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      ①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子曰:“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也。居則曰:‘不吾知也!’如或知爾,則何哉?”
      ②子路率爾而對曰:“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師旅,之以饑饉;由也為之,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也?!?br />      ③夫子之。
      ④“求,爾何知?”
      ⑤對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其禮樂,以俟君子?!?br />      ⑥“赤,爾何如?”
      ⑦對曰:“非曰能之,愿學。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愿為小相?!?br />      ⑧“點,爾何如?”
      ⑨鼓瑟,鏗爾,舍瑟而作,對曰:“異乎三子者之?!?br />      ⑩子曰:“何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br />?夫子喟然嘆曰:“吾點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為國以禮,其言不,是故哂之。唯求則非邦也?安見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唯赤則非邦也與?宗廟會同,非諸侯而何?赤也為之,孰能之大?”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D
D

A.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 以:因為
B.乎大國之間 攝:夾,迫近
C.其禮樂,以俟君子 如:至于
D.異乎三子者之 撰:分析
(2)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B
B

A.及三年,可使有勇 比:及,到
B.夫子 哂:嘲笑
C.如其禮樂,以君子  俟:等待
D.為國以禮,其言不  讓:謙讓
(3)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
A

A.可使有勇,且知 方:有方向
B.鼓瑟,鏗爾,舍瑟而作 希:通“稀”,稀疏
C.何乎?亦各言其志也  傷:妨
D.赤也為之,孰能為之大  ?。鹤鲂∠?/td>
(4)下列各組中加點的詞,詞類活用現(xiàn)象不相同的一項是
B
B

A.僂,隆然伏行
B.駝業(yè)種樹
C.如會同,端章甫
D.浴乎沂,乎舞雩
(5)對下列各句中加點的文化知識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
A

A.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有一千輛兵車的諸侯國。在春秋時是一個小國。乘,車輛。春秋時一輛兵車,配甲士3人,步卒72人,稱一乘。)
B.如會同,端章甫(端,古代用整幅布做的禮服。章甫,古代禮帽,用布做。)
C.愿為小相焉(相分卿、大夫、士三個等級,小相指最低的士這一級。)
D.冠者五六人(指成年人,20歲以上的人。古時男子20歲行冠禮,就是成人了。)
(6)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D
D

A.加之師旅 如其禮樂,俟君子
B.求也之,比及三年 孰能之大
C.夫子喟然嘆曰:“吾點也!” 唯求則非邦也?
D.攝大國之間 浴乎沂,風舞雩
(7)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C
C

A.之以饑饉 舍其名,亦自謂“橐駝”云
B.吾一日長乎爾 如或知爾,則何
C.非曰能之,愿學 寡人之于國也,盡心耳矣
D.夫三子之言何如 安見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
(8)與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項是
A
A

例句:不吾知也
A.如或知爾,則何以哉
B.亦各言其志也
C.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
D.唯赤則非邦也與
(9)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C
C

A.開始交待了談話的內(nèi)容與方式,四位弟子環(huán)坐在孔子身旁,孔子最先發(fā)話,啟發(fā)大家各言其志,既符合孔子作為師長的身份,又表現(xiàn)了孔子隨和的性格特征。
B.子路不假思索,搶先回答,反映了子路急躁、坦率、爽快的性格。子路認為,自己可以治理好內(nèi)憂外患的中等國家,使人人有勇氣,使百姓知道為人的道理。
C.冉有志在治“方六七十,如五六十”之邦,公西華志在為小相,參與“宗廟之事,如會同”,他們的志向遠遠比不上子路,但謙虛,樂于從政,得孔子贊賞。
D.曾皙描繪了一幅春日暢游圖,深得孔子的贊許。曾皙是主張以禮治國,他說的是禮治的結(jié)果,是太平盛世圖,與孔子“仁政”“禮治”“教化”的主張相符。
(10)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愿為小相焉。
②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考點】內(nèi)容理解;文言翻譯;散文;;;;;;
【答案】D;B;A;B;A;D;C;A;C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quán)屬菁優(yōu)網(wǎng)所有,未經(jīng)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fā)布。
發(fā)布:2024/5/27 14:0:0組卷:25引用:1難度:0.8
相似題
  • 1.閱讀下文,完成下列各題。
    規(guī) 執(zhí) 政
    劉基
          ①郁離子謂執(zhí)政曰:“今之用人也,徒以具數(shù)與,□亦以為良而倚以圖治與?”執(zhí)政者曰:“亦取其良而用之耳!”郁離子曰:“若是,則相國之政與相國之言不相似矣?!?br />      ②執(zhí)政者曰:“何謂也?”郁離子曰:“仆聞農(nóng)夫之為田也,不以羊負軛;賈子之治車也,不以豕驂服。知其不可以集事,恐為其所敗也。是故三代之取士也,必學而后入官,必試之事而能,然后用之,不問其系族,惟其賢,不鄙其側(cè)陋。 今風紀之司,耳目所寄,非常之選也。儀服云乎哉?言語云乎哉?乃不公天下之賢,而悉取諸世胄昵近之都那豎為之,是愛國家不如農(nóng)夫之田、賈子之車也。”
          ③執(zhí)政者許其言,而必忤之。
    【注】①具數(shù):湊數(shù)。 ②都那豎:紈绔子弟。
    (1)填入第①段方框處最恰當?shù)奶撛~是
     

    A.抑         B.且          C.或          D.夫
    (2)“農(nóng)夫不以羊負軛,賈子不以豕驂服”借此說明什么道理?(用自己的話回答)
    (3)文中畫線句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如今擔任重要職務的官人,他的耳朵和眼睛與國家的使命一樣重要。
    B.現(xiàn)在掌管風氣紀律的官職,像一個人的眼睛和耳朵那樣重要的使命。
    C.如今擔任重要職務的人,他的耳朵和眼睛與國家的使命一樣有寄托。
    D.現(xiàn)掌管教化綱紀的官職,寄托著像一個人的眼睛和耳朵那樣的使命。
    (4)第②段運用了多種論證方法,請舉一例加以分析。
    (5)第③段“執(zhí)政者許其言,而必忤之。”這樣寫的目的是什么?

    發(fā)布:2025/1/1 4:30:2組卷:7引用:5難度:0.1
  • 2.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
          黃歇受約歸楚,楚使歇與太子完入質(zhì)于秦,秦留之數(shù)年。楚頃襄王病,太子不得歸。而楚太子與秦相應侯善,于是黃歇乃說應侯曰:“相國誠善楚太子乎?”應侯曰:“然。”歇曰:“今楚王恐不起疾,秦不如歸其太子。太子得立,其事秦必重而德相國無窮,是親與國而得儲萬乘也。若不歸,則咸陽一布衣耳;楚更立太子,必不事秦。夫失與國而絕萬乘之和,非計也。愿相國孰慮之。”應侯以聞秦王。秦王曰:“令楚太子之傅先往問楚王之疾,返而后圖之?!秉S歇為楚太子計曰:“秦之留太子也,欲以求利也。今太子力未能有以利秦也,歇憂之甚。而陽文君子二人在中,王若卒大命,太子不在,陽文君子必立為后,太子不得奉宗廟矣。不如亡秦,與使者俱出;臣請止,以死當之。”楚太子因變衣服為楚使者御以出關(guān),而黃歇守舍,常為謝病。度太子已遠,秦不能追,歇乃自言秦昭王曰:“楚太子已歸,出遠矣。歇當死,愿賜死?!闭淹醮笈犉渥詺⒁?。應侯曰:“歇為人臣,出身以徇其主,太子立,必用歇,故不如無罪而歸之,以親楚?!鼻匾蚯颤S歇。
          歇至楚三月,楚頃襄王卒,太子完立,是為考烈王??剂彝?bdo class="mathjye-underpoint2">元年,以黃歇為相,封為春申君,賜淮北地十二縣。后十五歲,黃歇言之楚王曰:“淮北地邊齊,其事急,請以為郡便。”因并獻淮北十二縣,請封于江東??剂彝踉S之。春申君因城故吳墟,以自為都邑。
          春申君既相楚,是時齊有孟嘗君,趙有平原君,魏有信陵君,方爭下士,招致賓客,以相傾奪,輔國持權(quán)。
          ……
          春申君相二十二年,諸侯患秦攻伐無已時乃相與合從西伐秦而楚王為從長春申君用事至函谷關(guān)秦出兵攻諸侯兵皆敗走。楚考烈王以咎春申君,春申君以此益疏。
    (選自《史記?春申君列傳》,有刪改)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諸侯患秦攻伐無已/時乃相與合從/西伐秦/而楚王為從長/春申君用事/至函谷關(guān)/秦出兵攻/諸侯兵皆敗走
    B.諸侯患秦攻伐無已時/乃相與合從/西伐秦/而楚王為從長/春申君用事/至函谷關(guān)/秦出兵攻/諸侯兵皆敗走
    C.諸侯患秦攻伐無已/時乃相與/合從西伐秦/而楚王為從長/春申君用事/至函谷關(guān)/秦出兵攻諸侯/兵皆敗走
    D.諸侯患秦/攻伐無已時/乃相與合從/西伐秦而楚王為從長/春申君用事/至函谷關(guān)/秦出兵攻諸侯/兵皆敗走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相國:古代官名,春秋戰(zhàn)國時期,一些諸侯國設此官職,為百官之長。后為宰相的尊稱。
    B.春申君:黃歇,是戰(zhàn)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與魏國信陵君魏無忌、趙國平原君趙勝、齊國孟嘗君田文并稱為“戰(zhàn)國四公子”。
    C.元年:在古代,多指帝王或諸侯即位的第一年或帝王改元的第一年??剂彝踉昃褪侵缚剂彝跫次坏牡谝荒辍?br />D.江東:泛指長江下游以東地區(qū)。古人在地理上以東為右,故江東又稱江右。
    (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黃歇對當時秦楚兩國的局勢觀察得非常透徹,他游說秦國相國應侯,在應侯的幫助下,黃歇里應外合,與太子完一起返回楚國。
    B.使者為太子駕車回國后,黃歇就守在屋中,稱太子生病不見客。估計太子走遠且秦兵追趕不上后,他才對秦王道出實情。
    C.太子登基時,作為獎賞,將江東地區(qū)封給春申君,春申君就在吳國故都修建城堡,把它們作為自己的都邑。
    D.春申君、孟嘗君、平原君、信陵君都禮賢下士,招徠賓客,互相爭奪賢士,來輔助君王,掌握國政。
    (4)將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太子得立,其事秦必重而德相國無窮,是親與國而得儲萬乘也。
    ②不如亡秦,與使者俱出;臣請止,以死當之。

    發(fā)布:2025/1/1 4:30:2組卷:4引用:4難度:0.5
  • 3.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
          霍去病,大將軍青姊少兒子也。去病以皇后姊子,年十八為侍中。善騎射,再從大將軍。大將軍受詔,予壯士,為票姚校尉,與輕勇騎八百直棄大軍數(shù)百里赴利,斬捕首虜過當,以二千五百戶冠軍侯。
          元狩二年春為驃騎將軍,將萬騎出隴西,有功,益封二千二百戶。其夏,去病與合騎侯敖俱出北地,異道。博望侯張騫、郎中令李廣俱出右北平,異道。廣將四千騎先至,騫將萬騎后。匈奴左賢王將數(shù)萬騎圍廣,廣與戰(zhàn)二日,死者過半,所殺亦過當。騫至,匈奴引兵去。騫坐行留,當斬,為庶人。而去病出北地,遂深入,合騎侯失道,不相得。去病至祁連山,捕首虜甚多,益封五千四百戶。合騎侯敖坐行留不與驃騎將軍會,當斬,贖為庶人。諸宿將所將士馬兵亦不如去病。去病所將常選,然亦敢深入,常與壯騎先其大軍,軍亦有天幸,未嘗困絕也。然而諸宿將常留落不耦。由此去病日以親貴,比大將軍。
          其后,單于怒渾邪王居西方數(shù)為漢所破,亡數(shù)萬人,以驃騎之兵也,欲召誅渾邪王。渾邪王與休屠王等謀欲降漢使人先要道邊是時大行李息將城河上得渾邪王使即馳傳以聞。上恐其以詐降而襲邊,乃令去病將兵往迎之。去病既渡河,與渾邪眾相望。渾邪裨王將見漢軍而多欲不降者,頗遁去。去病乃馳入,得與渾邪王相見,斬其欲亡者八千人,遂獨遺渾邪王乘傳先詣行在所,盡將其眾渡河。降者數(shù)萬人,號稱十萬。
          去病為人少言不泄,有氣敢往。上嘗欲教之吳孫兵法,對曰:“顧方略何如耳?不至學古兵法?!鄙蠟橹蔚?,令視之,對曰;“匈奴不滅,無以家為也?!庇纱松弦嬷貝壑?。然少而侍中,貴不省士。其從軍,上為遣太官赍數(shù)十乘,既還,重車余棄粱肉,而士有饑者。其在塞外,卒乏糧,或不能自振,而去病尚穿域蹴鞠也。事多此類。
          元狩六年。上悼之,發(fā)屬國玄甲,軍陳自長安至茂陵,為冢象祁連山。之并武與廣地曰景桓侯。
    (節(jié)選自《漢書?衛(wèi)青霍去病列傳》,有刪改)(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渾邪王與休屠王等謀欲降/漢使人先要道邊/是時/大行李息將城河/上得渾邪王使/即馳傳以聞
    B.渾邪王與休屠王等謀欲降漢/使人先要道邊/是時/大行李息將城河上/得渾邪王使/即馳傳以聞
    C.渾邪王與休屠王等謀欲降漢/使人先要道邊/是時/大行李息將城河上/得渾邪王/使即馳傳以聞
    D.渾邪王與休屠王等謀欲降/漢使人先要道邊/是時/大行李息將城河/上得渾邪王/使即馳傳以聞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封,古時帝王把爵位(有時連土地)或稱號賜給臣子。漢武帝封霍去病為“冠軍侯”,取“功冠全軍”之意。
    B.贖,贖刑。起源于傳說中的堯舜時代,《尚書?舜典》說“金作贖刑”。墨、劓、刖、宮、大辟都可以用金抵免。
    C.薨,古代稱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唐代以后稱二品以上的官死也叫做“薨”。
    D.謚,謚號,根據(jù)生前事跡帶有褒貶的評價性質(zhì)。“景桓”是褒揚霍去病光明磊落、戰(zhàn)功卓著。
    (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霍去病少年得志,深得皇帝歡心。很早就立功封侯,甚至與舅舅衛(wèi)青平起平坐,這與他是衛(wèi)皇后姐姐之子有一定關(guān)系。
    B.霍去病英勇善戰(zhàn),敢于深入敵陣。在對匈奴作戰(zhàn)中,張騫因行動遲緩,公孫敖由于迷路,都沒有完成會師,受到懲罰。
    C.霍去病軍功顯赫,日益受寵顯貴。當時眾多老將并非才能不及,而是霍去病常選拔補充精壯士卒,部隊從沒遭遇絕境。
    D.霍去病寡言少語,有勇氣有擔當。漢武帝曾想教他學習古代兵法,他以應更關(guān)注實戰(zhàn)謀略之由予以回絕,使武帝更加重視寵愛他。
    (4)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與輕勇騎八百直棄大軍數(shù)百里赴利,斬捕首虜過當。
    ②遂獨遺渾邪王乘傳先詣行在所,盡將其眾渡河。
    (5)《呂氏春秋》上說“尺之木必有節(jié)目,寸之玉必有瑕疵”,請根據(jù)文意指出霍去病的“節(jié)目”“瑕墑”。

    發(fā)布:2025/1/1 4:30:2組卷:17引用:4難度:0.6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quán),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