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閱讀下文,完成各題。
陶征士誄序
南朝  顏延之
       ①夫璇玉致美,不為池隍之寶,桂椒信芳,而非園林之實,豈其深而好遠哉!蓋云殊性而已,故無足而至者,物之藉也;隨踵而立者,人之薄也
      ②若乃巢、高之抗行,夷、皓之峻節(jié),故已父老堯禹,錙銖周漢,而綿世浸遠,光靈不屬。至使菁華隱沒,芳流歇絕,不其惜乎。雖今之作者,人自為量,而道路同塵,輟途殊軌者多矣,豈所以昭末景,泛馀波?
      ③有晉征士尋陽陶淵明,南岳之幽居者也,弱不好弄,長實素心,學非稱師,文取指達。在眾不失其寡,處言愈見其默。少而貧病,居無仆妾,井臼弗任,藜菽不給。母老子幼,就養(yǎng)勤匱。遠惟田生致親之議,追悟毛子捧檄之懷。初辭州府三命,后為彭澤令,道不偶物,棄官從好。
      ④遂乃解體世紛,結志區(qū)外,定跡深棲,于是乎遠。灌畦鬻蔬,為供魚菽之祭,織絇緯蕭,以充糧粒之費。心好異書,性樂酒德,簡棄煩促,就成省曠。殆所謂國爵屏貴,家人忘貧者與?有詔征為著作郎,稱疾不到,春秋若干。元嘉四年月日,卒于尋陽縣之某里,近識悲悼,遠士傷情。冥默福應,嗚呼淑貞。
      ⑤夫?qū)嵰哉C華,名由謚高。茍允德義,貴賤何算焉?若其寬樂令終之美,好廉克己之操,有合謚典,無愆前志。故詢諸友好,宜謚曰靖節(jié)征士。
注:①《韓詩外傳》卷六記:晉平公游於河而樂,曰“安得賢士與之樂此也?”船人盍胥跪而對曰:“主君亦不好士耳。夫珠出於江海,玉出於昆山,無足而至者,由主君之好也。士有足而不至者,蓋主君無好士之意耳。何患於無士乎?”②作者:這里指隱者。
(1)“誄”是一種文體,根據(jù)文本,推測“誄”的含義:
悼詞,敘述死者生平,哀悼死者的文章
悼詞,敘述死者生平,哀悼死者的文章
。
(2)對第①段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C
C

A.借“璇玉”和“桂椒”來作比喻,比喻那些思想深邃、追求高遠,不愿迎合世俗之人。
B.“無足而至”和“隨踵而立”運用了典故,表明統(tǒng)治者沉溺于喜好,輕視真正的人才。
C.當時的人們鄙薄的是沒才學、靠阿諛奉承成功的人;欣賞的是堅守品行,不阿諛巴結的人。
D.“璇玉”和“桂椒”不是不能為“池隍之寶”“園林之實”,而是有著自己更高遠的目標。
(3)對第④段畫線句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B
B

A.大概這就是所說的做官富貴,讓家人忘記什么是貧寒吧?
B.大概這就是所說的屏除名利之心,家人都忘卻了貧寒吧?
C.危險就是所謂的追求做官富貴,家人忘了貧寒的人了吧?
D.危險就是所謂的屏除名利之心,家人怎會忘卻貧寒了呢?
(4)文章最后說“宜謚曰靖節(jié)征士”,結合文本分析,“靖節(jié)”具體體現(xiàn)在哪里?
(5)概括這篇序言的行文思路。

【答案】悼詞,敘述死者生平,哀悼死者的文章;C;B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yōu)網(wǎng)所有,未經(jīng)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fā)布。
發(fā)布:2024/6/27 10:35:59組卷:3引用:1難度:0.5
相似題
  • 1.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
          (1)魯之南鄙人有吳慮者,冬陶夏耕,自比于舜。子墨子聞而見之。吳慮謂子墨子:“義耳義耳,焉用言之哉?”子墨子曰:“子之所謂義者,亦有力以勞人,有財以分人乎?”吳慮曰:“有。”子墨子曰:“翟嘗計之矣。翟慮耕而食天下之人矣。盛,然后當一農(nóng)之耕,分諸天下,不能人得一升粟。而以為得一升粟,其不能飽天下之饑者,既可睹矣。翟慮織而衣天下之人矣,盛,然后當一婦人之織,分諸天下,不能人得尺布。籍而以為得尺布,其不能暖天下之寒者,既可睹矣。翟慮被堅執(zhí)銳,救諸侯之患,盛,然后當一夫之戰(zhàn),一夫之戰(zhàn),其不御三軍,既可睹矣。翟以為不若誦先王之道而求其說通圣人之言而察其辭上說王公大人次匹夫徒步之士。王公大人用吾言,國必治;匹夫徒步之士用吾言,行必修。故翟以為雖不耕而食饑,不織而衣寒,功賢于耕而食之,織而衣之者也。故翟以為雖不耕織乎,而功賢于耕織也?!?br />      (2)吳慮謂子墨子曰:“義耳義耳,焉用言之哉?”子墨子曰:“籍設而天下不知耕,教人耕,與不教人耕而獨耕者,其功孰多?”吳慮曰:“教人耕者,其功多?!弊幽釉唬骸凹O而攻不義之國,鼓而使眾進戰(zhàn),與不鼓而使眾進戰(zhàn)而獨進戰(zhàn)者,其功孰多?”吳慮曰:“鼓而進眾者,其功多?!弊幽釉唬骸疤煜缕シ蛲讲街可僦x,而教天下以義者,功亦多,何故弗言也?若得鼓而進于義,則吾義豈不益進哉!
    (節(jié)選自《墨子?魯問》)【注釋】①籍:假使。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翟以為不若誦/先王之道而求其說/通圣人之言/而察其辭/上說/王公大人次匹夫徒步之士/
    B.翟以為不若誦先王之道/而求其說/通圣人之言/而察其辭/上說/王公大人次匹夫徒步之士/
    C.翟以為不若誦/先王之道而求其說/通圣人之言/而察其辭/上說王公大人/次匹夫徒步之士/
    D.翟以為不若誦先王之道/而求其說/通圣人之言/而察其辭/上說王公大人/次匹夫徒步之士/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鄙人”即指鄙陋的人,常用作自稱的謙辭,這里是吳慮對自己的謙稱。
    B.舜,傳說中的部落聯(lián)盟領袖。與“黃帝”“顓頊”“帝嚳”“堯”合稱為“五帝”。
    C.墨子,墨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赌印肥悄颖救?、墨子弟子以及后期墨家著述的匯編。
    D.“三軍”是指打仗的前、中、后三軍。中軍最尊,上軍次之,下軍又次之。
    (3)下列對原文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吳慮的觀點是道義只需要親身踐行,不需要用言辭宣揚。
    B.選文在寫法上具有整散結合、排比層進、反復申說的特點。
    C.墨子強調(diào)自己一個人耕種織布不能讓天下溫飽,因此要讓全天下的人一起耕種織布。
    D.墨子認為言說先王之道、圣人之言最終可以達到“國必治”“行必修”的效果。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盛,然后當一農(nóng)之耕,分諸天下,不能人得一升粟。
    ②若得鼓而進于義,則吾義豈不益進哉!
    (5)墨子強調(diào)要用言辭宣揚道義的價值,請概述前后兩段論證這一觀點的思路。

    發(fā)布:2024/5/27 14:0:0組卷:7引用:1難度:0.6
  • 2.閱讀下列文段,完成各題。
    “無恒產(chǎn)而有恒心者,惟士為能。若民,則無恒產(chǎn),因無恒心。茍無恒心,放辟邪侈,無不為已。及陷于罪,然后從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產(chǎn),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樂歲終身飽,兇年免于死亡。然后驅(qū)而之善,故民之從之也輕。今也制民之產(chǎn),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樂歲終身苦,兇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贍,奚暇治禮義哉!王欲行之,則盍反其本矣。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八口之家可以無饑矣。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br />(1)對下列加點字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若民,則無恒產(chǎn),因無心。 恒:長久。
    B.明君民之產(chǎn),必使仰足以事父母 制:規(guī)定。
    C.放辟邪,無不為已。 侈:奢侈。
    D.此惟救死而恐不,奚暇治禮義哉 贍:足。
    (2)下列虛詞用法和意義相同的一組是
     

    A.若民,無恒產(chǎn),因無恒心。 王欲行之,盍反其本矣
    B.然而不王者,未有也 然后驅(qū)而
    C.必使仰足事父母 申之孝悌之義
    D.無恒產(chǎn)有恒心者 吾力足以舉百鈞,不足以舉一羽
    (3)翻譯句子。
    ①此惟救死而恐不贍,奚暇治禮義哉!
    ②茍無恒心,放辟邪侈,無不為已。
    (4)對本段層次分析不當?shù)囊豁検?
     

    A.開頭至“罔民而可為也?”為第一層,論無恒產(chǎn)導致民亂政暴,反面論證“制民之產(chǎn)”的必要。
    B.“是故明君制民之產(chǎn)……奚暇治禮義哉!”為第二層,古今對比論證“制民之產(chǎn)”的必要。
    C.“王欲行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為第三層,正面述怎樣“制民之產(chǎn)”。
    D.這一段從治理百姓、鞏固統(tǒng)治進而統(tǒng)一天下的角度來論證,因此,對作為統(tǒng)治者的齊王來說,具有極大的說服力,文末描述的一幅王道樂土圖客觀上也有利于百姓。

    發(fā)布:2024/6/27 10:35:59組卷:1引用:2難度:0.5
  • 3.文言文閱讀。
          君子曰:學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繩,??以為輪,其曲中規(guī)。雖有槁暴,不復挺者,使之然也。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聞先王之遺言,不知學問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聲,長而異俗,教使之然也。詩曰:“嗟爾君子,無恒安息。靖共爾位,好是正直。神之聽之,介爾景福。”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長于無禍。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非異(xìng)也,善假于物也。
          南方有鳥焉,名曰蒙鳩,以羽為巢,而編之以發(fā),系之葦苕,風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莖長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臨百仞之淵,木莖非能長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蘭槐之根是為芷,其漸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質(zhì)非不美也,所漸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擇鄉(xiāng),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物類之起,必有所始。榮辱之來,必象其德。肉腐出蟲,魚枯生蠹。怠慢忘身,禍災乃作。強自取柱,柔自取束。邪穢在身,怨之所構。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濕也。草木疇生,禽獸群焉,物各從其類也。是故質(zhì)的張,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樹成蔭,而眾鳥息焉。醯酸,而蚋聚焉。故言有招禍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也。
    (摘自《勸學》,有刪改)(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
    輿馬者
     

    非異
     

    ③用心
     

    (2)下列對文中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荀子,戰(zhàn)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它發(fā)展了古代的唯物主義思想。他反對天命、鬼神的迷信之說,提出了“性惡”的思想,強調(diào)教育和后天學習的重要性。
    B.君子,這里指有學問有修養(yǎng)的人。
    C.金,指金屬制的刀劍等
    D.跬步,古代稱跨出一腳為“步”,跨出兩腳為“跬”。
    (3)請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限三處)
    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濕也。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②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
    (5)文章論述學習的方法和態(tài)度,可以分為幾個層次?是如何正反設喻論證的?

    發(fā)布:2024/5/27 14:0:0組卷:9引用:3難度:0.8
小程序二維碼
把好題分享給你的好友吧~~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用版本:4.8.2  |  隱私協(xié)議      第三方SDK     用戶服務條款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jīng)營許可證出版物經(jīng)營許可證網(wǎng)站地圖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