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學年安徽省安慶市岳西縣九年級(上)期末化學試卷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選擇題(本大題包括12小題,每小題1分,共12分。每小題的4個選項中只有1個符合題意)
-
1.下列變化中,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h2>
組卷:105難度:0.9 -
2.擁有天藍、地綠、水凈的美好家園,是我們共同的愿望。下列做法與這種愿望不相符的是( )
組卷:28引用:2難度:0.8 -
3.下列實驗操作中,正確的是( ?。?/h2>
組卷:242引用:221難度:0.9 -
4.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Emmanuelle Charpentier和Jennifer A.Doudna,是以表彰她們在“憑借開發(fā)基因組編輯方法”方面作出的貢獻,基因編輯技術可以斷開DNA鏈條,對其進行改動,然后重新連接,就像人們寫作時編輯文字那樣。由于對DNA鏈條有剪斷操作,因此該技術被形象地稱為“基因剪刀”。腺嘌呤是DNA的四種單核苷酸之一,下列有關腺嘌呤(C5H5N5)的說法正確的是( )
組卷:17難度:0.6 -
5.稀土已成為當今世界重要的戰(zhàn)略資源,釓(Gd)是一種常見的稀土元素,可用作核反應堆控制材料和防止核輻射的結構材料。下列有關釓的說法錯誤的是( ?。?/h2>
組卷:19引用:3難度:0.6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包括5小題,共28分。)
-
16.某研究性學習小組在進行“利用燃碳法測定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的實驗時(裝置如圖甲所示),發(fā)現(xiàn)一個現(xiàn)象:氫氧化鈉溶液(易吸收二氧化碳而不吸收一氧化碳)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碳后,進入集氣瓶中水的體積分數仍然小于
。15
(1)教材中利用燃燒紅磷法測定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寫出紅磷燃燒的化學方程式:
(2)【提出問題】測量不準確的原因是什么呢?
【猜想與假設】他們分別作出如下猜想:
甲同學:可能是木炭的量過少;
乙同學:可能是木炭足量,但其燃燒沒有消耗完集氣瓶中的氧氣;
丙同學:可能是木炭燃燒生成了一氧化碳。
小組同學發(fā)現(xiàn)實驗結束后,燃燒匙中還殘留有黑色固體,因此他們都認為甲同學的猜想不合理。
【查閱資料】木炭、棉花和蠟燭在密閉容器內燃燒停止后,殘留氧氣的體積分數分別高達14.0%、8.0%和16.0%。
乙同學根據如圖所示裝置設計了如下實驗,請你填寫如表:實驗步驟 實驗現(xiàn)象 實驗結論 將足量木炭點燃,迅速插入集氣瓶中 木炭先繼續(xù)燃燒,一段時間后熄滅 木炭燃燒沒有消耗完集氣瓶中的氧氣 待集氣瓶冷卻后,將燃著的
(3)木炭熄滅后,乙同學選擇可燃物的依據是
(4)丙同學使用一氧化碳濃度傳感器測得木炭、蠟燭分別在密閉集氣瓶里燃燒停止后瓶內一氧化碳的濃度變化曲線如乙圖。根據此曲線圖分析用上述裝置不能準確測出氧氣體積分數的原因
(5)在實際實驗過程中,有部分燃碳法實驗測定的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可以達到20%,推測造成這一現(xiàn)象的原因:組卷:46難度:0.5 -
17.過氧化鈉(Na2O2)為淡黃色固體,可作為潛水艇或呼吸面具的供氧劑,Na2O2能與CO2反應,化學方程式為:2Na2O2+2CO2═2Na2CO3+O2?,F(xiàn)利用過氧化鈉與足量的二氧化碳反應,求生成16g氧氣需要過氧化鈉的質量是多少?
組卷:15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