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章節(jié)挑題
請展開查看知識點列表
>
更多>>
![]() |
熱點預測
高考復習
難題搶練
瀏覽次數(shù):429
更新:2025年01月21日
|
![]() |
熱點預測
高考復習
新題搶練
瀏覽次數(shù):164
更新:2025年01月21日
|
821.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下面小題。
(一) 君子曰:學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guī)。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節(jié)選自《荀子?勸學篇》)(二) 古人作文,最工設喻,蓋意所不能明者,設為他語以明之也。其最古者,如《易》之爻辭①,《詩》之比體,皆是也。降而如《國語》《戰(zhàn)國策》諸書,以及諸子百家之作,其流益廣。又變而為諧隱之詞,近于小說家之窠臼矣。
有全篇只說一事,全系喻意,而正意只在言外者,有正喻夾寫,而前后自為照應者。其最妙者,一篇之中,作喻意者凡十余則,自成篇法?!瓏L謂設喻之失,凡有數(shù)端。一曰泛而不切,好取華辭,無關實義是也。二曰滯而不化,膠于實跡,反昧大意是也。三曰熟而不鮮,襲取舊聞,不得新義是也。四曰俗而不韻,雜用里言,有傷大雅是也。明此四端,則于設喻之道,思過半矣。劉彥和所謂“物雖胡越②,合則肝膽”,可謂善言設喻之用也已。
(節(jié)選自吳曾祺《涵芬樓文談?設喻篇》)【注】①解釋《易》中爻象的文辭。②胡越:北胡和南越。
(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或詞組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金就礪則利 金:金屬制的刀斧 B.而絕江河 江河:長江和黃河 C.最工設喻 工:擅長、善于 D.俗而不韻 韻:押韻 A.蟹六跪而二螯 熟而不鮮 B.假輿馬者 其最妙者 C.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合則肝膽 D.雖有槁暴 物雖胡越
A.材料一中,荀子首先提出了全文中心論點,然后利用青出于藍、登高博見,騏驥駑馬等例子形象生動地論述了“學”的相關問題,這種手法屬于吳曾祺所說的“全篇只說一事”的設喻法。
B.材料一中,荀子所設之喻雖然數(shù)量眾多、種類繁富,但喻義精確而自成章法,展現(xiàn)出了“物雖胡越,合則肝膽”的藝術(shù)魅力。
C.材料二中,吳曾祺認為設喻法在中國作文傳統(tǒng)中源遠流長,按章法它主要可以分為全篇設喻和正喻夾寫兩種類型,其中最妙的文章設喻能做到一氣灌注,神行無跡而自成篇法。
D.材料二中,吳曾祺認為一般設喻也可能出現(xiàn)文質(zhì)相離、膠柱鼓瑟、爛熟陳腐和言語論俗的弊端,真正優(yōu)秀的設喻應當做到“貌離而神合”。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為現(xiàn)代漢語。
①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②明此四端,則于設喻之道,思過半矣。發(fā)布:2024/11/22 2:30:2組卷:6引用:3難度:0.682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我二十一歲那年
史鐵生 ①19年前,父親攙扶著我第一次走進那病房。那時我還能走,走得艱難,走得讓人傷心就是了。當時我有過一個決心:要么好,要么死,一定不再這樣走出來。
②那天恰是我21歲生日的第二天。我對醫(yī)學對命運都還未及了解,不知道病出在脊髓上將是一件多么麻煩的事。我舒心地躺下來睡了個好覺。心想:十天,一個月,好吧就算是三個月,然后我就又能是原來的樣子了。和我一起插隊的同學來看我時,也都這樣想,他們給我?guī)砗芏鄷???墒俏也粌H沒能出院,病反而更厲害了。整個冬天就快過去,我反倒拄著拐杖都走不到院子里去了,雙腿日甚一地麻木,肌肉無可遏止地萎縮。
③我能住到7號來,事實上是因為大夫護士們都同情我。大夫護士都已經(jīng)明白我這病的前景極為不妙,還因為我愛讀書。護士長好幾次在我母親面前夸我,最后總是說:“唉,這孩子……”這一聲嘆,暴露了當代醫(yī)學的愛莫能助。他們沒有別的辦法幫助我,只能讓我住得好一點,安靜些,讀讀書吧——他們可能是想,說不定書中能有“這孩子”一條路。
④可我已經(jīng)沒了讀書的興致。整日躺在床上,聽各種腳步從門外走過。心里荒荒涼涼地祈禱:上帝如果你不收我回去,就把能走路的腿也給我留下!
⑤窗外的小花園里已是桃紅柳綠,22個春天沒有哪一個像這樣讓人心抖。我已經(jīng)不敢去羨慕那些在花叢樹行間漫步的健康人和在小路上打羽毛球的年輕人。我記得我久久地看過一個身著病服的老人,在草地上踱著方步曬太陽;只要這樣我想只要這樣!只要能這樣就行了就夠了!我回憶腳踩在軟軟的草地上是什么感覺?想走到哪兒就走到哪兒是什么感覺?踢一顆路邊的石子,踢著它走是什么感覺?沒這樣回憶過的人不會相信,那竟是回憶不出來的!老人走后我仍呆望著那塊草地,陽光在那兒慢慢地淡薄,脫離,凝作一縷孤哀凄寂的紅光一步步爬上墻,爬上樓頂。
⑥我乞求上帝不過是在和我開著一個臨時的玩笑——在我的脊椎里裝進了一個良性的瘤子。對對,它可以長在椎管內(nèi),但須要長在軟膜外,那樣才能把它剝離而不損壞那條珍貴的脊髓。我用目光在所有的地方寫下“上帝保佑”,我想,或許把這四個字寫到千遍萬遍就會贏得上帝的憐憫,讓它是個瘤子,一個善意的瘤子。要么干脆是個惡毒的瘤子,能要命的那一種,那也行。
⑦朋友送了我一包蓮子,無聊時我撿幾顆泡在瓶子里,想,賭不賭一個愿?要是它們能發(fā)芽,我的病就不過是個瘤子。但我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一直沒敢賭。誰料幾天后蓮子竟都發(fā)芽。然而科學勝利了,它三番五次地說那兒沒有瘤子,沒有沒有。定案之日,我像個冤判的屈鬼那樣瘋狂地作亂,掙扎著站起來,心想干嘛不能跑一回給那個沒良心的上帝瞧瞧?后果很簡單,如果你沒摔死你必會明白:確實,你干不過上帝。
⑧我終日躺在床上一言不發(fā),心里先是完全的空白,隨后由著一個死字去填滿。王主任來了。我面向墻躺著,王主任坐在我身后許久不說什么,然后說了,話并不多,大意是:還是看看書吧,你不是愛看書嗎?人活一天就不要白活。將來你工作了,忙得一點時間都沒有,你會后悔這段時光就讓它這么白白地過去了。這些話當然并不能打消我的死念,但這些話我將受用終生,在以后的若干年里我頻繁地對死神抱有過熱情,但在未死之前我一直記得王主任這些話,因而還是去做些事。使我沒有去死的原因很多,“人活一天就不要白活”亦為其一,慢慢地去做些事于是慢慢地有了活的興致和價值感。
⑨晚上朋友們走了,在小臺燈幽寂而又喧囂的光線里,我開始想寫點什么,那便是我創(chuàng)作欲望最初的萌生。我一時忘記了死。
⑩21歲過去,我被朋友們抬著出了醫(yī)院,這是我走進醫(yī)院時怎么也沒料到的。我沒有死,也再不能走,對未來懷著希望也懷著恐懼。在以后的年月里,還將有很多我料想不到的事發(fā)生,我仍舊有時候默念著“上帝保佑”而陷入茫然。但是有一天我認識了神,他有一個更為具體的名字——精神。在科學的迷茫之處,在命運的混沌之點,人唯有乞靈于自己的精神。不管我們信仰什么,都是我們自己的精神的描述和引導。
(有刪改)(1)下列對文章相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人活一天就不要白活”,王主任的一番話,雖未能打消“我”的求死念頭,卻對“我”產(chǎn)生了不小的影響。后來“我”開始慢慢地去做些事,感受到了活著的興致和價值感。
B.“我”曾千方百計祈求“上帝保佑”,但卻并未能得到上帝的憐憫,甚至一度走向茫然。后來,“我”終于放棄了信奉“上帝”,轉(zhuǎn)而追求另一種精神。
C.“說不定書中能有‘這孩子’一條路”,這句話別有深意,文章多次寫到“我”愛看書,表現(xiàn)了“乞靈于自己的精神”這一意圖。
D.“人活一天就不要白活”深深地觸動了作者的心靈,使他終身受益,是作者活下去的原因之一。
(2)下列對文章藝術(shù)特色的理解和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第⑤段結(jié)尾的景物描寫,營造了慘淡凄寂的氛圍,映襯出作者孤獨哀傷的心情。只是寫景,卻從側(cè)面寫出病情帶給“我”的打擊和痛苦。
B.第⑥段是一段痛心的描寫,用目光在所有的地方寫下“上帝保佑”,那是怎樣的一種渴望啊,熱切得要爆發(fā),哭泣得要撕心裂肺。
C.文章用語詼諧、幽默,以調(diào)侃寫心境。一些狠話帶有二十歲年輕人的任性口吻,卻承載著更深的抑郁、絕望與凝重。
D.大量心理剖白式語言,口語化,坦誠,細膩,個人主觀意識極強,具有強烈的抒情性與感染力,構(gòu)成獨特的氣場。如“只要這樣我想只要這樣!只要能這樣就行了就夠了!”
(3)結(jié)合全文,分析文中結(jié)尾段畫橫線句子的作用。
(4)史鐵生在與病魔斗爭的過程中,表現(xiàn)出怎樣的精神?請結(jié)合文本簡要分析。發(fā)布:2024/11/22 2:30:2組卷:24引用:6難度:0.5823.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下面小題。
短歌行
曹操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斠钥?,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①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明②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讌③,心念舊恩。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注]①“唯”另寫作“惟”;②“明明”另寫作“皎皎”;③“談讌”另寫作“談宴”。
(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詩中“對酒當歌,人生幾何!”抒發(fā)自己對時光流逝、功業(yè)未成的深沉感慨。
B.“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原是一首女子思念男子的情詩,曹操用來表達自己對賢才的渴求。
C.“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化用《管子?形勢解》的話,用比喻手法說明自己渴望多納賢才?!吧健薄昂!北砻髯约哼h大的志向。
D.建安時代的詩文內(nèi)容充實,感情充沛,被后人尊為典范,稱“建安風骨”。
(2)概括《短歌行》所表達的情感。發(fā)布:2024/11/22 1:30:1組卷:2引用:2難度:0.7824.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題。
我想在這里提出來討論的是我們鄉(xiāng)土社會中的基本社群,這社群普通被稱為“大家庭”的。我在《江村經(jīng)濟》中把它稱作“擴大了的家庭”。這些名詞的主體是“家庭”,在家庭上加一個小或大的形容詞來說明中國和西洋性質(zhì)上相同的“家庭”形式上的分別。可是我現(xiàn)在看來卻覺得這名詞并不妥當,比較確當?shù)膽摲Q中國鄉(xiāng)土社會基本社群作“小家族”。
我提出這新名詞來的原因是在想從結(jié)構(gòu)的原則上去說明中西社會里“家”的區(qū)別。我們普通所謂大家庭和小家庭的差別決不是在大小上,不是在這社群所包括的人數(shù)上,而是在結(jié)構(gòu)上。一個有十多個孩子的家并不構(gòu)成“大家庭”的條件,一個只有公婆兒媳四個人的家卻不能稱之為“小家庭”。在數(shù)目上說,前者比后者為多,但在結(jié)構(gòu)上說,后者卻比前者為復雜,兩者所用的原則不同。
家庭這概念在人類學上有明確的界說:這是個親子所構(gòu)成的生育社群。親子指它的結(jié)構(gòu),生育指它的功能。親子是雙系的,兼指父母雙方;子女限于配偶所生出的孩子。這種社群的結(jié)合是為了子女的生和育。在由個人來擔負孩子生育任務的社會里,這種社群是不會少的。但是生育的功能,就每個個別的家庭說,是短期的,孩子們長成了也就脫離他們的父母的撫育,去經(jīng)營他們自己的生育兒女的事務,一代又一代。家庭這社群因之是暫時性的。從這方面說,家庭這社群和普通的社群不完全一樣。學校、國家這些社群并不是暫時的,雖則事實上也不是永久的,但是都不是臨時性的,因為它們所具的功能是長期性的。家庭既以生育為它的功能,在開始時就得準備結(jié)束。撫育孩子的目的就在結(jié)束撫育。關于這一層意思我在《生育制度》一書中有詳細的討論。
在中國鄉(xiāng)土社會中,家并沒有嚴格的團體界限,這社群里的分子可以依需要,沿親屬差序向外擴大。構(gòu)成這個我所謂社圈的分子并不限于親子。但是在結(jié)構(gòu)上擴大的路線卻有限制。中國的家擴大的路線是單系的,就是只包括父系這一方面;除少數(shù)例外,家并不能同時包括媳婦和女婿。在父系原則下女婿和結(jié)了婚的女兒都是外家人。在父系方面卻可以擴大得很遠,五世同堂的家,可以包括五代之內(nèi)所有父系方面的親屬。
我們的家既是個綿續(xù)性的事業(yè)社群,它的主軸是在父子之間,在婆媳之間,是縱的,不是橫的。夫婦成了配軸。配軸雖則和主軸一樣并不是臨時性的,但是這兩軸卻都被事業(yè)的需要而排斥了普通的感情。我所謂普通的感情是和紀律相對照的。一切事業(yè)都不能脫離效率的考慮。求效率就得講紀律:紀律排斥私情的寬容。在中國的家庭里有家法,在夫婦間得相敬,女子有著“三從四德”的標準,親子間講究負責和服從。這些都是事業(yè)社群里的特色。
(摘編自費孝通《鄉(xiāng)土中國?家族》)(1)下列關于材料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無論是大家庭還是小家庭,中國家庭與西方家庭在性質(zhì)和形式上都不相同。
B.家庭是親子構(gòu)成的生育社群,由父母和子女構(gòu)成,子女限于配偶所生的孩子。
C.每個家庭的生育功能都是短暫的,因此家庭社群和普通社群一樣是暫時性的。
D.中國的家可以沿親屬差序向外擴大,不限于親子,不限于父系方面的親屬。
(2)結(jié)合材料內(nèi)容,下列選項中最符合文中“小家族”概念的一項是
A.《蒲柳人家》中,何滿子、“一丈青大娘”“何大學問”一家。
B.《我的叔叔于勒》中,對待于勒前后態(tài)度截然不同的菲利普夫婦一家。
C.《秋天的懷念》中,作者史鐵生筆下為兒女操勞的母親和“我”一家。
D.《范進中舉》中,范進、范進母親、胡屠夫、胡屠夫的女兒一家。
(3)《紅樓夢》中,寶玉寶釵終成“金玉良緣”。請結(jié)合以上材料中的觀點,分析賈母、王夫人等長輩選擇寶釵不選黛玉為媳的原因。發(fā)布:2024/11/22 1:30:1組卷:11引用:2難度:0.6825.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鄉(xiāng)土社會秩序的維持,有很多方面和現(xiàn)代社會秩序的維持是不相同的。鄉(xiāng)土社會是禮治的社會。
禮是社會公認合式的行為規(guī)范。合于禮的就是說這些行為是做得對的,對是合式的意思。如果單從行為規(guī)范一點說,本和法律無異,法律也是一種行為規(guī)范。禮和法不相同的地方是維持規(guī)范的力量。法律是靠國家的權(quán)力來推行的。而禮卻不需要這有形的權(quán)力機構(gòu)來維持。維持禮這種規(guī)范的是傳統(tǒng)。
在鄉(xiāng)土社會中,傳統(tǒng)的重要性比現(xiàn)代社會更甚。那是因為在鄉(xiāng)土社會里傳統(tǒng)的效力更大。鄉(xiāng)土社會是安土重遷的,是生于斯、長于斯、死于斯的社會。不但是人口流動很小,而且人們所取給資源的土地也很少變動。在這種不分秦漢,代代如是的環(huán)境里,個人不但可以信任自己的經(jīng)驗,而且同樣可以信任祖輩父輩的經(jīng)驗。一個在鄉(xiāng)土社會里種田的老農(nóng)所遇著的只是四季的轉(zhuǎn)換,而不是時代變更。一年一度,周而復始。前人所用來解決生活問題的方案,盡可抄襲來作自己生活的指南。
像這一類的傳統(tǒng),不必知之,只要照辦,生活就能得到保障的辦法,自然會隨之發(fā)生一套價值。于是人們對于傳統(tǒng)也就漸漸有了敬畏之感了。這套行為也就成了我們普通所謂“儀式”了。禮是按著儀式做的意思。“禮”字本是從豊從示。豊是一種祭器,示是指一種儀式。禮并不是靠一個外在的權(quán)力來推行的,而是從教化中養(yǎng)成了個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人服禮是主動的。這顯然是和法律不同了,甚至不同于普通所謂道德。法律是從外限制人的,不守法所得到的罰是由特定的權(quán)力所加之于個人的。人可以逃避法網(wǎng),逃得脫還可以自己驕傲、得意。道德是社會輿論所維持的,做了不道德的事,見不得人,那是不好;受人唾棄,是恥。禮則有甚于道德:如果失禮,不但不好,而且不對、不合、不成。這是個人習慣所維持的,即是在沒有人的地方也會不能自已。禮是合式的路子,是經(jīng)教化過程而成為主動性的服膺于傳統(tǒng)的習慣。
禮治在表面看去好像是人們行為不受規(guī)律拘束而自動形成的秩序,其實只是主動地服于成規(guī)罷了。孔子一再地用“克”字、用“約”字來形容禮的養(yǎng)成,可見禮治并不是離開社會、由于本能或天意所構(gòu)成的秩序。
禮治的可能必須以傳統(tǒng)可以有效地應付生活問題為前提。在一個變遷很快的社會,傳統(tǒng)的效力是無法保證的。不管一種生活的方法在過去是怎樣有效,如果環(huán)境一改變,誰也不能再依著老法子去應付新的問題了。所應付的問題如果要由團體合作的時候,就得大家接受一個同意的辦法,要保證大家在規(guī)定的辦法下合作應付共同問題,就得有個力量來控制各個人了。這其實就是法律,也就是所謂“法治”。
法治和禮治是發(fā)生在兩種不同的社會情態(tài)中。禮治社會并不能在變遷很快的時代中出現(xiàn),這是鄉(xiāng)土社會的特色。
(摘編自費孝通《鄉(xiāng)土中國 禮治秩序》有刪改)材料二:
法治精神是指一個社會尊重法律權(quán)威和尊崇法治的精神狀態(tài),它表明社會成員對法律以及法治的理性認知和價值確證。在中國語境下,法治精神就是在黨的領導下,社會主義法律的權(quán)威在廣大干部群眾中得以樹立,人們充分相信法律、自覺運用法律,使法治成為銘刻在人們內(nèi)心的價值準則和行為規(guī)范。法治精神的樹立,最終將在中國社會形成對法律的信仰和學法遵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圍。
禮治,源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以禮義和禮制為主要內(nèi)容,用以維持社會秩序、調(diào)整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源自中華民族對治國理政的深刻領悟。千百年來,禮治不斷適應歷史的變遷,在社會發(fā)展中汲取營養(yǎng)、豐富內(nèi)涵,中國也總是以禮儀之邦的形象展現(xiàn)在世人面前,“仁、義、禮、智、信”從來都是中國人秉持的道德標準。今天,禮治精華與社會主義道德融會貫通,具有了新的時代蘊意。例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既體現(xiàn)了禮治精華的積淀,又體現(xiàn)了現(xiàn)代社會的價值標準。
法治精神和禮治精華從不同層面和角度規(guī)范人的行為、維系社會秩序、實現(xiàn)國家治理,二者雖緣起不同但殊途同歸。沒有法治精神的滋養(yǎng),禮治精華會歸于腐朽;離開禮治精華的浸潤,法治精神又易于干涸。憑借禮治,深藏于人們內(nèi)心之中的美丑、善惡方能測度,國家的治理也才有針對性;憑借法治,全社會所期待的公平與正義才能彰顯,國家的治理才有實效性。由此可見,法治精神與禮治精華相互依存,具有內(nèi)在的統(tǒng)一性。
(摘編自李紅權(quán) 李忠軍《法治精神與禮治精華》《光明日報》)(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單從行為規(guī)范這一角度來說,禮和法律是一樣的;但是維持禮、法的力量是不同的。
B.鄉(xiāng)土社會是安土重遷的社會,人口少流動,土地少變動,傳統(tǒng)的效力更大。
C.禮治并非自動形成的社會秩序,而是人在接受“克”與“約”之類的教化后主動服于成規(guī)。
D.法治精神就是在黨的領導下,社會主義法律的權(quán)威在人民心中得以樹立,人民將法治作為銘刻在內(nèi)心的價值準則和行為規(guī)范。
(2)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在代代相同的環(huán)境里,人們可以憑借祖輩父輩的經(jīng)驗去解決問題,依靠自己的經(jīng)驗反而會帶來麻煩。
B.一個人在違背了法律、道德、禮后,會產(chǎn)生不同的心理反應,這是它們?nèi)卟煌木S持力所帶來的結(jié)果。
C.在一個變遷很快的社會,傳統(tǒng)的效力已失,無法再應付新的問題,于是法治便應運而生了。
D.在中國當下社會,法治精神與禮治精華缺一不可,二者相互依存,互為因果,具有內(nèi)在的統(tǒng)一性。
(3)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下列選項中不屬于“禮治”范疇的一項是
A.殷人“尊神”,認為只有履行這樣的儀式才能得到鬼神的賜福和保佑。
B.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br />C.子產(chǎn)鑄《刑書》于鼎,以救世也。
D.邀請親戚朋友共同參加滿月、周歲等禮儀,慶賀新生命的誕生。
(4)請簡要分析材料一的論證思路。
(5)結(jié)合材料一、材料二,簡要概括“禮治”與“法治”的區(qū)別。發(fā)布:2024/11/22 1:30:1組卷:2引用:3難度:0.4826.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造船
蔡楠 馬長遠是白洋淀有名的水木匠,他會造船,木船。
馬長遠造船有三個絕活。一絕是看樹料。有次他去旱地買樹,看上去高大光滑的樹料他不要。偏偏看中了有一片疤的木頭。兒子泥鰍問他為什么,他拽著泥鰍的老頭辮兒說,傻小子跟爹學著點兒,你看這高大光滑的樹,它頂部的葉子有焦梢,根部肯定空了。說著就叫來賣家,鋸開樹料,果然空了半截。來,看這塊,你甭看它有疤,還是一片疤,沒關系,這是干疤,不是水疤。水疤說明樹質(zhì)有毛病,干疤呢,就白撿便宜了,木頭堅硬,價錢又低。說著就叫來賣家,鋸開樹料果然無礙。第二絕是甩線一手準。旱木匠只能放直線,而馬長遠造船時能根據(jù)船的部位用材放成曲線。第三絕是放印子,就是給船打補丁。先將船體上損壞的部分用工具剔掉,船孔自然呈不規(guī)則狀態(tài)。然后選一塊合適的木料,不量尺寸,單憑目測用斧子砍,而且一砍便成,一放準是嚴絲合縫。
憑著這三個絕活兒,馬長遠的造船作坊在水鄉(xiāng)名噪一時。
馬長遠開始時造鷹排子、鴨排子。老年間白洋淀水勢大,水闊魚多,漁民們放鴨牧鷹,自在得很。后來,馬長遠又稍加改造,造成了槍排船。船只平底無舵,前寬后窄,寬處能搭上三管火銃,供白洋淀的獵戶用來打野鴨,捕大雁,捉水鷗。槍筒里,前邊裝滿沙子,后邊裝上火藥。這設計,人是不在船上的,而是潛伏在水里。鎖定目標以后點火,火藥點燃就會把砂粒頂出去,一聲槍響,獵物就轟然落地了。1937年的一個雨夜,任大桅神神秘秘地找到馬長遠,把一兜大洋交給了他。喘著氣說,長……長遠哥,你抓緊備料,連夜加工,給……給我造八只槍排船!他接過大洋問,干什么要這么急?任大桅說,雁翎隊打鬼子,日本的汽艇都開到白洋淀了!他把大洋兜子放回到了任大桅手里,穿著褲衩跑到院里清點木料。兄弟,夠十二只船的料,我再把前面造寬些,放四管火銃,殺傷力大些!任大桅這回不喘氣了,他說,那這船錢?馬長遠說,船什么錢?打完鬼子再說!任大桅道了謝,說了聲小心些就要走,馬長遠一把攔住了任大桅,等等,我把泥鰍叫醒,你帶上他吧--
全國解放以后,當過雁翎隊長的任大桅當上了縣長。土地改革中,任縣長打倒了漢奸漁霸熊邦忠,拆掉了他家的祠堂,就在熊家祠堂的舊址,幫助馬長遠蓋起了船廠。鞭炮聲中,任大桅給船廠剪了彩,然后紅著臉對馬長遠說,長遠哥,我回來了,我沒把泥鰍帶回來,他被安排在天津造船廠了。他才十幾歲,先學學徒吧。將來回你廠里當工程師!馬長遠鼻子一哼,屁!連家都不回的人,能學出什么好?能當什么工程師?我不稀罕,我自己就成!
馬長遠說對了,泥鰍終究也沒有回到水寨定居,沒有回到他爹的船廠。他在天津造船廠當?shù)搅藦S長,退休后在縣城投資創(chuàng)辦了白洋淀船舶制造有限公司。
馬泥鰍每年都回來給他爹拜年,拜年的時候就做馬長遠的思想工作。早些年,他說爹跟我去天津吧,你看白洋淀都干裂了,蘆葦也不長,荷花也不開,你造的船也用不上了,連吃喝都掙不上;你去看看我造的畫舫、龍舟,頤和園、西湖都用呢!你再看我造的萬噸巨輪,直達太平洋呢!馬長遠就懶懶地說,你那不是造,你那是生產(chǎn)!我的木船呢,那叫手--藝!后來黃河水來到了白洋淀,他又說,爹你都90多歲了,搬到城里住吧,我為你可是讓了步,回到了縣城,還給你買了三室一廳的房子!馬長遠眼皮耷拉著說,我住著任縣長給我的房子舒服,那是人民政府給我的念想!每到這時候,馬泥鰍就想用武力解決,他和司機把馬長遠架到車上。馬長遠總是打著墜兒往下出溜,我不去,本來好好的水路能跑我的木船,你倒好,捐資架橋,水路都修上油漆了,我走不慣!
馬泥鰍沒轍了。他給馬長遠雇了個保姆,寒假暑假還打發(fā)上大學的孫子馬力來和馬長遠做伴。馬力覺得他太爺這白胡子老頭兒好玩兒,就不停地打聽他的過去,打聽他造船的事。聽完了,他就對馬長遠嘟囔,太爺,都是你自己吹牛,現(xiàn)在白洋淀里跑的都是快艇、機帆船,頂不行也是機器鋼船,你說你造的木船在哪里???
馬長遠就輕輕地拍了一下馬力的頭,說了聲小混蛋,你來!他顫巍巍地把馬力領進了院里一間鎖著的棚子里,嘎吱吱棚門打開,一道陽光竄進來,哇,馬力看到了一屋子精巧細膩的木船模型。
馬長遠含糊不清地說,這是鷹排子,這是鴨排子,這是槍排船……
(選自《小小說選刊》2016年第7期,有刪改)
(1)下列對本文相關內(nèi)容和藝術(shù)特色的分析和鑒賞,最恰當?shù)囊豁検?
A.馬長遠不要高大光滑的樹料,卻偏偏看中有疤的木頭,一方面是他有看木料之“絕”,另一方面也是告誡兒子做人不要華而不實。
B.馬泥鰍為了父親而回到縣城,為父親在縣城買房子,不可謂不孝,可是他并不真正了解父親的內(nèi)心世界,父子之間存在隔膜。
C.小說寫白洋淀“干裂了,蘆葦也不長,荷花也不開”的衰敗,是為了與老年間“水闊魚多”的盛景形成對比,表達對環(huán)境遭到破壞的憂傷。
D.小說情節(jié)以看樹料為開端,以答應為雁翎隊造船為發(fā)展,以拒絕進城為高潮,以領馬力看船模為結(jié)局,時間跨度雖大,結(jié)構(gòu)卻不枝不蔓。
(2)馬長遠對兒子說:“你那不是造,你那是生產(chǎn)!我的木船呢,那叫手——藝!”請結(jié)合小說內(nèi)容,分析馬長遠說這話時的心理。
(3)馬力這個人物形象在小說中有何作用?請結(jié)合全文簡要分析。發(fā)布:2024/11/22 1:30:1組卷:101引用:7難度:0.6827.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
文本一:
武靈王平晝閑居,肥義侍坐。王曰:“今吾欲繼襄主①之業(yè),而卒世不見也。夫有高世之功者,必負遺俗之累;有獨知之慮者,必被庶人之恐。今吾將胡服騎射以教百姓,而世必議寡人矣?!狈柿x曰:“臣聞之,疑事無功,疑行無名。今王即定負遺俗之慮,殆毋顧天下之議矣。”王遂胡服。
使王孫緤告公子成曰:“寡人胡服,且將以朝,亦欲叔之服之也,以成胡服之功。”公子成再拜曰:“臣固聞王之胡服也,不佞寢疾,不能趨走,是以不先進。王今命之,臣固敢竭其愚忠。臣聞之,中國者,賢圣之所教也,仁義之所施也,詩書禮樂之所用也。今王釋此,而襲遠方之服,變古之教,易古之道,逆人之心,畔學者,離中國,臣愿大王圖之。”
王即之公叔成家,自請之曰:“夫服者,所以便用也;禮者,所以便事也。是以圣人因其事而制禮,所以利其民而厚其國也。被發(fā)文身,錯臂左衽,甌越之民也。黑齒雕題②,鯷冠秫縫③,大吳之國也。禮服不同,其便一也。是以鄉(xiāng)異而用變事異而禮易是故圣人茍可以利其民不一其用果可以便其事不同其禮先時中山負齊之強兵,侵掠吾地,系累吾民,引水圍鄗,非社稷之神靈,鄗幾不守。先王忿之,其怨未能報也。今騎射之服,近可以備上黨之形,遠可以報中山之怨。而叔也順中國之俗以逆簡、襄之意,惡變服之名而忘國事之恥,非寡人所望于子!”
公子成再拜稽首曰:“臣愚不達于王之議,敢道世俗之聞。今欲繼簡、襄之意,以順先王之志,臣敢不聽令。”再拜,乃賜胡服。
趙造曰:“臣聞之,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變俗而動。今王易初不循俗,胡服不顧世,非所以教民而成禮也。且服奇者志淫,俗辟者亂民。是以蒞國者不襲奇辟之服,中國不近蠻夷之行,非所以教民而成禮者也,臣愿王之圖之?!?br /> 王曰:“古今不同俗,何古之法?帝王不相襲,何禮之循?三王觀時而制法,因事而制禮,法度制令,各順其宜;衣服器械,各便其用。故禮世不必一其道,便國不必法古。圣人之興也,不相襲而王。故循法之功,不足以高世;法古之學,不足以治今。子其勿反也?!?br />(節(jié)選自《戰(zhàn)國策?趙策二》)[注]①襄主指趙襄子,戰(zhàn)國時期的趙國的奠基人,與其父趙簡子并稱“簡、襄”。②“雕題”指在額 上刺花紋。③“鳀冠秫縫”指頭戴魚皮帽子,身穿縫紉粗拙的衣服,均為古代南方少數(shù)民族的習俗。
文本二: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v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飲酒樂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笨陀写刀春嵳?,倚歌而和之。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余音裊裊,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曰:“何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郁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于悲風?!?br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是以鄉(xiāng)異而用變/事異而禮易/是故圣人茍可以利/其民不一其用/果可以便其事/不同其禮
B.是以鄉(xiāng)異而用變/事異而禮易/是故圣人茍可以利其民/不一其用/果可以便其事/不同其禮
C.是以鄉(xiāng)異而用變/事異而禮易/是故圣人茍可以利/其民不一其用/果可以便/其事不同其禮
D.是以鄉(xiāng)異而用變/事異而禮易/是故圣人茍可以利其民/不一其用/果可以便/其事不同其禮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中國:最早指西周京畿地區(qū),后演變?yōu)辄S河中下游的中原地區(qū),中國以外則稱為四夷。
B.左衽:指古代部分少數(shù)民族的服裝,前襟向左掩,而漢族所穿漢服則始終保留右衽特點。
C.社稷:社為谷神,稷為土神,谷養(yǎng)育民眾,土載育萬物,社稷也常用來代指國家或朝廷。
D.稽首:指古代一種極為隆重的跪拜禮,作為臣子的公子成拜見趙武靈王時當行稽首之禮。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趙武靈王認為施行胡服騎射的政策,必定會招來非議指責,但肥義支持趙武靈王下定決心按自己的想法去付諸實施。
B.趙武靈王認為吳、越百姓在服飾、風俗、禮制等方面雖然不同,但于國有利卻是一致的,并由此提出禮法有必要因時而變。
C.趙武靈王迫于當時形勢而不得已違背簡子和襄子遺志,通過改變趙國舊俗,實施胡服騎射之策,以報中山侵略之仇。
D.趙武靈王借用三王之例表明法令制度要因時制宜,一味效法古人的作法,就不能夠管理好現(xiàn)在的國家,以此來駁斥趙造。
(4)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與現(xiàn)代漢語詞義基本相同的一項是
A.徘徊于斗牛之間
B.白露橫江
C.凌萬頃之茫然
D.挾飛仙以遨游
(5)從詞類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加點詞的活用情況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
A.歌窈窕之章
B.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C.方其破荊州,下江陵
D.順流而東也
(6)選出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句
A.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B.月出于東山之上
C.徘徊于斗牛之間
D.凌萬頃之茫然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是以圣人因其事而制禮,所以利其民而厚其國也。
②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8)文本一中趙武靈王力排眾議,施行胡服騎射之策展現(xiàn)其怎樣的品質(zhì),請根據(jù)文意簡要概括。發(fā)布:2024/11/21 23:30:2組卷:10引用:2難度:0.5828.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材料一:
像牛一樣耕耘 像牛一樣奮發(fā)
陳凌“在中華文化里,牛是勤勞、奉獻、奮進、力量的象征。人們把為民服務、無私奉獻比喻為孺子牛,把創(chuàng)新發(fā)展、攻堅克難比喻為拓荒牛,把艱苦奮斗、吃苦耐勞比喻為老黃牛?!痹?021年春節(jié)團拜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深情禮贊牛所代表的精神品質(zhì),并賦予孺子牛、拓荒牛、老黃牛以新的時代內(nèi)涵。
古往今來,中國人民愛牛、敬牛、頌牛,或詠之、或繪之、或塑之。在唐朝詩人柳宗元看來,牛是“日耕百畝”的勤勞符號;在宋代名將李綱眼中,牛代表的是“但得眾生皆得飽,不辭贏病臥殘陽”的犧牲精神;在現(xiàn)代詩人臧克家筆下,牛具有的是“深耕細作走東西”的開拓品格。體悟牛的品格、弘揚牛的精神、激發(fā)牛的干勁,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特色,也是中國人民精氣神的具體精現(xiàn)。
“俯首甘為孺子?!?,魯迅先生曾以這樣飽含真情的詩句歌頌牛。千百年來,牛都是任勞任怨、無私奉獻的象征。這也是人們愛牛、敬牛、頌牛的一個原因。畫家李可染便曾將自己的畫室堂號定為“師牛堂”,他這樣解釋自己為何喜歡畫牛:“牛也,力大無窮,俯首靄子而不逞強。”不辭勞苦、不計得失,腳踏實地、默默奉獻,這是牛身上的品格,也是值得每個人學習的精神。
“天開于子,地辟于丑”,古人歷來將牛視為開天辟地的力量之一。人們之所以贊頌牛,也在于牛所擁有的這種勇于開拓的勁頭。而這種勁頭,恰恰是我們在攻堅克難中奮進、在披荊斬棘中前行的力量所在。著名物理學家錢三強教授在年逾花甲時,仍干勁十足,經(jīng)常工作到深夜。有人問他多大歲數(shù)了,他回答:“屬牛的?!币耘W詻r,不僅僅在于他生肖屬牛,更在于他性格屬牛--像其父親錢玄同所寄望的,始終發(fā)揚屬牛的那股子“牛勁”。也正是這么一股子“牛勁”,讓他成為中國原子能事業(yè)的奠基人,為我國研制原子彈和氫彈作出了突出貢獻。無論時代如何變化、社會怎樣發(fā)展,這股子“牛勁”永不過時。
古語有言:“駿馬能歷險,力田不如牛?!迸V猿蔀槿藗冎幐璧膶ο螅€在于它具有艱苦奮斗、吃苦耐勞的品質(zhì)。近代國畫大師齊白石曾給自己起過一個“耕硯?!钡木b號,勉勵自己要像牛一樣勤奮耕耘。他還經(jīng)常對人說,“不教一日閑過”,甚至還給自己立下每天必須畫5幅畫的規(guī)矩。正是因為像牛一樣勤奮,他才最終收獲“畫蝦數(shù)十年始得其神”的真功夫。沒有等來的輝煌,只有拼來的精彩。一切成績的取得,都是在“不教一日閑過”中耕耘出來的;每個夢想的實現(xiàn),都是在“一個汗珠子摔八瓣”中拼搏出來的。
“前進道路上,我們要大力發(fā)揚孺子牛、拓荒牛、老黃牛精神,以不怕苦、能吃苦的牛勁牛力,不用揚鞭自奮蹄,繼續(xù)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辛勤耕耘、勇往直前,在新時代創(chuàng)造新的歷史輝煌!”習近平總書記的話語振奮人心、催人奮進。牛年將至,很多人在自己的朋友圈里,寫下這樣的寄語:“2020,‘鼠’實不易;2021,‘牛’轉(zhuǎn)乾坤?!眽粝氩粫詣映烧?,拼搏奮斗正當其時,牛年就要有一股子“牛勁”,就要使出“牛力”。學習牛的品格、發(fā)揚牛的精神,像牛一樣耕耘、像牛一樣奮發(fā),每個人都“牛勁十足”,新的一年必定“牛氣沖天”。
(摘自《人民日報》,2021年2月11日)材料二:
人類馴養(yǎng)牛的歷史可追溯至新石器時代早期,我國是家牛最早馴化地之一,東北、華中、華南等地區(qū)均有相關考古發(fā)現(xiàn)。在長達數(shù)千年的農(nóng)耕文明發(fā)展史上,牛的特殊地位和精神價值愈發(fā)凸顯,在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留下了深刻印記。
我國先民對牛的崇拜早在史前就已存在。傳說中華文明始祖之一的神農(nóng)氏就是“人身牛首”的形象;蚩尤“人身牛蹄,頭有角”;大禹每治好一處水,就要鑄鐵牛投入水中,以鎮(zhèn)水患。這些神話傳說中明顯帶有牛崇拜的文化信息。
在傳統(tǒng)社會中,牛作為重要的生產(chǎn)資料,常作役力之用,也被民間視為財富的象征,用作交換媒介。在漢字中,與馴養(yǎng)動物、農(nóng)業(yè)耕作相關的不少字都屬“?!辈?,如“牽”“牧”“特”“物”“犁”等,由此可見牛在我國先民生產(chǎn)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春秋戰(zhàn)國時期,牛與鐵犁的結(jié)合成就了農(nóng)業(yè)社會一次偉大的技術(shù)變革,社會生產(chǎn)力產(chǎn)生質(zhì)的飛躍,推動整個社會發(fā)生巨大變革,奠定了中華農(nóng)耕文明的基礎。
在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牛有著極高的象征意義?!吨芤住分杏小袄榕!钡挠涊d,將牛視為負載生養(yǎng)萬物的大地的象征物。在中華民族藝術(shù)寶庫中,牛的形象幾乎隨處可見。人們以牛明志,以牛喻事,以牛喻人,創(chuàng)作出大量文藝作品,從詩詞歌賦到繪畫雕塑、音樂舞蹈、戲劇等,無所不包,生動地反映出社會生活的某一側(cè)面,體現(xiàn)了先民非凡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
隨著時代變遷和社會發(fā)展,牛也從生存發(fā)展的工具深入到人們的精神生活,對人們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審美取向產(chǎn)生著深遠影響。
在中華民族歷史上,人與牛形成了親密的共生關系,人們將任勞任怨、奉獻、勤懇、敦厚等優(yōu)秀品質(zhì)賦予牛,形成了大量有關牛的隱喻表達,通過文藝作品不斷強化和廣泛傳播。如唐代柳宗元的《牛賦》中“抵觸隆曦,日耕百”“牛雖有功,于已何益”,歌頌牛低頭耕耘、不計回報的精神。臧克家筆下的“老牛亦解韶光貴,不待揚鞭自奮蹄”,歌頌牛任勞任怨、甘于奉獻、自強不息的精神。魯迅筆下的“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則歌頌埋頭干、不計得失、為人民服務的人,這些特質(zhì)構(gòu)成了牛文化的精神內(nèi)核,對中華民族精神產(chǎn)生著深遠的影響。
(摘編自孫佳《牛年漫話牛文化》,有刪改)(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因為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人們愛牛、敬牛、頌牛,所以牛成了任勞任怨、無私奉獻等精神的象征。
B.文中所引臧克家的詩句生動形象,贊美了牛勇于開拓、樂于奉獻的精神,完整闡釋了牛文化的精神內(nèi)涵。
C.傳統(tǒng)社會中,牛價值巨大,既是作為役力的重要生產(chǎn)資料,又能在日常生活中被當作財富進行物質(zhì)交換。
D.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時代的進步,牛的精神不僅不會淡出人們的視野,反而會被賦予新的內(nèi)涵而發(fā)揚光大。
(2)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中引用“駿馬能歷險,力田不如?!?,意在表明牛具有艱苦奮斗、吃苦耐勞的品質(zhì),因而成為人們贊美的對象。
B.牛與鐵犁的結(jié)合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農(nóng)業(yè)社會的首次技術(shù)變革,使生產(chǎn)力產(chǎn)生了質(zhì)的飛躍,從而為中華農(nóng)耕文明奠定了基礎。
C.唐代柳宗元的《牛賦》中“抵觸隆曦,日耕百畝”“牛雖有功,于已何益”,和畫家李可染對牛精神的解說是大體一致的。
D.“天開于子,地辟于丑”和《周易》中“坤為?!钡拿枋?,分別表明牛具有勇于開拓和厚德載物的精神。
(3)下列各項中,不能支撐材料一觀點的一項是
A.古人云此水,一歃(shà,飲,微吸)懷千金。試使夷齊飲,終當不易心。(吳隱之《酌貪泉》)
B.朝耕及露下,暮耕連月出。自無一毛利,主有千箱實。(王安石《耕?!罚?br />C.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魯迅《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
D.毛相林帶領村民用最原始的方式在懸崖峭壁上鑿石修道,歷時7年鋪就一條8公里的“絕壁天路”。
(4)材料一主要使用了哪些論證方法?請結(jié)合材料簡要說明。
(5)兩則材料的寫作對象都是牛和牛文化,但其內(nèi)容的側(cè)重點和行文脈絡不盡相同。請結(jié)合文本談談你的認識。發(fā)布:2024/11/21 23:0:2組卷:86引用:26難度:0.5829.下列各句中,沒有通假字的一項是 ( ?。?/h2>
發(fā)布:2024/11/21 23:0:2組卷:81引用:9難度:0.7830.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黃文秀,廣西壯族自治區(qū)百色市委宣傳部理論科副科長,派駐樂業(yè)縣新化鎮(zhèn)百坭村黨組織第一書記。2019年6月16日,黃文秀因惦記百坭村的防汛抗洪工作和群眾安危,在看望做完手術(shù)不久的父親后,冒著暴雨連夜開車返回工作崗位,途中遭遇山洪暴發(fā),不幸因公犧牲,年僅30歲。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黃文秀在《扶貧,從“新手”到“熟路”》的文章中寫道:“在我駐村滿一年的那天,我的汽車儀表盤的里程數(shù)正好增加了兩萬五千公里。我簡單地發(fā)了一個朋友圈:‘我心中的長征,駐村一周年愉快?!眱扇f五千公里,對于黃文秀來說,有著別樣的理解。黃文秀經(jīng)常以“長征的戰(zhàn)士死都不怕,這點困難怎么能限制我繼續(xù)前行”來勉勵自己、激勵隊友,不向貧困低頭、不向困難屈服,以“不獲全勝決不收兵”的堅定決心和頑強毅力,帶領群眾在脫貧路上攻堅克難。這,就是黃文秀踐行的初心。
百坭村是一個深度貧困村,石山林立,山路蜿蜒陡峭,基礎設施薄弱,全村11個自然屯散落在大山深處,有幾個屯離村委10公里以上,最遠的達13公里?!爱敵踅M織考慮到一個女孩子去偏遠的百坭村開展工作不方便,但黃文秀主動承擔了責任,而且決心特別堅定?!卑偕形M織部的同志說。剛到村里時,有群眾認為黃文秀是來“鍍金”的,不可能真心扶貧,心里不免對她產(chǎn)生怨氣。貧困戶黃邦旋因未能如愿通過低保申請,就把怨氣撒到黃文秀身上,拒絕為上門做工作的黃文秀開門。但她絲毫沒有氣餒,一次次通過各種途徑做黃邦旋的思想工作,不僅講清講透各項扶貧政策,還不斷激勵他通過自己的努力早日光榮脫貧。最終,道理講通了,心氣順暢了,黃邦旋臉上也有了笑容。黃文秀還為他爭取到7000元產(chǎn)業(yè)獎補資金,黃邦旋一家通過種植水果,順利實現(xiàn)脫貧。
為了更好打開局面,黃文秀積極向村里的老支書討教工作“訣竅”。此后,她到群眾家不再拿著本子問東問西,而是脫下外套幫他們掃院子、干農(nóng)活、種油茶、摘果子,一邊干活一邊嘮家常。她利用休息時間,把貸款買來的私家車當作工作車,花2個月時間遍訪全村195戶貧困戶,繪制百坭村“貧困戶分布圖”,把每一戶的住址、家庭情況、致貧原因等,都詳細標注出來。村民們漸漸發(fā)現(xiàn),這個新來的年輕的女書記不僅學說當?shù)卦挘€主動與大家同勞動、聊家常,不帶絲毫嬌氣,很快就都喜歡上了她,把她當成了自家人,“你這個丫頭,還真是難‘纏’得很哩?!秉S文秀用守初心、擔使命的實際行動,贏得了百姓信賴,贏得了群眾支持。
想致富,先修路。百坭村有5個屯交通困難,雖然多年前通了砂石路,但連年雨水沖刷,路面已破損不堪,雨季陡峭路段連摩托車都無法通過,嚴重影響群眾出行,制約產(chǎn)業(yè)發(fā)展。黃文秀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帶著村“兩委”班子熬夜做方案、拿對策,及時向有關部門申請,積極籌措資金硬化了1.5公里通屯路,安裝了47盞路燈,修建了4個蓄水池,逐步改善了百坭村生產(chǎn)生活條件。如今的百坭村,道路更好了,路燈更亮了,蓄水池更多了,村里更美了,脫貧致富的人更多了。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秉S文秀帶領村干部和群眾,深入研究、挖掘百坭村的資源優(yōu)勢,學經(jīng)驗、找路子,大力發(fā)展杉木、八角、砂糖桔、枇杷等特色種植產(chǎn)業(yè),千方百計拓寬群眾增收渠道。全村的杉木種植面積從8000多畝發(fā)展到2萬多畝,八角從600多畝發(fā)展到1800多畝,砂糖桔從1000多畝發(fā)展到2000畝。僅砂糖桔2018年就銷售了4萬多斤,銷售額22萬元。同時,她聯(lián)絡母校師生來村里開展支教,為籌辦百坭村幼兒園多方奔走;開展文明家庭評比、村規(guī)民約吟誦等活動,豐富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激發(fā)群眾的脫貧內(nèi)生動力。在黃文秀這位第一書記的帶領下,百坭村經(jīng)過努力,貧困發(fā)生率從22.88%降至2.71%,88戶418人順利脫貧,村集體經(jīng)濟收入實現(xiàn)增收6.38萬元,還獲得了2018年度百色市“鄉(xiāng)風文明”紅旗村榮譽稱號。百坭村及村里貧困戶取得的點點滴滴進步,都凝聚著她辛勤的汗水,閃耀著她奉獻的光芒。
(摘編自《黃文秀:在脫貧攻堅第一線譜寫新時代青春之歌》)(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黃文秀在朋友圈中把扶貧工作看作“心中的長征”,反映了黃文秀充分認識到扶貧工作的艱辛。
B.百坭村有些群眾對黃文秀產(chǎn)生怨氣,因為他們認為黃文秀是來“鍍金”的,不可能真心扶貧。
C.貧困戶黃邦旋因為沒有爭取到產(chǎn)業(yè)獎補資金把怨氣撒到黃文秀身上,但黃文秀沒有放在心上。
D.黃文秀在扶貧工作中學說當?shù)卦?,與大家同勞動、聊家常,向村里的老支書討教工作“訣竅”。
(2)下列對材料相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你這個丫頭,還真是難‘纏’得很哩?!币粋€“纏”字透露出了當?shù)匕傩諏S文秀工作的不理解。
B.本文主要記敘了黃文秀生活中的幾個典型片段,夾敘夾議,展現(xiàn)了黃文秀不怕困難、敢于擔當?shù)裙廨x形象。
C.文章羅列了一系列的數(shù)字表現(xiàn)百坭村的發(fā)展成績,肯定了黃文秀為百妮村的發(fā)展付出的努力。
D.黃文秀堅守初心、埋頭苦干,在平凡的崗位上創(chuàng)造了不平凡的業(yè)績,譜寫了新時代青春之歌。
(3)這則人物通訊是如何做到生動感人的?請從內(nèi)容和寫作方法上簡要分析。發(fā)布:2024/11/21 23:0:2組卷:50引用:10難度:0.6
![login](http://img.jyeoo.net/images/root/visitor-fixed.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