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題詳情

閱讀《說和做》選段,回答問題。
      ①“人家說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說?!?br />      ②“人家說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說。”
      ③作為學者和詩人的聞一多先生,在30年代國立青島大學的兩年時間,我對他是有著深刻印象的。那時候,他已經詩興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濃,他正向古代典籍鉆探,有如向地殼尋求寶藏。仰之彌高,越高,攀得越起勁;鉆之彌堅,越堅,鉆得越鍥而不舍。他想吃盡、消化盡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遠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給我們衰微的民族開一劑救濟的文化藥方。1930年到1932年,“望聞問切”也還只是在“望”的初級階段。他從唐詩下手,目不窺園,足不下樓,兀兀窮年,瀝盡心血。杜甫晚年,疏懶得“一月不梳頭”。聞先生也總是頭發(fā)零亂,他是無暇及此的。飯,幾乎忘記了吃,他貪的是精神食糧;夜間睡得很少,為了研究,他惜寸陰、分陰。深宵燈火是他的伴侶,因它大開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④不動不響,無聲無聞。一個又一個大的四方竹紙本子,寫滿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蟻排衙。幾年辛苦,凝結而成《唐詩雜論》的碩果。
      ⑤他并沒有先“說”,但他“做”了。做出了卓越的成績。
      ⑥“做”了,他自己也沒有“說”。他又由唐詩轉到楚辭。十年艱辛,一部“校補”赫然而出。別人在贊美,在驚嘆,而聞一多先生個人呢,也沒有“說”。他又向“古典主義”邁進了。他潛心貫注,心會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樓”的主人。
      ⑦做了再說,做了不說,這僅是聞一多先生的一個方面,作為學者的方面。
(1)作者十分注重細節(jié)描寫刻畫學者聞一多的形象,請品析下面句子。
一個又一個大的四方竹紙本子,寫滿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蟻排衙。
(2)寫出開頭第①②節(jié)在文中的作用。
(3)下列選項中對課文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C
C

A.“吃盡”“消化盡”“遠射”“文化藥方”等詞語,生動地表現(xiàn)了聞先生全身心投入研究,執(zhí)著探尋從文化上拯救民族之路徑的研究狀態(tài)。
B.文中大量使用對稱句式和四字詞語,使語言富有節(jié)奏感和音樂美,讀來瑯瑯上口。
C.作者善于合理安排材料詳略,如:詳寫最為艱辛的《唐詩雜論》的寫作過程,而略寫比較順利的《楚辭校補》《古典新義》的寫作過程。
D.第(3)節(jié)中“‘望聞問切’也還只是在‘望’的初級階段”是比擬的說法,把當時的中華民族比成一個病人,說明聞一多當時從文化上來探求救國的方法,也還僅僅是走出了第一步。

【答案】C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yōu)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fā)布。
發(fā)布:2024/6/27 10:35:59組卷:1引用:1難度:0.6
相似題
  • 1.閱讀下面的語段,完成各題。
          ①“正確答案不止一個”。這種思維模式在我們頭腦中已不知不覺地根生蒂固。事實上,若是某種數(shù)學問題的話,說正確答案只有一個是對的。麻煩的是,生活中大部分事物并不像某種數(shù)學問題那樣。生活中解決問題的方法并非只有一個,而是多種多樣的。由于情況的變化,原來行之有效的方法,到現(xiàn)在往往不靈了。正因為如此,如果你認為正確答案只有一個的話,當你找到某個答案以后,就會止步不前。因此,不滿足于一個答案,不放棄探求,這一點非常重要。
          ②然而,尋求第二種答案,或是解決問題的其他路徑和新方法有賴于創(chuàng)造性思維。那么,創(chuàng)造性思維又有哪些必須的要素呢?
          ③有人是這樣回答的:“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人總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識,使自己學識淵博。從古代史到現(xiàn)代技術,從數(shù)學到插花,不精通各種知識就一事無成。因為這些知識隨時都可能進行組合,形成新的創(chuàng)意。這種情況可能出現(xiàn)在六分鐘以后,也可能出現(xiàn)在六個月以后,六年以后。但當事人堅信它一定會出現(xiàn)?!?br />      ④對此我完全贊同。知識是形成新創(chuàng)意的素材。但并不是說,光憑知識就能擁有創(chuàng)造性。發(fā)揮創(chuàng)造力的真正關鍵,在于如何運用知識。創(chuàng)造性思維,必須有探求新事物,并為此而活用知識的態(tài)度和意識,在此基礎上,持之以恒地進行各種嘗試。
          ⑤這方面的典型代表,首推約翰?古登貝爾克。他將原來毫不相關的兩種機械——葡萄壓榨機和硬幣打造機組合起來開發(fā)出一種新產品。因為葡萄壓榨機用來從葡萄中榨出汁,所以它在大面積上均等加工。而硬幣打造機的功能則是在金幣之類的小面積上打出印花來。有一天,古登貝爾克開玩笑地自言自語道:“是不是可以在幾個硬幣打造機上加上葡萄壓榨機的壓力,使之在紙上打印出印花來呢?”由此發(fā)明了印刷機和排版術。
          ⑥另一個例子是羅蘭?布歇內爾。1971年的一天,布歇內爾邊看電視邊這么想:“光看太沒意思了。把電視接收器作為試驗對象看它發(fā)生什么反映?!贝撕蟛痪茫桶l(fā)明了交互式的乒乓球電子游戲,從此開始了游戲機的革命。
    (1)作者說“不滿足于一個答案,不放棄探求,這一點非常重要”,為什么呢?
    (2)創(chuàng)造性思維有哪些必要要素?請分條概括。
    (3)試用最簡潔的語言概括⑤、⑥兩段的內容。并分析其作用
    (4)如果把第②段劃線句子改成“創(chuàng)造性思維有如下必須要素”好不好,為什么?

    發(fā)布:2024/10/6 17:0:2組卷:23引用:2難度:0.7
  • 2.閱讀《閱讀的三重境界》,完成問題。
    閱讀的三重境界      ①人生天地間,總要與外界發(fā)生聯(lián)系。而閱讀,則是其最主要的通道。
          ②閱讀分為若干種,絕大多數(shù)人的閱讀屬于第一重境界——消遣性閱讀。這種閱讀的目的就是打發(fā)時間,說得高雅點,是讓時間不至于白白流逝。瀏覽網頁,翻翻報紙,看看電視,了解一些熱點新聞,搜集幾件明星八卦,打探哪里出了奇人異事,瞅瞅又有幾個老虎被調查……邊看邊樂,然后與志同道合者大擺龍門,是很愜意很得意的事。
          ③市井閑人們的閱讀大抵如此,很多上班族的閱讀有相當?shù)谋戎匾部蓺w入此類,我們青年學子,有時也愿意做這些消遣性的閱讀。為的是放松放松,調劑一下有些枯燥的學習生活。我覺得,“消遣”是個中性詞,甚至在某種意義上可歸入褒義,畢竟有所消遣便是有所寄托,這總比無所事事、無事生非要好得多得多。但在消遣閱讀與快餐文化盛行的今天,出現(xiàn)了很多遮蔽我們雙眼的“垃圾”。如果把時間花在一本沒有價值的書上,那簡直是對生命的極大浪費。
          ④閱讀的第二重境界,我稱之為充電式閱讀。這種閱讀有明顯的現(xiàn)實“功利性”,頗有現(xiàn)學現(xiàn)賣、臨時抱佛腳的意味。以我為例,該交綜合性研究作業(yè)了,我才上網搜索相關的材料,包括成本的書、雜志,相關論文,然后挑燈夜戰(zhàn),快速掃描,從中篩選自己用得著的礦石,冶煉、提純,最終形成自己的產品。這樣的閱讀,效率高,印象深,積少成多,集腋成裘,我的大腦里面的東西感覺越來越多,越來越有品位。雖說是出于功利的目的,其效果卻是長久的,這樣的閱讀,其實就是我們成長的臺階。
          ⑤我們青年學子們,其閱讀大都含有某種“功利性”。這不是壞事。關鍵是要將這些信息合理轉化,切忌生搬硬套,機械照搬。否則的話,這種閱讀就成了鴉片,副作用可不是一般的大。
          ⑥閱讀的最高境界,是精神性閱讀,或者叫心靈性閱讀。笛卡爾說:“讀杰出的書籍,有如和過去最杰出的人物促膝長談。”這樣的閱讀完全是個人的興趣所在,閱讀的過程,已是修養(yǎng)身心、陶冶情操的過程。據(jù)說,這樣的人,看經典的影視作品,會忘掉了世界的存在,能與劇中人的命運相喜悲;看喜歡的文學名著,常常會如五柳先生“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
          ⑦因為閱讀,狹窄的心靈會逐漸變大,變得豐富多彩,以致變成一個心靈宇宙。對于我們青年學子來說,認真地讀一本書,就會情不自禁地進入到一種環(huán)境之中;情感隨著書中情節(jié)的變化而起伏,思想沿著作者的思路向前發(fā)展。但我要說,在大量閱讀的同時,還要伴隨著不斷地思考,靜觀默想,分析對比,理清哪些是對的,哪些是錯的,否則會淪為“歷史書櫥”,“文化奴仆”。
          ⑧魯迅說過,要看各樣的書,即使和本業(yè)毫不相干的,也要泛覽。盧梭則強調,讀書不要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道出了讀什么書和怎樣讀的問題,明乎此,力行之,便會臻于大境界。
    (1)作者認為讀書應具有哪三重境界?
    (2)第③段加點的“垃圾”在文中是什么意思?
    (3)在作者看來,我們青年學子讀書時應該注意些什么呢?

    發(fā)布:2024/10/2 5:0:2組卷:3引用:1難度:0.5
  • 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有趣的人不茍且孟祥夫      ①有趣,和枯燥乏味相對,是一個人身上閃閃發(fā)光的品質,是平淡生活里的“調味劑”。正所謂,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
          ②那么,何為有趣?古今中外,尚無定論,只能見仁見智。在文人墨客筆下,人有人趣,物有物趣,自然景物有天趣。大凡讓人心生快意、心曠神怡的,都莫不有趣。
          ③有趣的人,對生活抱有大愛。即便身處逆境,他們也能過得興致盎然。蘇軾被貶官黃州時,他把“價錢如泥土”“貴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的豬肉,做成了色、香、味俱全的“東坡肉”,并撰文《豬肉頌》,講述燒制心得。另外還有“東坡肘子”“東坡魚”“東坡餅”,都轟動一時,流傳甚廣。生活拮據(jù),蘇軾辟地耕種,以此為樂,寫出《東坡八首》《雨后行菜圃》等詩,怡然自得之情,躍然紙上。
          ④_______。因為萬般好奇,凡事都想探個究竟、弄個明白,自然就能找到常人一般難以發(fā)現(xiàn)的趣和樂。清人沈復在《浮生六記》中寫自己童稚時觀蟲斗、鞭蝦蟆的樂事,文字盎然有趣,若非有趣之人,肯定寫不出來。
          ⑤有趣的人,深藏大智慧。魯迅先生不僅嬉笑怒罵,皆成文章,他本人也幽默、有趣得很。一次,友人給魯迅捎來一些柿霜糖,“吃起來又涼又細膩”,有藥用效果。他本想留著以后吃,誰料,“夜間,我忽而又以為嘴角上生瘡的時候究竟不很多,還不如現(xiàn)在趁新鮮吃一點。不料一吃,又吃了一大半?!弊x來讓人忍俊不禁。
          ⑥有趣的人,不僅自己收獲快樂,也是別人的“開心果”。而人一旦無趣,就不免面目可憎,讓人避之不及?,F(xiàn)在,成長于互聯(lián)網時代的年輕人,平日以“斗圖”為樂,從各類小游戲、小程序中尋求快意,而一旦合上電腦、鎖住手機,往往雙眼發(fā)脹,大腦茫然,趣味盡失。這樣的趣,終非真趣。
          ⑦梁啟超說:“我是個主張趣味主義的人。我以為凡人必須常常生活于趣味之中,生活才有價值;若哭喪著臉挨過幾十年,那么,生活便成沙漠,要來何用?”所以,不如行動起來,從明天起,做一個有趣的人。
    《人民日報》(2018 年01月30日18版,有修改)(1)說說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有怎樣的表達效果。
          有趣,和枯燥乏味相對,是一個人身上閃閃發(fā)光的品質,是平淡生活里的“調味劑”。
    (2)由于編輯失誤,第四段第一句話不小心被刪除了,請你試著恢復這一句話。
    (3)下面這段文字可以作為本文論據(jù),你建議放在第幾段?并闡述你的理由。
          有一次,蘇格拉底在街上行走,有人用棍子打他的背,但很快的,他又若無其事的站起來。目睹整個經過的旁人問他:“你挨打,為什么不還手?”蘇格拉底微笑地回答:“當一只發(fā)野性的驢踢你時,你會還它一腳嗎?”
    放在第
     
    段理由:
     

    (4)讀了本文后,你們班內同學對“吳敬梓是不是一個有趣的人”各執(zhí)己見,你覺得呢?請結合這篇文章以及你對吳敬梓的了解,談談你自己的看法。

    發(fā)布:2024/10/9 13:0:2組卷:7引用:3難度:0.5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