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平地面有一底面積為200cm2的柱形容器,內裝有適量的水。底面積為50cm2,高為10cm的柱體B漂浮在水面上,如圖甲所示,此時B浸入水中深度為6cm。另有一邊長為10cm的正方體A,A的頂部有細線,用手拉著細線,使A的底部從容器頂部位置處開始向下移動,移動距離與細線拉力的變化如圖乙所示。整個移動過程A、B始終保持豎直狀態(tài),且均未接觸容器底部。求:
(1)B的重力;
(2)B剛好浸沒時,水對容器底部增加的壓強;
(3)A的重力。
【考點】物體疊放導致液面變化問題;液體壓強的公式及計算.
【答案】(1)B的重力為3N;
(2)B剛好浸沒時,水對容器底部增加的壓強為100Pa;
(3)A的重力為17N。
(2)B剛好浸沒時,水對容器底部增加的壓強為100Pa;
(3)A的重力為17N。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yōu)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fā)布。
發(fā)布:2024/6/27 10:35:59組卷:181引用:2難度:0.4
相似題
-
1.如圖所示,在容器底部固定一輕質彈簧,彈簧上端連有一邊長為0.1m的正方體物塊A,當容器中水的深度為20cm時,物塊A有
的體積露出水面,此時彈簧恰好處于自然伸長狀態(tài),往容器緩慢加水(水未溢出)至物塊A恰好浸沒時彈簧受到的拉力跟彈簧的伸長量關系如圖乙所示(g取10N/kg)。求( )25發(fā)布:2024/8/5 8:0:8組卷:41難度:0.5 -
2.如圖甲所示,將邊長為10cm的正方體木塊A放入盛有水的圓柱形容器中,木塊靜止時有
的體積露出水面。如圖乙所示,將物塊B放在木塊A上方,靜止后木塊A恰好浸沒在水中,已知物塊B的密度為2.5g/cm3,水的密度為1×103kg/m3。求:25
(1)圖甲中,木塊A下表面所受的液體壓強(用兩種方法求解);
(2)木塊A的重力;
(3)物塊B的體積。發(fā)布:2024/10/6 1:0:2組卷:296引用:2難度:0.5 -
3.一實心長方體由勻質木塊A與某種特殊均勻材料B上、下粘合而成。該長方體的底面積為100cm2、高為50cm,木塊A高為40cm、密度為0.5g/cm3。現(xiàn)將長方體豎直靜止漂浮于盛水容器中,如圖所示,長方體露出水面的高為13cm,容器內底面積為650cm2。求:
(1)此時長方體下表面受到水的壓力大小;
(2)若將長方體露出水面的部分切下并取走,待剩余部分重新靜止后,水對容器底的壓強變化量;
(3)將木塊A上端水平切去多少高度時,長方體剩余部分恰好能不沉底?發(fā)布:2024/8/27 1:0:9組卷:638引用:1難度: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