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遼寧省大連二十四中高三(上)適應性歷史試卷(一)
發(fā)布:2024/8/8 8:0:9
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
1.俄國二月革命爆發(fā)后,陳獨秀熱情地宣布:這是民主主義對君主主義的勝利”;五四運動后,陳獨秀則開始以《新青年》為陣地,與李大釗一起關注勞工革命,宣傳馬克思主義。這種變化說明( ?。?/h2>
組卷:12引用:7難度:0.7 -
2.唐朝許多女性的服裝仿照中亞粟特人的男裝款式改造而成,她們穿胡服戴胡帽,劉禹錫也有詩句描述:“胡服何葳蕤,仙仙登綺墀……垂帶覆纖腰,安鈿當嫵眉?!边@反映出唐朝( )
組卷:10引用:5難度:0.6 -
3.1942年,陜甘寧邊區(qū)政府秘書長謝覺哉在《三三制的理論與實際》中指出:“因要革命須要有堅強的領導的黨,而處于優(yōu)勢的領導的黨,很容易走到把持包辦。把持包辦,不但廣大人民不滿意于當政的黨,對黨的本身,也很不利?!睋?jù)此可知,中共實行“三三制”( ?。?/h2>
組卷:8引用:4難度:0.6 -
4.明代中后期,一些學者在贛南頒布“牌諭”,告誡百姓“孝爾父母,敬爾兄長,教訓爾子孫,和順爾鄉(xiāng)里”;他們還在當?shù)剞k學,功課有“考德”“誦書”“習禮”等。這說明當時( ?。?/h2>
組卷:16引用:5難度:0.5 -
5.1984年,國有企業(yè)開始逐步推行廠長負責制,明確了企業(yè)享有的產品銷售、物資選購、人事勞動、工資獎金使用等十個方面的權利。這一做法旨在( ?。?/h2>
組卷:12引用:3難度:0.5 -
6.《孟子?萬章下》記載:“天子之制,地方千里,公侯皆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凡四等?!鼻Ю镏刂?,大部分是已經開墾的熟地,農業(yè)比較先進;百里之地中有許多尚未開墾的荒地,農業(yè)生產落后。由此可知,西周前期( )
組卷:25引用:3難度:0.6
二、材料分析題:52分
-
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歷代盛行的官營作坊,在明清時期受到沖擊。江南城鎮(zhèn)附近農戶不事農耕,“盡逐綾綢之利”,漸成風尚,城鎮(zhèn)中“絡瑋機杼之聲通宵徹夜”的情形亦載于史籍。明萬歷年間,僅蘇州絲織業(yè)中受雇于私營機房的職工就有數(shù)千人,是官局的兩三倍。清初在蘇州復置官局,設機800張,織工2330名。至康熙六年(1667)缺機170張,機匠補充困難,而同一時期蘇州民機不少于3400張?!凹诣梯S而戶纂組,機戶出資,機工出力,相依為命久已?!?br />--摘自許滌新、吳承明主編《中國資本主義發(fā)展史》材料二 直到鴉片戰(zhàn)爭前夕,中國社會經濟中能夠直接應用機器生產的棉紡織工場微不足道,棉紡織業(yè)的工業(yè)化,還缺乏可資利用的現(xiàn)存的手工業(yè)基礎。民族機器棉紡織業(yè)的紗錠數(shù),截至1895年底止,“共為197396枚,工作紗錠162396枚,布機累積數(shù)4008臺,工作布機3550臺”。1895年后,機器棉紡織業(yè)成為華商投資設廠熱潮的重點。據(jù)統(tǒng)計,“至民國2年(1913),中國全國華洋各廠共有紗錠982812枚,其中華商651676枚,日商233448枚。全國布機9389臺,其中華商4633臺,日商3546臺,英商1210臺”。日商與英商數(shù)量呈下降趨勢?!@些經濟的發(fā)展使民族資本家和產業(yè)工人數(shù)量增加,為救亡圖存運動積蓄了力量。
--摘引自《中國早期工業(yè)化進程中的二元模式》(1)根據(jù)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指出明清之際江南手工業(yè)發(fā)展的特點。
(2)根據(jù)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近代棉紡織業(yè)生產方式的變化,并說明近代棉紡織業(yè)發(fā)展的影響。組卷:8引用:3難度:0.4 -
20.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商代的占卜結果會被記錄在甲骨上以顯示商王的權威。周王則將賜封官職等事銘鑄于帶有神秘威嚴氣氛的青銅器上。無論甲骨文,還是金文,當被書寫在帶有神秘性和權威性的材料上時,也就被賦予了某種類似的氣質。而秦代向民眾下達皇帝旨意的詔書石刻以小篆寫成,可以說是中央集權國家和統(tǒng)一帝國的產物,這顯然帶有將刻寫的內容永遠流傳后世的期待。這些文字也都被政治權力在某種程度上壟斷,正如黃帝創(chuàng)制表意文字的意圖就在于避開俚語方言以控制人與神交往的媒介。
——摘編自蘇穎《文字與王權——探索中國一元權力結構政治文明的一個視角》等材料二:隋唐時期,文化繁榮,讀書識字的人增多,單靠抄書手寫已難以滿足社會的需要,在印章與石刻、拓片的基礎上,雕版印刷術出現(xiàn)了。印刷術發(fā)明之后,民間書籍的大量印制和低廉的銷售價格,為全國范圍內學校教育的推廣和讀書風氣的形成創(chuàng)造了條件。它通過與科舉取士的互動,推動了古代的政治文明建設和士人階層的更替。同時,它還引發(fā)了宋代知識形態(tài)的根本變革,促進了“宋學”的崛起,推動了通俗文學的勃興,書籍得以大量印行,這就大大地加強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傳播和完善,使它不僅在國內傳播,而且借助于印刷術的力量遠傳到了朝鮮、日本、越南及東南亞和中亞等地方。
——摘編自李昕揆《雕版印刷術與宋代文化轉型》等(1)根據(jù)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先秦及秦代文書形態(tài)的演進,并說明其歷史影響。
(2)根據(jù)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雕版印刷術能夠發(fā)明的主要因素,并談談你對中國古代文化傳播的認識。組卷:2引用:4難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