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變革與創(chuàng)新
材料一 秦朝徹底廢除了周朝的分封制度,全國共設36郡,后來陸續(xù)增設至40余郡,郡下設縣???、縣主要官員均由朝廷任免,他們通過自戰(zhàn)國沿用下來的“上計”制度接受中央考核??h以下又有鄉(xiāng)、里兩級基層管理組織。這樣,秦王朝的統(tǒng)治由朝廷下至郡、縣、鄉(xiāng)、里,層層控制,國家權(quán)力自上而下延伸到社會最底層,又自下而上逐級集中到最高統(tǒng)治者皇帝手中。這也是秦以下中國歷代王朝的基本統(tǒng)治模式。
——摘編自張帆《中國古代簡史》(1)依據(jù)材料概括秦朝管理地方的舉措,并分析其影響。
材料二 唐初賦斂之法曰租庸調(diào)……玄宗之末,版籍(指戶口冊)浸壞……至是(780年),炎建議作兩稅法……戶無主客,以見居為簿;人無丁中,以貧富為差……居人之稅,秋夏兩征之……其租庸雜徭悉省……天下便之,人不土斷而地著,賦不加斂而增入,版籍不造而得其虛實,貪吏不誡而奸無所取,自是輕重之權(quán)始歸于朝廷。
——《舊唐書?楊炎傳》(2)參考材料二,模仿下面的示例,用簡潔的語言解釋兩稅法。
示例:察舉制西漢開始實行的選官制度。 由地方長官在轄區(qū)內(nèi)考察、選取人才并推薦給上中央,經(jīng)考核再任命官職。察舉制的實行,為有才干的人提供了比較公平的競爭機會,初期為政府招攬了人才,但后期被權(quán)門勢族把持。 |
兩稅法: 唐中期(780年)丞相楊炎主持的一次稅制改革。每戶按人丁和資產(chǎn)繳納戶稅,按田畝繳納地稅,分夏、秋兩次征收,取消租庸調(diào)和一切雜稅、雜役。兩稅法增加了政府的財政收入,征收標準更趨合理。 唐中期(780年)丞相楊炎主持的一次稅制改革。每戶按人丁和資產(chǎn)繳納戶稅,按田畝繳納地稅,分夏、秋兩次征收,取消租庸調(diào)和一切雜稅、雜役。兩稅法增加了政府的財政收入,征收標準更趨合理。 |
材料三
①其進士,大抵千人得第者百一二;明經(jīng)倍之,得第者十一二?!囍?,或在殿廷,天子親臨觀之。試已,糊其名于中考之,文策高者特授以美官。 ——(唐)杜估《通典》 |
② 注:圖案中有“白馬紫金鞍”的文字,源于一首古民謠:“白馬紫金鞍,騎出萬人看。借問誰家子,讀書人做官?!?/td>
|
(3)分別指出材料①②的史料類型。依據(jù)材料和所學,概括科舉制的特點。
材料四 975年,宋太祖下詔:“向者登科(科舉應考人被錄?。┟墸酁閯菁宜。ㄗ韪簦┕仑氈?。今朕躬親臨試,以可否進退,盡革前弊矣。”此后君王都沿用此制度,選拔有才干的貧寒士子充實官員隊伍……宋太宗時,“國家開貢舉之門,廣搜羅之路”,允許工商業(yè)者及“奇才異行、卓然不群者亦許解送”,以至于“工商之子亦登仕進之途”。
——摘自唐凱麟主編《中華民族道德生活史》(4)依據(jù)材料四,簡述北宋初年在科舉考試資格和錄取方面的改革措施,并結(jié)合所學分析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