僑批(閩南方言中稱信為“批”)是海外華僑寄回家鄉(xiāng)附帶匯款的家書及回文。僑批盛行于19世紀中葉至20世紀70年代,目前整理約有16萬件。2013年僑批檔案入選聯合國《世界記憶遺產》。閱讀下列相關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自古以來,閩粵等地區(qū)就是海上貿易、對外移民活躍的地區(qū)。明清時期下南洋的華人以經商謀生者居多。鴉片戰(zhàn)爭后,西方資本主義勢力的入侵和掠奪,國內頻繁的戰(zhàn)亂、災荒,造成民眾流離失所,失業(yè)者日增,瀕海居民遂紛紛出海渡洋謀生。1860年《北京條約》簽訂,允許英美等國在華招募青壯年勞工出國。因為應募者要訂立契約,以出國后的工資為抵押換取出洋旅費,時人稱為“契約華工”,又叫“賣豬仔”。從19世紀60年代至20世紀初,西方國家在我國東南沿海招募“契約華工”超過200萬人,在東南亞的橡膠園、古巴的甘蔗園、澳洲的金礦、美洲的中央太平洋鐵路都有大量的契約華工勞動。
——摘編自劉平《晚清海外移民的心酸歷程》材料二:僑批1:本日報競載,謂小呂宋華僑自演戲至今,已捐助革命軍十萬,又到去九百余人矣,至下等之人亦捐五元,甚然贊嘆。中國人近來之愛國心大明也。
——1911年10月菲律賓華僑林書晏給黃開物的批信僑批2:今者,愚欲與卿相商一事最利便于卿,何也?放足是也!放足之益實有數層,行路免艱難也;出外舟車免畏怯也;操作得自由也。有此三利而無一害,卿何妨而不為?
——1914年菲律賓華僑黃開物給妻子林氏批信僑批3:逕復者,頃代收到抗大捐款國幣貳佰元,當遵命轉交該校當局。先生等關懷祖國抗戰(zhàn)人才之養(yǎng)成,愛國熱忱殊堪欽敬?。勾螅嚎谷哲娬髮W)
——1939年周恩來回復泰國華僑蘇君謙捐款批信僑批4:近聞塘(唐)山春耕久旱,農田受阻,將來早稻絕望,以致米價如此突漲猛進,各處災民叫苦連天,饑荒來臨,實吾潮之不幸也……幸得俺鄉(xiāng)僑,募國幣120萬元之左右,惟該項匯至汕頭商號,然后領取更為妥善。
——1946年馬來西亞華僑蔡得松給祖父母批信僑批5:家鄉(xiāng)自解放后,在毛主席領導下,封建勢力已經清除,資產階級經被打倒,不論交通、水利等要旨,凡屬國計民生者,莫不落力改建,海外華僑多閱報章,每得佳訊,除少數頑固分子外,莫不額手稱慶,躍躍思歸。
——1951年泰國華僑劉潮俊給父母的批信(上述5則僑批從潮汕僑批數據庫中收集整理)
(1)根據材料一概括鴉片戰(zhàn)爭后中國對外移民的特點,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其形成原因。
(2)從材料二中任選一則僑批文獻,結合所學知識對其內容進行解讀。
(3)根據上述材料,說明僑批檔案入選世界記憶遺產的理由。
【考點】近代殖民活動和人口跨地域轉移;中國歷史文化遺產.
【答案】見試題解答內容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yōu)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fā)布。
發(fā)布:2024/7/17 8:0:9組卷:4引用:10難度:0.5
相似題
-
1.世界人口的流動
仔細觀察地圖中1、2、3、4序號代表的人口遷移路線,概括指出16世紀到20世紀序號路線人口的主要遷移方向,結合所學分析導致這種人口遷移的原因。發(fā)布:2025/1/1 23:30:1組卷:7引用:4難度:0.5 -
2.如表為19世紀以來與美國相關的人口遷徙信息表,據此可知( ?。?br />
時間 遷徙事件名稱 出發(fā)地 目的地 涉及人口 涉及人群 15-19世紀 奴隸貿易 非洲西部 美洲 約1億 黑色人種 1630-1640年 清教徒移民 歐洲(以英國為主) 北美殖民地 約8萬 白色人種 18-19世紀 西進運動 美國東部 美國西部 約700萬 世界各地移民 發(fā)布:2024/12/19 0:30:2組卷:26難度:0.2 -
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據統計,19世紀40年代,新(新加坡)馬(馬來亞)地區(qū)的華僑約為4萬人,1911年,英屬馬來亞華僑總數為916600人,其中新加坡華僑為222655人。19世紀后期,曾游歷南洋的洋務派智囊馬建忠記載:“埠(檳城)中督理瑪?馬克謂,本埠殷商,盡系華民”。同治年的《游歷筆記》載,“新加坡華人皆閩廣人,善貿易,紳商富戶甚多。其中華街,大小店鋪、廟宇、會館、戲園、酒樓、茶店成備其間,閩人十之七,廣人十之二三?!睓壚茙Z、新加坡先后成為南洋華工的集散地。新馬地區(qū)經濟的骨干行業(yè)采錫和樹膠,所用幾乎全是華僑勞工。
——摘編自莊國土《鴉片戰(zhàn)爭后東南亞華僑的人口結構》材料二 20世紀70年代末,新加坡政府推廣儒家倫理運動。政府規(guī)定自1984年始,在中學三、四年級的德育課程中增設儒家倫理課程。此后,還邀請海外一些著名儒學專家訪問新加坡,在政府新聞界的協助下舉行專題討論與演講。新加坡社會各界也都很重視對儒家文化的研究和弘揚。華人社團組織,如南洋學會、亞洲研究會、中華總商會等,在這一過程中都極為活躍。新加坡華人從原先全面認同西方文化,逐漸轉向認同糅合馬來文化、印度文化精華部分的儒家文化。
——摘編自王付兵《二戰(zhàn)后東南亞華僑華人認同的變化》(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近代新馬地區(qū)華僑數量快速增長的背景。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新加坡政府獨立后文化建設的影響。發(fā)布:2025/1/2 6:0:1組卷:4難度:0.6
把好題分享給你的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