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
試題詳情
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不僅是陶淵明一生中最重要的轉(zhuǎn)折,也是中國古代文人歸隱意識的代表之作。蘇軾曾經(jīng)將《歸去來兮辭》改成一首詞:
哨遍 為米折腰,因酒棄家,口體交相累。歸去來,誰不遣君歸?覺從前皆非今是,露未晞。征夫指予歸路,門前笑語喧童稚。嗟舊菊都荒,新松暗老,吾年今已如此。但小窗容膝閉柴扉,策杖看孤云暮鴻飛。云出無心,鳥倦知還,本非有意。
噫!歸去來兮,我今忘我兼忘世。親戚無浪語,琴書中有真味。步翠麓崎嶇,泛溪窈窕,涓涓暗谷流春水。觀草木欣榮,幽人自感,吾生行且休矣。念寓形宇內(nèi)復(fù)幾時,不自覺皇皇欲何之。委吾心、去留誰計?神仙知在何處,富貴非吾志。但知臨水登山嘯詠,自引壺觴自醉。此生天命更何疑,且乘流、遇坎還止。
結(jié)合你所知的蘇軾和陶淵明的生平,選擇其中一兩句進行點評,并談?wù)勌瘴暮吞K詞感情上的異同。
【考點】理解作者情感.
【答案】示例:
苦中作樂的蘇軾,在這首詞的第一句,就寫了“為米折腰,因酒棄家,口體交相累”。陶淵明有一句名言“吾不能為五斗米折腰”,所以他棄官歸隱。但是對于蘇軾來說,他不得不“為米折腰”,不得不“因酒棄家”,身體和內(nèi)心都經(jīng)受著不一般的折磨而疲憊不堪。這一句“為米折腰”,就不免令人淚潸。蘇軾是何等的才華橫溢,是何等的卓爾不凡。即便是這樣流芳千古的人物,在面對衣食難繼的生活時,也不得不低下頭,彎下腰。其實,陶淵明最初出去做官,又何嘗不是為了“五斗米”?陶淵明后來不愿再“為米折腰”,所以辭官歸鄉(xiāng)。蘇軾不由得繼續(xù)感嘆,“歸去來,誰不遣君歸?覺從前皆非今是”,回去吧,誰不想趕緊回家呢?“我”感覺到從前的生活都不是“我”所盼望的,那還不如就辭官歸家吧。感情異同:
相同之處:蘇軾向往著和陶淵明一樣的自在生活,希望和陶淵明一樣能夠歸隱山林。
不同之處:但是蘇軾終究沒有走到這一天,等待他的,還有不斷的貶謫,如被貶到黃州、惠州、儋州等。蘇軾的人生還有無數(shù)的磨難在等著他。而在這樣的艱難處境中,蘇軾的思想也越來越豁達。
苦中作樂的蘇軾,在這首詞的第一句,就寫了“為米折腰,因酒棄家,口體交相累”。陶淵明有一句名言“吾不能為五斗米折腰”,所以他棄官歸隱。但是對于蘇軾來說,他不得不“為米折腰”,不得不“因酒棄家”,身體和內(nèi)心都經(jīng)受著不一般的折磨而疲憊不堪。這一句“為米折腰”,就不免令人淚潸。蘇軾是何等的才華橫溢,是何等的卓爾不凡。即便是這樣流芳千古的人物,在面對衣食難繼的生活時,也不得不低下頭,彎下腰。其實,陶淵明最初出去做官,又何嘗不是為了“五斗米”?陶淵明后來不愿再“為米折腰”,所以辭官歸鄉(xiāng)。蘇軾不由得繼續(xù)感嘆,“歸去來,誰不遣君歸?覺從前皆非今是”,回去吧,誰不想趕緊回家呢?“我”感覺到從前的生活都不是“我”所盼望的,那還不如就辭官歸家吧。感情異同:
相同之處:蘇軾向往著和陶淵明一樣的自在生活,希望和陶淵明一樣能夠歸隱山林。
不同之處:但是蘇軾終究沒有走到這一天,等待他的,還有不斷的貶謫,如被貶到黃州、惠州、儋州等。蘇軾的人生還有無數(shù)的磨難在等著他。而在這樣的艱難處境中,蘇軾的思想也越來越豁達。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quán)屬菁優(yōu)網(wǎng)所有,未經(jīng)書面同意,不得復(fù)制發(fā)布。
發(fā)布:2024/7/16 8:0:9組卷:2引用:0難度:0.6
相似題
-
1.閱讀下列詩歌,完成各題。
登岳陽樓(其一)
陳與義①
洞庭之東江水西,簾旌不動夕陽遲。
登臨吳蜀橫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時。
萬里來游還望遠,三年多難②更憑危。
白頭吊古風(fēng)霜里,老木滄波無限悲。
【注】①陳與義(1090-1138),宋代杰出詩人。公元1127年,金滅北宋。被貶陳留的陳與義,也成了逃亡的難民。他流亡到洞庭湖,幾次登岳陽樓,寫下了數(shù)首詩歌以記其事。②三年多難:北宋滅亡到寫此詩時已有三年。
(1)詩歌以“
(2)詩歌尾聯(lián)說“白頭吊古風(fēng)霜里,老木滄波無限悲”,請聯(lián)系全詩,說說造成作者“悲”的原因。發(fā)布:2025/1/1 4:30:2組卷:2引用:2難度:0.6 -
2.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列各題。
陰雨①
白居易
嵐霧今朝重,江山此地深。
灘聲秋更急,峽氣曉多陰。
望闕云遮眼,思鄉(xiāng)雨滴心。
將何慰幽獨,賴此北窗琴②。
【注】①元和十四年(8]9年),白居易由江州司馬詔授忠州(今重慶忠縣)刺史。本詩印作于赴任途中。②北窗琴:晉陶淵明曾置無弦琴-張,又喜臥北窗下。
(1)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lián)描寫此時此地景象:清晨,山嵐霧靄十分濃重;江山遼闊,此地卻非常偏僻遙遠。
B.頷聯(lián)從聽覺和視覺兩方面突出峽中灘急聲響、秋意撲面,霧氣彌漫、多陰少晴的特點。
C.詩歌前四句寓情于景,在描寫沿途所見美麗而險峻的景色中蘊含了詩人的復(fù)雜心情。
D.尾聯(lián)運用典故,流露出詩人欲效法淵明。歸隱田園而享受幽獨而自由的生活的愿望。
(2)頸聯(lián)抒發(fā)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結(jié)合詩句簡要分析。發(fā)布:2025/1/1 1:30:1組卷:16引用:9難度:0.6 -
3.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問題。
折楊柳
張九齡
纖纖折楊柳,持此寄情人。
一枝何足貴,憐是故園春。
遲景那能久,流芳不及新。
更愁征戍客,容鬢老邊塵。(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前兩句緊扣詩題,寫女子用折楊柳來送別遠行人,為全詩奠定了哀婉的基調(diào)。
B.三、四句寫一枝楊柳雖不貴重,但它代表了家鄉(xiāng)的整個春天,所以應(yīng)當(dāng)珍重。
C.七、八句寫行人將遠戍邊疆,作客他鄉(xiāng),容顏漸老,其內(nèi)心的愁苦更勝送別人。
D.此詩首尾圓合,飽含情韻,由折楊柳生發(fā)的離情別緒,層層深入,情真意切。
(2)詩歌是如何借眼前之景抒離情之苦的?請簡要分析。發(fā)布:2025/1/1 3:30:1組卷:23引用:5難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