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
      王安中字履道,中山陽曲人。進士及第,歷任秘書省著作郎。政和間,天下爭言瑞應,廷臣輒箋表賀,徽宗觀所作,稱為奇才。他日,特出制詔三題使具草,立就,上即草后批:“可中書舍人?!蔽磶?,自秘書少監(jiān)除中書舍人,擢御史中丞。開封邏卒夜跡盜盜脫去民有驚出與卒遇縛以為盜民訟諸府不勝考掠之慘遂誣服安中廉知之按得冤狀即出民抵吏罪 時上方鄉(xiāng)神仙之事,蔡京引方士王仔昔以妖術見,朝臣戚里寅緣關通。安中疏請自今招延山林道術之士,當責所屬保任;并言京欺君僭上、蠹國害民數事。上悚然納之。已而再疏京罪,上曰:“本欲即行卿章,以近天寧節(jié),俟過此,當為卿罷京?!本┧胖?,大懼,其子攸日夕侍禁中,泣拜懇祈。上為遷安中翰林學士,又遷承旨。宣和元年,拜尚書右丞;三年,為左丞。金人來歸燕,謀帥臣,安中請行。王黼贊于上,授慶遠軍節(jié)度使、河北河東燕山府路宣撫使、知燕山府,遼降將郭藥師同知府事。藥師跋扈,府事皆專行,安中不能制,第曲意奉之,故藥師愈驕。靖康初,言者論其締合王黼、童貫及不幾察郭藥師叛命,罷為觀文殿大學士、提舉嵩山崇福宮;又責授朝議大夫、秘書少監(jiān)、分司南京,隨州居??;又貶單州團練副使,象州安置。高宗即位,內徙道州,尋放自便。紹興初,復左中大夫。子辟章知泉州,迎安中往,未幾卒,年五十九。安中為文豐潤敏拔,尤工四六之制?;兆趪L宴睿謨殿,命安中賦詩百韻以紀其事。詩成,賞嘆不已,令大書于殿屏,凡侍臣皆以副本賜之。其見重如此。
(節(jié)選自《宋史?王安中傳》)(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
A

A.開封邏卒夜跡盜/盜脫去/民有驚出與卒遇/縛以為盜/民訟諸府/不勝考掠之慘/遂誣服/安中廉知之/按得冤狀/即出民/抵吏罪/
B.開封邏卒夜跡盜/盜脫去/民有驚出與卒遇/縛以為盜/民訟諸府不勝/考掠之慘/遂誣服/安中廉知之/按得冤狀/即出民/抵吏罪/
C.開封邏卒夜跡盜/盜脫去/民有驚出與卒遇/縛以為盜/民訟諸府/不勝考掠之慘/遂誣服/安中廉知之/按得冤狀/即出民抵吏罪/
D.開封邏卒夜跡盜/盜脫去/民有驚出與卒遇/縛以為盜/民訟諸府不勝/考掠之慘/遂誣服/安中廉知之/按得冤狀/即出民抵吏罪/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C
C

A.方士,又稱方術士,指中國古代好講神仙方術、從事巫祝術數活動的人。
B.保任,意思是擔?;驌U撸闹刑刂敢蛳虺⑼扑]人才而負擔保責任。
C.禁中,又稱禁內,指皇室宗族所居之處,因所居宮室嚴禁隨便進出得名。
D.四六之制,即駢文,因在發(fā)展中逐漸成為相對整齊的四六句式而有此稱。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C
C

A.王安中進士出身,具有敏捷才思。他隨眾向朝廷表賀瑞應,徽宗稱他為奇才,又出題專門考查,隨即任命他為中書舍人,不久又擢升為御史中丞。
B.王安中彈劾蔡京,得到皇上采納。蔡京投皇上所好,引薦道術之士,擾亂朝廷,他陳奏蔡京之罪,要求懲治,蔡京恐懼,其子蔡攸也哭請皇上寬恕。
C.王安中外放任職,仕途屢遭坎坷。金人前來歸順,他自請燕山府任職,與遼降將郭藥師共事;靖康初,因此前的行事備受指責,仕途隨之沉浮不定。
D.王安中詩文兼擅,受到皇上器重。他極有文采,為文厚實脫俗,曾受命賦詩百韻以紀盛宴,徽宗高度贊揚,下令書于大殿屏風,將副本賜給侍臣。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并言京欺君僭上、蠹國害民數事。上悚然納之。
②藥師跋扈,府事皆專行,安中不能制,第曲意奉之,故藥師愈驕。

【答案】A;C;C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yōu)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fā)布。
發(fā)布:2024/11/14 12:0:2組卷:428引用:9難度:0.4
相似題
  • 1.閱讀下文,完成各題。
    過秦論(中)
    賈誼
          秦滅周祀,并海內,兼諸侯,南面稱帝,以養(yǎng)四海。天下之士,斐然向風,若是,何也?曰:近古之無王者久矣。周室卑微,五霸既滅,令不行于天下,是以諸侯力政,強凌弱,眾暴寡,兵革不休,士民罷弊。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即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虛心而仰上。當此之時,專威定功,安危之本,在于此矣。
          秦王懷貪鄙之心,行自奮之智,不信功臣,不親士民,廢王道而立私愛,焚文書而酷刑法,先詐力而后仁義,以暴虐為天下始。借使秦王論上世之事,并殷、周之跡,以制御其政,后雖有淫驕之主,猶未有傾危之患也。故三王之建天下,名號顯美,功業(yè)長久。
          今秦二世立,天下莫不引領而觀其政。夫寒者利短褐,而饑者甘糟糠。天下囂囂,新主之資也。此言勞民之易為政也。向使二世有庸主之行,而任忠賢,虛圖圖而免刑戮,去收拏污穢之罪,使各反其鄉(xiāng)里;發(fā)倉廩,散財幣,以振孤獨窮困之士;輕賦少事,以佐百姓之急;約法省刑,以持其后,使天下之人,皆得自新,更節(jié)循行,各慎其身;塞萬民之望,而以盛德與天下,天下息矣。
          二世不行此術,而重以無道:壞宗廟與民,更始作阿房宮;繁刑嚴誅,吏治刻深;賞罰不當,賦斂無度。天下多事,吏不能紀;百姓困窮,而主不收恤。然后奸偽并起,而上下相遁,蒙罪者眾,刑戮相望于道,而天下苦之。自群卿以下,至于眾庶,人懷自危之心,親處窮苦之實,成不安其位,故易動也。是以陳涉不用湯、武之賢,不借公侯之尊,奮臂于大澤,而天下響應者,其民危也。
          故先王者見終始之變,知存亡之由。是以牧民之道,務在安之而已矣。下雖有逆行之臣,必無響應之助。故曰安民可與為義而危民易與為非此之謂也貴為天子富有四海身在于戮者正之非也是二世之過也。
    (有刪改)(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南面稱帝”的“南面”,古代以坐北面南為尊位,帝王的座位面向南,所以稱居帝位為“南面”。
    B.“以養(yǎng)四?!钡摹八暮!?,古人認為九州之外即為“四?!?,后用“四海”指天下;又因古代人以為我國疆土四周環(huán)海,故稱中國為“海內”,外國為“海外”。
    C.“夫寒者利短褐”中的“短褐”指粗布或粗布衣服,“釋褐”可指去官,或辭官。
    D.“去收祭污穢之罪”中的“收孥”,古時,一人犯法,妻子連坐,沒為官奴婢,謂之“收孥”。
    (2)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故曰安民/可與為義/而危民易與為非/此之謂也/貴為天子/富有四海/身在于戮者/正之/非也/是二世之過也
    B.故曰/安民可/與為義/而危民易/與為非/此之謂也/貴為天子/富有四海/身在于戮者/正之非/也是二世之過也
    C.故曰/安民可與為義/而危民易與為非/此之謂也/貴為天子/富有四海/身在于戮者/正之非也/是二世之過也
    D.故曰/安民可與為義而/危民易與為非/此之謂也/貴為天子/富有四海/身在于戮者正之非/也是二世之過也
    (3)下列有關文章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秦始皇統(tǒng)一天下之后,天下的士人都順服地慕風向往,這是因為長久沒有統(tǒng)一的君主,如果此時秦始皇實行仁政,天下就可以長久安定了。
    B.秦始皇統(tǒng)一天下后,不信任功臣,不親近士民,拋棄仁政王道,樹立個人權威,焚毀詩書古籍,實行嚴刑酷法,為滅亡埋下了隱患。
    C.秦二世即位后,天下的百姓都期盼著他改變政策,但秦二世非但沒有改變秦始皇的做法,反而更加殘暴??梢姴恢兺ㄊ乔赝醭瘻缤龅母驹颉?br />D.陳涉雖然沒有商湯、周武王那樣的賢能,也不能憑借公侯那樣的尊位,卻能在大澤鄉(xiāng)振臂一呼而天下響應,其原因就在于人民正處于危難之中。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兵革不休,士民罷弊。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
    ②天下囂囂,新主之資也。此言勞民之易為政也。
    (5)《過秦論》主要論述了秦二世的過失,請用自己的話概括秦二世的過失。

    發(fā)布:2024/11/13 23:30:1組卷:32引用:4難度:0.6
  • 2.閱讀下列文言文,完成各題。
    庖丁解牛(節(jié)選)
    《莊子》
          庖丁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觸,肩之所倚,足之所,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中《經首》之會。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蓋至此乎?”
          庖丁釋刀對曰:“臣所好者道也,進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無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嘗見全牛也。方今之時,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視,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導大窾,因其固然,技經肯綮之未嘗,而況大軱乎!良庖歲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數千牛矣,而刀刃若新發(fā)于硎。彼節(jié)者有間,而刀刃者無厚;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發(fā)于硎。雖然,每至于族,吾見其難為,怵然為戒,視止,行為遲。動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立,為之四顧,為之躊躇滿志,刀而藏之?!?br />逍遙游(節(jié)選)
    《莊子》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鵀轼B,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而飛,其翼若垂天云。是鳥也,海運則將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齊諧》者,志怪者也?!吨C》之言曰:“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币榜R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
           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則芥為之舟置杯焉則膠水淺而舟大也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故九萬里,則風斯在下矣,而后今培風;背負青天而莫之夭閼者,而后乃今將圖南。
          蜩與學鳩笑之曰:“我決起而飛,搶榆枋,時則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萬里而南?”適莽蒼者,三餐而反,腹猶果然;適百里者,宿舂糧,適千里者,三月聚糧。之二蟲又何知?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足之所 履:踩
    B.刀而藏之 善:愛惜
    C.怒而飛 怒:奮起的樣子
    D.腹猶果然 果然:吃飽的樣子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中《經首》之會 而后今培風
    B.臣所好者道也 其翼若垂天
    C.視為止,行 奚以之九萬里而南
    D.提刀 摶扶搖上者九萬里
    (3)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則芥為之舟/置杯焉則膠/水淺而舟大也/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
    B.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則芥為之舟/置杯焉則膠/水淺而舟大也/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
    C.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則芥為之舟/置杯焉則膠/水淺而舟大也/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
    D.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則芥為之舟/置杯焉/則膠水淺/而舟大也/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
    (4)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庖丁解牛》告訴我們,這種“以神遇而不以目視,官知止而神欲行”的無為境界并非原生的、天然的,而是經歷了多年實踐過程的。
    B.莊子在《逍遙游》中以奇特的想象,展現了大鯤化為大鵬,大鵬由北冥徙于南冥的壯觀圖景,極力形容其聲勢之磅礴、飛之高、去之遠。
    C.無論是《庖丁解?!愤€是《逍遙游》,莊子均運用寓言以明理,以現實主義的創(chuàng)作手法在語言上極盡渲染,使讀者明知玄虛,仍陶醉其中。
    D.與《逍遙游》的汪洋恣肆、意出塵外所不同的是,《庖丁解?!芬詫こ5慕馀肀磉_養(yǎng)生處世之道,看似尋常最奇崛,其難能可貴自不待言。
    (5)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良庖歲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②我決起而飛,搶榆枋,時則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

    發(fā)布:2024/11/14 8:30:2組卷:6難度:0.5
  • 3.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后,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圣人也亦遠矣,而恥學于師。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愛其子,擇師而教之;于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遺解其惑者也。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則群聚而笑之。問之,則曰:“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眴韬?!師道之不復,可知矣。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
          圣人無常師。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鬃釉唬骸叭诵校瑒t必有我?guī)??!?bdo class="mathjye-underline">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聞道有先后,術業(yè)有專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藝經傳皆通習之,不拘于時,學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遺,作《師說》以貽之。
    (韓愈《師說》)(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A.師道之不傳也久矣 師道:為師的道理
    B.授之書而習其句讀 句讀:句子的朗讀
    C.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 百工:各種工匠
    D.六藝經傳皆通習之 六藝:六種手藝
    (2)下列句子中屬于論述擇師原則的一項是
     

    A.無貴無殘,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B.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
    C.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
    D.古之圣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作者在文章的一開頭就指出古代的學者都要從師學習,這就強調了老師的重要性。
    B.作者認為人無論貴賤、老少,只要有知識就有資格當老師,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C.作者認為很多人小的時候跟從老師學習,長大后卻恥于從師,是極不明智的。
    D.作者論證的語言很有特色,既擺事實,又講道理,文字精練,說理透徹,對比鮮明。
    (4)將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
    ②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聞道有先后,術業(yè)有專攻,如是而已。

    發(fā)布:2024/11/14 11:30:2組卷:0引用:3難度:0.7
小程序二維碼
把好題分享給你的好友吧~~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 | 應用版本:4.8.2  |  隱私協(xié)議      第三方SDK     用戶服務條款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出版物經營許可證網站地圖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