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四川省瀘州市合江縣小升初語文模擬試卷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判斷題。
-
1.判斷題。
(1)《匆匆》是一篇說明文,文章緊緊圍繞“匆匆”二字展開描寫。
(2)《為人民服務》是毛澤東為了紀念李大釗同志發(fā)表的一篇演講稿。
(3)建筑上雕刻蝙蝠的寓意是團圓。
(4)傳說,藏戲的開山鼻祖是西藏僧人唐東杰布。
(5)“初一的光景與除夕截然不同”,句中的“初一”指的是公歷一月一日。組卷:5引用:1難度:0.7
二、選擇題。
-
2.下列加點字的讀音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
組卷:33引用:1難度:0.9 -
3.下列詞語的書寫全部正確的一組是( ?。?/h2>
組卷:5引用:1難度:0.7 -
4.下列詞語的感情色彩與其他三項不同的是( ?。?/h2>
組卷:24引用:3難度:0.7
四、閱讀空間。
-
13.選文一:
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節(jié)選) 有人說過這樣一句話: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其實,這句話本身就是一個真理。
縱觀千百年來的科學技術(shù)發(fā)展史,那些在科學領(lǐng)域有所建樹的人,都善于從細微的、司空見慣的現(xiàn)象中發(fā)現(xiàn)問題,不斷發(fā)問,不斷解決疑問,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變成“!”,找到真理。波義耳是17世紀英國著名的化學家。一天,他急匆匆地向自己的實驗室走去,路過花圃時,陣陣醉人的香氣撲鼻而來,他這才發(fā)現(xiàn)花圃里的花已經(jīng)開了。他摘下幾朵紫羅蘭插入一個盛水的燒瓶中,然后開始和助手們做實驗。不巧的是,一個助手不慎把一滴鹽酸濺到了紫羅蘭上,愛花的波義耳急忙把冒煙的紫羅蘭沖洗了一下,重新插入花瓶中。誰知過了一會兒,濺上鹽酸的花瓣竟奇跡般地變紅了。波義耳立即敏感地意識到,紫羅蘭中有一種物質(zhì)遇到鹽酸會變紅。那么,這種物質(zhì)到底是什么?別的植物中會不會有同樣的物質(zhì)?別的酸對這種物質(zhì)會有什么樣的反應?這一奇怪的現(xiàn)象以及一連串的問題,促使波義耳進行了許多實驗。由此他發(fā)現(xiàn),大部分花草受酸或堿的作用都會改變顏色,其中以石蕊地衣中提取的紫色浸液最明顯:它遇酸變成紅色,遇堿變成藍色。利用這一特點,波義耳制成了實驗中常用的酸堿試紙石蕊試紙。從那以后,這種試紙一直被廣泛應用于化學實驗中。
選文二:
植物也說悄悄話 長久以來,語言似乎一直是人和動物的“專利”,那么植物呢?難道植物就不會“說話”嗎?并不是!其實植物不僅會“說話”,而且每種植物語言都有著特定的意思呢!那么,植物是怎樣“說話”的呢?下面就請本期到場的植物明星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故事吧。
愛“哭”的樹 我叫“雨蕉”,又名“晴雨樹”。我們家族的大部分成員廣泛分布在中美洲多來尼加民居附近,當?shù)鼐用癯鲂星岸紩匆幌挛覀儭翱蕖绷藳]有。因為只要我們雨蕉成員“哭泣”,天就會下雨,所以,人們看樹能知陰晴。據(jù)統(tǒng)計,所有會“預報氣象”的樹當中,我們雨蕉的知名度最高。我們之所以會“流淚”,是因為葉子組織非常緊密,每當快要下雨時,空氣的溫度就會升高濕度也會慢慢加大。這時,我們體內(nèi)的水分很難靠平日的蒸騰作用散發(fā)出去,于是便從葉片上分泌出來,形成水滴,不斷地流下來。此時,我們看起來就好像是在傷心垂淚。
會“打電話”的樹 我叫柳樹,還有一個大家耳熟能詳的名字“楊柳”,在文人墨客的詩詞文章中太常見了。可是,自古以來,文人墨客只了解我們的美貌,卻不知道我們還會“打電話”,通知同伴防止害蟲攻擊。
在一片柳樹林中,一旦某棵柳樹遭受蟲害,它就會大量增加新葉中石炭堿的分泌量,以降低害蟲對新葉的適應性,減少蟲害,保護自己,同時還會“打電話”通知周圍約70米范圍內(nèi)的其他柳樹有災情發(fā)生,促使它們也增加分泌石炭堿,通常離它最近的柳樹的石炭堿濃度比更遠的柳樹同胞高一點。
科學家經(jīng)過多方面的研究,又發(fā)現(xiàn)我們柳樹在受害時所釋放的乙烯比正常情況下多得多。他們認為,我們是通過乙烯以及風的媒介作用,給鄰近的柳樹發(fā)出危險及預警信號,使其各自采取防衛(wèi)措施。這就是我們柳樹會“打電話”的秘密。
盡管植物的“語言”并不能直接被人們聽取,但這種交流對植物自身的生存有著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破解這些“語言”也將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自然規(guī)律。
在花園或林蔭小道散步的時候,你或許能以更動態(tài)的視角重新去看待那些不跑不跳不出聲的植物——也許它們正歡快地聊著天!說不定,你就是下一個植物語言的破譯者。
選文三:
達爾文的童年 1809年2月,達爾文出生于一個醫(yī)生家庭,16歲時便被父親送到愛丁堡大學學醫(yī),后來又進入劍橋大學學習神學。22歲時,他以博物學家的身份乘海軍勘探船“貝格爾號”進行歷時五年的環(huán)球旅行,觀察和搜集了動植物和地質(zhì)等方面的大量材料,經(jīng)過歸納整理和綜合分析,形成了生物進化的理論。
1859年,他出版了《物種起源》一書,全面提出以自然選擇為基礎的進化學說,震動了當時的學術(shù)界,成為生物學史的一個轉(zhuǎn)折點??墒悄阄幢刂?,小時候的達爾文卻是個話語不多、喜歡沉思、富于幻想的孩子。他經(jīng)常干些頑皮淘氣的事,搞惡作劇,或者編造一些謊話去哄騙別人。
一次,達爾文把家里一棵蘋果樹上的蘋果摘光了,然后把蘋果藏到花園里。過了一會兒,他跑到父親那里報告,說他終于發(fā)現(xiàn)了被盜水果藏的地方。父親沒有揭穿他的鬼把戲,卻說:“這孩子富有想象力……”
達爾文從小就有強烈的搜集欲。他喜歡搜集和研究各種小石子、錢幣、貝殼、雀蛋、印鑒、郵票、風干了的植物和死了的蟲子等。對昆蟲,他尤其喜愛。有一次,達爾文剝開一片老樹皮,發(fā)現(xiàn)兩只從來沒有見過的甲蟲,他驚喜萬分,馬上一手提了一只。誰知這時候從旁邊的樹皮里鉆出來一只更奇異的甲蟲。達爾文又想抓這只甲蟲,又舍不得丟掉已經(jīng)到手的兩只甲蟲,怎么辦呢?他靈機一動,立即把右手的那只甲蟲放到嘴里,想騰出手來捉新的。突然他大叫一聲,趕緊吐出口中的甲蟲。原來那只甲蟲分泌出一種毒汁,刺得他的舌頭鉆心似的疼痛。
在達爾文的小臥室里,堆滿了各式各樣的搜集品。他給每一件搜集品都拴上了標簽,一有時間就整理、觀察。久而久之,他居然能試著去鑒定一些樹木的名稱了。達爾文喜歡養(yǎng)狗,他養(yǎng)的狗很會捉老鼠。達爾文雖然沒有在學校里學到多少知識,但卻走向大自然,在實踐中增長了知識。而且,他從小就養(yǎng)成了獨立觀察及鑒別生物的習慣,這對他以后立志于生物學的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1)選文一中作者列舉波義耳的事例是為了論證
A.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
B.紫羅蘭的花瓣受酸或堿的作用會改變顏色。
C“植物的顏色會變化”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
D.石蕊試紙在化學中的作用
(2)選文一中波義耳是怎樣得出結(jié)論的?請用簡單的語言進行梳理。
發(fā)現(xiàn)濺上鹽酸的花瓣變紅了,產(chǎn)生疑問→
(3)讀選文二,解釋將下列詞語。
耳熟能詳:
(4)讀選文二,完成下面表格。植物 “語言交流”方式 “說話”的作用 雨蕉 柳樹
(6)閱讀以上三個文本,完成表格填寫。文本 文本表達的主要觀點 相同點 《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節(jié)選) 《植物也說悄悄話》 達爾文的童年 組卷:8引用:1難度:0.9
五、習作樂園。
-
14.??“暢快、盼望、欣喜若狂、愧疚、憤怒、忐忑不安……”你在生活中體驗過這些情緒嗎?清選擇讓你產(chǎn)生共鳴的一種情緒進行寫作。要把事情的事情經(jīng)過寫具體,要有真情實感,題目自擬,字數(shù)450字左右。
組卷:3引用:1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