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歷代全國宰相籍貫分布統(tǒng)計表
|
河南 |
河北 |
陜西 |
山東 |
山西 |
甘肅 |
江蘇 |
湖北 |
浙江 |
安徽 |
江西 |
福建 |
漢 |
11 |
4 |
8 |
45 |
4 |
4 |
7 |
|
|
|
|
|
|
63 |
49 |
67 |
21 |
44 |
27 |
20 |
10 |
|
|
|
|
家 |
20 |
8 |
2 |
8 |
4 |
|
8 |
2 |
19 |
8 |
15 |
14 |
|
7 |
9 |
2 |
8 |
4 |
|
15 |
7 |
19 |
6 |
10 |
12 |
材料二:歷代全國宰相籍貫分布中心地點(diǎn)數(shù)目統(tǒng)計表
|
宰相籍貫分布中心地點(diǎn)及數(shù)目(后者用括號表示) |
西漢 |
咸陽(4)、沛縣(7) |
唐朝 |
長安(28)、咸陽(7)、西安(今浙江衢州)(10)、泰安(12)、隴西(6)、聞喜(8)、蘇州(6)、安平(7)、洛陽(12)、蒙陽(6) |
兩宋 |
開封(7)、杞縣(3)、安次(3)、壽縣(4)、衢縣(3) |
明 |
晉江(6)、余姚(3)、湖州(3) |
注:材料一、二表中宰相包括秦漢丞相、相國、三公,唐朝中書、門下、尚書三省長官及同平章事,明大學(xué)士。
——以上兩則材料均摘自陳國生《論我國古代宰相籍貫分布規(guī)律及其形成原因》(1)根據(jù)材料一、二并結(jié)合所學(xué)知識,概括中國古代宰相籍貫分布的共性特點(diǎn):并以宋代為界,指出其前后分布的不同。
(2)根據(jù)材料一、二并結(jié)合所學(xué)知識,分析宋代以后中國古代宰相籍貫分布變化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