菁于教,優(yōu)于學
旗下產(chǎn)品
校本題庫
菁優(yōu)備課
開放平臺
菁優(yōu)測評
菁優(yōu)公式
小優(yōu)同學
菁優(yōu)App
數(shù)字備考
充值服務
試卷征集
申請校本題庫
智能組卷
錯題庫
五大核心功能
組卷功能
資源共享
在線作業(yè)
在線測評
試卷加工
游客模式
登錄
試題
試題
試卷
課件
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高中語文
小學
數(shù)學
語文
英語
奧數(shù)
科學
道德與法治
初中
數(shù)學
物理
化學
生物
地理
語文
英語
道德與法治
歷史
科學
信息技術
高中
數(shù)學
物理
化學
生物
地理
語文
英語
政治
歷史
信息
通用
中職
數(shù)學
語文
英語
推薦
章節(jié)挑題
知識點挑題
智能挑題
收藏挑題
試卷中心
匯編專輯
細目表組卷
組卷圈
當前位置:
2022年湖南省長沙市長郡中學高考語文模擬試卷(一)
>
試題詳情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憶佩弦先生
馮契
讀其文,想見其人,在中學里的時候,總以為朱先生是個翩翩佳公子,風華清靡,一如“荷塘月色”。后來進了清華,在迎新會上,有同學遠遠指給我看一個身材矮小,連走路的姿勢都活像日本人的教授,說:“那就是朱自清先生!”這使我非常失望。
我平時和朱先生根本沒有接近的機會。但當時他住在清華園的東北角上,門前有個土山,長滿綠草。我晚飯后,愛到那邊散步。有一次,我經(jīng)過他門前,見他挺在躺椅上,凸起腹,駕起腿,好像還歪著嘴巴別著牙齒。十足的中年人的神態(tài),我低頭避開他的視線,卻不想忽然聽得他在叫我了。他怎么認識我?而當我走近去時,他卻又夸獎了我一句:“聽說你的白話文寫得很不錯!”白話文!他為什么不說文章,而要說白話文呢?我滿心不快。
不過此后路上碰見,就免不了要笑笑,點點頭了?!耙欢?九”之后數(shù)月,宋哲元派大兵抄檢清華園。很有幾個榜上掛名的同學,躲在朱先生家里,得免于難。而且聽說非常優(yōu)待,夜里請同學睡沙發(fā),早晨又是每人一個荷包蛋。這使我對他開始有了好感,雖然接近的機會還是不多。
一直到昆明,一直到一九四一年夏天,清華文科研究所成立,我才有將近一年的時間,跟朱先生在一起生活。
研究所的教授和同學,合組一個伙食團。雇了個鄉(xiāng)下人做飯,是個可愛的戇徒。人是忠誠極了,飯燒糊,菜沒煮熟,也不忍責備他。有次異想天開,去田里捉了許多螞蚱,炸了捧到飯桌上來孝敬大家。弄得每個人搖頭,他還笑嘻嘻地直說:“滋味好吶好!”而忽然謠傳“有吏夜捉人”,我們這位戇徒就馬上逾墻而走,常常數(shù)天甚至半個月不回來。于是一早起來,一群秀才手忙腳亂地生火.淘米,挑水,趕街子……終至于整個研究所翻身,弄得每個人垂頭喪氣。年輕力壯的小伙子,吃點這樣的苦,算不了什么。但是一個有病而又長期過慣家庭生活像朱先生這樣的中年人,怎么受得了呢?然而,他在我們當中,是最不發(fā)怨言的一個。
到過后方的人,都知道“公米”的味道。那是需要一個如雞肫一般的胃來消化的。朱先生平時跟大家吃公米,只有當胃病發(fā)作的時候,才吃烤面包。那面包是用又黑又粗的配給面粉,自己在火油箱里烘成的。論滋味,并不比公米強,不過比較容易消化罷了。他瘦得厲害,“骨瘦如柴”不足以形容他。我從前見過的那種“凸起腹,挺在躺椅上”的神態(tài),不用說,是再也沒有了。為了營養(yǎng).他每天早晨添個雞蛋。這是早餐桌上常談的話題之一:打碎煮好呢,帶殼煮好?煮三分鐘好,煮五分鐘好呢?……但后來雞蛋漲得厲害,這一點小小的滋補品,似乎也裁去了。
過著這樣的生活,大家在一個大房子里,在叢書、類書、經(jīng)解、注疏……的圍困之中,做著“抱殘守缺”的工作。朱先生私人有幾架書,也擺在研究所里。他的桌子后面,豎著一個同圖書館的目錄柜似的舊柜子,一二十小抽屜里塞滿卡片。內容如何,不得詳知。只知道他寫文章時,總要去查一查。有時拿出一兩張來,遠遠瞥見,卡片上是螞蟻一般的小字。我心里奇怪,要寫滿這么多卡片,得花多少時間???朱先生治學之嚴謹,于此可見一斑。
那時聞先生正在考證伏羲是葫蘆,女媧是個瓜;朱先生大概已開始寫“詩話”。聞先生寫文章,喜歡在落筆之前,先說出口來;銜著煙斗,喊:“佩弦,我有個很好的idea……”于是接著總是一場熱烈的討論。朱先生的習慣不同,他默默無聲就脫了稿,捧著稿子交到聞先生面前,謙遜地說:“一多,請你看看,看有問題沒有?”似乎只有一次例外。一天晚上,他握著筆,忽然抬頭對大家說:“我覺得王靜安的無我之境很難說。”為這問題,討論很長久。我以一個門外漢的資格,也說了一點意見,大意是“無我即忘我”。還記得那次討論,是以朱先生的謙遜的話語作結的,他說:“這樣的討論很有意思,我受益不淺。”
朱先生的生活很有規(guī)則。早晨總是他第一個起床,我愛睡懶覺,他到底幾點鐘起來,始終弄不清楚。只知道他洗漱之后,總要到大門外的曬谷場上跑兩圈,練幾節(jié)健身操。在鄉(xiāng)下人看來,這是很有趣的。所以起初,常有些女人和孩子,遠遠地立定了看他,議論他。晚飯后,照例是一道在田野間散步,或者聚在曬谷場上聊天。聊些什么,多已忘記。只記得有次談起清朝的漢學大師,數(shù)他們的年紀,一個個活到七八十歲。聞先生就說:“做漢學家可以長壽?!敝煜壬f:“是因為他們長壽,才做得到漢學大師。我身體壞,不敢存這妄想。你卻行?!甭勏壬托ζ饋恚骸澳懿荒茏龃髱?,不敢說?;钇甙耸畾q,我絕對有把握?!毖元q在耳,說有把握的竟遭毒手;自知身體壞的,到底也接著給窮困之手扼死了!
朱先生著作俱在,平日的言論印在青年們的腦子里,也決不會磨滅,他對于民主與文學的功績,盡人皆知,用不著我多說。草此短文,記瑣事數(shù)則,駐筆低眉,倍覺黯然。
(有刪改)
(1)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和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B
B
A.朱自清掩護學生,照顧他們的起居,表現(xiàn)出一顆仁愛之心;整理知識卡片,以供寫作參考,表現(xiàn)出其嚴謹認真。
B.朱自清不認同王國維的“無我之境”,這引發(fā)了大家的討論,作者也大膽發(fā)言,提出了自己的意見。
C.初識時描寫朱自清的悠閑自得,這與后文他因病而“骨瘦如柴”形成強烈反差,表現(xiàn)出作者的痛心惋惜。
D.文章追憶了朱自清的幾件瑣事,通過語言、動作等描寫,刻畫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字里行間流露出懷念之情。
(2)下與文本有關的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D
D
A.“有吏夜捉人”出自唐代詩人杜甫的《石壕吏》,文中借用此句是為了寫出“戇徒”輕信謠言的憨厚可愛,表現(xiàn)出人們對他的喜愛。
B.“抱殘守缺”一般比喻保守不知改進,文中是指作者等人進行的古籍研究工作,作者以此含蓄地表達了對枯燥工作的不滿。
C.伏羲和女媧都是我國上古神話中的人物,相傳伏羲開天辟地,女媧捏土造人、煉石補天,他們被視為中華民族的祖先。
D.“說有把握的竟遭毒手”飽含作者的悲憤之情,所指為聞一多在李公樸追悼會上做《最后一次講演》后被特務暗殺的事件。
(3)文本中作者在與朱先生的交往中有怎樣的心理變化?
(4)這是一篇深情回憶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回憶的內容瑣碎,作者是怎樣選擇材料的?
【考點】
散文
.
【答案】
B;D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yōu)網(wǎng)所有,未經(jīng)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fā)布。
當前模式為游客模式,
立即登錄
查看試卷全部內容及下載
發(fā)布:2024/5/27 14:0:0
組卷:40
引用:5
難度:0.5
相似題
1.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井岡山,唯有敬畏我才能心安
帕男
《菜根譚》里說:“自天子以至于庶人,未有無所畏懼而不亡者也。上畏天,下畏民,畏言官于一時,畏史官于后世?!睖\顯地說敬就是敬重,畏就是恐懼和害怕。有誰敢說來井岡山是為了旅游的,至少我不敢。
在我的意念里,從來就沒有想過要到井岡山一游。此次學習,可謂是“命”,我當然不信命,可冥冥之中卻在暗示自己。
但“井岡山”三個字一直縈繞在了我的心里,30年揮之不去。
首先讀的是袁鷹的《井岡山的翠竹》,開篇第一句至今仍記得:“井岡山五百里林海里,最使人難忘的是毛竹?!苯又钟羞@樣的一段描寫:“從遠處看,郁郁蒼蒼,重重疊疊,望不到頭。到近處看,有的修直挺拔,好似當年山頭的崗哨;有的密密麻麻,好似埋伏在深坳里的奇兵;有的看不久,卻也亭亭玉立,別有一番神采?!?br /> 家鄉(xiāng)云南楚雄多毛竹,和井岡山的并無二致,對竹子的交情可謂深遠,甚至可以說惺惺相惜,和生活的旅伴一樣。
但井岡山的竹子不再是竹子,是鐵骨錚錚的偉大戰(zhàn)士,是屹立不倒的一種精神。
亦如袁鷹所寫:“井岡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
到井岡山,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竹子。
漫山遍野且密密匝匝,一眼望不到盡頭。
其形高挺,接天摩日,葉葉交疊,尾尾相銜,連陽光都難潑進來一點,小澗清流,霧氣氤氳,這氣場,突然令我肅然起敬。在竹林中穿行,我居然未敢觸碰一棵竹子,腦海里老裝著袁鷹的那段文字:“用它搭過帳篷;用它做過梭鏢;用它當罐盛過水,當碗蒸過飯;用它做過扁擔和吹火筒;在黃洋界和八面山上,還用它擺過三十里竹釘陣,使多少白匪魂飛魄散,鬼哭狼嚎?!?br /> 我不忍更不敢觸碰他們,不忍的是怕這些竹子就是當年紅軍戰(zhàn)士的化身,就該讓他們靜靜地站在那里,不染塵埃;不敢是怕驚擾了他們早已安靜的靈魂。
竹子是“節(jié)”與“潔”的象征。
誰不知道竹子亭亭玉立,婆娑有致,不畏霜雪,四季常綠,而且“未出土時先有節(jié),及凌云處尚虛心”,這種君子之風,不正是我們景仰的。故而鄭板橋大為贊賞:“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br /> 此刻,我還想起了宋人蘇軾的詩:“可使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yī)?!笨梢娭褡拥母邼崅涫芪娜饲嗖A。
在參觀完小井紅軍醫(yī)院,我們來到了離醫(yī)院不遠的烈士墓憑吊。就在繞紀念碑行告別禮時,我看到路旁的樹林里有一塊伏臥在地的小石碑,上刻有“魂歸井岡--老紅軍戰(zhàn)士曾志”以及生卒年,不了解曾志的人定以為這與小井烈士墓相鄰,和巍巍青山作伴的樹葬墓是鄉(xiāng)下過世的某位老人。
實際上她也真的把自己當成井岡山普普通通的老戰(zhàn)士,這與鄉(xiāng)下普通的老人何異?可曾志畢竟是大名鼎鼎名副其實的中國革命老人。
據(jù)說有“瀟湘美女”之稱的曾志,1911年4月4日生于湖南省宜章縣一個清貧的知識分子家庭。1923年考入衡陽省立第三女子師范學校,1926年8月考入湖南衡陽農(nóng)民運動講習所,同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1928年4月上井岡山,任紅四軍后方總醫(yī)院黨總支書記,紅四軍組織科干事,紅四軍前委工農(nóng)運動委員會民運股股長、婦女組組長。她參加過著名的“黃洋界保衛(wèi)戰(zhàn)”。建國后,任廣州市委書記、中組部副部長等職。
曾志是從槍林彈雨、炮火硝煙、敵特追捕、白色恐怖中走過來的人,不可不謂是九死一生,她的意志卻堅如磐石。
在培訓班互動課時,我又聽了曾志在井岡山的孫子石金龍講他奶奶曾志和全家人的事情,更讓我高山仰止。原來我所不知道的,在1928年年底,曾志產(chǎn)下了一名男嬰,但迫于戰(zhàn)爭形勢,她不得不將剛出生不久的孩子托給了當時留守井岡山王佐部隊一個叫石禮保的副連長代為撫養(yǎng),這名男嬰也就是石金龍的父親石來發(fā)。丟下孩子,曾志就隨著部隊,告別了井岡山。
新中國成立后,曾志多次托人到井岡山尋找孩子。直到1952年,身居廣州市委書記的曾志才終于得以母子相見。別以為兒子找到當市委書記的母親,就再也不用當農(nóng)民了??墒窃景咽瘉戆l(fā)留在身邊住了一段時間后,就讓他重新回到井岡山當農(nóng)民,直到老死井岡山。
我在房間里,面對毛主席“重上井岡山”的匾牌,嘗試朗讀袁鷹《井岡山的翠竹》中的一小段:“毛竹青了又黃,黃了又青,不向殘暴低頭,不向敵人彎腰;竹葉燒了,還有竹枝,竹枝斷了,還有竹鞭,還有深埋地下的竹根。一到春天,漫山遍野,向大地顯露著無限生機的,依然是那一望無際的翠竹。”頓時,我的心里豁然明亮,此次來井岡山,不是宿命,而是必須。
記得哲學家薩特曾經(jīng)說過:世界上有兩樣東西是亙古不變的,一個是高懸在我們頭頂上的日月星辰,一個是深藏在每個人心底的高貴信仰!
來井岡山,除了敬畏你還敢生什么奢想?
(1)下列對作品思想內容的分析與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家鄉(xiāng)云南楚雄多毛竹,和井岡山的并無二致”,這表明作者認同了井岡山的竹子,但這兩地的竹子給作者的感受并不一樣。
B.文中引用鄭板橋和蘇軾的詩文名句,突顯了竹子的“節(jié)”與“潔”,彰顯了井岡山紅軍戰(zhàn)士為革命奉獻犧牲的高潔品德。
C.“就讓他(石來發(fā))重新回到井岡山當農(nóng)民,直到老死井岡山?!边@表現(xiàn)曾志雖位高權重卻大公無私。
D.“此次學習,可謂是‘命’”與下文“不是宿命,而是必須”的表述,前后矛盾,表現(xiàn)作者對井岡山既敬且畏的糾結心理。
(2)下列對作品藝術特點的理解與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開篇引述《菜根譚》中的句子,既引出“敬畏”一詞,起到點題的作用,又明確了“敬畏”的含意,為下文做鋪墊。
B.文章寫井岡山的竹子,既摹其形,又現(xiàn)其神,從兩個方面表現(xiàn)井岡山的竹子帶給作者的心靈震撼。
C.“和巍巍青山作伴的樹葬墓是鄉(xiāng)下過世的某位老人”,此句用擬人的手法,寫革命老人曾志魂歸故里。
D.文章以“我的行蹤”為線索,具體敘述了“我”在井岡山學習的經(jīng)歷,抒寫了“我”對井岡山獨到的感受,形散而神不散。
(3)文章由井岡山的竹子轉向對“曾志”的描述,這樣寫有何用意?請簡述。
(4)“井岡山,唯有敬畏我才能心安”,作者以此為題有何意蘊?
發(fā)布:2024/11/12 16:30:5
組卷:40
引用:38
難度:0.5
解析
2.
閱讀《我與地壇》(節(jié)選),完成各題。
我與地壇(節(jié)選)
史鐵生
我在好幾篇小說中都提到過一座廢棄的古園,實際就是地壇。許多年前旅游業(yè)還沒有開展,園子荒蕪冷落得如同一片野地,很少被人記起。
地壇離我家很近。或者說我家離地壇很近??傊?,只好認為這是緣分。地壇在我出生前四百多年就座落在那兒了,而自從我的祖母年輕時帶著我父親來到北京,就一直住在離它不遠的地方——五十多年間搬過幾次家,可搬來搬去總是在它周圍,而且是越搬離它越近了。我常覺得這中間有著宿命的味道:仿佛這古園就是為了等我,而歷盡滄桑在那兒等待了四百多年。
它等待我出生,然后又等待我活到最狂妄的年齡上忽地殘廢了雙腿。四百多年里,它一面剝蝕了古殿檐頭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門壁上炫耀的朱紅,坍(pǐ)
了一段段高墻,又散落了玉砌雕欄,祭壇四周的老柏樹愈見蒼幽,到處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蕩。這時候想必我是該來了。十五年前的一個下午,我搖著輪椅進入園中,它為一個失魂落魄的人把一切都準備好了。那時,太陽循著(gèn)
古不變的路途正越來越大,也越紅。在滿園彌漫的沉靜光芒中,一個人更容易看到時間,并看見自己的身影。
自從那個下午我無意中進了這園子,就再沒長久地離開過它。我一下子就理解了它的意圖。正如我在一篇小說中所說的:“在人口密聚的城市里,有這樣一個寧靜的去處,像是上帝的苦心安排?!?br /> 兩條腿殘廢后的最初幾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間幾乎什么都找不到了,我就搖了輪椅總是到它那兒去,僅為著那兒是可以逃避一個世界的另一個世界。我在那篇小說中寫道:“沒處可去我便一天到晚耗在這園子里。跟上班下班一樣,別人去上班我就搖了輪椅到這兒來。”“園子無人看管,上下班時間有些抄近路的人們從園中穿過,園子里活躍一陣,過后便沉寂下來?!薄皥@墻在金晃晃的空氣中斜切下一溜陰涼,我把輪椅開進去,把椅背放倒,坐著或是躺著,看書或者想事,撅一杈樹枝左右拍打,驅趕那些和我一樣不明白為什么要來這世上的小昆蟲。”“蜂兒如一朵小霧穩(wěn)穩(wěn)地停在半空;螞蟻搖頭晃腦(lǚ)
著觸須,猛然間想透了什么,轉身疾行而去;瓢蟲爬得不耐煩了,累了祈禱一回便支開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樹干上留著一只蟬蛻,寂寞如一間空屋;水在草葉上滾動,聚集,壓彎了草葉,轟然墜地,摔開萬道金光。”“滿園子都是草木競相生長弄出的響動,窸窸窣窣窸窸窣窣片刻不息。”這都是真實的記錄,園子荒蕪但并不衰敗。
除去幾座殿堂我無法進去,除去那座祭壇我不能上去而只能從各個角度張望它,地壇的每一棵樹下我都去過,差不多它的每一平米草地上都有過我的車輪印。無論是什么季節(jié),什么天氣,什么時間,我都在這園子里待過。有時候待一會兒就回家,有時候就待到滿地上都亮起月光。記不清都是在它的哪些角落里了,我一連幾小時專心致志地想關于死的事,也以同樣的耐心和方式想過我為什么要出生。這樣想了好幾年,最后事情終于弄明白了:一個人,出生了,這就不再是一個可以辯論的問題,而只是上帝交給他的一個事實;上帝在交給我們這件事實的時候,已經(jīng)順便保證了它的結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jié)日。這樣想過之后我安心多了,眼前的一切不再那么可怕。比如你起早熬夜準備考試的時候,忽然想起有一個長長的假期在前面等待你,你會不會覺得輕松一點?并且慶幸并且感激這樣的安排?
剩下的就是怎樣活的問題了,這卻不是在某一個瞬間就能完全想透的,不是一次性解決的事,怕是活多久就要想它多久了,就像是伴你終生的魔鬼或戀人。所以,十五年了,我還是總得到那古園里去,去它的老樹下或荒草邊或頹墻旁,去默坐,去呆想,去推開耳邊的嘈雜理一理紛亂的思緒,去窺看自己的心魂。十五年中,這古園的形體被不能理解它的人肆意雕琢,幸好有些東西是任誰也不能改變它的,譬如祭壇石門中的落日,寂靜的光輝平鋪的一刻,地上的每一個坎坷都被映照得燦爛;譬如在園中最為落寞的時間,一群雨燕便出來高歌,把天地都叫喊得蒼涼;譬如冬天雪地上孩子的腳印,總讓人猜想他們是誰,曾在哪兒做過些什么,然后又都到哪兒去了;譬如那些蒼黑的古柏,你憂郁的時候它們鎮(zhèn)靜地站在那兒,你欣喜的時候它們依然鎮(zhèn)靜地站在那兒,它們沒日沒夜地站在那兒,從你沒有出生一直站到這個世界上又沒了你的時候;譬如暴雨驟臨園中,激起一陣陣灼烈而清純的草木和泥土的氣味,讓人想起無數(shù)個夏天的事件;譬如秋風忽至,再有一場早霜,落葉或飄搖歌舞或坦然安臥,滿園中播散著(yù)
帖而微苦的味道。味道是最說不清楚的,味道不能寫只能聞,要你身臨其境去聞才能明了。味道甚至是難于記憶的,只有你又聞到它你才能記起它的全部情感和意蘊。所以我常常要到那園子里去。
(1)根據(jù)拼音,在下面句子中的橫線上寫漢字。想一想21歲就被禁錮在輪椅上的史鐵生,他寫下這些語句時的情緒狀態(tài)。
①淡褪了門壁上炫耀的朱紅,坍(pǐ)
了一段段高墻,又散落了玉砌雕欄。
②太陽循著(gèn)
古不變的路途正越來越大,也越紅。
③螞蟻搖頭晃腦(lǚ)
著觸須,猛然間想透了什么,轉身疾行而去。
④滿園中播散著(yù)
帖而微苦的味道。
(2)文章中哪處句子最觸動你,請工整抄寫下來,并結合抄寫的內容談談作者如何觀察、欣賞和表現(xiàn)自然景物,表達出自己的人生思考。
(3)選文中的三處景物描寫對作者獲得生命啟迪有怎樣的作用?請簡要分析。
發(fā)布:2024/11/12 17:30:1
組卷:18
引用:4
難度:0.5
解析
3.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文本一:
夏感
梁衡
【注】
充滿整個夏天的是一種緊張、熱烈、急促的旋律。
好像爐子上的一鍋水在逐漸泛泡、冒氣而終于沸騰一樣。山坡上的芊芊細草長成了一片密密的厚發(fā),林帶上的淡淡綠煙也凝成了一堵黛色長墻。輕飛曼舞的蜂蝶不見了,卻換來煩人的蟬兒,潛在樹葉間一聲聲地長鳴。火紅的太陽烘烤著一片金黃的大地,麥浪翻滾著,撲打著遠處的山、天上的云,撲打著公路上的汽車,像海浪涌著一艘艘艦船。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熱風浮動著,飄過田野,吹送著已熟透了的麥香。那春天的靈秀之氣經(jīng)過半年的積蓄,這時已釀成一種磅礴之勢,在田野上滾動,在天地間升騰。夏天到了。
夏天的色彩是金黃的。按繪畫的觀點,這大約有其中的道理。春之色為冷的綠,如碧波,如嫩竹,貯滿希望之情;秋之色為熱的赤,如夕陽,如紅葉,標志著事物的終極。夏正當春華秋實之間,自然應了這中性的黃色——收獲之已有而希望還未盡,正是一個承前啟后、生命交替的旺季。
你看,麥子剛剛割過,田間那挑著七八片綠葉的棉苗,那朝天舉著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進的瓜秧,無不迸發(fā)出旺盛的活力。這時她們已不是在春風微雨中細滋慢長,而是在暑氣的蒸騰下,蓬蓬勃發(fā),向秋的終點做著最后的沖刺。
夏天的旋律是緊張的,人們的每一根神經(jīng)都被繃緊。你看田間那些揮鐮的農(nóng)民,彎著腰,流著汗,只是想著快割、快割;麥子上場了,又想著快打、快打。他們早起晚睡亦夠苦了,半夜醒來還要聽聽窗紙,可是起了風?看看窗外,天空可是遮上了云?麥子打完了,該松一口氣了,又得趕快去給秋苗追肥、澆水?!疤锛疑匍e月,五月人倍忙”,他們的肩上挑著夏秋兩季。
遺憾的是,歷代文人不知寫了多少春花秋月,卻極少有夏的影子。大概,春日融融,秋波澹澹,而夏呢,總是浸在苦澀的汗水里。有閑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歡這種緊張的旋律。我卻要大聲地贊美這個春與秋之間的金黃的夏季。
文本二:
梁衡認為:散文既然是一種藝術,就必須符合美的要求,在文章組織中要講究描寫之美、意境之美、哲理之美。在他的筆下,景與物都完全是活脫脫的呈現(xiàn),你無須想象就可以觸摸到、感覺到,并與之共鳴。他寫杏花村的竹葉青酒:“呈一點淡淡的黃色,令人想起春天里新柳的鵝黃,不覺間,一陣清香,已漸漸地,像一層看不見的薄霧漫過桌面,撲入你的胸懷,鉆進你的衣袖。”(《杏花村訪酒》)梁衡筆下的美,有時是經(jīng)過加工的美,完全融入作者的思想、品性和氣質。他寫景物時,完全是以自身的觀察、體驗、思考為旋轉變化的視角,不斷地切換鏡頭,形成一個個美的意境。在表現(xiàn)晉祠中多、清、靜、柔的水時,作者“信步”帶你去尋水,用“不知”“讓人叫絕”“絲紋可見”“你沿著水去賞那亭臺樓閣”“自問”等字眼,這是自己切換式的觀察和體驗,就像拍攝電影時旋轉式切換一樣,帶著觀眾去觀察、去體驗、去思考。
寫人也是一樣,作者總是在發(fā)掘人物心靈深處的東西。在意境中融入了作者本人的觀察、體驗和思考,其中有作者的氣質和思想。不是說教,不是唱高調,而是能啟發(fā)人的哲學思考,這正是梁衡先生所說的“散文的哲理之美”。大凡大作家,一般都能從人類的終極關懷角度來思考眼前的人和物,梁衡先生就是這樣的大作家。“描寫美”“意境美”“哲理美”是梁衡散文刻意追求的,這在每一篇散文中都可以通過遣詞煉句、謀篇布局、探幽發(fā)理等得到體現(xiàn)。其實,梁衡散文中這種美的意境源于他內心的境界。讀梁衡的作品,我們所感受到的不僅僅是其筆下山河之壯美、人物之偉大、生活之美好,還有作者深刻的思想、博大的情懷和崇高的修養(yǎng)。這就是境界,作為思想者、大作家和詩人的境界,這種境界是經(jīng)艱苦人生反復砥礪而又不斷地從思想體悟中得來的。
(選自張維佳《梁衡散文的意境和境界》,有刪改)
注:梁衡,1946年出生于山西霍州。著名散文家、學者。
(1)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梁衡的《夏感》與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都運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在對景色的細致描摹中寄寓了作者內心豐富的情感。
B.“田間那挑著七八片綠葉的棉苗……”中,一個“挑”字,寫出棉苗受到炙烤有氣無力的形象,突出了夏日的炎熱。
C.作者想大聲贊美金黃的夏季,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夏天是一個承前啟后、生命交替的旺季,收獲已有而希望未盡。
D.“充滿整個夏天的是一種緊張、熱烈、急促的旋律”也可理解為:人生有時像夏天一樣既充滿苦澀的緊張,又充滿充實的熱烈。
(2)下列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麥浪翻滾著,撲打著遠處的山、天上的云,撲打著公路上的汽車,像海浪涌著一艘艘艦船”,帶有強烈主觀色彩,體現(xiàn)了夏天的熱烈。
B.“聽聽窗紙”“看看窗外”,是作者用外在動作描寫展現(xiàn)內在心理活動的傳神之筆,具象化了“每一根神經(jīng)都被繃緊”的真實心情。
C.作者描寫農(nóng)民麥收的景象,運用排比、引用等修辭,并多用短句,用語生動形象而又準確,突出了農(nóng)民夏天生活節(jié)奏的緊張。
D.文本一融描寫、議論、抒情于一體,既形象地描繪出了作者在夏天的感受,又在對夏天的贊美中融合“承前啟后,生命交替”的哲思。
(3)梁衡描景寫物調動了多種感官,逼真可現(xiàn),請結合文本一簡要分析。
(4)請結合文本二簡析文本一《夏感》呈現(xiàn)出的散文美。
發(fā)布:2024/11/12 23:30:1
組卷:27
引用:3
難度:0.5
解析
把好題分享給你的好友吧~~
商務合作
服務條款
走進菁優(yōu)
幫助中心
兼職招聘
意見反饋
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粵ICP備10006842號
公網(wǎng)安備44030502001846號
?2010-2024 jyeoo.com 版權所有
深圳市市場監(jiān)管
主體身份認證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用版本:4.8.2 |
隱私協(xié)議
第三方SDK
用戶服務條款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jīng)營許可證
出版物經(jīng)營許可證
網(wǎng)站地圖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