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知識點挑題
請展開查看知識點列表
>
<
更多>>
已完結(jié)
|
熱點預測
高考復習
難題搶練
瀏覽次數(shù):237
更新:2025年01月21日
|
已完結(jié)
|
熱點預測
高考復習
新題搶練
瀏覽次數(shù):78
更新:2025年01月21日
|
54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
常守山
聶鑫森
云陽山云霧深處的常家村,最讓人高看一眼的是常守山。
常守山65歲了。個子高大,臉盤也寬大,配著大眼、長耳、商鼻四暗,還有嘴邊永遠浮著的笑意,村民們都說他是生就的福相。
他是種田的好把式,幾畝水田、山田侍弄得條理分明,不需要妻子幫忙。他也是盤山(種樹、栽竹)的行家里手,屋后的一大片自留山,是他儲錢、取錢的銀行。
種田、盤山之外,他精力還有富余。家里設(shè)有工匠房,擺放著打鐵的紅爐、砧臺,做木工活用的砍凳、工具柜。農(nóng)具中的鋤、鈀、鏟、刀,都是老式樣,但尺寸要大一些,因為他身高力大,用起來才過癮。家具也是按老規(guī)矩打造,時新的款式他嗤之以鼻,而且是就地取材,什么膠合板、纖維板、木屑板絕對敬而遠之。
農(nóng)具、家具,常守山做了為的是自用,并不以此作為謀生的項目。但有一種東西,他不常用,別人也不常用,他卻隔三岔五地制作,那就是打更報時、驅(qū)趕野獸的木梆。
木梆在城市、鄉(xiāng)村早成了文物。自從有了鐘、表,還要它來報時嗎?在山區(qū)用得著它的時候,是守秋。各家都有苞谷地,到了夜晚,敲梆嚇走那些前來偷、咬苞谷棒子的猴子、野豬。現(xiàn)在條件好了,敲梆太費事,提一個便宜的收錄機去,里面錄著敲鑼打鼓放鞭炮的響亮聲響,充了電的干電池可以用好幾個小時。守秋的人坐在一堆篝火后。隔一陣按一下開關(guān)播出聲音,莫說是猴子、野豬,連豹子都逃得遠遠的。
妻子問:“老常,沒用的木梆,你還做?”“你不懂什么叫無用之用!”常守山哈哈一笑。
原先守秋用木梆時,村民來索取,常守山是免費相送?,F(xiàn)在呢,沒人要了,他是做著玩。坯料長一尺、寬五寸、厚四寸,中段鏤空,空間的上部比下部要厚一些,因為上部要經(jīng)受敲打。更重要的是上部和下部的斷面上,要銼出高高低低、大大小小的齒狀,稱之為回音齒。然后在木梆的一端,安上手柄。敲梆的棒槌,用的是老南竹的粗壯竹根,用火炙直,用砂紙磨光磨亮。竹根棒槌敲在木梆上,“梆——梆——梆——”,聲音高亢、宏重,傳得很遠很遠,像京劇舞臺上的花臉演員叫板,有經(jīng)久不息的膛音。
做一個木梆,又費時又費工。
村民們背地里議論:常守山是不是腦子出了問題?
常家堂屋的墻上,隔些日子,舊木梆換下來,再把新木梆換上去。有時候,常守山興致來了,取下木梆,站到門外的土坪里,或輕或重地敲打幾聲,像一個頑皮的細伢崽。
常守山對妻子說:“只有一種東西我打造不出來,那就是手機!但我會玩手機,這就是古人所說的:“君子使物,不為物使?!币粋€農(nóng)民說出這樣的話,不但妻子聽不懂,村民也會聽不懂,不簡單啊。常守山雖只念過初中,但他喜歡讀書自學,傳統(tǒng)國學的普及本他買了不少,在夜晚燈下,津津有味地手不釋卷。
村里第一個玩手機抖音的,是常守山。初冬,常守山去竹山挖冬筍。他把手機固定在一根三四尺長的細竹竿上,由妻子舉著,或近或遠地對著他。最有趣的是他頭扎白毛巾,背著一個很大的竹背簍,背簍里放著一把短柄二齒鋤,左手拿著木梆,右手拿著竹根棒槌。他像電影《平原游擊戰(zhàn)》中那個敲梆人一樣,先敲幾聲梆,然后喊道:“平安無事啊——”妻子笑得差點岔了氣。常守山又說道:“冬筍是美味,人人都想吃。最好的冬筍,是藏在土下不冒尖,可怎么才知道它藏在哪里呢?我來告訴你?!?br /> 背景中遠山蒼翠,近景是一片青綠的竹林。常守山先介紹怎么找到竹筍:一是先看竹葉,哪棵竹子的竹葉青蔥茂密,它肯定孕育著冬筍。二看竹枝,竹枝的走向便是竹鞭的走向,找到竹鞭就找到了冬筍。三看竹干的顏色,青亮光滑的,說明竹齡短,冬筍就在竹根附近;光澤發(fā)暗還有白色斑點的,則是老竹,竹鞭長,冬筍離竹根就遠一些。解說中,出現(xiàn)一個一個的畫面。接著,是常守山用短柄二齒鋤,挖出一只一只肥碩的冬筍,丟進背簍里。結(jié)束時,他又敲響幾聲梆,說:“常家村,家家有竹林,請來這里旅游觀光,采購冬筍,體驗挖冬筍的樂趣!”
妻子問:“你怎么不說請來我們常家?”
“到哪家不是一樣?常家村是一家人?!?br /> 這個抖音視頻在網(wǎng)上一發(fā)出,馬上爆紅。村民們很感動,趕快轉(zhuǎn)發(fā)到各自的微信朋友圈。
沿著云纏霧繞的山區(qū)公路,私家小車、電商的貨車,一撥一撥地來到常家村,看風景,吃農(nóng)家飯菜,采買土特產(chǎn)。許多人家還有客房,可以安閑地住宿。常守山家有四間客房,總是住得滿滿的。
他領(lǐng)著客人去游山,手里提著木梆。山谷里、岔道邊、密林中,不時地敲兩下,提醒客人不要走散了。到了快吃飯時,他的妻子在家門前敲三聲梆,他也回應三聲梆,表示馬上會轉(zhuǎn)回來,比打手機還便捷。半夜三更,客人已沉入夢鄉(xiāng),常守山會披衣起床,說是去院墻外巡查,輕輕打幾聲梆。
妻子說:“還用得著你去敲梆報時嗎?”“不是報時,是報平安。家在梆聲里,這個念想就很溫馨?!薄袄铣#闶莻€人物!”村民們說。
(有刪改)
(1)下列對小說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常守山是種田的好把式,是種樹栽竹的行家里手,把屋后的自留山當成儲錢、取錢的銀行,顯示出常守山的生活很有條理。
B.常守山做出一個木梆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但他樂此不疲,村里人甚至認為他腦子有問題,突出常守山不能與時俱進。
C.面對妻子的質(zhì)疑,常守山用“常家村是一家人”回答妻子,這樣的做法體現(xiàn)了他為全村著想的胸懷,也贏得了村民們的敬佩。
D.客人們都睡著了,常守山還要起身巡查敲梆子,不是為了報時,而是為了報平安,此處表明他極其看重守護客人的平安。
(2)下列對小說藝術(shù)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作者選取了幾個與主人公相關(guān)的生活片段進行剪裁和組合,作品無激烈矛盾沖突,敘事節(jié)奏舒緩。
B.小說運用外貌、語言、動作、心理等描寫塑造了常守山的形象,還運用側(cè)面描寫使其形象更鮮明。
C.“你不懂什么叫無用之用!”此處的“無用之用”設(shè)置懸念,激發(fā)讀者興趣,暗示下文木梆的作用。
D.小說描寫非常細膩,比如常守山做木梆的過程和常守山挖取竹筍的情形,充滿了濃郁的生活氣息。
(3)小說主人公名字中的“守山”寓意豐富,請依據(jù)小說內(nèi)容加以概括。
(4)“閑筆不閑”是這篇小說的一大特點。所謂“閑筆”,是指敘事文學作品中在人物和事件主要線索外穿插進去的部分。請分析小說中敘寫農(nóng)具式樣、常守山喜歡讀書這兩處“閑筆”的作用。發(fā)布:2025/1/1 1:0:5組卷:3引用:3難度:0.5542.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老子》中說“合抱之木,生于毫末”,與此相似,荀子《勸學》中“
(2)《念奴嬌?赤壁懷古》中,“
(3)古人借頭發(fā)表現(xiàn)愁緒,蘇軾在《宿臨安凈土寺》寫道“晚涼沐浴罷,衰發(fā)稀可數(shù)”,杜甫在《春望》中則感嘆:“發(fā)布:2025/1/1 1:0:5組卷:3引用:2難度:0.754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四世同堂(節(jié)選)
老舍
北平陷落了,瑞宣像個熱鍋上的螞蟻,出來進去,不知道要做什么好。他失去了平日的沉靜,也不想去掩飾。出了屋門,他仰頭看看天,天是那么晴朗美麗,他知道自己還是在北平的青天底下。一低頭,仿佛是被強烈的陽光閃的,眼前黑了一小會兒--天還是那么晴藍,而北平已不是中國人的了!他趕緊走回屋里去。到屋里,他從平日積蓄下來的知識中,去推斷中日的戰(zhàn)事與世界的關(guān)系。忽然聽到太太或小順兒的聲音,他嚇了一跳似的,從世界大勢的陰云中跳回來:他知道中日的戰(zhàn)爭必定會使世界的地理與歷史改觀,可是擺在他面前的卻是這一家老少的安全與吃穿。祖父已經(jīng)七十多歲,不能再去出力掙錢。父親掙錢有限,而且也是五十好幾的人。母親有病,禁不起驚慌。二爺?shù)氖杖?bdo class="mathjye-underpoint2">將將夠他們夫婦倆花的,而老三還正在讀書的時候。天下太平,他們都可以不愁吃穿,過一份無災無難的日子。今天,北平亡了,該怎么辦?平日,他已是當家的;今天,他的責任與困難更要增加許多倍!在一方面,他是個公民,而且是個有些知識與能力的公民,理當去給國家做點什么,在這國家有了極大危難的時候。在另一方面,一家老的老,小的小,平日就依仗著他,現(xiàn)在便更需要他。他能甩手一走嗎?不能!不能!可是,不走便須在敵人腳底下作亡國奴,他不能受!不能受!
出來進去,出來進去,他想不出好主意。他的知識告訴他那最高的責任,他的體諒又逼著他去顧慮那最迫切的問題。他想起文天祥,史可法,和許多許多的民族英雄,同時也想起杜甫在流離中的詩歌。
老二還在屋中收聽廣播--日本人的廣播。
老三在院中把腳跳起多高:“老二,你要不把它關(guān)上,我就用石頭砸碎了它!”
小順兒嚇愣了,忙跑到祖母屋里去。祖母微弱的聲音叫著:“老三!老三!”
瑞宣一聲沒出的把老三拉到自己的屋中來。
哥兒倆對愣了好大半天,都想說話,而不知從何處說起。老三先打破了沉寂,叫了聲:“大哥!”瑞宣沒有答應出來,好像有個棗核堵住了他的嗓子。老三把想起來的話又忘了。
屋里,院中,到處,都沒有聲響。天是那么晴,陽光是那么亮,可是整個的大城--九門緊閉--像晴光下的古墓!忽然的,遠處有些聲音,像從山上往下轱轆石頭。
“老三,聽!”瑞宣以為是重轟炸機的聲音。
“敵人的坦克車,在街上示威!”老三的嘴角上有點為阻攔嘴唇顫動的慘笑。
老大又聽了聽?!皩?坦克車!輛數(shù)很多!哼!”他咬住了嘴唇。
坦克車的聲音更大了,空中與地上都在顫抖。
最愛和平的中國的最愛和平的北平,帶著它的由歷代的智慧與心血而建成的湖山,宮殿,壇社,寺宇,宅園,樓閣與九條彩龍的影壁,帶著它的合抱的古柏,倒垂的翠柳,白玉石的橋梁,與四季的花草,帶著它的最輕脆的語言,溫美的禮貌,誠實的交易,徐緩的腳步,與唱給宮廷聽的歌劇……突然的都讓給了敵人!
“大哥!”老三叫了聲。
街上的坦克,像幾座鐵礦崩炸了似的發(fā)狂的響著,瑞宣的耳與心仿佛全聾了。
“大哥!”
“???”瑞宣的頭偏起一些,用耳朵來找老三的聲音?!皣I!說吧!”
“我得走!大哥!不能在這里作亡國奴!”
“???”瑞宣的心還跟著坦克的聲音往前走。
“我得走!”瑞全重復了一句。
“走?上哪兒?”
坦克的聲音稍微小了一點。
“上哪兒都好,就是不能在太陽旗下活著!”
“對!”瑞宣點了點頭,胖臉上起了一層小白疙瘩。“不過,也別太忙吧?誰知道事情準變成什么樣子呢。萬一過幾天‘和平’解決了,豈不是多此一舉?你還差一年才能畢業(yè)!”
“你想,日本人能叼住北平,再撒了嘴?”
“除非把華北的利益全給了他!”
“沒了華北,還有北平?”
瑞宣愣了一會兒,才說:“我是說,咱們允許他用經(jīng)濟侵略,他也許收兵。武力侵略沒有經(jīng)濟侵略那么合算。”
坦克車的聲音已變成像遠處的輕雷。
瑞宣聽了聽,接著說:“我不攔你走,只是請你再稍等一等!”
“要等到走不了的時候,可怎么辦?”
瑞宣嘆了口氣?!昂?你……我永遠走不了!”
“大哥,咱們一同走!”
瑞宣的淺而慘的笑又顯露在抑郁的臉上:“我怎么走?難道叫這一家老小都……”
“太可惜了!你看,大哥,數(shù)一數(shù),咱們國內(nèi)像你這樣受過高等教育,又有些本事的人,可有多少?”
“我沒辦法!”老大又嘆了口氣,“只好你去盡忠,我來盡孝了!”
這時候,李四爺已立起來,輕輕的和白巡長談話。白巡長已有四十多歲,臉上剃得光光的,看起來還很精神。他很會說話,遇到住戶們打架拌嘴,他能一面挖苦,一面恫嚇,而把大事化小,小事化無。因此,小羊圈一帶的人們都怕他的利口,而敬重他的好心。
今天,白巡長可不十分精神。他深知道自己的責任是怎樣的重大--沒有巡警就沒有治安可言。雖然他只是小羊圈這一帶的巡長,可是他總覺得整個的北平也多少是他的。他愛北平,更自傲能作北平城內(nèi)的警官??墒?,今天北平被日本人占據(jù)了;從此他就得給日本人維持治安了!論理說,北平既歸了外國人,就根本沒有什么治安可講。但是,他還穿著那身制服,還是巡長!他不大明白自己是干什么的!
“你看怎樣呀?巡長!”李四爺問,“他們能不能亂殺人呢?”
“我簡直不敢說什么,四大爺!”白巡長的語聲很低?!拔曳路鹗墙倘思医o扣在大缸里啦,看不見天地!”
“咱們的那么多的兵呢?都哪兒去啦?”
“都打仗來著!打不過人家呀!這年月,打仗不能專憑膽子大,身子棒啦!人家的槍炮厲害,有飛機坦克!咱們……”
“那么,北平城是丟鐵了?”
“大隊坦克車剛過去,你難道沒聽見?”
“鐵啦?”
“鐵啦!”
“怎么辦呢?”李四爺把聲音放得極低,“告訴你,巡長,我恨日本鬼子!”
巡長向四外打了一眼:“誰不恨他們!得了,說點正經(jīng)的:四大爺,你待會兒到祁家、錢家去告訴一聲,教他們把書什么的燒一燒。日本人恨念書的人!家里要是存著三民主義或是洋文書,就更了不得!我想這條胡同里也就是他們兩家有書,你去一趟吧!我不好去--”巡長看了看自己的制服。
李四爺點頭答應。白巡長無精打采地向葫蘆腰里走去。
(取材于老舍同名長篇小說第四章)
(1)下列對小說思想內(nèi)容的分析與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瑞宣得知北平陷落后,想起文天祥、史可法等民族英雄和杜甫在流離中的詩歌,這與他的身份和職業(yè)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
B.老二在屋中收聽日本人的廣播,老三在院中揚言要“用石頭砸碎了它”,可見二人雖是親兄弟,卻有著截然不同的觀念。
C.李四爺敢跟白巡長說“我恨日本鬼子”,白巡長不肯親自去傳燒書的命令,讓李四爺去代為轉(zhuǎn)達,可見他們之間相互信任。
D.“上哪兒都好,就是不能在太陽旗下活著!”老三這句話說出了自己和大哥瑞宣共同的心聲,因而贏得了大哥的全力支持。
(2)下列對小說藝術(shù)特點的理解與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運用了心理描寫、動作描寫、肖像描寫、語言描寫、神態(tài)描寫等多種手法塑造瑞宣的形象,突出表現(xiàn)了他的矛盾和苦惱。
B.作者善于運用比喻修辭,效果非常顯著,比如把九門緊閉的北平城比作古墓,令人深切地感受到北平陷落后的死寂。
C.文中多次提到天氣晴朗,陽光明亮,突出強調(diào)了自然環(huán)境的美好,以此反襯日寇光天化日之下的侵略暴行令人發(fā)指。
D.小說的語言體現(xiàn)出典型的地方特色,比如文中加點的“將將”表示勉強達到某種程度,“鐵”則是“確定”的意思。
(3)賞析文中畫線語句的藝術(shù)手法和表達效果。
(4)這段選文塑造了瑞宣怎樣的形象特征?請簡要分析。發(fā)布:2025/1/1 1:0:5組卷:14引用:5難度:0.5544.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 ?。?/h2>
發(fā)布:2025/1/1 1:0:5組卷:6引用:4難度:0.7545.早秋苦熱堆案相仍①
杜甫
七月六日苦炎蒸,對食暫餐還不能。
常愁夜來皆是蝎,況乃秋后轉(zhuǎn)多蠅。
束帶發(fā)狂欲大叫,簿書何急來相仍。
南望青松架短壑,安得赤腳踏層冰。
【注】①此詩作于華州。當時詩人因替兵敗的房琯辯解獲罪,由左拾遺貶為華州司功參軍。
(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七月六日苦炎蒸”一句照應題目“早秋苦熱”,直寫郁蒸難耐的感受讓人苦不堪言。
B.“皆是蝎”“轉(zhuǎn)多蠅”兩處,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表現(xiàn)詩人對生活環(huán)境的態(tài)度。
C.詩歌頸聯(lián)通過異常行為的描寫,生動刻畫出一個面對公文堆案極度煩躁的官員形象。
D.全詩通過感官的體驗以及由此而生的聯(lián)想,真實表現(xiàn)了詩人當時的生活狀態(tài)和心境。
(2)詩歌的最后兩句有什么含意?請簡要分析。發(fā)布:2025/1/1 1:0:5組卷:8引用:4難度:0.4546.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
傳統(tǒng)的實體書店日漸 ,網(wǎng)紅書店憑借時尚個性的裝潢、主題豐富的陳列、精美的茶點飲品等受到年輕人的追捧,“打卡”網(wǎng)紅書店逐漸成為一股潮流。但是消費者的閱讀量并沒有增加,只是流量暴增,這種不理想的消費狀態(tài)是人們質(zhì)疑網(wǎng)紅書店的重要原因。
書店變網(wǎng)紅,本質(zhì)上是通過人際關(guān)系的網(wǎng)絡(luò)營銷賦予書店更多的社交屬性。近年來,“書店+咖啡”“書店+文創(chuàng)”“書店+餐飲”“書店+住宿”等經(jīng)營模式 。從產(chǎn)業(yè)發(fā)展的角度看,這無疑是一種商業(yè)模式創(chuàng)新。書店逐漸從單一的紙質(zhì)圖書購買地,變成一個集中書籍、休閑茶歇、親子互動的綜合服務(wù)體。面對紙質(zhì)出版行業(yè)的 、讀者網(wǎng)絡(luò)閱讀習慣的日漸養(yǎng)成,傳統(tǒng)書店的產(chǎn)業(yè)轉(zhuǎn)型已是大勢所趨。書店通過裝修設(shè)計、綜合服務(wù)、網(wǎng)絡(luò)營銷等手段吸引消費者,走網(wǎng)紅路線 ,但更重要的是如何把吸引來的“消費者”轉(zhuǎn)化成“讀書人”。這不能僅依靠商業(yè)營銷來解決,還在于圖書品質(zhì)的提高。書店應保證選書的質(zhì)量,為讀者帶來好書,將打卡者轉(zhuǎn)化為讀者。( ?。?,這樣才能讓書店走得更遠。
(1)依次填入文中橫線處的詞語,全都恰當?shù)囊豁検?A.衰微 屢試不爽 落寞 無可厚非 B.式微 屢試不爽 沒落 無可非議 C.衰微 屢見不鮮 落寞 無可非議 D.式微 屢見不鮮 沒落 無可厚非
A.書店逐漸從單一的紙質(zhì)圖書購買地,變成一個集書籍售賣、休閑茶歇、親子互動的綜合服務(wù)體。
B.書店逐漸從單一的紙質(zhì)圖書購買地,變成一個集書籍、休閑茶歇、親子互動等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服務(wù)體。
C.書店逐漸從單一的紙質(zhì)圖書購買地,變成一個集書籍售賣、休閑茶歇、親子互動等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服務(wù)體。
D.書店逐漸從單一的紙質(zhì)圖書購買地,變成一個集中書籍售賣、休閑茶歇、親子互動的綜合服務(wù)體。
(3)下列補寫在文中括號內(nèi)的語句,依據(jù)文意最恰當?shù)囊豁検?
A.始于顏值,精于服務(wù),忠于品質(zhì)
B.始于服務(wù),提升顏值,忠于品質(zhì)
C.始于顏值,忠于品質(zhì),精于服務(wù)
D.忠于品質(zhì),提升顏值,精于服務(wù)發(fā)布:2025/1/1 1:0:5組卷:10引用:10難度:0.9547.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碳達峰”“碳中和”是當下熱度很高的議題。大氣溫室氣體的3大元兇中,二氧化碳由于在大氣中的含量高,最先得到關(guān)注。其實,① ,當前,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比工業(yè)化之前增加了約50%,而甲烷增加了2倍。同時,甲烷還能與大氣污染物如氟利昂等發(fā)生反應,產(chǎn)生其他溫室氣體,造成增溫效應的疊加。更嚴重、更復雜且無法回避的一個矛盾是,作為還原態(tài)的甲烷,經(jīng)過燃燒等化學反應后,會轉(zhuǎn)化為二氧化碳。也就是說,甲烷的出現(xiàn)本身是一種“碳源”,其轉(zhuǎn)化后,② 。例如,濕地被稱為“地球之腎”,被認為是固碳的功臣——通過藻類、植物光合作用固定二氧化碳,生態(tài)功效顯著。然而,據(jù)估算,濕地(不含稻田)甲烷的年釋放量大約相當于全球甲烷釋放量的四分之一。如果忽略還原態(tài)的甲烷,“碳中和”討論只在二氧化碳圈里打轉(zhuǎn),并以這個視野推導實現(xiàn)“碳中和”的頂層設(shè)計和施工圖,落實再堅決,③ 。
(1)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nèi)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0個字。
(2)下列選項中,加點詞語和文中“地球之腎”所用修辭手法相同的一項是
A.間關(guān)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
B.連峰去天不盈尺,古松倒掛倚絕壁。
C.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D.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發(fā)布:2025/1/1 1:0:5組卷:6引用:3難度:0.5548.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革命戰(zhàn)爭年代,面對血與火、生與死的考驗,一代代共產(chǎn)黨人①_____、英勇斗爭,用生命和鮮血鑄就了“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的純粹信仰和堅定信念閃耀后世。翻開定格在歷史畫卷中的紅色家書,方志敏“敵人只能砍下我們的頭顱,決不能動搖我們的信仰”的千古絕唱,謝士炎“多少頭顱多少血,續(xù)成民主自由詩”的啼血字句,劉紹南“革命人,你殺不完。有朝一日,血要用血還”的慷慨壯歌……無一不是這種信仰信念的體現(xiàn)。忠誠與背叛的天平,能稱量出一個人靈魂的分量;生死抉擇的考驗,能檢驗出一個人信念的真?zhèn)?/bdo>。正是因為具有②_____的信仰信念,革命先烈們用鮮血捍衛(wèi)了鮮紅的黨旗,用生命譜寫出壯烈的樂章。一封封紅色家書,字里行間閃耀著信仰之光、升騰著信念之火,印記著紅色史跡,植根著紅色基因,雖經(jīng)歲月流逝,依然③_____,激勵著我們砥礪前行。
(1)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shù)某烧Z。
(2)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有語病,請修改。
(3)文中畫橫線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辭手法?請簡要分析其表達效果。發(fā)布:2025/1/1 1:0:5組卷:8引用:4難度:0.4549.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立”本義是筆直地站立。在甲骨文中像一人正面立地之形。我們的學習生活中有許多關(guān)于“立”的詞語、成語、名言、詩文等。如“自立”“成立”“頂天立地”“立身處世”;“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論語》)“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左傳》)。
綜合以上材料,請你以“立”為話題,談?wù)勀闵信c“立”有關(guān)的人物,可以是你自己、親人、朋友、同學等等,寫成記敘文;或者談?wù)勀銓Α傲ⅰ庇心男┱J識與思考,寫成議論文。
要求:選好其中一種文體,確定立意,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發(fā)布:2025/1/1 1:0:5組卷:4引用:3難度:0.5550.閱讀下面這首詩歌,完成題目。
翠屏口七首(其二)
周昂
地擁河山壯,營關(guān)劍甲重。
馬牛來細路,燈火出寒松。
刁斗①方嚴夜,羔裘欲御冬。
可憐天設(shè)險,不入漢提封②。[注]①刁斗,古代行軍用具,白天用以燒飯,夜間擊以報時警備。②漢提封,文中指金朝管轄的封疆。由于金軍主帥無能,最終翠屏口落入蒙軍之手,再不屬于金朝版圖。
(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詩的首聯(lián)用“擁”字寫出翠屏口的地勢險要,“劍甲”二字用了比喻手法,寫出翠屏口戒備森嚴。
B.“燈火出寒松”一句寫入夜之后,滿山寒松下皆是部隊宿營的燈火,含蓄地寫出戍邊的兵士之多。
C.詩的頸聯(lián)描寫刁斗“方”響起,將士們就“欲”穿上羔裘,“方”“欲”二字可見詩人的措辭精工。
D.本詩在描寫邊塞生活的背后,暗含了詩人對國家前途命運的關(guān)注,詩人具有念及天下的廣博胸懷。
(2)周昂主張詩文創(chuàng)作應“以意為主”,強調(diào)詩文創(chuàng)作要注重情感表達,請簡要分析這首詩的思想情感。發(fā)布:2025/1/1 1:0:5組卷:5引用:2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