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下列關于草原生態(tài)系統的問題:
(1)草原上不同地段上分布著種類和密度不同的牧草,在水平方向上它們通常呈 鑲嵌鑲嵌分布。
(2)用樣方法調查黃花刺茄的種群密度時,取樣的關鍵是 隨機取樣隨機取樣。調查中發(fā)現它的種群數量每年都是一年前種群數量的1.3倍,假定黃花刺茄的種群初始數量為N0,則兩年后它的數量將達到 1.69N01.69N0(用N0表示)。
(3)調查該草原土壤中小動物類群的豐富度時,不適合用樣方法和標志重捕法,理由是土壤小動物 活動能力強,身體微小活動能力強,身體微小,通常用 取樣器取樣取樣器取樣的方法進行采集、調查。按照預先設定的多度等級來估計單位面積上個體數目的多少,這屬于 目測估計法目測估計法(“記名計算法”或“目測估計法”)。
(4)研究表明,草原土壤中的分解者較豐富,它們可以產生相關酶將腐殖質中的淀粉、蛋白質等大分子水解成小分子?,F提供有配制好的淀粉溶液、草原土壤浸出液、斐林試劑、蒸餾水、水浴加熱裝置、試管、吸管等,請利用以上試劑及用具設計簡單的實驗,驗證土壤中的分解者對淀粉的分解作用,并得出相關結論:
實驗思路:取兩支試管編號A、B,分別加入等量的淀粉溶液;A試管加入適量的土壤浸出液,B試管加入等量的蒸餾水,震蕩混合均勻,放置一段時間讓其充分反應;然后分別加入等量適量斐林試劑,水浴加熱觀察是否有磚紅色沉淀生成。取兩支試管編號A、B,分別加入等量的淀粉溶液;A試管加入適量的土壤浸出液,B試管加入等量的蒸餾水,震蕩混合均勻,放置一段時間讓其充分反應;然后分別加入等量適量斐林試劑,水浴加熱觀察是否有磚紅色沉淀生成。。
預期結果結論:A試管出現磚紅色沉淀,B試管不出現,證明土壤中的分解者可分解淀粉。A試管出現磚紅色沉淀,B試管不出現,證明土壤中的分解者可分解淀粉。。
【考點】用樣方法調查種群密度;土壤中動物類群豐富度的研究.
【答案】鑲嵌;隨機取樣;1.69N0;活動能力強,身體微??;取樣器取樣;目測估計法;取兩支試管編號A、B,分別加入等量的淀粉溶液;A試管加入適量的土壤浸出液,B試管加入等量的蒸餾水,震蕩混合均勻,放置一段時間讓其充分反應;然后分別加入等量適量斐林試劑,水浴加熱觀察是否有磚紅色沉淀生成。;A試管出現磚紅色沉淀,B試管不出現,證明土壤中的分解者可分解淀粉。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yōu)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fā)布。
發(fā)布:2024/6/27 10:35:59組卷:0引用:1難度:0.6
相似題
-
1.標志重捕法和樣方法是調查種群密度的兩種常用方法。下面說法正確的是( ?。?/h2>
發(fā)布:2024/12/31 3:30:1組卷:35難度:0.7 -
2.請根據調查某雙子葉草本植物種群密度的過程,回答下列問題:
(1)用樣方法調查時,取樣的關鍵是要做到
(2)調查植物的類型不同時,樣方面積應該不同,如調查喬木種群密度時,樣方面積要比調查草本植物種群密度時的樣方面積
(3)某同學采用樣方法對某種植物進行計數,如圖是其中一個樣方中該植物的分布情況(注:圖中黑點表示該種植物),對該樣方中該種植物進行計數時,應記錄的數目是
(4)若某長方形地塊長、寬分別為100m、50m,如果要等距抽取10個樣方,則抽樣時相鄰樣方的中心距離為
(5)直接決定種群密度的數量特征還有發(fā)布:2024/12/31 3:30:1組卷:27引用:2難度:0.6 -
3.某同學在對一塊5000m2的野生草坪進行野外調查時,選取了5個樣方,每個樣方1m2,發(fā)現5個樣方中某種草藥的株數依次為12、15、14、17、12??晒浪愠鲞@塊草坪中這種草藥株數為( ?。?/h2>
發(fā)布:2024/12/31 5:30:3組卷:2引用:2難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