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DNA分子的復制方式曾有三種假說,如圖1所示??茖W家運用密度梯度離心、DNA紫外光吸收光譜等方法對此進行研究,實驗基本操作及結果如下,請回答下列問題:

(1)將大腸桿菌在含有15NH4Cl的培養(yǎng)液(圖2A)中培養(yǎng)一段時間,使大腸桿菌繁殖多代(大腸桿菌約20分鐘繁殖一代)。培養(yǎng)液中的N可被大腸桿菌用于合成 四種脫氧(核糖)核苷酸四種脫氧(核糖)核苷酸,進一步作為DNA復制的原料。此外,DNA復制還需要模板、能量、解旋酶和DNA聚合解旋酶和DNA聚合酶等條件。
(2)從上述培養(yǎng)液中取部分菌液,提取大腸桿菌DNA(圖2A)。經(jīng)密度梯度離心后,測定溶液的紫外光吸收光譜,結果如圖3a所示,峰值出現(xiàn)在離心管的P處。該步驟的目的是 提取原始的親代DNA分子,以此作為驗證DNA復制方式的對照組提取原始的親代DNA分子,以此作為驗證DNA復制方式的對照組。
注:紫外光吸收光譜的峰值位置即為離心管中DNA的主要分布位置,峰值越大,表明該位置的DNA數(shù)量越多。

(3)將上述培養(yǎng)的大腸桿菌轉移到含有14NH4Cl的培養(yǎng)液中繼續(xù)培養(yǎng)(圖2B)。在培養(yǎng)到6、13、20分鐘時,分別取樣,提取大腸桿菌DNA,經(jīng)密度梯度離心后,測定紫外光吸收光譜,結果如圖3中b、c、d所示。
①若全保留復制這一假說成立,則20分鐘時紫外光吸收光譜的峰值個數(shù)及峰值的位置與點P的關系為 CC。
A.峰值個數(shù)為1,峰值出現(xiàn)在Q點的位置
B.峰值個數(shù)為1,峰值出現(xiàn)在P點的位置
C.峰值個數(shù)為2,一個峰值出現(xiàn)在P點的位置,另一個峰值出現(xiàn)在Q點上方
D.峰值個數(shù)為2,一個峰值出現(xiàn)在P點的位置,另一個峰值出現(xiàn)在Q點的位置
②現(xiàn)有實驗結果可以否定全保留復制假說,但無法確定半保留復制假說和彌散復制假說哪種成立。為了進一步確認,科學家繼續(xù)測定了大腸桿菌在含有14NH4Cl的培養(yǎng)液中培養(yǎng)到40分鐘時的紫外光吸收光譜。
若半保留復制假說成立,則40分鐘時的紫外吸收光譜結果如何?
若彌散復制假說成立,則40分鐘時的紫外吸收光譜結果如何?
請選擇其中一種假說 半保留復制半保留復制(填“半保留復制”或“彌散復制”),在圖4e框中繪制相應的預期結果。

【考點】證明DNA半保留復制的實驗.
【答案】四種脫氧(核糖)核苷酸;解旋酶和DNA聚合;提取原始的親代DNA分子,以此作為驗證DNA復制方式的對照組;C;半保留復制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yōu)網(wǎng)所有,未經(jīng)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fā)布。
發(fā)布:2025/1/3 8:0:1組卷:11引用:1難度:0.6
相似題
-
1.科學家在研究DNA分子復制方式時,進行了如下的實驗研究(已知培養(yǎng)用的細菌大約每20min分裂一次,實驗結果見相關圖1示):
(1)復制過程除需要模板DNA、脫氧核苷酸外,還需要
(2)為了證明DNA復制的特點為半保留復制,請設計實驗三(用圖示和有關文字補充在圖中),并畫出結果C。
(3)該過程中,實驗一、實驗二起發(fā)布:2025/1/21 8:0:1組卷:9引用:4難度:0.5 -
2.圖1表示細胞生物遺傳信息傳遞某過程,圖2表示DNA結構片段.請回答下列問題:
(1)在遺傳物質的探索歷程中,艾弗里在格里菲思實驗的基礎上,通過實驗找出了導致細菌轉化的轉化因子,赫爾希則完成了“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他們的實驗中共同核心的設計思路是
(2)圖1所示的遺傳信息傳遞過程是
(3)科學家在探究DNA復制特點時運用的主要技術是
(4)若通過“PCR”技術共得到32個圖2中的DNA片段,則至少要向試管中加入發(fā)布:2025/1/21 8:0:1組卷:14引用:3難度:0.5 -
3.同位素標記法在DNA是主要遺傳物質的認知歷程和DNA的復制特點的探索方面都有所運用.回答下列問題:
(1)赫爾希和蔡斯的T2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實驗,不用14C和3H同位素標記的原因是
(2)若一個核DNA均為15N標記的果蠅(2n=8)精原細胞,增殖過程中消耗的原料均不含15N,則:
①該精原細胞通過有絲分裂進行增殖時,第一次有絲分裂產(chǎn)生的每個子細胞內有
②該精原細胞通過減數(shù)分裂產(chǎn)生配子時,配子中有
③綜上分析,細胞增殖過程中著絲點第發(fā)布:2025/1/21 8:0:1組卷:13引用:1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