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0-2021學年甘肅省武威一中高二(上)期末歷史試卷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單選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計5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

  • 1.孔子自稱“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晚年對文獻典籍進行整理,卻沒有留下屬于自己的著作??鬃拥倪@一做法( ?。?/h2>

    組卷:17引用:7難度:0.8
  • 2.漢武帝雖然親近儒者,但對實際的重要政治任務,卻不太想要儒家來擔負。這自然因為儒家拘泥迂闊的作風,與他的好大喜功的性格無法配合。在政治上所信任的,乃是言利任法的法家。這一做法反映出( ?。?/h2>

    組卷:21引用:8難度:0.7
  • 3.朱熹非常熱衷于童蒙文獻的編撰,常將深奧的理學思想分解為朗朗上口的詩句,在他的影響下,南宋及元明清不少學者都致力于編寫理學化的童蒙教材。這一現(xiàn)象( ?。?/h2>

    組卷:5引用:4難度:0.8
  • 4.“明清之際思想批判的實質(zhì)是儒家思想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活躍,他們使儒家思想更趨實事求是,與國計民生靠得更近”。這里“新的歷史條件”是指(  )

    組卷:17引用:14難度:0.6
  • 5.公元前5世紀,古希臘智者學派把討論的重點從認識自然轉(zhuǎn)移到認識社會,提倡懷疑精神,反對迷信,強調(diào)人的價值、人的決定作用,其主要原因之一是( ?。?/h2>

    組卷:2引用:7難度:0.6
  • 菁優(yōu)網(wǎng)6.有人評論壁畫《圣母升天》:“畫中圣母雙臂張開,凌空而起,在活潑的小天使的簇擁下扶搖直上,仿佛為一種激情所驅(qū)使,張開雙臂接受來自天國的擁抱,我們再也看不到一絲禁欲主義的影子?!庇纱丝梢?,該畫風蘊含了(  )

    組卷:9引用:8難度:0.6
  • 7.“國會可以三分之二的多數(shù)推翻總統(tǒng)對國會法案的否決,可通過法律規(guī)定法院的組織與權限。”這主要體現(xiàn)了誰的主張( ?。?/h2>

    組卷:2引用:2難度:0.6
  • 8.某書云:中國的“印刷術用于傳播古老的觀念,而不是新思想;火藥加固了皇帝的統(tǒng)治,而不是正在出現(xiàn)的諸民族君主的地位;指南針除鄭和用于著名的遠航外,并不像西方人那樣用于世界范圍的探險、貿(mào)易和帝國的建立”。作者旨在說明中國的三大發(fā)明(  )

    組卷:14引用:126難度:0.6
  • 9.宋代話本與元曲產(chǎn)生的相同原因在于( ?。?/h2>

    組卷:0引用:2難度:0.8

二、非選擇題

  • 27.材料一:秦孝公任商鞅。鞅以三晉地狹人貧,秦地廣人寡,故草不盡墾,地利不盡出。于是誘三晉之人,利其田宅,復三代無知兵事,而務本于內(nèi),使秦人應敵于外。故廢井田,制阡陌,任其所耕,不限多少。數(shù)年之間,國富兵強,天下無敵。
    --《通典?食貨》材料二: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資刻薄人也。跡其欲干孝公以帝王術,挾持浮說,非其質(zhì)矣。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度,欺魏將卯,不師趙良之言,亦足發(fā)明商君之少恩矣。余嘗讀商君開塞耕戰(zhàn)書,與其人行事相類。卒受惡名于秦,有以也夫。
    --《史記?商君列傳》(1)據(jù)材料一并結(jié)合所學知識,分析三晉之人會受商鞅之“誘”的原因和結(jié)果。
    (2)材料二評價商鞅的標準是什么?你是否同意,為什么?

    組卷:0引用:2難度:0.4
  • 2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遙看孟津河,楊柳郁婆娑,我是虜家兒,不解漢兒歌。健兒須快馬,快馬須健兒,趶跋黃塵下,然后別雄雌。
    ——北朝《折楊柳歌》材料二:(公元499年,魏孝文帝自鄴城返回洛陽)又引見王公卿士,責留京之官曰:“昨望見婦女之服,仍為夾領小袖。我徂東山,雖不三年,既離寒暑,卿等何為而違前詔?”
    ——《魏書》(1)材料一《折楊柳歌》反映出鮮卑人怎樣的民族性格?孝文帝改革后發(fā)生了怎樣的改變?
    (2)依據(jù)材料二,指出孝文帝為何責備“留京之官”。說明了什么問題?

    組卷:0引用:1難度:0.7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