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閱讀下面各文言文語段,完成下列小題。
(一)
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fù)禮為仁。一日克己復(fù)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弊釉唬骸胺嵌Y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br />(《論語?顏淵》)(二)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運之掌上。所以謂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見孺子將入于井,皆有怵惕惻隱之心;非所以內(nèi)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譽于鄉(xiāng)黨朋友也,非惡其聲而然也。由是觀之,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辭讓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猶其有四體也。有是四端而自謂不能者,自賊者也;謂其君不能者,賊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擴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達。茍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茍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孟子?公孫丑上》)(三)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其脆易泮,其微易散。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亂。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為者敗之,執(zhí)者失之。是以圣人無為,故無敗;無執(zhí),故無失。民之從事,常于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貴難得之貨,學(xué)不學(xué),復(fù)眾人之所過,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
(《老子》第六十四章)(1)下列對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天下歸仁焉 |
歸:稱贊,稱許 |
B.惻隱之心,仁之端也 |
端:萌芽,發(fā)端 |
C.賊其君者也 |
賊:傷害 |
D.復(fù)眾人之所過 |
復(fù):重復(fù) |
(2)下列各組語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項是
A.請問其目 |
猶其有四體也 |
B.今人乍見孺子將入于井 |
九層之臺,起于累土 |
C.非所以內(nèi)交子之父母也 |
不貴難得之貨 |
D.非惡其聲而然也 |
有是四端而自謂不能者 |
(3)下列對語段中畫線語句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我雖然不聰敏,愿意實踐這幾句話
B.非所以要譽于鄉(xiāng)黨朋友也
不是為著要稱贊同鄉(xiāng)和朋友
C.茍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茍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假若能夠擴充,便足以安定天下;假若不擴充,便連贍養(yǎng)父母都不行
D.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亂
要在事情沒有發(fā)生以前就早作準備,要在禍亂沒有產(chǎn)生以前就處理妥當
(4)下列對語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孔子重視“仁”的實踐,認為一個人哪怕只有一天能做到約束自我,使言行歸復(fù)于先王之禮,都應(yīng)受到天下人的稱許。
B.孟子以人突然看見小孩將要掉入井里時的反應(yīng)為依據(jù),論證“人皆有不忍人之心”,進而論述了“四端”的重要性。
C.“慎終如始,則無敗事”是說我們要審慎地面對事情的終結(jié),一如開始時那樣慎重,那樣做事就不會失敗。
D.先秦諸子散文從不同角度闡述對社會人生的觀察與思考,其論說風(fēng)格或雍容、或犀利、或狂放、或樸拙,各有其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