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知識點挑題
請展開查看知識點列表
>
<
更多>>
![]() |
分層作業(yè)
助力雙減
夯實基礎
人教部編版
瀏覽次數(shù):1415
更新:2025年02月06日
|
![]() |
開學模擬
溫故知新
夯實基礎
穩(wěn)步提升
瀏覽次數(shù):134
更新:2025年02月06日
|
851.寫作技法:列舉生活情境,充分論證論點。
《最苦與最樂》多處列舉生活情境來論證論點,如“答應人辦一件事沒有辦,欠了人的錢沒有還,受了人的恩惠沒有報答,得罪了人沒有賠禮”,舉這樣的例子來論證論點,既具體生動,又能使讀者感同身受,從而充分地論證論點。請你寫一段文字,通過列舉生活情境來論證自己的某個觀點。100字左右。發(fā)布:2024/12/26 22:30:1組卷:14引用:2難度:0.7852.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馬嵬坡
一摞
灼灼
哆嗦
懺悔
安慰
淅瀝
褪盡發(fā)布:2024/12/26 22:30:1組卷:22引用:3難度:0.8853.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問題。
【甲】 當余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shù)尺,足膚皸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綺繡,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huán),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余則缊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蓋余之勤且艱若此。今雖耄老,未有所成,猶幸預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寵光,綴公卿之后,日侍坐備顧問,四海亦謬稱其氏名,況才之過于余者乎?
(節(jié)選自宋濂《送東陽馬生序》)【乙】 任末①年十四,負笈從師。不懼險阻。每言:人若不學,則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編茅為庵②,削荊③為筆,刻樹汁為墨。夜則映星月而讀,暗則縛麻蒿自照。觀書有會意處,題其衣裳,以記其事。門徒悅其勤學,常以凈衣易之。臨終誡曰:“夫人好學,雖死猶存;不學者雖存,謂之行尸走肉耳!”
(節(jié)選自王嘉《任末好學》)【注釋】①任末:人名。②庵:茅草小屋。③荊:灌木名。
(1)解釋下列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
①媵人持湯沃灌
②綴公卿之后
③或依林木之下
④常以凈衣易之
(2)翻譯下列句子。
①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
②夫人好學,雖死猶存。
(3)宋濂概括自己從師學習“勤且艱若此”,請簡析任末的“勤”與“艱”在文中是如何體現(xiàn)的?
(4)文化需要傳承。學習了【甲】【乙】兩文段,請你談談你得到哪些有益的啟示?發(fā)布:2024/12/26 22:30:1組卷:12引用:2難度:0.5854.填空。
(1)《假如生活欺了你》的作者是
(2)《未選擇的路》的作者是發(fā)布:2024/12/26 22:30:1組卷:11引用:2難度:0.8855.解釋詞語或根據釋義寫出相應的詞語。
(1)矜持:
(2)猥瑣:
(3)垂垂暮老:
(4)禍不單行:
(5)發(fā)布:2024/12/26 22:30:1組卷:19引用:3難度:0.8856.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
竹杯上的紅五星 ①才爬過兩座山,我已經熱汗淋漓了,而路還在腳下彎彎曲曲地延伸著!
②這是嶺南群山里的一條古驛道。青石砌成的曲徑,像蠶吐的細絲一般,在偌大的山海里,漂浮不定地閃現(xiàn)著,仿佛永遠沒有盡頭。昔日的筑路人,他們是多么艱辛?。?br /> ③我的喉嚨干渴得裂開似的發(fā)疼。我埋怨自己太貪趕路了,沒在山腳公路道班工人那兒喝足水。此時,我真盼著那位道班老工人講的那道山泉,會馬上出現(xiàn)在眼前…
④據說那是好久好久以前的事了。為了打通崇山峻嶺,許多石匠匯集到這深山里來。路成之后,匠人們又各自回鄉(xiāng)謀生去了。唯有幾個熱心腸的人留了下來。他們擔心行人口渴,決心鑿石開泉引水。敲呀,打呀,披星戴月,終于打出了泉眼。說到這兒,老工人笑瞇瞇地對我說:“不信,你上山去聽,那叮咚作響的泉鳴,就是匠人們鑿石留下的聲音!”??!這古老動人的傳說,分明在贊頌我們民族高尚精神的源遠流長。
⑤山里的杜鵑花開得正盛,紅的,粉的,白的,鮮艷多彩的色澤撩逗著人的眼睛。忽然,我發(fā)現(xiàn)花叢中有兩團綠色在慢慢地移動,走近一看,原來是兩個檢查電話線路的解放軍戰(zhàn)士。他們手里各自都采了大捧山里的野生茶,軍衣讓汗水浸透了也全然不顧。留下一兩聲輕快的笑聲,他們又隱入綠色世界里了。
⑥他們采山茶干什么呢?一想到茶,頓時又覺得出奇的干渴,我加快腳步,決心要尋找到一眼泉。
⑦哈!終于隱隱聽到“叮咚”作響的泉聲了。追尋著那聲音,我來到豐山一個平地上用楠竹搭成的亭子里。走近一看,可不,一汪清泉有桌面那么大,銀子般的山水正從一根竹管里暢快地吐出來。我正要撲上去飲個痛快,突然,我發(fā)現(xiàn)泉邊有個粗瓷水缸,穩(wěn)穩(wěn)當當?shù)胤旁谥窦苌?,瓷缸上寫著:“莫飲生水,請喝山茶?!卑。l想得這么周到!爬山跑熱的身子,貪喝冷冽的泉水,是會鬧病的。我拿起一個竹筒刻制的飲水杯,揭開缸蓋舀出茶水。茶水還有著微微的余溫。濃釅的茶汁,泛著黑紅的色澤,喝下肚去,一股清甜,真是痛快極了。
⑧待我在泉邊洗臉消汗之后,開始打量起四周來:這六角的竹亭,雖不算精致,遮風擋雨倒是個好所在。一節(jié)節(jié)引水的楠竹,繞山跨谷,逵而來,使人感到引水的不易。還有那溫熱的茶水,定是每天泡換次的,要不怎么又鮮又甜?這群山中常常是十里不見一戶人家,是誰在為人們做好事呢?驀地,我想起路上邂逅的綠色人影來,想起了那兩個采集野生茶葉的戰(zhàn)士來!道班的工人說過,這山中有個查線的哨所,住著三個戰(zhàn)士,維修著百十里線路。我打量著手里的竹杯,發(fā)現(xiàn)那上面還刻著一個不大的五角星,于是我明白了…
⑨走出竹亭,我遙望山海,一幢小小的紅磚瓦房,在綠樹中隱約可見。那定是哨所了,離這驛道,怕有一二里路,每天燒茶挑菜,走這崎嶇的山路,要流多少汗呢?在這偏遠、寂靜的地方,過往行人來去匆匆,怕也難得對戰(zhàn)士們說上幾句感謝的話兒。而他們,仍在默默地干著,為干渴的人們獻上這甘甜的驛道茶。
(有改動)(1)下列語句中不是比喻句的一項是
A.青石砌成的曲徑,像蠶吐的細絲一般。
B.我的喉嚨干渴得裂開似的發(fā)疼。
C.一汪清泉有桌面那么大,銀子般的山水正從一根竹管里暢快地吐出來。
D.走出竹亭,我遙望山海,一幢小小的紅磚瓦房,在綠樹中隱約可見。
(2)用四個字概括出第④段中“這古老動人的傳說”的具體內容:
(3)從第⑦段中找出六處表現(xiàn)燒茶人熱情、細心周到的細節(jié),寫在下面。
(4)第③段結尾寫道:“于是我明白了……”請說說“我”明白了什么。
(5)下列能概括文中“民族高尚精神”的詞語有(多選)
A.艱苦奮斗
B.艱苦創(chuàng)業(yè)
C.不為名利
D.助人為樂
E.熱情好客
F.周到細心發(fā)布:2024/12/26 22:30:1組卷:17引用:2難度:0.3857.給下面的新聞擬寫一個標題。(不超過25個字)
新華社2020年2月14日訊2月13日下午4時,經過火神山醫(yī)院醫(yī)護人員8天的精心診治,7位新冠肺炎患者的臨床癥狀和核酸檢測達到出院指標,成為火神山醫(yī)院第一批痊愈出院患者。臨行前,他們連連向前來送行的醫(yī)護人員鞠躬:感謝共產黨,感謝解放軍!
“首批確診患者順利出院,對我們醫(yī)院全體醫(yī)務人員從技術到服務,也是全方位的綜合檢驗。下一步,我們將繼續(xù)總結探索更為行之有效的診治方法和措施,讓更多的患者痊愈,從而不負黨中央和習主席的重托?!被鹕裆结t(yī)院政委原華說。發(fā)布:2024/12/26 22:30:1組卷:14引用:2難度:0.8858.默寫與運用。
(1)誰家玉笛暗飛聲,
(2)
(3)楊花榆莢無才思,
(4)
(5)語文課上,小明讀到《鄧稼先》中“此古戰(zhàn)場也!常覆三軍”二句,不由得想到《木蘭詩》中與之意思相近的詩句:發(fā)布:2024/12/26 22:30:1組卷:23引用:3難度:0.5859.填空。
《驛路梨花》的核心事物是發(fā)布:2024/12/26 22:30:1組卷:23引用:2難度:0.7860.閱讀下面材料,完成小題。
材料一:
中科協(xié)2014年啟動的科普信息化建設專項“科普中國”欄目和互聯(lián)網+科普活動,已經成為科學傳播領域的響亮品牌?!翱破罩袊备鳈谀款l道采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模式,與人民網、新華網、百度、騰訊等互聯(lián)網企業(yè)進行合作,上線1年的科普信息內容資源已達1.5TB,累計瀏覽量和傳播量達到50億人次。中國科普研究所王康友所長認為,我國目前有6億多網民,其中多數(shù)人是通過網絡獲取信息的。
材料二:
科普工作是提升公民科學素質的主要途徑。5年前的科普主要依靠文字、展板、場館等傳統(tǒng)手段傳播科學技術。盡管全國建有科技館、流動科技館、科普大篷車,但與十幾億人口和當今移動互聯(lián)網時代、大數(shù)據云平臺的現(xiàn)狀極不對等。目前,我國公民科學素質水平發(fā)展,還存在著先進科學知識僅被少數(shù)人掌握、大多數(shù)人提升較慢的現(xiàn)象。要全面提升,就要轉變工作思路,讓互聯(lián)網公司投身進來。在傳播內容、方式、主題上,多思考公眾需要,根據公眾的自我選擇意識,化公眾被動接受為主動需要,利用云計算、云平臺等分析工具,分析公眾的搜索習慣,精準推送內容,做到因人而異,按菜單點菜。另外,也要完善科學家從事科普工作的機制。
材料三:項目
年份科普方式 傳統(tǒng)科普方式占有率 我國公民參與比例 我國具備科學素質的公民比例 2012年 傳統(tǒng)方式 83% 23.5% 3.27% 2017年 傳統(tǒng)方式、PPP模式、互聯(lián)網+ 46% 53.4% 6.20%
科普事業(yè)的持續(xù)發(fā)展,政府主導和市場運作要有機結合,事業(yè)和產業(yè)并舉,產業(yè)是事業(yè)的有力補充。截至目前,我國科普產業(yè)總體來說仍散、小、弱,市場化程度不高,競爭力不強,缺乏良好的社會氛圍,科學家參與傳播的機制不夠完善,多數(shù)科學傳播工作還沒有變成“有利可圖”的事。商業(yè)氛圍能讓科學傳播事業(yè)有較好的市場保障,一些科普節(jié)目要面向市場盈利。再說,開展科學基金資助活動,讓科學家的研究成果變得家喻戶曉。
(1)下列表述,符合以上材料內容的一項是
A.“科普中國”欄目上線1年來,我國有6億多人接受科普。
B.互聯(lián)網+的科普模式已經完成代替了傳統(tǒng)的科普手段。
C.我國公民科學素質水平發(fā)展不合理、不均衡。
D.無利可圖,是我國科普產業(yè)至今沒有發(fā)展起來的根本原因。
(2)分析材料三,歸納出三條有意義的結論。
(3)綜合以上材料,你認為怎樣做才能讓科普工作有更好的發(fā)展?發(fā)布:2024/12/26 22:30:1組卷:36引用:6難度:0.3
![login](http://img.jyeoo.net/images/root/visitor-fixed.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