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SO4常用于紡織品媒染、農業(yè)殺蟲以及飼料添加劑等,銅是一種重金屬污染物,對生物有絲分裂影響較大,科研人員以有絲分裂指數(有絲分裂指數=分裂期細胞數/觀察細胞數×100%)為指標,探究不同濃度CuSO4對蠶豆根尖有絲分裂的影響:
材料用具:蠶豆種子若干,蒸餾水,質量分數分別為0.05g/mL、0.10g/mL、0.20g/mL的CuSO4溶液,卡諾氏液,95%酒精,15%的鹽酸,石炭酸,光學顯微鏡、載玻片,冰箱等:
(1)完善下列實驗步驟:
①根尖培養(yǎng):選取生長均勻的蠶豆種子在蒸餾水中浸泡1天,置于17℃的培養(yǎng)箱中發(fā)根。
②分組處理:將蠶豆均分成 44組,分組及處理如下:第一組:移入添加適量 蒸餾水蒸餾水的燒杯;其他組分別移入添加 等量等量的 質量分數為0.05g/mL、0.10g/mL、0.20g/mL的CuSO4溶液質量分數為0.05g/mL、0.10g/mL、0.20g/mL的CuSO4溶液燒杯中,繼續(xù)培養(yǎng)。
③根尖固定:分別于24h、48h后,分別剪取0.5-1.0cm長度的根尖,放入卡諾氏液中2-3天,以達到固定細胞形態(tài)的目的,然后用95%的酒精沖洗2次。
④裝片制作:制作流程為 解離→漂洗→染色→制片解離→漂洗→染色→制片。
⑤鏡檢及統(tǒng)計:在高倍顯微鏡下,觀察植物根尖的 分生區(qū)分生區(qū)組織細胞內 染色體染色體的存在狀態(tài),以判斷細胞處于有絲分裂哪個時期,進而統(tǒng)計并計算每組細胞的 有絲分裂指數有絲分裂指數。
(2)如圖是在顯微鏡下拍攝的大蒜根尖有絲分裂的圖像,請對圖像按分裂前后順序進行排列 ACBDACBD。本實驗所用材料中的 石炭酸石炭酸可以將染色體染成深色,據此可知,該染色劑是一種 堿性堿性(填“酸性”或“堿性”)染料。

(3)結果與結論:部分實驗結果如表所示:
處理 | CuSO4濃度 | 0.00mol/L | 0.05mol/L | 0.10mol/L | 0.20mol/L | ||||
實驗結果 | 時間 | 24 | 48 | 24 | 48 | 24 | 48 | 24 | 48 |
有絲分裂指數/% | 6.97 | 7.51 | 6.46 | 6.28 | 5.84 | 5.44 | 4.73 | 4.27 |
CuSO4濃度和取材時間
CuSO4濃度和取材時間
,為了統(tǒng)計數據更加科學,計數時應采取的方法是 每組裝片觀察多個視野(或多次重復求平均值)
每組裝片觀察多個視野(或多次重復求平均值)
。根據實驗結果分析,CuSO4對大蒜根尖細胞有絲分裂具有 抑制
抑制
(填“促進”或“抑制”作用,理由是 與對照組相比,其有絲分裂指數低
與對照組相比,其有絲分裂指數低
。【考點】觀察根尖分生區(qū)組織細胞的有絲分裂.
【答案】4;蒸餾水;等量;質量分數為0.05g/mL、0.10g/mL、0.20g/mL的CuSO4溶液;解離→漂洗→染色→制片;分生區(qū);染色體;有絲分裂指數;ACBD;石炭酸;堿性;CuSO4濃度和取材時間;每組裝片觀察多個視野(或多次重復求平均值);抑制;與對照組相比,其有絲分裂指數低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yōu)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fā)布。
發(fā)布:2024/6/27 10:35:59組卷:11引用:2難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