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試題詳情
竹子花開 ①和牡丹“花開時節(jié)動京城“的驚艷不同,竹子的開花雖也是有震動效果的新聞,卻往往帶著災難的氣息。一般來說,竹子一生只開一次花,開花后結籽,植株隨即枯死。而問題是,竹子一旦開花,往往會成片“株連“,甚至方圓數(shù)百平方公里范圍的竹海都一起衰敗,且老幼皆隕--不管是長了多年的老竹子,還是剛一兩年的新竹子,都難逃一死。因此,掌握竹子開花的秘密,就顯得格外重要了。
②竹子開花這一“植物界神秘事件”,吸引了眾多研究者的目光。一般來說,有“生長周期說”和“營養(yǎng)說”兩種。前者認為,竹子開花具有一定的周期,基本上同時或至多相差幾年開花。研究了中國和日本竹子開花的歷史記載,發(fā)現(xiàn)毛竹開花年代為60的倍數(shù)。但這一說法忽視和否定了環(huán)境條件對開花周期的影響?!炯住亢笳哒J為,竹子開花往往發(fā)生在天氣長期干旱、土壤板結、雜草叢生的地方。在這種環(huán)境下,竹子無法得到生存所需要的水分和營養(yǎng),它的光合作用日益減弱,它的生命急速衰老,最后只得開花、枯死?!疽摇?br /> ③但是,竹子開花絕非只受“周期”和“環(huán)境”影響,有時竹子還會出現(xiàn)越山隔省、跨海隔洲開花的現(xiàn)象。1910年,一位植物獵人將一顆神農(nóng)箭竹從中國湖北神農(nóng)架引入了歐洲,后來又有人將這叢竹子的后裔引入了美國。在時間過去半個多世紀之后,歐洲和美國的神農(nóng)箭竹在某個時間相繼開花了。而在歐美兩地的竹“親戚”開花枯萎之后不久,仿佛是心有靈犀,情深意重般,神農(nóng)架當年引出竹種的那叢神農(nóng)箭竹竟然也開花并枯死了。諸如此類帶有神秘“感情”色彩的竹子開花事件遠遠不止一起?!颈?br /> ④那么,到底是什么暗暗操縱著竹海的興衰?同其他高等植物一樣,竹子通過開花結果才能繁育下一代。雖然蔓延的竹鞭也能長出新的竹筍和竹竿。但嚴格來說不能算是“下一代”,而更近似于人類不斷長長和生發(fā)的指甲和頭發(fā)而已。在這個意義上,對于大片自然繁殖形成的竹海來說,它們是由地下的莖(即竹鞭)聯(lián)系在一起的整體,無論地面上的竹子是老是幼,但地下的竹鞭的年齡往往是一樣的,即所謂的“同齡竹“,具備這樣身份的竹子,在合適的條件下,就有可能同時開花。相反的,在人為活動頻繁的地區(qū),由于竹子的引種方式和竹種來源受到人類活動的干擾而產(chǎn)生較大差異,容易形成“異齡竹”,就算是種類相同,且生長在一起,也往往不會出現(xiàn)大面積同時開花的情況。
⑤對很多人來說,竹子開花就是災難,但仍有人熱切地盼望著竹子開花,他們便是竹子科學的研究者。因為對竹子本身來說,開花結籽是一種自我更新的重要手段,要想進行雜交,就必須讓竹子開花。過去20年間,中國、美國、日本、印度多國科學家已經(jīng)讓10多種竹子花朵在試管中綻放了。這些動人的竹子“新花事”,為人類不斷探尋竹子的秘密、挖掘竹子的財富潛力帶來了更多的可能。
(1)本文采用了什么說明順序?請結合文章具體內(nèi)容簡要分析。
(2)請根據(jù)第④段內(nèi)容,解釋什么是“異齡竹”。
(3)第④段畫線句提到人類的指甲和頭發(fā)有什么作用?
(4)你認為下面材料放在【甲】【乙】【丙】哪一處合適,并簡述理由。
1907年,遠隔崇洋,所處環(huán)境迥異的中日英三國的毛金竹就同時盛放了;而在1959年,中日美蘇的“同齡”五月季竹竟然也不約而同地同時開花了。
【答案】見試題解答內(nèi)容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yōu)網(wǎng)所有,未經(jīng)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fā)布。
發(fā)布:2024/11/10 8:0:1組卷:8引用:1難度:0.7
相似題
-
1.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題。
時間去哪兒了“時間都去哪兒了?還沒好好感受年輕就老了……”這首歌引起了許多人的共鳴。是啊,時間到底去哪兒了?
幼年的時光去哪兒了?我們?yōu)楹魏茈y記起3歲以前的事情?研究表明,對時間的感知需要兒童的注意力和短期記憶能力的完全形成,這需要大腦前額葉皮質(zhì)和海馬體發(fā)育較成熟后才能具備。這兩個區(qū)域的成熟速度較慢,往往到了童年后期才能漸漸完善。孩子們的遺忘速度遠比成年人要快,所以他們的記憶更替也更快,這意味著留下幼時記憶的可能性并不大。
幼時記憶究竟從何時開始模糊,直到被永久遺忘?研究發(fā)現(xiàn),早期記憶往往7歲開始丟失。雖然不少3歲孩子能夠記得前一年發(fā)生的事,但這些記憶也只能持續(xù)到五六歲。在7歲時,童年記憶迅速衰退,到了八九歲,大部分孩子只能回想起幼年生活35%的內(nèi)容,這是因為在7歲時,人們形成記憶的方式開始改變--在那之前,兒童缺少實踐和低點的觀念,而在年齡較大的兒童中,回憶早期記憶的內(nèi)容和形式趨向于成年人。
如果你到了一定的年紀,可能有這樣的感覺:小時候總希望快快長大,但似乎過了很久才長了一歲,而隨著年齡的增長,就感覺時間過得越來越快。這是為什么呢?
首先,人體內(nèi)的生物鐘在逐漸變慢。實驗表明,讓年輕人和老年人估測1分鐘有多長,結果年輕人通常還沒到1分鐘時就認為已經(jīng)到時間了,而老年人則往往過了1分鐘才覺得這才是1分鐘的時長。在生命的進程中,人體內(nèi)的某種節(jié)律在變慢,而客觀的時間沒有變慢,老年人就會感覺時間過得快了。
其次,與新鮮感能刺激大腦記憶有關。比如我們新去一個地方,去時路總是顯得很長,回來時卻似乎要短得多。因為去時的路上你所看到的景色都是新鮮的,你的大腦需要對這些新鮮事物進行處理記憶,就會感覺時間過得很慢,路似乎很長,而回來時,這些景象不再是第一次體驗,一切變得熟悉,大腦需要處理的事物也就少了,感覺時間過得就快了,路也似乎短了許多,人生也是一樣,小時候看世界卻是新鮮的,外界充滿了各種新刺激,這樣就覺得時間很長:隨著年齡的增長,對外界的事物已經(jīng)失去了新鮮感。更多的是單調(diào)的重復刺激,豐富的經(jīng)驗使神經(jīng)對生活中的信息處理極為快速,漸漸進入了“適應性”狀態(tài),不但削弱了對時間流逝的感知,同時保留的記憶也信息不全,這樣,一天在不經(jīng)意間就過去了。
第三,可以用“相對論”來解釋,一個5歲的兒童會感覺過去的一年很長很長,這是因為過去的一年占他生命總過程的20%;一個20歲的青年,過去的一年只是他生命總過程的5%;而對一個50歲的中年人,過去的一年僅僅是他生命總過程的2%.人越老,幾個月甚至幾年的光明在其整個人生當中所占的比重就越小,同漫漫人生相比,就會覺得這些微不足道的時間過起來很快。
(選自《百科知識》2014年第4期B,有刪改)(1)下列不屬于幼時記憶遺忘的原因的一項是
A.前額葉皮質(zhì)和海馬體尚未發(fā)育成熟,注意力和短期記憶能力也未完全形成。
B.孩子們的遺忘速度比成年人要快得多,他們的記憶更替也更快。
C.7歲時幼時記憶開始模糊,兒童只能回想起幼年生活的一小部分。
D.7歲時兒童記憶的方式開 始改變,由不成熟變得更趨向于成年人。
(2)下列說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A.人體內(nèi)的生物鐘隨著人年齡的增長在逐漸變慢,而客觀的時間卻沒有變慢,所以年齡越大的人就覺得時間過得越快。
B.新鮮感可以刺激大腦的記憶,人無論是走一段新路還是接觸生活中的新事物,都會對新的景象和新的事物進行處理和記憶。
C.因為豐富的經(jīng)驗使人漸漸進入了“適應性”狀態(tài),對時間流逝的感覺減弱,記憶的信息也不全,所以時間不經(jīng)意就過去了。
D.人的年齡與過去的時間在其整個人生中所占的比重成反比:年齡越大,過去的時間在人生中所占的比重越小;反之,所占比重越大。
(3)下列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這是一篇說明有關“時間去哪兒了”的事理說明文,從生理學和心理學的角度科學地解答了為什么人們會感覺光陰似箭的問題。
B.本文采用時間順序,依次說明了幼年時光去哪兒了和年齡的越大感覺時間過得越快的原因,結構清晰,層次分明。
C.文章最后一段主要采用舉例子、列數(shù)字等說明方法,準確說明了在年齡大小與時間流逝感的關系中是如何體現(xiàn)“相對論”的。
D.本文的語言平實嚴謹,融科學術語于通俗的表述中,再加上標題和開頭都與流行歌曲有關,增強了文章的可讀性。發(fā)布:2024/12/27 2:0:1組卷:21引用:8難度:0.5 -
2.閱讀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當蟋蟀不再歌唱
葉子 ①蟋蟀是大自然的天然歌手,它們的歌聲優(yōu)美動聽。為了吸引異性,公蟋蟀們常常不知疲倦地一展歌喉,唱著優(yōu)美婉轉(zhuǎn)的小夜曲。公蟋蟀的翅膀就是它們的小提琴。每當需要交配時,它們就會通過彎曲翅膀,用右翼鞘蓋在左翼鞘上,利用它們的相互摩擦來發(fā)聲,以期吸引異性,并與之交配。
②突然有一天,在夏威夷考艾島,蟋蟀們基本沉寂了下來,它們都離開這里了嗎?都去了哪里呢?一個生物學研究小組自1991年以來一直在夏威夷考艾島研究蟋蟀,但直到2003年他們才明白,其實蟋蟀并沒有少,而是近九成的公蟋蟀已經(jīng)不再唱歌了??及瑣u近幾代的蟋蟀一直都在經(jīng)歷著重要的遺傳改變,它們的翅膀始終平鋪著,不能再痛快地唱出求愛的歌曲了。
③是什么使公蟋蟀們不再歌唱了呢?原來歌聲使它們的生命受到了威脅。在夏威夷考艾島,被公蟋蟀們的小夜曲吸引來的不僅有異性,還有一種寄生昆蟲。這種寄生昆蟲常常會循聲而至,一旦發(fā)現(xiàn)正在唱歌的蟋蟀,就會寄生下來,并把卵產(chǎn)在它身上,而這種卵會鉆進蟋蟀的身體里,在那里長大,然后鉆出蟋蟀的身體并殺了它。
④為了保護自己,公蟋蟀們被迫停止激情的歌唱,沉默了下來。雖然這種安靜的轉(zhuǎn)變讓公蟋蟀們看起來沒有以前的激情,但畢竟也保護了它們免受寄生蟲的襲擊。
⑤但是不唱歌又如何求偶?不求偶又靠什么來繁殖?
⑥聰明的蟋蟀們自有辦法??茖W家發(fā)現(xiàn),公蟋蟀們已經(jīng)改變了策略,不僅能保住性命而且能成功求偶。在考艾島,大部分蟋蟀的翅膀都因為長期不摩擦,已經(jīng)慢慢退化,不能用來唱歌了。但仍有一些蟋蟀擁有正常的翅膀,它們常常如祖先一樣在野外快樂地歌唱。每當這時候,它們的附近總會有一些已經(jīng)不再唱歌的公蟋蟀潛伏著,只要出現(xiàn)母蟋蟀的身影,潛伏的蟋蟀們就會想方設法把母蟋蟀吸引過來,橫刀奪愛,成功交配。
⑦科學家們認為,大部分蟋蟀放平翅膀不再歌唱,而利用少量保持正常翅膀的“歌唱者”求偶,因而避免了寄生蟲的侵襲并能繼續(xù)繁殖,這應該屬于生物進化的一種成功范例。
(選自《大科技?科學之謎》有改動)(1)請簡要說明夏威夷考艾島上公蟋蟀不再歌唱求偶的原因。
(2)請指出②③④段的說明順序。
(3)請簡析第⑤段兩個設問句獨立成段的作用。
(4)請寫出你從末段劃線文字得到的啟示。
大部分蟋蟀放平翅膀不再歌唱,而利用少量保持正常翅膀的“歌唱者”求偶,因而避免了寄生蟲的侵襲并能繼續(xù)繁殖,這應該屬于生物進化的一種成功范例。發(fā)布:2024/12/27 0:0:1組卷:171引用:7難度:0.5 -
3.閱讀《被壓扁的沙子》節(jié)選,完成問題。
①在過去的9年里,科學家們一直對6500萬年前恐龍滅絕的一個新觀點爭論不休,這個問題最終也許會得到解決。
②1980年,曾經(jīng)有報道說,在一個6500萬年前形成的沉積物薄層中,發(fā)現(xiàn)了稀有金屬銥,它的含量異常豐富。一些人認為,這可能是一個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撞擊地球的結果。這種撞擊也許深入到了地殼內(nèi)部,引起火山噴發(fā),造成大火和潮汐大浪,許多塵埃進入了平流層中,結果造成在很長一段時間內(nèi)陽光無法抵達地球表面。這也許是導致包括所有恐龍在內(nèi)的許多地球生物滅絕的原因。
③毫無疑問,6500萬年前地球上曾經(jīng)有過一次“大滅絕”,發(fā)生過一次“大劫難”。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科學家都認為這是由巨大撞擊引起的。例如,1987年就有人指出,如果地球突然經(jīng)歷了一個火山爆發(fā)期,許多火山大致同時噴發(fā),那么也能造成一個足以使生物大量滅絕的巨大災難。
④因此,目前存在兩種對立的理論,即“撞擊說”和“火山說”。
⑤這不僅僅是一個學術問題,因為我們將來也許還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大災難(萬一哪天某個星體要撞擊地球,我們也許會知道如何來避免這種撞擊)我們需要盡可能多地了解這種事件所產(chǎn)生的影響,希望將來一旦 面臨這種事件,我們可以采取某種應急措施。
(1)這段文字說明的對象是什么?采用了什么樣的說明順序?
(2)②③④段文字說明了造成恐龍滅絕的原因有哪兩條?其依據(jù)分別是什么?
(3)第②段文字中劃線的“可能”“也許”能否刪去?為什么?
(4)第③段文字運用了什么說明方法,作用是什么?發(fā)布:2024/12/15 1:30:2組卷:222引用:16難度: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