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章節(jié)挑題
請展開查看知識點列表
>
更多>>
![]() |
熱點預測
中考復習
熱搜題專練
瀏覽次數(shù):229
更新:2025年02月20日
|
![]() |
熱點預測
中考復習
新題搶練
瀏覽次數(shù):85
更新:2025年02月20日
|
2601.任選一位中外名人,仿寫短詩。要求:必須用一個比喻,不超過50字。
馬丁?路德?金
一支帶響的飛箭,
落在林肯坐像前。
我有一個夢想,
催開了1963年自由平等的春天。發(fā)布:2024/6/27 10:35:59組卷:14引用:3難度:0.62602.下面是佛山中學學生會草擬的“美化校園,人人獻花”活動的倡議書片段,其中有五處用詞不當,請找出并作修改。
我??茖W館即將建好,為了把她裝點得更加美麗,學生會特向大家要求:在近期內搞一次“美化校園,人人獻花”的活動。獻花的同學務必在本月26日前把花集中到“植物園地”。我們相信,只要人人獻出一點愛,敝校的環(huán)境將大為改觀。發(fā)布:2024/6/27 10:35:59組卷:22引用:12難度:0.62603.如圖是中國漢字聽寫大會徽標,請寫出該徽標的構圖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語意簡明,句子通順,不超過90字。
發(fā)布:2024/6/27 10:35:59組卷:11引用:13難度:0.52604.疫情爆發(fā)后,全國多地醫(yī)護人員馳援武漢,被贊為“最美逆行者”,許多文學愛好者也寫了大量文章、詩歌、對聯(lián)等予以稱頌,請根據(jù)所給上聯(lián),對出下聯(lián)。
上聯(lián):白衣天使,妙手仁心赴荊楚;
下聯(lián):發(fā)布:2024/6/27 10:35:59組卷:22引用:9難度:0.82605.余秋雨、肖復興、秦文君、黃蓓佳、梁曉聲、趙麗宏、史鐵生、鐵凝、曹文軒、韓寒這十位作家為中小學生比較喜愛的當代作家。假設他們在某一文學盛典上獲獎,請你為其中的一位作家寫一段頒獎詞。要求至少使用一種修辭手法,不超過60個字。
發(fā)布:2024/6/27 10:35:59組卷:1引用:1難度:0.62606.如圖圖表是某校高一學生周末學習生活情況調查結果。請仔細閱讀圖表,根據(jù)圖表反映的信息,寫出你得到的結論,并據(jù)結論為高一學生提一條建議。
發(fā)布:2024/6/27 10:35:59組卷:25引用:3難度:0.72607.在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2個字。
人類為什么要有底線?為了生存。人,是社會的群居物。任何人,都不能一個人活在這世界上。所以,只有讓別人生存,①發(fā)布:2024/6/27 10:35:59組卷:42引用:43難度:0.62608.下列對《虞美人》的理解與分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ā 。?br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闌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發(fā)布:2024/6/27 10:35:59組卷:12引用:1難度:0.72609.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問題。
消逝的鐘聲
史鐵生 ①在臺階上張望那條小街的時候,我大約兩歲多。
②終于有一天奶奶領我走下臺階,走向小街的東端。我一直猜想那兒就是地的盡頭,世界將在那兒陷落、消失——因為太陽從那兒爬上來的時候,它的背后好像什么也沒有。誰料,那兒更像是一個喧鬧的世界的開端。那兒交叉著另一條小街,那街上有酒館,有雜貨鋪,有油坊、糧店和小吃攤。那兒還有從城外走來的駱駝隊?!笆裁囱?,奶奶?”“啊,駱駝。”“干嗎呢,它們?”“馱煤?!薄榜W到哪兒去呀?”“馱進城里?!瘪勨徱宦范×惝斷ザ×惝斷サ仨憽N彝橊剚淼姆较騿枺骸澳莾菏悄膬??”奶奶說:“再往北就出城啦。”“出城了是哪兒呀?”“是城外?!薄俺峭馐裁礃觾海俊薄靶辛?,別問啦!”我很想去看看城外,可奶奶領我朝另一個方向走。我說“不,我想去城外”,我又說“奶奶我想去城外看看”,我不走了,蹲在地上不起來。奶奶拉起我往前走,我就哭。“帶你去個更好玩兒的地方不好嗎?那兒有好些小朋友……”我不聽,一路哭。
③越走越有些荒疏了,沿一道灰色的磚墻走了好一會兒,進了一個大門。啊,大門里豁然開朗,完全是另一番景象:大片大片寂靜的樹林,碎石小路蜿蜒其間;滿地的敗葉在風中滾動,踩上去吱吱作響;麻雀和灰喜鵲在林中草地上蹦蹦跳跳,坦然覓食。我止住哭聲,平生第一次看見了教堂。
④我跟著奶奶進了一座拱門,穿過長廊,走進一間寬大的房子。那兒有很多孩子,他們坐在高大的桌子后面只能露出臉。他們在唱歌,一個穿長袍的大胡子老頭兒彈響風琴,琴聲飄蕩,滿屋子里的陽光好像也隨之飛揚起來。唱歌的孩子里面有我的堂兄,他看見了我們但不走過來,只努力地唱歌。那樣的琴聲和歌聲我從未聽過,寧靜又歡欣,一排排古舊的桌椅、沉暗的墻壁、高闊的屋頂也似都活潑起來,與窗外的晴空和樹林連成一氣。那一刻的感受我終生難忘,仿佛有一股溫柔又強勁的風吹透我的身體,一下子鉆進了我的心里。后來奶奶常對別人說:“琴聲一響,這孩子就傻了似的不哭也不鬧了?!蔽叶嗝戳w慕我的堂兄,羨慕那些孩子,羨慕那一刻的光線與聲音,有形與無形。我呆呆地站著,徒然地睜大眼睛,其實不能聽也不能看了,有個懵懂的東西第一次被驚動了——那也許就是靈魂吧。后來的事都記不大清了,好像那個大胡子的老頭兒走過來摸了摸我的頭,然后光線就暗下去,屋子里的孩子都沒有了,再后來我和奶奶又走在那片樹林里了,還有我的堂兄。堂兄把一個紙袋撕開,掏出一個彩蛋和幾顆糖果,說是幼兒園給的圣誕禮物。
⑤這時候,晚祈的鐘聲敲響了——唔,就是這聲音,就是它!這就是我曾聽到過的那種縹縹緲緲響在天空里的聲音啊!
⑥“它在哪兒呀,奶奶?”
⑦“什么,你說什么?”
⑧“這聲音啊,奶奶,這聲音我聽見過。”
⑨“鐘聲嗎?啊,就在那鐘樓的尖頂下面?!?br /> ⑩這時我才知道,我一來到世上就聽到的那種聲音就是這教堂的鐘聲,就是從那尖頂下發(fā)出的。暮色濃重了,鐘樓的尖頂上已經(jīng)沒有了陽光。風過樹林,帶走了麻雀和灰喜鵲的歡叫。鐘聲沉穩(wěn)、悠揚、飄飄蕩蕩,連接起晚霞與初月,擴展到天的深處或地的盡頭……
?不知奶奶那天為什么要帶我到那兒去,以及后來為什么再也沒去過。不知何時,天空中的鐘聲已經(jīng)停止,并且在這塊土地上長久地消逝了。多年以后我才知道,那教堂和幼兒園在我們去過之后不久便都被拆除。我想,奶奶當年帶我到那兒去,必是想在那幼兒園也給我報個名,但未如愿。
?再次聽見那樣的鐘聲是在40年以后了。那年,我和妻子坐了八九個小時的飛機,到了地球的另一面,到了一座美麗的城市,一走進那座城市我就聽見了它。在安靜的小街,在那座城市的所有地方,隨時都聽見它在自由地飄蕩。我和妻子在那鐘聲中慢慢地走,認真地聽它,我好像一下子回到了童年,整個世界都好像回到了童年。對于故鄉(xiāng),我忽然有了新的理解:人的故鄉(xiāng),并不止于一塊特定的土地,而是一種遼闊無比的心情,不受空間和時間的限制。這心情一經(jīng)喚起,就是你已經(jīng)回到了故鄉(xiāng)。
(有刪改)(1)下列對文本思想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第④段中“琴聲一響,這孩子就傻了似的不哭也不鬧了”,奶奶的這句話表現(xiàn)了幼時的作者聽到琴聲后的癡迷情態(tài)。
B.作者一出生就聽到教堂的鐘聲。40年后,在異國他鄉(xiāng)又聽到類似的鐘聲,時空跨度大,但鄉(xiāng)戀依舊。
C.本文通過回憶聽到鐘聲的情形,表達了作者對童年美好生活的留戀,也暗示了音樂化人的主旨。
D.故鄉(xiāng)“是一種遼闊無比的心情”“這心情一經(jīng)喚起,就是你已經(jīng)回到了故鄉(xiāng)”,以上對故鄉(xiāng)的認知與“此心安處是吾鄉(xiāng)”意趣相通。
(2)下列對文本藝術特色的理解和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開頭兩段中“在臺階上張望”“一直猜想”等細節(jié),為下文寫作者到了小街后問東問西的情形埋下了伏筆。
B.文章第②段中作者與奶奶之間的對話,簡潔而有趣,形象地突出了幼時的他對外面世界的好奇和渴望。
C.文章第④段描寫教堂琴聲時使用了正面描寫的手法,寫出了琴聲與周圍環(huán)境動靜相諧的特點。
D.“仿佛有一股溫柔又強勁的風吹透我的身體”一句運用通感手法,將聽到的琴聲和歌聲幻化為觸覺的風,形象地寫出了作者聽到琴聲和歌聲后內心受到的震動。
(3)文章題目為“消逝的鐘聲”,但作者詳寫了對童年生活的回憶,這樣安排有何作用?請簡要分析。
(4)作者在異地聽到鐘聲時感到“我好像一下子回到了童年,整個世界都好像回到了童年。對于故鄉(xiāng),我忽然有了新的理解”。請結合本文,聯(lián)系實際,談談你對故鄉(xiāng)的理解。發(fā)布:2024/6/27 10:35:59組卷:4引用:4難度:0.52610.閱讀《勸學》《師說》節(jié)選文字,完成各題。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勸學》節(jié)選)
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圣人也亦遠矣,而恥學于師。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愛其子,擇師而教之,于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則群聚而笑之。問之,則曰: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嗚呼!師道之不復可知矣!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
(《師說》節(jié)選)
(1)下列句子中加橫線詞的解釋,有錯誤的一項是A.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 彰:清楚,明白 B.師道之不傳也久矣 師道:從師求學的風尚 C.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 羞:感到羞恥 D.于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 惑:疑惑 A.于其身也,則恥師焉 或師焉,或不焉 B.欲人之無惑也難矣 士大夫之族 C.其皆出于此乎 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 D.吾嘗跂而望矣 猶且從師而問焉
A.《勸學》選段以學習的作用來論述“學不可以已”。認為人變得聰明的一個重要的標志是“善假于物”。先用“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來闡說,只有擺正學和思的關系,才能提高學習的效率。
B.《勸學》選段連用四個生活中常有的經(jīng)歷來設喻,闡明借助外部條件和注重積累的重要作用,借此證明人通過學習,能彌補自身不足。
C.《師說》選段承接對師道的論述,用三組對比,寫不同的認識、不同的做法和不同的結果,批判了當時恥于從師的不良風氣。
D.《師說》選段最后對士大夫之族的評論批判的力度加深,“其可怪也歟!”一句對不肯從師而學的愚蠢作風表現(xiàn)出無法容忍的批判態(tài)度。
(4)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②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
③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發(fā)布:2024/6/27 10:35:59組卷:37引用:3難度: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