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多元起源的中華民族,幾千年來不斷向一體化邁進,維持著和平、統(tǒng)一的主流,保持著對中華文明較高的認同感。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華夏國家、民族從春秋戰(zhàn)國起就逐漸加快了它的一體化進程。這種一體化進程打破“邦國”“宗族”壁障,使國家、人民不論在政治制度、個人身份、族類從屬上都發(fā)生極大變化。
——摘編自李禹階《華夏民族與國家認同意識的演變》材料二: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發(fā)諸嘗逋亡人(逃離原有戶籍而出外游食之民)、贅婿、賈人……以嫡遣戍”,在直抵陰山的地方置“四十四縣”,又派蒙恬率兵三十萬北逐戎狄。
——《史記?秦始皇本紀》(漢元帝竟寧元年)正月,匈奴呼韓邪單于來朝,自言愿婿漢氏以自親。帝以后宮良家子王嬙字昭君賜單于。
——《資治通鑒》司馬光卷二十九材料三:李唐起自西陲,歷事周隋,不唯政制多襲前代之舊,一切文物亦復不聞華夷,兼收并蓄。第七世紀以降之長安,幾乎為一國際的都會,各種人民,各種宗教,無不可于長安得之……異族入居長安者多,于是長安胡化盛極一時,此種胡化大率為西域風之好尚:服飾、飲食、宮室、樂舞、繪畫,競事紛泊;其極社會各方面,隱約皆有所化,好之者蓋不僅帝王及一二貴戚達官已也。
——向達《唐代長安與西域文明》(1)依據(jù)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說明春秋戰(zhàn)國時期華夏國家和民族的變化。
(2)依據(jù)材料二,概括秦漢時期在民族關系處理上有哪些方式?
(3)根據(jù)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唐朝文化的特點,并簡要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答案】見試題解答內容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yōu)網(wǎng)所有,未經(jīng)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fā)布。
發(fā)布:2024/8/4 8:0:9組卷:1引用:2難度:0.5
相似題
  • 1.一部中國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匯聚成多元一體中華民族的歷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締造、發(fā)展、鞏固統(tǒng)一的偉大祖國的歷史。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東漢學者何休在注《公羊傳》(解釋儒家經(jīng)典《春秋》的書)時,將“內其國而外諸國”稱為衰亂世,將“內諸夏而外夷狄”稱為升平世。而太平世則是“夷狄進至于爵,天下遠近大小若一”。在這里不再把蠻夷看成未開化的禽獸,幾乎已經(jīng)看不到歧視??偟膩碚f,天下觀的基本觀點就是天下一家,中國居中,沒有任何一個文明可以與中國對等交流,而華夷一體,中國教化四夷,最終形成協(xié)和萬邦的天下秩序。
    ——摘編自《淺談天下觀》材料二
    內容 出處
    “昔黃帝有子二十五人,或內列諸華,或外分荒服,昌意少子,受封北土,國有大鮮卑山,因以為號?!?/td> 《魏書?序紀》
    “遼之先,出自炎帝……奇首(遼先祖名)生都菴山,徙潰河之濱?!?/td> 《遼史?太祖本紀》
    “其(孔子)道可尊,使萬世景仰?!?/td> 《金史?熙宗本紀》
    “受命之君,當事天敬神。有大功德者,朕欲祀之,何先?”“孔子大圣,萬世所尊,宜先?!?/td> 《遼史》卷七十二
    “詔設御史大夫、御史中丞、翰林學士院、大宗正府、殿前都點檢……(地方)設路、府、州、縣?!?/td> 《金史?百官志》
    (1)根據(jù)材料一,概括東漢何休的天下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根據(jù)材料二,概括指出少數(shù)民族政權從哪三個方面進行華夏認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少數(shù)民族政權華夏認同的歷史作用。
    發(fā)布:2024/10/17 8:0:2組卷:2引用:3難度:0.5
  • 2.春秋時吳國貴族雖自稱是太伯之后,但在西周之后很長時間內卻并未表現(xiàn)出親近華夏的一面。而在春秋時期他們開始強調自身的華夏血緣,則并非偶然。吳國毗臨楚國,通過強調與華夏的血緣關系,吳國獲得了華夏(如晉國)的支持,增強了吳國與楚國等同抗衡的實力。由此可見( ?。?/div>
    發(fā)布:2024/10/8 3:0:1組卷:2引用:2難度:0.5
  • 3.在中國古代某一時期,在上層社會,舊氏族在國內激烈的兼并斗爭中不斷消失;在民間,主要是眾多家長制家族的解體;姓氏制度也發(fā)生了質的變化,姓的“別婚姻”作用越來越小,氏無區(qū)別貴賤的功能。與以上現(xiàn)象屬于同一時代的是( ?。?/div>
    發(fā)布:2024/10/14 0:0:2組卷:2引用:3難度:0.5
小程序二維碼
把好題分享給你的好友吧~~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用版本:4.8.2  |  隱私協(xié)議      第三方SDK     用戶服務條款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jīng)營許可證出版物經(jīng)營許可證網(wǎng)站地圖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