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回答問題。
小石潭記
柳宗元 ①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珮環(huán),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嶁,為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②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⑤同游者:吳武陵,龔古,余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怒已,曰奉壹。
(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
①潭中魚可百許頭 大約大約
②佁然不動 靜止不動的樣子靜止不動的樣子
③俶爾遠逝 忽然忽然
④以其境過清凄清凄清
(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
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3)下列對文章內(nèi)容和寫法分析不當?shù)囊豁検?DD
A.這篇短小精美的山水游記,按“發(fā)現(xiàn)小石潭一潭中景物一小潭溪流一潭上感受一交代同游者”的順序,記錄了作者游覽的經(jīng)歷。
B.文章開篇以環(huán)珮相擊之音來寫水聲,表現(xiàn)出水聲的清脆,令人愉悅;同時也借水聲烘托出環(huán)境的幽靜。
C.第②段寫游魚,先總體寫魚的大體數(shù)量和“空游無所依”的狀態(tài),接著采用特寫鏡頭寫日光魚影,勾畫出一幅生動活潑的游魚圖。
D.作者善用正面和側面的描寫方法來寫景物,如“斗折蛇行”,就是采用側面描寫的方法寫出了溪流的曲折蜿蜒。
(4)作者感到:“凄神寒骨,悄愴幽邃”,這不僅僅是自然環(huán)境的冷清所致,還有更為深層的原因。請結合選文和鏈接材料(作者同時期在永州寫給友人的信),探究其深層原因。
【答案】大約;靜止不動的樣子;忽然;凄清;D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yōu)網(wǎng)所有,未經(jīng)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fā)布。
發(fā)布:2024/4/20 14:35:0組卷:7引用:1難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