
     
     

    (2)圖丙中氣體進出血液是通過
     
    實現(xiàn)的;人體通過呼吸獲得的氧,經(jīng)血液運輸?shù)礁鹘M織間的毛細血管,并進入到組織細胞內,在氧的參與下,細胞內的有機物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釋放
     
    ,供給人體各項生理活動和維持體溫的需要;氧從外界空氣到組織細胞的過程中一般需要穿過
     
    層上皮細胞。

    組卷:1引用:1難度:0.5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